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4单元 进阶1 第13课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4单元 进阶1 第13课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3 18:05:16

文档简介

(共83张PPT)
第四单元 丰富的心灵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进阶一 教材单元文本学习
第13课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篇目一、二 | 迷娘(之一)
致大海
01
预习任务单
鉴赏活动单
凝视
凝望
闪烁
闪耀
徜徉
徘徊
点击右图进入…





篇目三、四 | 自己之歌
(节选)树和天空
02
预习任务单
鉴赏活动单
徒然
惘然
点击右图进入…





谢谢观看 THANK YOU!
W
浅仰芹
我仰
h
团结守纪勤学春1.赏析诗歌的意象,体会其浓郁的抒情氛围。2.把握“大海”的象征意义,感受诗人在重重束缚下迸发出的斗争激情。 诗歌像音乐,旋律优美;诗歌像油画,韵味十足;诗歌像月色,唯美浪漫;诗歌像朝阳,和煦温暖。《迷娘(之一)》抒发了迷娘思念家乡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致大海》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自己之歌(节选)》从时间和空间双重角度兼收并蓄,营造出涵盖人类、自然和神性的不朽“自我”。《树和天空》主要探讨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让我们感受到个体价值的重要性。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柠檬(méng)  橙子(chéng)  迷惘(wǎng)
喑哑(yīn yǎ) 喋喋(dié) 峭壁(qiào)
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凝视·凝望
[辨词] 两个词语都含有“集中注意力看”“聚精会神地看”的意思,但是“凝视”是指在近处或者范围较小的地方聚精会神地看。“凝望”是指集中注意力向远处或者范围较大的地方看。
[运用] 他凝视着墙上的军事地图,神情变得凝重起来。一会儿,他又向着远处一个小山包凝望了很长时间,最后终于下达了进攻命令。
2.闪烁·闪耀
[辨词] 闪烁:着重指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明暗不定。可以说“闪烁不定”。也可以理解为说话隐晦躲闪,不肯明确说出,闪烁其词。 闪耀:着重指光彩耀眼。
[运用] 夜深了,他依然睡不着,看着窗外天空闪烁的群星,脑海中又闪耀出白天那一幕幕让人难忘的景象。
3.徘徊·徜徉
[辨词]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一般用作书面语。
[运用] 人们徜徉在西湖岸边,被这美景陶醉了。却无意中发现一个中年男子在湖边徘徊,好像有什么心事,不由得引起了大家的警觉。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歌德并不只是企图在作品中“体现某种抽象的东西”,还把自己从生活中获得的“感性的、生动的、可喜爱的、丰富多彩的”“印象”,“用艺术方式”进行加工,通过“生动的描绘”提供给人们。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并不只是……还……”这种递进关系与语意不符,应改为“并不是……而只是……”。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位文学教授在给学生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点起了一支蜡烛,说这是普希金;然后他又点起一支蜡烛,说这是果戈理;接着他把教室的日光灯拉亮了,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拉开窗帘,阳光洒满教室,他说,这就是托尔斯泰。
这位教授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主要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为黑暗中的俄国带来了光明;(2)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
歌德(1749—1832),出生于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里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普希金的抒情诗有800余首,内容非常广泛,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自由颂》《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如《致克恩》和《我曾经爱过你》等。普希金一生创作了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青铜骑士》等。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情境活动]
2022年是普希金逝世185周年,学校“未来诗社”要举行纪念活动,请你给诗社写一段纪念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你执着,你热情,你无畏……沙皇的压制,依然改变不了你的初衷,依然写着歌颂自由的诗,即使被流放,即使被囚禁,即使失去自由……因为那诗歌将飘向远方,带着你的思绪,飘进每个人的心中。
《迷娘(之一)》
《迷娘(之一)》中的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作品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很有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迈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过上了美好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之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哀婉优美的诗歌。
《致大海》
这首诗写于1824年,是在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的前一年。此前,由于普希金的激进思想不容于沙皇专制政府,他们原想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由于他老师说情,让他去了南高加索任职,其实是变相流放。普希金性格刚正不阿,不愿迎合当地总督,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走前,普希金站在高加索海边登高望远,波涛汹涌的大海激荡起他的万般思绪。流放生活期间远离朋友、远离文学界,精神上非常孤独,他也曾制定过从海上逃亡到南欧,彻底离开俄国的计划,但宣告失败。就是这种抗争无效、期望渺茫的心境,孕育了这首诗篇。
《迷娘(之一)》
