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少年闰土 年 级 六年级
课 时 第2课时 备 课 人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少年闰土》是统编小学语文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近鲁迅”。在单元页上就是用臧克家的一首小诗和作家卡片介绍了鲁迅先生。本单元涉及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少年闰土》是一篇精读课文。由于学生之前所学的苏教版教材没有涉及过与鲁迅有关的文章,对鲁迅了解不深,加之本文有一定的文言词语,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 教学重点: 1.赏析品读稀奇事,感悟少年闰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体会“我”对少年闰土的情感和二人之间的友谊。 2.掌握课文通过事情刻画人物特点,表达作者情感的写作手法,并能结合自身实际,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写。 教学难点: 结合写作背景和《故乡》中对中年闰土的描写,深化作者对闰土的情感,体会少年闰土在作者心中美好形象的意义所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中少年闰土给“我”谈到的四件稀奇事的赏析、品读,感悟少年闰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体会“我”对少年闰土的情感和二人之间的友谊。 2.掌握课文运用典型事例,抓住语言、动作一类细节来凸显人物特点,并加以侧面衬托和环境烘托来描写人物形象,传达自身情感的写作手法,并能结合自身实际,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写。 3.结合写作背景和《故乡》中对中年闰土的描写,在与少年闰土的对比中深化作者对闰土的情感,体会少年闰土在作者心中美好形象的意义所在。
教学过程 一、由事及人:感悟闰土形象,揣摩刻画手法 (一)月夜刺猹中的闰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在我和闰土相处的过程中闰土给我讲了许多稀奇事,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月夜刺猹这件事,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件事。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自学要求。 1.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11—15自然段,思考: ①从月夜刺猹这件事中,你看到的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②鲁迅又是如何用文字展现出闰土的特点的? (可以圈画关键词句,并用关键词的形式简要地写上自己的感受。) 2.生自读批注,师巡视关注。 3.交流 好了,看大屏幕,这基本都是闰土说的话,那么鲁迅又是如何借闰土讲故事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的呢? ①捏、轻轻地走(机智谨慎);看见便刺(敏捷勇敢),顺势指导朗读。 师相机板书:动作。 虽然是闰土的语言,但鲁迅在这里侧重写了闰土介绍如何刺猹的动作。 ②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心地善良)。 师相机板书:语言。 ③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机智勇敢又风趣可爱),顺势指导朗读。 师相机板书:侧面描写 物。 ④“管贼么”“他不咬人么”(善良、勇敢、无所不知)揣测“我”的内心。 相机板书:他人。 月亮地下,啦啦的响了(勇敢) 相机板书:环境。 小结:鲁迅通过对闰土语言和动作的直接描写,以及用他人或其他事物,还有环境这样的侧面衬托来展现闰土的特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侃侃而谈,特别会讲故事的闰土。这些手法是我们写人物时经常要用到的。 4.读出人物形象 现在让你来读闰土的这两段话,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为什么? 预设:自信、神气、自豪......(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可适当引导学生加提示语) 文中并没有出现提示语啊,你从哪发现这种语气的呀?(生交流,相机就请发言的同学朗读相应的语句,师点评。) 师:明明是介绍自己经历的事,闰土不说“我捏了胡叉,我便刺”,偏偏说成是“你捏了胡叉”“你便刺”“你听”,这样的说话有什么特点啊? 预设:更亲切,拉近听者距离,让人身临其境。(引导关注此时的闰土与“我”是亲密的伙伴,没有身份悬殊,孩童的天真、淳朴展现了出来。) 所以,在描写人物语言时,还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符合人物的心境,在朗读中用语气表现人物的特点。 这也是鲁迅小说的一大特点,能让你从说话看出人物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5.想象对话 刚刚我们关注了有特点的文字,其实有些符号也是会说话的!你们发现了吗?引出两处省略号。 省略了什么呢?你能接下去用闰土个性化的说话方式往下说一说吗?(2名生交流) 你们已经将闰土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就是这么有魅力。 就请你当一回闰土,你读闰土的话,老师跟你合作,你要能接着我提的问题往下说,把省略的内容说出来并和我进行对话,注意说话的语气。 在我面前,你就是一位侃侃而谈的语言艺术家啊! 有意思吗?