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六、七单元综合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六、七单元综合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3 23:4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性综合练习(考查内容第六、七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英国殖民政府在1920年8月通过的《仰光大学法》中规定,缅甸只能办一所大学,学生人数必须控制在限额以内,而且学生必须在校寄宿;另外,和学的学生必须掌握流利的英语,否则需经过一年的补习。由此可推知,英国颁布这一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
A.遏制缅甸教育的发展 B.促进英缅文化交流
C.维护英国的殖民统治 D.打击缅甸独立势力
2.1623年,英国议会就印度棉纺织品进口问题进行辩论,并称其“有损国家利益”。实际上,反对棉纺织品进口的声浪一直是17和18世纪英国政坛的常见主题。这反映了( )
A.英国的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
B.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
C.英国不愿加入全球贸易体系
D.棉纺织品进口冲击了英国传统纺织业
3.16世纪,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至2倍半。这些变化( )
A.导致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 B.沉重打击了西欧制造业
C.有利于增强工商业资产阶级实力 D.导致西欧白银大量外流
4.漫画名为《正义!》,1857年发表于英军攻打印度德里期间。画面中,“正义”女神神色严厉,她左手拿着刻有象征公平、正义的天平的盾牌,右手挥舞利剑,正要砍向脚下的印度士兵, 她身后是几名正在痛苦哭泣的印度妇女。该漫画旨在( )
A.为英国侵略行为作辩护 B.号召继续打开印度市场
C.抨击英国殖民侵略行为 D.宣扬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5.16世纪时,欧洲物价长期、普遍的上涨,史学家称为“价格革命”。时人分析其原因,多认为是商人独占物资、政府大量发行劣质钱币所造成的。但法国学者波丁主张欧洲物价上涨有更重要的因素,而他的见解也获得后世很多史学家的认同。波丁主张的“更重要的因素”是指( )
A.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掠夺 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1906年,伊朗召开第一届议会,通过第一部宪法——《基本法》。1907年,国王签署的《基本法补充条款》规定: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以及政府向议会负责的原则;不经议会同意,政府不得将租让权让给外人,不得向外国借款,不得缔结条约和协定。这说明,伊朗当时( )
A.试图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B.重视发展民族经济以壮大国力
C.具有鲜明的民族民主意识 D.消除国内的西方国家残余势力
7.19世纪末,非洲唯一一次取得反帝斗争胜利的领导人是( )
A.孟尼利克二世 B.阿拉比 C.纳赛尔 D.提拉克
8.16世纪,早期拉美大陆的混血人就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美洲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17世纪,土生白人明确提出了“美洲人”的概念。18世纪末19世纪初,除了葡属巴西之外,几乎整个南美地区共同依附于同一个君主,接受同一种宗教,土生白人作家已把美洲称为自己的祖国。这说明( )
A.拉美独立运动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B.拉美民族意识因西方殖民而觉醒
C.拉美民众较为推崇联邦制政体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9.20世纪法国政府内部创立了一些咨议会、委员会和办公室。这类机构在粮食供给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如1914年8月建立研究委员会,1916年7月创立粮食供应咨议会,负责收集谷物供给信息、促进谷物进口、管制谷物流通、调控谷物价格。这表明( )
A.战时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 B.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开启
C.自由主义政策的根本调整 D.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扩展
10.罗斯福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是“世界安全必须建立在通过国际体系行使的美国权力之上”,为让这一构想在意识形态方面对世界上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族有吸引力,必须建立一个不如国际货币体系复杂但也不比军事联盟简单的机构。上述构想的核心意图是( )
A.依托联合国操控世界秩序 B.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欧洲 D.确立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的士兵。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了( )
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D.中国参加了一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
12.1926年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亚洲本身都变了”表现在( )
①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胡志明转向以民族解放斗争争取国家独立
③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
④韩国作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引人注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列宁通过研究《资本论》等马恩著作,并运用于俄国社会经济的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据此可知( )
A.列宁主义正式形成 B.社会主义理论发生质变
C.俄国具备革命条件 D.马克思主义呈现俄国化
14.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迅速发展 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
C.交战国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 D.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15.1917年4月,列宁提出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荒谬的口号。11月,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重要地点,此时的临时政府如同沙皇一样,几乎没什么支持者。出现这一情况的关键原因是( )
A.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基础初步形成 B.列宁把握住了俄国社会的矛盾焦点