《迷娘(之一)》通过描述故国意大利美好的景物、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以及她被诱拐到德国时路过的云径、山岗、危崖、瀑布等,抒发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世界的追求之情。
《致大海》
《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感情凝重深沉而富于变化,格调雄浑奔放而激动人心。《致大海》的诗情变化展现了海之恋,海之思,海之念“三步曲”。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答案] ①故国之路 ②对家乡的强烈思念 ③赞美大海 ④追念英雄
《迷娘(之一)》
任务探究一 赏析诗歌的意象
[任务导引]
意象是沾染或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它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学习诗歌,要注意分析其意象。
[任务设计]
1.《迷娘(之一)》的第一节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优美景色,是通过哪些意象来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是通过柠檬花、茂密的绿叶、金黄的橙子、蓝天、宜人的和风、静立的桃金娘(桃金娘象征着爱情,为维纳斯的神树)、高昂的月桂(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来体现的。
任务探究二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任务导引]
诗歌是表达诗人情和志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说,诗人的情和志是一首诗歌的灵魂。只有读懂了诗人的情和志才算是读懂了一首诗,对情和志的欣赏、品读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任务设计]
2.《迷娘(之一)》借助各种意象就是为了塑造一个人物形象——迈斯特,为什么诗中会有“爱人”“恩人”“父亲”三个不同的称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首诗以对知心人倾诉的形式完成。倾诉的人是迷娘,而被倾诉的对象分别是这三个称呼者,而这三个被倾诉的人实际上是同一个人——迈斯特。②迷娘在心中深深地爱着他,可她知道这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就由“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进而称呼他为“父亲”。这三种称呼在诗中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迈斯特怀有的那种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怨,又美好。从感情上看是一种递进关系,这种炽热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对父亲的爱,又和思乡之情扭结在一起,让两种感情都得到了升华和强化,但又互相掩映,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
3.《迷娘(之一)》中,“你知道吗”“你可知道……”的询问以及“前往,前往”的回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你知道吗”“你可知道……”的询问,既是询问也是倾诉,既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副歌中迷娘的应答,不仅回应了询问,而且进一步把思乡之情变为回乡的行动。②“前往,前往”这种回答不但强调迷娘回乡的坚决态度和迫切心理,而且在重复中有着微妙的变化,它与重复的内容共同形成本诗的深层内涵,即迷娘对威廉·迈斯特的复杂的情感。
《致大海》
任务探究 鉴赏诗歌的感情
[任务导引]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自我内心深沉复杂的情感,集中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情况,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的灵魂就在于作者注入其中的感情。自由奔放的大海,唤醒了诗人的心灵,激荡起情感的波浪。
[任务设计]
4.诗人在《致大海》中,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如诗句“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②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的元素”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5.在《致大海》中,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他像你似的深沉,有力,阴郁,他也倔强得和你一样”;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因二人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诗句“世界空虚了……哦,海洋,现在你还能把我带到哪里?”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鹪鹩(jiāo liáo)  啮草(niè)   麋鹿(mí)
蝮蛇(fù) 罅隙(xià) 汲取(jí)
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徒然·惘然
[辨词] 徒然:白白地;不起作用。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运用] 俗话说,苦心人,天不负。但他总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徒然的,充斥在心里的只是惘然。
三、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词的写法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将错误的改正。
我相信一片草叶所需费的工程不会少于星星,/一只蚂蚁、一粒沙和一个鹪鹩的卵都是同样地完美,/雨蛙也是造物者的一种精巧的制作/藤曼四延的黑莓(méi)可以装饰天堂里的华屋。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精巧”应为“精工”;“藤曼”应为“藤蔓”。
四、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草叶集》是惠特曼诗集最重要的著作,得名于集中这样的一句诗:“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诗集中的诗歌便像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________。
A.在迷雾中觅路前行
B.将惠特曼的盛名带进千家万户
C.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
D.成为《草叶集》命名的主要原因
C [这里是运用比喻的写法,赞扬诗集中的诗歌的美,应继续顺着“芳草”往下说,故选C项。]