那现在同座位一个扮演闰土,一个扮演文中的“我”,结合书上的语言,再加入自己的想象,来一个即兴表演怎么样?一定要突出人物的语言特点哦!(生练习后指名两组表演) 你们加入的语言很符合人物的特点呀! 你们不仅配合默契,就连说话都带着人物的气息呢! 6.感悟第一自然段美好形象——好奇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多年后当“我”想起闰土时,眼前是这样的一番画面了吗? 预设:这件事印象深刻,最令人好奇,特别刺激,闰土特别勇敢...... 是呀,就是现在“我”都不知道猹是什么,多么好奇,成功勾起了当时还是孩童的“我”内心的探索欲望。难怪多年后,回忆起少年闰土来,鲁迅眼前展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让我们读出那份好奇——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其它三件事中的闰土 1.复习学法 还记得刚刚我们交流月夜刺猹中的闰土形象,是用的什么方法吗?(生交流) 首先圈画关键词,感悟闰土的特点,接下来通过感情朗读或者补充省略内容,或者对话表演的方式展现闰土的特点。(课件出示学法)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2.合作学习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指名生朗读) 四人小组选择另外三件事中的一件你们最感兴趣的稀奇事儿,交流: ①你们从中看到的闰土又是一个怎样的少年?鲁迅又是如何用文字展现出闰土的特点的? ②选择一种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展现人物的特点。(每人都要说出自己的体会,认真倾听,及时补充。) 3.全班交流 预设: 雪天捕鸟(聪明能干,思考周到,说话有条理) 海边拾贝、潮汛看鱼(见多识广,观察仔细,有想象力) 评价: 你们的对话再现了生动的场面。 你们组的朗读展现了闰土个性化的说话特点。 你们组的想象合情合理又生动传神。 人物在你们的交流中,活了! 你们看,有的时候并非一定要把每件事都写得那么详尽,就是在这有详有略中,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人物就住进了我们的心里。 4.感悟第一自然段美好形象——崇拜、向往 在少年“我”的眼中,闰土的心里有——出示: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而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意思是——根本不知道;(生接答)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么多新鲜事,意思是——向来不知道;(生接答) 就连我往常的朋友也所不知道,意思是——都不知道。(生接答)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多年后回忆起闰土来,“我”的眼前是这样的一幅奇异的画面了吗?(生交流) 正是因为“我”的从未经历,“我”对这些稀奇事儿的好奇,才如此羡慕、渴望那样的生活。 可城里孩子真的就只能看见四角的天空吗?真的就不如闰土见多识广吗?(出示第5自然段“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为什么不写闰土介绍他在城里的经历,要写闰土给“我”讲在乡下的稀奇事儿呢? 原来,闰土也对城里孩子的生活有极大的兴趣,但在他讲起自己乡下生活时才最津津乐道,最神气,成了“我”心目中崇拜的小英雄。在谈稀奇事儿时,乡下孩子最初的羞涩没有了,更多了一份自信,给“我”的少年生活带来了美好的想象,甚至连他生活的乡村在“我”的印象中也是这般美好。让我们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那份美好——引导读第一自然段。 二、由读及写:学习写作手法,联系实际练写 1.结合板书总结写法 我们刚刚学会了在事情中写人,需要抓住语言、动作等直接描写和利用其他人或物或环境的侧面衬托来突出特点。现在,你看看这幅图,再轻轻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鲁迅又是如何将文字写出画面感的呢?(生交流) 师:原来,还是需要细节勾勒再加入环境描绘,用词生动些就更好了。 2.拿出照片练写“一瞬间”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美好的瞬间,照片就是记录瞬间的一种方式,今天,我们也拿出自己记忆深处的照片,试着用鲁迅的这种笔法来写写生活中的一个瞬间。 3.交流两份作品左右,反馈。 (投影展示照片,第一份作品找一个学生点评,第二份作品老师简要点评。) 三、由课内及课外:人物对比感悟,激发阅读期待 1.对比中年和少年闰土 希望同学们多用笔触去记录美好的瞬间。那么鲁迅和闰土的这份美好在三十年后的再相见后还依然存在吗? 你们看(出示乡村环境的描写,中年闰土的外貌和语言的几句简单描写,给学生一定时间浏览。) 为什么中年闰土和少年时已完全不一样了,但“我”在想起闰土时,鲁迅依然要突出少年闰土刺猹的形象呢?(生交流) 2.感悟第一自然段美好形象——希望、呐喊 或许这就是鲁迅写作的缘由,是对闰土的美好怀念,或是对闰土敢于改变自身命运的期望,又或是对他甚至是对沉睡中的所有国人的呐喊吧。让我们就带着这份猜想,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那份希望与呐喊——引读第一自然段。 3.关注小人物,激发课后阅读 鲁迅笔下还有很多这样的小人物,如杨二嫂、祥林嫂、孔乙己、阿Q等等,不妨课后再读一读《故乡》和小说集《呐喊》,也许你会更好地理解第25课鲁迅心中的《好的故事》。
板书设计 24.少年闰土 语言 雪天捕鸟 正面描写 动作 海边拾贝 月夜刺猹 典型事例 潮汛看鱼 他人(物) 侧面描写 环境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课件、一张印象深刻的照片、课前阅读《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