C.临时政府的专制独裁激化社会矛盾 D.布尔什维克成为苏维埃中的多数派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8世纪,欧洲的殖民扩张是“以最残酷的暴力方式进行赤裸裸的劫掠”,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矿山,葡萄牙人在亚洲进行欺诈性的贸易,英国人则从事贩卖黑奴的勾当。这一时期,北美沦为英、法的殖民地,拉美则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征服,而亚洲则仅有若干沿海据点被占领,广大内地暂时还没有遭到殖民侵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英国极力倡导自由贸易,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封闭国家的大门。英国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畅销世界,北美和印度的棉花则大量出口到英国。此时,原本大体独立的亚洲成为欧洲列强侵略的主要对象,印度完全为英国所征服,东南亚大半沦为殖民地,中国则成为半殖民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8世纪欧洲殖民扩张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欧洲对外殖民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7.美国的对外政策与扩张
材料一 扩张是贯穿整个美国对外政策史的主线,也是理解美国外交政策发展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美国是英国商业资本扩张的产物,从西欧到北美大陆的第一艘船带去商业精神、扩张意识,以及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价值观。
美国独立后自然把这些继承了下来,而美国本身的发展也同扩张有密切的联系。独立后的美国通过购买、战争威胁、夺取等方式扩大领土,到19世纪中叶,其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美国一向认为它的国家政策,无论是说的,还是做的,都是“符合”其他国家利益的。根据这种假设美国又认为,它在国际事务中享有一种特别的权利。这种民族优越感和自满意识一旦发展到极端便表现为颐指气使,把自我价值观强加给别人,并设法去驾驭别人。
材料二 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历程
时期 阶段
1775 — 1897 美洲扩张时期
1898 — 1945 海外扩张时期
1946 — 1991 全球称霸时期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三论》等
(1)依据材料一,概述美国的对外政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在“海外扩张时期”和“全球称霸时期”的扩张政策和活动。
1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战争结束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材料三: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安全机制不包括美国和苏俄两个最强大的国家,这本身就是国联权力结构的严重缺陷,是国联最大的“先天不足”。而在国联内部,英法(在一段时期内还有意大利)占有更多的权力,这也与现实的大国实力格局相悖。国联的致命错误之一,就是把建立国际和平机制与处置战败国混在一起,以致国联事实上沦为了维护凡尔赛体系的一个工具,其基础便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
——徐弃郁《全球性安全机制的演变及前景》
(1)材料一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2)材料二中列宁指的是哪“两个大国”?华盛顿会议是怎样“埋下了第一批火种”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苏俄和美国没有参加国联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殖民政府在1920年8月通过的《仰光大学法》中规定,缅甸只能办一所大学,学生人数必须控制在限额以内,而且学生必须在校寄宿;另外,和学的学生必须掌握流利的英语,否则需经过一年的补习。”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英国殖民缅甸的统治时期,为培养具有西方思想,充当统治者和当地人的桥梁,满足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维护英国的殖民统治,在缅甸推广英语,C项正确;材料所述做法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英国殖民统治,遏制缅甸教育的发展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学生必须学习英语,维护其殖民统治,并非为了促进英缅文化交流,排除B项;英国颁布材料所述方案的主要目的式维护英国殖民统治,维护英国殖民统治包含了“打击缅甸独立势力”,C项包含D项,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反对棉纺织品进口的声浪一直是17和18世纪英国政坛的常见主题。”可知,英国反对棉纺织品进口,是出于保护本国传统棉纺织业的目的,因为棉纺织品进口会冲击英国传统的纺织业,导致英国资产阶级利益受损,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进口棉纺织品会冲击英国传统纺织业,没有体现英国的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进口棉纺织品会冲击英国传统纺织业,没有体现工业革命的信息,而且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进口棉纺织品会冲击英国传统纺织业,没有体现英国是否加入全球贸易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16世纪,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至2倍半”信息可知,材料现象反映的是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后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人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C项正确;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壮大而非“受到摧残”,排除A项;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非“沉重打击了西欧制造业”,排除B项;白银大量流入导致欧洲价格革命的发生,价格革命后西欧没有出现白银大量外流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1857年发表于英军攻打印度德里期间”“左手拿着刻有象征公平、正义的天平的盾牌,右手挥舞利剑,正要砍向脚下的印度士兵, 她身后是几名正在痛苦哭泣的印度妇女”可知,“正义”女神干着非正义的事即侵略印度,给印度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因此该漫画旨在抨击英国殖民侵略行为,C项正确;材料漫画用“正义”女神给印度带来灾难,是在讽刺英国的侵略行径,而非为其辩护,排除A项;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宣扬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6世纪欧洲发生价格革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的白银贬值,物价上涨,推动16世纪白银大量流入欧洲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掠夺,A项正确;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是17世纪,排除B项;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18世纪,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是伊朗的立宪革命。材料中"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以及政府向议会负责的原则"体现的是民主意识;"不得将租让权让给外人,不得向外国借款,不得缔结条约和协定"体现的是反侵略的民族意识,C项正确;伊朗立宪革命最终失败,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19世纪末,孟尼利克二世领导的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是非洲唯一一次取得胜利的反帝斗争,A项正确;19世纪末阿拉比领导埃及抗英斗争后失败,排除B项;二战后纳赛尔领导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起义,废黜国王,建立共和国。