五、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特朗斯特罗姆写诗喜欢从乘坐地铁、在咖啡馆喝咖啡、夜间行车、林中散步等日常生活细节入手,____①____,让读者进入一个诗的境界。然后突然更换镜头,将细节放大,____②____。飞逝的瞬息在那里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并散发意义,展露出一个全新的世界:远变成近,历史变成现在,表面变成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通过精准的描写 ②变成特写
惠特曼(1819—1892)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民主诗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职员等,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的诗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的重大史实。他的诗集《草叶集》以“草叶”命名,其用意就在“民主”二字。为了避免传统的诗艺常规,即押韵、格律等,惠特曼创造了一种空前自由的诗体,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由”是《草叶集》的一大特点。他的创作对欧美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大,有“美国‘诗歌之父’”之称。
-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诗人, 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共发表诗歌200余首。他于2011年10月6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练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特朗斯特罗姆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情境活动]
请将下面的一段话用一个单句的形式表述出来。
诗集《草叶集》是惠特曼的代表作品,收录了惠特曼一生创作的诗歌,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删减,让这部诗集成为美国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一部史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删减、收录了惠特曼一生创作的诗歌、成为惠特曼代表作品的诗集《草叶集》,是美国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一部史诗。
《自己之歌(节选)》
19世纪上半叶,美国刚刚摆脱了英国的禁锢,获得独立,开始独立发展经济,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依赖英国,比如文化方面还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特色文化。当时以爱默生为首的美国超验主义者们提倡个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美国来一次文艺复兴。解放个性,就是要发现自己,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是要确立本民族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惠特曼目睹和感受着美国的独立、完善和发展,树立了自己的雄心,决定要通过自己表现“特殊的时代和环境、美国、民主”,为建立美国本土的文化和精神而努力,在美国百姓心中唱响“自我之歌”。于是他的“我自己”便与其民族的“我自己”合而为一了。惠特曼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对这种时代精神作出的回应。
《树和天空》
特朗斯特罗姆说:“我常常从一个物体或状态着手,为诗建立一个‘基础’。这基础有时是一个地点。诗从一个意象中渐渐诞生……我用清晰的方法描述我感受到的神秘的现实世界。”他的代表作《风暴》《树和天空》《孤独》《宫殿》《夜曲》等,无一不是意境的经典显现。在这里,直觉和理解、情感和思维、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交融,恰如其分地传达了内心体验,巧妙地做到了心与物的协调统一而心驰物外,意与境的浑然一体而意溢于境。《树和天空》就是一首直觉和理解、情感和思维、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交融,恰如其分地传达了诗人内心体验的诗。
《自己之歌(节选)》
《自己之歌(节选)》列举了许多自然事物,赋予其诗意,渲染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凸显出宏大的自我,体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个体价值的思考。
《树和天空》
这首诗主要探讨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树和天空”的关系,也就寓示着存在与无限、与永恒的关系。“我们”相互关爱与扶持着,既在“天空”下积极地承受它的所有赐予和挑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答案] ①平凡寓于伟大 ②自然和谐共生 ③“主”动 ④停下脚步
《自己之歌(节选)》
任务探究一 鉴赏诗歌的意象
[任务导引]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强烈的自我意识,以第一人称吟诵,情感奔放自由,形成一种直接对话和正面呼吁的气氛,有利于情感的抒发,也有利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任务设计]
1.《自己之歌(节选)》在意象的选取上有什么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意象选取:诗人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写起,选取自然界中的草叶、蚂蚁、鹪鹩的卵、雨蛙、黑莓、母牛、小鼠、鹰雕、蝮蛇、麋鹿、海燕等生物作为诗歌的意象,这些鲜活的生命充满了灵性和神圣的色彩。
情感:诗人对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和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性,诗人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从而赞美万物的神圣性。
2.诗中的“我”是指诗人自己吗?如何理解诗中“我”的含义?请结合诗歌内容和相关背景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的“我”包括作者自己,但又不仅仅指作者自己。
