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少年闰土 年 级 六年级
课 时 第1课时 备 课 人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少年闰土》是统编小学语文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近鲁迅”。在单元页上就是用臧克家的一首小诗和作家卡片介绍了鲁迅先生。本单元涉及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少年闰土》是一篇精读课文。由于学生之前所学的苏教版教材没有涉及过与鲁迅有关的文章,对鲁迅了解不深,加之本文有一定的文言词语,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每个部分的内容并连起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掌握抓住人物最突出特点以及人物身份背景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掌握抓住人物最突出特点以及人物身份背景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本课出现的文言词语。 2.通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通过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掌握抓住人物最突出特点以及人物身份背景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清单元脉络 诗,大家都读过不少,在我们这一单元的单元导读上也有一首小诗的节选,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首小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了歌咏一位伟大人物而作的,你知道他是在歌咏谁吗?(鲁迅) 关于鲁迅,单元导读的资料袋上已经给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谁能来读一读?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鲁迅的信息? 生自由简介作者 这就是鲁迅先生,一生为中华复兴而奋斗。大家浏览一下我们这个单元的4篇文章,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共同点:都与鲁迅有关;不同点:前两篇是鲁迅自己写的,后两篇是别人笔下的鲁迅。 是的,这一整个单元我们都要走近鲁迅、了解鲁迅。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他笔下创作的哪一个人物形象?(引读)闰土。 这篇文章其实是出自鲁迅短篇小说《故乡》的一段节选,是鲁迅时隔二、三十年后回到故乡以故乡的人和事为原型创造的回忆性小说。而闰土正是以作者童年伙伴章运水为原型创作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鲁迅记忆中的儿时伙伴少年闰土(补齐板书并指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课前都做了非常充分的预习,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预习的成果。 检查生字词。(PPT出示生字新词) (1)请同学们先自由的朗读这些词语,等会请一位同学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生自由朗读,指名请一位同学读所有词语,读一遍) (2)读的响亮又准确。老师再检查同学们的课前预习单时,发现大家有一个字特别容易写错(出示:缚)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师田字格范写,生跟写) (3)这组词语中还有两个字比较特殊,你看出来了吗?(希、检)是的,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年代与我们相距甚远,而汉字的用法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所以时至今日,“希”和“检”的写法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家要记得与时俱进,不要写错。 检查难词、难句理解。 (4)除了“希”和“检”,文中还有一些很少见到的或者意思与我们现在用法不一样的词语,现在请你自由的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组内解决不了的等会我们一起来讨论。 (5)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的提出难理解的词语,请其他同学相互帮。理解时教师顺势总结理解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近义词替换、联系生活实际。 在理解难词的过程中顺势带领学生读通难句。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在就大胆的提出你的疑问吧。 预设1: 生①:我们小组不理解“装弶”这个词语的意思。 你能代表你们小组读一读这一句话吗 生: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 师:读完这句话你联系句子前后意思能理解这个词语吗? 生:不能。 师:当我们遇到无法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时,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生:查字典 师:老师将这个词语在字典中的意思请到了黑板上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出示“装弶”在字典里的意思,请提问的学生来读),理解后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预设2:生②:我们小组不理解“值年”的意思。 师:谁能来帮帮他们小组? 师:我们可以联系生活中“值日”一词来理解这个词语。请你们小组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预设3:除了这些词语,老师在读第7小节时还发现了一些从来没见过的小鸟雀,它们是谁?你们想看一看它们的样子吗?(出示稻鸡、角鸡、鹁鸪、蓝贝)的图片,这些形态各异的小鸟雀真是可爱,谁能将第七小节读一读? 你们还有哪些有疑问的地方? 三、浏览全文、疏通文章脉络 1.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插叙 同学们在互相提问时已经将文章中难理解的生字词梳理清楚了,这篇文章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描写的是少年闰土。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围绕少年闰土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如果有困难,可以在课后习题中寻求帮助) 生:记忆中的闰土、初次相识的闰土以及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相机引导分段)【板书:回忆 相识 相处 相离】 我们平时在写一个人的时候都从初相识写起,可是作者却先写了一段回忆中的画面,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段画面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2.总结四件趣事 ①这段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出示第一小节内容,生齐读) 谁能来概括的说一说这一小节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时间或地点概括内容,即“月夜刺猹”) ②其实,在我和闰土的相处过程中他还给我讲了许多趣事,请你默读课文5-18小节,学着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事件,并写在文中相应的位置。 生:雪地捕鸟、潮汛拾贝、海边看鱼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过渡:大家现在一定迫不及待想见见这位有趣的少年长什么样了吧!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一句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出示: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能猜出谁是闰土吗?说一说你的依据。 生:带项圈脸是紫色的那个。 作者为什么不像我们平时描写人物时那样写一写闰土的眼睛、嘴巴等五官,而要写他紫色的脸呢? 生:因为那是他与别人最不同的地方,最突出的特点。 是的,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也要学会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来描写。那闰土的脸为什么会是紫色的? 生:因为他长期生活在农村,干农活晒太阳所以脸是紫色的。 这样的形象也更符合闰土的生活背景。大家有没有关注到图上的两位少年都带了帽子,而闰土带的这顶帽子叫做—“毡帽”。你知道毡帽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补充:清乾隆时期毡帽已是一般平民的帽饰)这也正符合当时闰土的身份。 总结:看来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不仅要抓住人物的典型特点还要结合人物的生活背景和身份来进行描写。 师:初相识时我眼中的闰土是什么样子的? 生:怕羞的。 师:可是为何作者每次回忆起闰土时,记忆不是停留在那个见人怕羞的乡下孩子,而是那个手拿钢叉的英勇少年呢?请大家课下思考,我们下节课重点讨论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回忆 相识 外貌 相处 相离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