排除C项;提拉克是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及殖民统治,拉美各地区共同依附于一个君主,被迫接受同一种外来思想,接受同一种宗教,使各地区的人们日益形成了相同的文化,共同的遭遇、命运和日益联系紧密的文化,使美洲各族人民倾向于把美洲看作一个整体,民族意识开始形成并觉醒起来,故欧洲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拉美民族意识的觉醒,B项正确;题干体现了拉美民族意识的觉醒,而非宗教色彩,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拉美人民的意愿,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在二战之后,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法国政府职能的扩展。根据材料“20世纪法国政府内部创立了一些咨议会、委员会和办公室。这类机构在粮食供给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可知,20世纪初法国相应政府机构的设立是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管理以及一战对后勤物资供应的需求,其结果是扩充政府公共服务职能,D项正确;政府职能的扩展有满足一战需求的目的,但材料无法得出战时经济体制完善的结论,排除A项;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开启源于罗斯福新政,排除B项;自由主义政策的根本调整,“根本调整”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世界安全必须建立在通过国际体系行驶的美国权力之上”及所学知识推测,该机构应为联合国,这是美国战后世界秩序维系的重要载体,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对战后世界秩序构想的意图,联合国虽然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但这并不是美国构建联合国的目的,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的构想,并非马歇尔计划,排除C项;确立美元霸主地位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并非联合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是协约国的一方,而且1918年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华工支援了法国就是支援了协约国一方,因此赴法华工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B项正确;赴法华工的表现的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A项;中国的参战有利于协约国一方取胜,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材料主要说明了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1926年”、“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指一战,它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亚洲本身都变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逐渐传播,被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①符合题意,胡志明转向以民族解放斗争争取国家独立,②符合题意,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20世纪60——80年代韩国作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引人注目,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列宁通过研究《资本论》等马恩著作,并将其运用于俄国社会经济的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这体现了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实际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D项正确;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排除A项;“社会主义理论发生质变”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俄国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导致欧洲形势日趋紧张,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故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能说明德军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迅速发展不能表明德国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排除A项;交战国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排除C项;战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是战争的后果,战争的后果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根据“列宁提出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荒谬的口号。”可得出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没有满足民族对于和平与面包的要求,而列宁提出了相关的口号,符合民众的要求,列宁把握住了俄国社会的矛盾焦点,因此获得了支持,B项正确;当时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基础并没有形成,排除A项;C项并不是关键因素,排除C项;布尔什维克成为苏维埃中的多数派与推翻临时政府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6.(1)特点:以直接的暴力掠夺为主;以美洲为主要对象。
影响: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答出一点即可)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变化: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要方式;以亚洲为主要侵略对象。
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的发展,需要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亚洲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是理想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以最残酷的暴力方式进行赤裸裸的劫掠”,“拉美则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征服”,得出以直接的暴力掠夺为主;以美洲为主要对象。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变化:依据材料“ 进入19世纪,英国极力倡导自由贸易”,“原本大体独立的亚洲成为欧洲列强侵略的主要对象”,得出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要方式;以亚洲为主要侵略对象。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的发展,需要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亚洲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是理想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17.(1)美国对外政策表现为扩张主义。来源于资本主义天然的扩张性;建国后美国通过侵略战争等方式扩张领土;认为自己的国家政策符合别国利益;对外输出价值观;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2)海外扩张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垄断资产阶级对外积极寻求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这一阶段,发动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菲律宾,进行海外扩张;参加帝国主义战争一战,战后参加巴黎和会,倡导建立国际联盟,介入欧洲事务;主导华盛顿会议,扩大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则。