①诗中的“我”包括作者自己。比如诗歌首节中“我相信”中的“我”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即惠特曼本人,而“相信”的内容可以理解为惠特曼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和礼赞。“我手掌上”“我看出”中的“我”,都有惠特曼自己的影子。②诗中的“我”又不仅仅指作者自己。诗歌表面上好像在凸显诗人自己,实际上诗人在借用自己,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发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劳动群众,歌颂的是19世纪美国的民主代表,张扬的是自由、开放的个性。③从创作背景来看,身处经济快速发展而文化、文学尚未独立的美国,惠特曼在超验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志在以自己和自己的创作来表现他的“特殊的时代和环境、美国、民主”,因而,诗歌中的“我”必然会超越真实的惠特曼本人而具有一定的代表和象征意义。“我”代表了和作者一样用生命和智慧推动美国前进的美国民众,象征了当时充满活力,拥有力量、信心和激情的美国。④从诗歌内容来看,“我快速地跟随着,我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中的两个“我”,显然不是指惠特曼自己,因为诗人不可能“快速地跟随”上述诗句中的事物,更没有理由“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这里的“我”代表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束缚其自由的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再进一步,从影响惠特曼的超验主义强调精神这一点来看,这里的“我”还可以理解为作者所呼唤、赞美的美国精神——民主与自由。
任务探究二 赏析诗歌的意境
[任务导引]
诗歌中,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选取了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蝮蛇等奇异的意象,构成了开阔而奇异的意境,令人匪夷所思而又惊叹不已。
[任务设计]
3.这首诗歌第一节运用“草叶、星星、蚂蚁、沙、鹪鹩的卵、雨蛙、藤蔓四延的黑莓”这些意象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作者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值得称颂的。无论多么渺小的生命都是宇宙的宠儿。每一个生命都是绚丽的风景,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奇迹!②作者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写起,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
4.《自己之歌(节选)》中“我看出我是和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可食的菜根混合在一起,/并且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这两句充满意境的诗具有怎样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诗人的眼中,万物浑然一体,个体的区别只是表象,表象之下隐藏的是生命统一的本质。
《树和天空》
任务探究一 赏析诗歌的意象
[任务导引]
“树”“天空”“雪花”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物,但经诗人的描写,一下子就具有极为优美的画面感,读者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棵“在雨中走动”的树,似乎出现了“在空中绽开”的雪花。诗歌的语言是通俗易懂的,但诗人善于通过隐喻和象征来表达深刻的含意,言浅而旨远。
[任务设计]
5.这首诗歌中的“雪花”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雪花”象征着一个洁白澄净的纯美境界,一种超越了世俗功利、摆脱了欲望和俗物的牵绊、万物融和无间、和谐共存的圆融化境。在这个世界里,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一切存在之间的距离都将泯灭而消失殆尽,只剩下轻轻飘来的一阵宇宙间的清丽气息。
任务探究二 赏析诗歌的意境
[任务导引]
诗歌通过对树和雨的描写,构成了朦胧、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多层次的思考,给读者以启迪。
[任务设计]
6.这首诗歌的题目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树和天空”,在这里充满了隐喻。②诗人选择“树”作为观照对象,除了事实的触发,恐怕更多的还在于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包括树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蕴含。③作为生物,树是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的最隆重和最充分的表示。它对生命应有的在地下的深度以及永无止境的向上的高度都作了最为坚实而高贵的诠释。于是,树连接了大地与天空,此岸与彼岸,现世与终极——是树,让我们看清了自身的位置和应有的走向。
7.《树和天空》中,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树以及自然界,对此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与树的视角有了转移,树的走动其实是诗人在树林里走动。树在这里犹如无言的智者,通过写树把诗人的瞬间感受表达出来。诗人感觉到了匆忙的人生,又好像黑鹂在树下为“生命”躲雨。雨后天晴,林子静谧。这优美的情景,让诗人内心更宁静,焕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文本对应练(二十)
1.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惠特曼强调真实、自由、饱满的自我,强而有力地表现了人类的力量与智慧,当然,更多的还是惠特曼追求的________——自由!
②惠特曼对自然万物情有独钟,他认为,自然______了自我追求的人类价值。
③惠特曼晚年郁郁不得志,也只是________写写诗歌文章。
A.主题 蕴含 偶尔  B.主题 包含 偶然
C.主体 蕴含 偶然 D.主体 包含 偶尔
A [主体:指事物的主要部分。主要侧重于形式方面。主题: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侧重于内容。包含:一般指事物在数量、大小、类别等的归属。而且一般都可见。蕴含:多指深层意义上的理解,或一种储备。对象一般都比较抽象。偶尔:多用作副词,有“间或”“有时候”的意思,表示情况不是经常出现。着眼于数量,指次数少。“偶尔”与“经常”相对。偶然:既可作副词,也可作形容词。作形容词时,意为“不是必然地”,指某种动作行为或者情况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超出一般规律的。“偶然”与“必然”相对。]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惠特曼旨在超越传统史诗,避开常规的审美形式,以反映美国所存在的潜在自由。
B.不管惠特曼以前的作品备受争议,但他被认为是美国最具开创性的诗人之一。
