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4 17:1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册语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仞、岳、摩、遗”几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内容,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猜谜语:内地旅行。打一南宋著名诗人。(陆游)
2.谁来介绍一下诗人?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板书课题。谁能读一下这个诗题?注意节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我)走出篱笆门,迎着习习的凉风,心中产生一些感慨。)
看了这个诗题你的什么疑问呢?(诗人为什么会在天快亮秋夜走出家门呢?他发出了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慨?)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师生评价。
正音:仞、岳、摩、遗。(课件出示)
指导写字:仞、摩、遗
3.教师范读,注意节奏。
4.同学们再读古诗,试着读出节奏。指名读,师生评。
二、理解诗意,品悟诗情
1.边读古诗边看注释,试着说说诗的每一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指名说说诗的大意。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的黄河奔腾翻涌,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
“三万里”形容很长,“五千仞”形容很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是虚指。
加上“入”“上”两个动词的运用,让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气势雄伟,而且富有生气。黄河、华山代表的是北方有壮丽山河。
这两行读的稳重有力,读出中原山水的开阔、森严之感。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北方被金政权统治下的百姓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①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借指金政权)
②听音效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③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板书:泪)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
这两行笔锋一转,由景物联想到遗民百姓,不禁发出一阵喟叹。“泪尽”一词中,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呼之欲出,读来令人心生酸楚。陆游借遗民的视角写他们南望,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失望而又未绝望的心情,因而这首诗表达的爱国之情更为厚重、深沉。
④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3.看插图,进一步悟诗情。
一座简陋茅屋的篱笆门外,一位老人双手拄着拐杖,头发胡须已经斑白,他神情凝重,昂首远望,眼中流露出担忧与期盼。
让我们带着他的担忧与期盼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4.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
①“南望王师又一年”,你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23000多个日日夜夜呀!——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②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背诵陆游《示儿》,南宋王师盼到没有,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但悲不见九州同)此时此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③古诗读到这里,你觉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遗忘、遗弃)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
四、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朝廷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学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迎凉有感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五、拓展延伸
1.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小练笔,选择下列一处场景,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1)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
(2)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什么呢?
(3)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什么呢?
2.积累古诗:《春望》《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