全球称霸时期: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两极格局形成,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进行全球扩张;这一阶段,美国挑起冷战,推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主导成立北约组织,建立反苏反共的联盟;建立以美国主导的金融贸易体系,确立世界经济霸权。对第三世界国家侵略扩张,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详解】(1)根据“扩张是贯穿整个美国对外政策史的主线,也是理解美国外交政策发展的关键……”得出美国对外政策表现为扩张主义。根据“在一定意义上,美国是英国商业资本扩张的产物,从西欧到北美大陆的第一艘船带去商业精神、扩张意识,以及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价值观。”得出来源于资本主义天然的扩张性;建国后美国通过侵略战争等方式扩张领土;根据“美国一向认为它的国家政策,无论是说的,还是做的,都是‘符合’其他国家利益的”得出认为自己的国家政策符合别国利益;根据所学可得出对外输出价值观;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2)根据“1898 — 1945”这一时间可得出海外扩张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垄断资产阶级对外积极寻求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这一阶段,发动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菲律宾,进行海外扩张;参加帝国主义战争一战,战后参加巴黎和会,倡导建立国际联盟,介入欧洲事务;主导华盛顿会议,扩大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则。根据“1946 — 1991”这一时间并结合冷战时期的美国政策,可得出在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两极格局形成,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进行全球扩张;这一阶段,美国挑起冷战,推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主导成立北约组织,建立反苏反共的联盟;建立以美国主导的金融贸易体系,确立世界经济霸权。对第三世界国家侵略扩张,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18.(1)国家:英、法等国。
原因:战争前期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物资,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办法: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2)国家:美、日。
方式: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拆散了英日同盟,限制了日本的海军力量;日本在中国问题上受到限制,从而为后来的美日之间的太平洋战争埋下了火种。
(3)原因: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苏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被排斥在外;美国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的影响;美国夺取世界霸权的目标没有实现;英法等传统欧洲列强的抵制。
【详解】(1)国家:根据材料一中的“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信息可知,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同盟国作战,加速了一战结束,再结合所学协约国相关知识可以得出材料一中的“协商国”主要是指英、法等国。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利用战争机会向双方进行军火贸易,大发战争财;在战争后期又直接加入协约国集团,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物资,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办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解决武力”的办法是“十四点原则”。
(2)国家:根据材料二中的“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列宁所指的“两个大国”是美国和日本。
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拆散了英日同盟,限制了日本的海军力量,日本在中国问题上受到限制,从而为后来的美日之间的太平洋战争埋下了火种。
(3)原因:根据材料三中的“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安全机制不包括美国和苏俄两个最强大的国家,这本身就是国联权力结构的严重缺陷,是国联最大的‘先天不足’”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时苏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却被排斥在外,而美国却受到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的影响致使美国夺取世界霸权的目标没有实现也未参加;根据材料三中的“在国联内部,英法(在一段时期内还有意大利)占有更多的权力,这也与现实的大国实力格局相悖”信息可以得出,英法等传统欧洲列强的抵制。
19.(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评价: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中固定粮食税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政府主导(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牺牲农民利益,农业长期落后;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僵化地实行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
【详解】(1)政策:根据“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举措和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农业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该措施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该措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特点:根据“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可知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政府主导;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影响: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既要看到该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其牺牲农民利益,农业长期落后;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僵化地实行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消极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