C.惠特曼的政治演讲引起了坦慕尼协会的注意,他们让他担任一些报纸的编辑,但是没有一个工作做的长久。
D.他猛烈抨击了纽约同乡中的对某些欧洲方式的迷恋,并且毫不畏惧地攻击其他报纸的编辑。
C [A项,不合逻辑,应为“作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B项,关联词使用错误,“不管”改成“尽管”;D项,搭配不当,“抨击……迷恋”不当,应为“抨击……迷恋的态度(做法)”。]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惠特曼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
B.国际人道主义的救济,比起这一地区有增无减的难民来,犹如九牛一毛。
C.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就造成了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D.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A [汪洋恣肆: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同“汪洋自肆”。B项,“九牛一毛”强调数量少,“杯水车薪”强调行动于事无补。该句应该用“杯水车薪”。C项,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语境并不是“以假乱真”,而是说“水平参差不齐”,应换为“良莠不齐”。D项,慷慨解囊:无私地帮助别人,不能用于个人消费。]
4.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只蚂蚁、/一粒沙/和一个鹪鹩的卵/都是/同样地/完美
B.藤蔓/四延的黑莓/可以/装饰/天堂里的/华屋
C.逃跑/或畏怯/是/徒然的
D.我/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
D [“绝岩上”“的罅隙中”不能断开。]
一、语言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但他狂热地喜爱诗歌。
他的第一本诗集印了1 000册,但很可惜,一本都没卖掉。他只好把这些诗集全都送了人。当时已________的美国著名诗人郎费罗、洛威尔和霍姆斯等人,对这本小册子根本________,而大诗人惠蒂埃甚至把它丢进了火炉里。因为在他们眼中,一个木匠的儿子,根本就不配写诗。
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像寒冬的北风一样袭来,他的心顿时冻成了冰块。就在他几近绝望时,意外地收到了一位诗人的回信,那人对他的诗集大加赞扬,并说:“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精华。”
这真诚的夸奖和赞誉,使他犹如在濒死的________,看到了希望的曙光。________①________。多年后,(  )。
他就是沃尔特·惠特曼,那部诗集的名字叫《草叶集》。________②________,乃是当时美国文坛的名宿爱默生。
凡俗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受到别人的非议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千万不能被批评的唾沫________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锁萌动的激情。
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无边无际,但总有一盏灯火能为你点燃,________③________,给你温暖,给你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哪怕,那仅仅是一点微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功成名就  不屑一顾  边缘  淹没
B.功成名就 置之不顾 边际 湮没
C.大功告成 置之不顾 边缘 湮没
D.大功告成 不屑一顾 边际 淹没
A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大功告成:指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工程或重要的任务。句中用来修饰“美国著名诗人”,应用“功成名就”。不屑一顾: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置之不顾:搁在一旁,不予理会。这里用以形容著名诗人看不起惠特曼,应用“不屑一顾”。边缘:指周边部分、临界的意思,指沿边的部分。边际:边缘,界限。“边缘”侧重“范围”,“边际”侧重“界限”。这里应用“边缘”。湮没:指由于时间、环境、时势等原因造成的“埋没”。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具有较浓的书面语色彩。强调“埋没”。淹没:指水大漫过、盖没。引申比喻一事物掩住或盖压过另一事物。强调“盖过”。口语、书面语通用。这里应用“淹没”。]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成为全世界公认甚至美国伟大诗人,他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唯一的经典
B.他成为美国甚至全世界公认的伟大诗人,他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唯一的经典
C.他成为全世界公认甚至美国伟大诗人,他唯一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的经典
D.他成为美国甚至全世界公认的伟大诗人,他唯一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的经典
D [“甚至”表示递进,应先“美国”再“全世界”;“唯一的”应该修饰“诗集”而非“经典”。]
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③三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他从此坚定了自己写诗的信念 ②而当年那位写信对他予以赞美和鼓励的诗人 ③为你驱散心灵上的阴霾
二、阅读鉴赏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7题。
村 景
希梅内斯①
这是一个野外小村,
乌黑的瓦顶上空,
碧绿的田野之中,
回荡着草虫和畜铃的奏鸣。
蝙蝠正在四处飞舞,
天使已敲响晚祷的钟声,
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
肩扛锄头、嘴里还把歌儿哼。
孩童的喧闹混成一片,
畜栏中的牛群哞哞不停,
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
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
金盘似的圆月一轮,
高挂在远处的树顶,
抛洒出清澈的光芒,
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
【注】 ①希梅内斯(1881—1958),西班牙诗人、散文家。195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黑的瓦顶上空,/碧绿的田野之中”,屋瓦是黑的,昭示岁月的沧桑;田野是碧绿的,显示出勃勃生机,预示丰收的希望。
B.“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肩扛锄头、嘴里还把歌儿哼”,经过一天的劳作,荷锄而归,嘴里还哼着歌谣,写出农夫心情的悠然、欢畅。
C.“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这是一幅温馨恬然的乡村风景图,饭香微微飘出,炊烟袅袅升腾,富有诗情画意。
D.“高挂在远处的树顶,/抛洒出清澈的光芒”,诗人在这清冷的月色之下,油然而生一种浓浓的感伤之情。
D [D项,“油然而生一种浓浓的感伤之情”错误,“高挂在远处的树顶,/抛洒出清澈的光芒”,这两句应该写的是如此美好的村景和恬然的乡村生活,真是令人心生羡慕,赞叹唏嘘。]
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开篇直述,“这是一个野外小村”,篇末以细节描写收束,“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
B.“天使已敲响晚祷的钟声”是现实与想象的结合,既有庄严肃穆的氛围,又增加了全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C.诗人善于融情于景,选取多种代表乡村的事物,如蝙蝠、草虫、牛群,来抒发自己对乡村景色的喜爱。
D.“金盘似的圆月一轮,/高挂在远处的树顶”,将圆月比作金盘,有形有色,形象写出明月的圆润。
A [A项,“篇末以细节描写收束”错误,应该是诗的开篇直述,“这是一个野外小村”,而篇末又作了概括式的收束,这是“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
6.“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中的“奇幻”“清凉”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奇幻”的意思是奇异变幻;“清凉”的意思是清静幽凉。“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光芒沐浴着村景,小村都被月光笼罩着;在结构上总结野外小村傍晚时分迷人的景致,如乌黑的瓦顶,碧绿的田野,蝙蝠、草虫和牛群,农夫扛着锄头回家的场景,孩童的喧闹,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高挂在远处的树顶金盘似的圆月,这些景致变幻多端,给人特别清静幽凉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洒脱怡然的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7.诗歌的写景角度灵活多变,这给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体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乌黑的瓦顶”“碧绿的田野”,诗人先通过视觉的角度描绘了典型的村庄景色;接下来述以听觉上的意象,“回荡着草虫和畜铃的奏鸣”,并且经由诗人的想象,道出“天使已敲响晚祷的钟声”;接下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了多种足以代表着乡村的动物,蝙蝠、草虫和牛群,同时也描画了农夫经过一天的耕耘劳作扛着锄头回家的场景,“嘴里还把歌儿哼”,体现了农夫心情的舒畅,还映照着孩童的喧闹;又契入了嗅觉的感受,“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最后从视觉的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高挂在远处树顶上抛洒出清澈光芒的金盘似的圆月。整首诗描绘美好静谧奇异的村景和恬然的乡村生活,让读者从不同的感官欣赏如此景象,对洒脱怡然的乡村生活产生一种羡慕、赞美和向往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11题。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注]
[美]惠特曼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我们可怕的航程已经终了,
我们的船渡过了每一个难关,我们追求的锦标已经得到,
港口就在前面,我已经听见钟声,听见了人们的欢呼,
千万只眼睛在望着我们的船,它坚定,威严而且勇敢;
只是,啊!心哟!心哟!心哟!
啊,鲜红的血滴,
就在那甲板上,我的船长躺下了,
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起来听听这钟声,
起来吧,——旌旗正为你招展,——号角为你长鸣,
为你,人们准备了无数的花束和花环,——为你,人群挤满了海岸,
为你,这晃动着的群众在欢呼,转动着他们殷切的脸面;
这里,船长,亲爱的父亲哟!
让你的头枕着我的手臂吧!
在甲板上,这真是一场梦——
你已经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我的船长不回答我的话,他的嘴唇惨白而僵硬,
我的父亲,感觉不到我的手臂,他已没有脉搏,也没有了生命,
我们的船已经安全地下锚了,它的航程已经终了,
从可怕的旅程归来,这胜利的船,目的已经达到;
啊,欢呼吧,海岸,鸣响吧,钟声!
只是我以悲痛的步履,
漫步在甲板上,那里我的船长躺着,
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楚图南译,有删改)
【注】 本诗是惠特曼为悼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
8.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诗人惠特曼为悼念林肯总统而写的一首著名的哀悼诗,故本诗的基调是悲怆的。
B.在第一节中,诗人将林肯总统称为“我的船长”,流露出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C.在第二节中,诗人深情地喊出“船长,亲爱的父亲哟!”,表现了诗人对林肯总统深厚的父子般的感情。
D.在第三节中,诗人通过欢呼声和钟声营造的热烈气氛,表明自己已从悲痛中走出,正视林肯总统已去世的事实。
D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表明自己已从悲痛中走出,正视林肯总统已去世的事实”错误。诗歌结尾“只是我以悲痛的步履……停止了呼吸”,强调了这一事实令人难以置信,渲染了诗人的悲痛之情。]
9.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多次使用呼告的手法,如“船长,我的船长哟!”等,直接倾诉对林肯总统的感情,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B.第一节中,沸腾的港口与“鲜红的血滴”“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欢呼的人们的批判。
C.这首诗以对去世的林肯总统的崇敬、哀悼之情为线索,浑然一体;长短句交替使用,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D.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美国比作一艘航船,将林肯总统比作船长,吟唱了一曲悲歌,塑造了一位伟大人物的形象。
B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项,“表达了诗人对欢呼的人们的批判”错误,从诗中来看,沸腾的港口展现的是欢庆胜利的场面,诗人是通过侧面描述人民群众对林肯的爱戴、敬仰之情,来赞颂林肯。]
10.全诗共三节,诗人在称呼“船长”时,人称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人称主要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以及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便于直接抒发情感,好似与人物面对面对话,拉近距离;第三人称可以客观展现事实。诗歌第一节中,根据“就在那甲板上,我的船长躺下了,/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可知,这里运用第三人称“他”,全视角地、客观地展现了“我的船长”“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这一事实,表达了诗人的无奈、遗憾之情。第二节中,诗人呼唤船长“起来吧”,起来看看人们为“你”欢呼的场面。其中称呼“你”,显得双方平等、亲近,便于表现诗人对船长的热切呼唤。同时,呼告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在这一节中,诗人由满怀希望到陷入绝望。第三节中,再次使用第三人称“他”,又回到了船长已逝去这一客观现实中,“我的船长不回答我的话,他的嘴唇惨白而僵硬”等现实越真实,越令人难以接受,这样就突出了诗人难以自抑的悲痛和对船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答案] ①诗人称呼“船长”时,第一节中使用的是第三人称“他”,而第二节中使用的是第二人称“你”,第三节中,对“船长”的称呼又用回第三人称“他”。②第一节中使用第三人称,表达了诗人不得不接受船长已经逝去这一事实的无奈、遗憾之情。第二节中反复称呼“你”,似与船长直接对话,显得亲切自然,表现了由开始热切企盼船长醒来到后来逐渐接受他无法醒来这一事实的过程,是一个由满怀希望到陷入绝望的情感转变过程。③第三节中,再次使用第三人称“他”,在表达诗人独自悲痛难抑的同时,也倾吐了其对船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11.本诗每一节的末尾都写船长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这是一种什么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诗歌每一节的末尾都写到这两句,这是反复手法中的间隔反复。“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是描写伟人去世的情景,这样的情形令人悲伤。诗人把伟人的牺牲设置在“我们的船渡过了每一个难关,我们追求的锦标已经得到,/港口就在前面,我已经听见钟声,听见了人们的欢呼”“我们的船已经安全地下锚了,它的航程已经终了,/从可怕的旅程归来,这胜利的船,目的已经达到”这样的时刻,航船历经艰难胜利归来,而此时伟人却躺倒在甲板上,诗人反复渲染加强了诗歌的悲剧气氛,在内容上,突出强调了伟人逝去这一事实,也表现了诗人感情的逐步深化。在结构上,使全诗节奏具有了回环往复的效果。
[答案] (1)手法:“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描写的是伟人去世时的情景,每一节的末尾都这样写,使用的是间隔反复的手法。(2)作用:①在胜利到来之际,伟大的领袖却已逝去,人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反复咏叹可以渲染并加强全诗的悲剧气氛。②表明诗人的情感是由浅入深,层层渐进的。③以诗人悲怆欲绝的情感构成诗歌的主旋律,使诗歌节奏具有回环往复的效果。文本对应练(二十)
1.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惠特曼强调真实、自由、饱满的自我,强而有力地表现了人类的力量与智慧,当然,更多的还是惠特曼追求的________——自由!
②惠特曼对自然万物情有独钟,他认为,自然______了自我追求的人类价值。
③惠特曼晚年郁郁不得志,也只是________写写诗歌文章。
A.主题 蕴含 偶尔  B.主题 包含 偶然
C.主体 蕴含 偶然 D.主体 包含 偶尔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惠特曼旨在超越传统史诗,避开常规的审美形式,以反映美国所存在的潜在自由。
B.不管惠特曼以前的作品备受争议,但他被认为是美国最具开创性的诗人之一。
C.惠特曼的政治演讲引起了坦慕尼协会的注意,他们让他担任一些报纸的编辑,但是没有一个工作做的长久。
D.他猛烈抨击了纽约同乡中的对某些欧洲方式的迷恋,并且毫不畏惧地攻击其他报纸的编辑。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惠特曼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
B.国际人道主义的救济,比起这一地区有增无减的难民来,犹如九牛一毛。
C.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就造成了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D.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4.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只蚂蚁、/一粒沙/和一个鹪鹩的卵/都是/同样地/完美
B.藤蔓/四延的黑莓/可以/装饰/天堂里的/华屋
C.逃跑/或畏怯/是/徒然的
D.我/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
 
一、语言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但他狂热地喜爱诗歌。
他的第一本诗集印了1 000册,但很可惜,一本都没卖掉。他只好把这些诗集全都送了人。当时已________的美国著名诗人郎费罗、洛威尔和霍姆斯等人,对这本小册子根本________,而大诗人惠蒂埃甚至把它丢进了火炉里。因为在他们眼中,一个木匠的儿子,根本就不配写诗。
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像寒冬的北风一样袭来,他的心顿时冻成了冰块。就在他几近绝望时,意外地收到了一位诗人的回信,那人对他的诗集大加赞扬,并说:“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精华。”
这真诚的夸奖和赞誉,使他犹如在濒死的________,看到了希望的曙光。________①________。多年后,(  )。
他就是沃尔特·惠特曼,那部诗集的名字叫《草叶集》。________②________,乃是当时美国文坛的名宿爱默生。
凡俗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受到别人的非议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千万不能被批评的唾沫________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锁萌动的激情。
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无边无际,但总有一盏灯火能为你点燃,________③________,给你温暖,给你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哪怕,那仅仅是一点微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功成名就  不屑一顾  边缘  淹没
B.功成名就 置之不顾 边际 湮没
C.大功告成 置之不顾 边缘 湮没
D.大功告成 不屑一顾 边际 淹没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成为全世界公认甚至美国伟大诗人,他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唯一的经典
B.他成为美国甚至全世界公认的伟大诗人,他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唯一的经典
C.他成为全世界公认甚至美国伟大诗人,他唯一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的经典
D.他成为美国甚至全世界公认的伟大诗人,他唯一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的经典
 
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③三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7题。
村 景
希梅内斯①
这是一个野外小村,
乌黑的瓦顶上空,
碧绿的田野之中,
回荡着草虫和畜铃的奏鸣。
蝙蝠正在四处飞舞,
天使已敲响晚祷的钟声,
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
肩扛锄头、嘴里还把歌儿哼。
孩童的喧闹混成一片,
畜栏中的牛群哞哞不停,
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
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
金盘似的圆月一轮,
高挂在远处的树顶,
抛洒出清澈的光芒,
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
【注】 ①希梅内斯(1881—1958),西班牙诗人、散文家。195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黑的瓦顶上空,/碧绿的田野之中”,屋瓦是黑的,昭示岁月的沧桑;田野是碧绿的,显示出勃勃生机,预示丰收的希望。
B.“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肩扛锄头、嘴里还把歌儿哼”,经过一天的劳作,荷锄而归,嘴里还哼着歌谣,写出农夫心情的悠然、欢畅。
C.“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这是一幅温馨恬然的乡村风景图,饭香微微飘出,炊烟袅袅升腾,富有诗情画意。
D.“高挂在远处的树顶,/抛洒出清澈的光芒”,诗人在这清冷的月色之下,油然而生一种浓浓的感伤之情。
 
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开篇直述,“这是一个野外小村”,篇末以细节描写收束,“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
B.“天使已敲响晚祷的钟声”是现实与想象的结合,既有庄严肃穆的氛围,又增加了全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C.诗人善于融情于景,选取多种代表乡村的事物,如蝙蝠、草虫、牛群,来抒发自己对乡村景色的喜爱。
D.“金盘似的圆月一轮,/高挂在远处的树顶”,将圆月比作金盘,有形有色,形象写出明月的圆润。
 
6.“沐浴着奇幻而清凉的村景”中的“奇幻”“清凉”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歌的写景角度灵活多变,这给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体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11题。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惠特曼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我们可怕的航程已经终了,
我们的船渡过了每一个难关,我们追求的锦标已经得到,
港口就在前面,我已经听见钟声,听见了人们的欢呼,
千万只眼睛在望着我们的船,它坚定,威严而且勇敢;
只是,啊!心哟!心哟!心哟!
啊,鲜红的血滴,
就在那甲板上,我的船长躺下了,
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起来听听这钟声,
起来吧,——旌旗正为你招展,——号角为你长鸣,
为你,人们准备了无数的花束和花环,——为你,人群挤满了海岸,
为你,这晃动着的群众在欢呼,转动着他们殷切的脸面;
这里,船长,亲爱的父亲哟!
让你的头枕着我的手臂吧!
在甲板上,这真是一场梦——
你已经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我的船长不回答我的话,他的嘴唇惨白而僵硬,
我的父亲,感觉不到我的手臂,他已没有脉搏,也没有了生命,
我们的船已经安全地下锚了,它的航程已经终了,
从可怕的旅程归来,这胜利的船,目的已经达到;
啊,欢呼吧,海岸,鸣响吧,钟声!
只是我以悲痛的步履,
漫步在甲板上,那里我的船长躺着,
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楚图南译,有删改)
【注】 本诗是惠特曼为悼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
8.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诗人惠特曼为悼念林肯总统而写的一首著名的哀悼诗,故本诗的基调是悲怆的。
B.在第一节中,诗人将林肯总统称为“我的船长”,流露出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C.在第二节中,诗人深情地喊出“船长,亲爱的父亲哟!”,表现了诗人对林肯总统深厚的父子般的感情。
D.在第三节中,诗人通过欢呼声和钟声营造的热烈气氛,表明自己已从悲痛中走出,正视林肯总统已去世的事实。
 
9.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多次使用呼告的手法,如“船长,我的船长哟!”等,直接倾诉对林肯总统的感情,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B.第一节中,沸腾的港口与“鲜红的血滴”“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欢呼的人们的批判。
C.这首诗以对去世的林肯总统的崇敬、哀悼之情为线索,浑然一体;长短句交替使用,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D.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美国比作一艘航船,将林肯总统比作船长,吟唱了一曲悲歌,塑造了一位伟大人物的形象。
 
10.全诗共三节,诗人在称呼“船长”时,人称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诗每一节的末尾都写船长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这是一种什么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