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4单元 进阶1 第12课 玩偶之家(节选)(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4单元 进阶1 第12课 玩偶之家(节选)(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3 18:07:22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第四单元 丰富的心灵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进阶一 教材单元文本学习
第12课 玩偶之家(节选)
预习任务单
01
语基构建
资料链接
宣告
宣布
推脱
推托
鉴赏活动单
02
点击右图进入…





谢谢观看 THANK YOU!
W
浅仰芹
我仰
h
团结守纪勤学春人文主题——丰富的心灵
1.了解一些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
2.开阔视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素养
1.理解作品的内涵,了解多样的文化观念,尝试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差异,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
2.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体会对话在推动情节、塑造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3.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氛围,分析意象和隐喻,把握诗歌语言和情感的内在节奏,体会诗歌意蕴。
4.思考“文化走出去”的话题,学写申论,针对具体问题阐发观点,提出解决办法。
本单元选取的是外国戏剧和诗歌经典作品。本单元与选择性必修上册的外国小说单元共同构成选择性必修“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本单元又是高中阶段一般意义上的文学阅读与欣赏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1.一部外国戏剧:《玩偶之家(节选)》
教材节选了易卜生的名作《玩偶之家》第三幕的一部分。《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最著名的剧作之一。剧作猛烈批判了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与不合理的家庭制度,提出了个人解放和妇女解放的呼号,具有深刻的思想主旨。戏剧结构紧凑,矛盾集中,对白凝练自然,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富有典型意义,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2.四首外国诗歌:《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
外国诗歌部分选取了四首分别出自德国、俄国、美国和瑞典诗人之手的抒情诗,既有浪漫主义的经典,也有现代诗歌的名作,意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国诗歌的风貌。
《迷娘(之一)》抒发了迷娘思念家乡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致大海》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自己之歌(节选)》从时间和空间双重角度兼收并蓄,营造出涵盖人类、自然和神性的不朽“自我”。《树和天空》主要探讨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让我们感受到个体价值的重要性。
1.了解作家作品及重要的戏剧知识。2.分析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3.借助精彩的戏剧语言分析娜拉、海尔茂等人物形象。4.赏析追溯法、对比手法在戏剧中的运用。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生活在幸福中的娜拉时时感受到丈夫对她的百般呵护。然而,瞬间的灾难却让她一下子冷静下来,她开始迈出自立自强的步伐,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当海尔茂知道真相后,昔日的温情脉脉变成了冷嘲热讽和谩骂侮辱,娜拉终于认清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的地位,看透了丈夫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最终断然出走。梦醒了,然而,人生最痛苦的却是无路可走……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啰唆(suo)   按捺(nà)   撅折(juē)
噩梦(è) 撺掇(cuān) 打岔(chà)
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宣布·宣告
[辨词] “宣布”指向听众宣读某个决定、信息,古代指在一定位置张贴告示,将一定的信息公之于众;而“宣告”指宣布,告知。“宣告”在书面语言和礼仪性语言中常用,在日常口语中不多用。
[运用] ①伊朗外长公开发文宣告终止履行伊核协议全部条款。
②中国移动公司突然宣布最新通话资费新规。
2.推托·推脱
[辨词] 二者适用范围不同。“推托”指借故拒绝,侧重拒绝的行为。“推脱”指推卸责任、错误等,侧重指推的结果。
[运用] ①他批评了某些人热衷于使用无意义词语来推脱责任的行为。
②每次交代任务,他总是推托道:“这个任务我完成不好,还是让别的人干吧!”
三、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词的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将错误的改正。
你父亲从前也老有那么一大套。照你说,就是你死了,我有什么好处?一点儿好处都没有。他还是可以把事情宣布出去,人家甚至还会疑惑我是跟你沆瀣一气的,疑惑是我出主意撺掇(duó)你干的。这些事情我都得谢谢你——结婚以来我疼了你这些年,想不到你这么抱答我。现在你明白你给我惹的是什么祸吗?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沆瀣一气”应为“串通一气”;“掇”应读duo;“抱答”应为“报答”。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她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丈夫就解除了对她的一切义务。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丈夫就解除了对她的一切义务”主客倒置,应为“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
易卜生(1828—1906),挪威剧作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最著名的作品有诗剧《彼尔·英特》(1867),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人民公敌》(1882)、《海达·加布勒》(1890)、象征性剧作《野鸭》(1884)、《当我们死而复醒时》(1899)等。
易卜生的创作生涯,是在1848年欧洲各地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影响下开始的。作者经历了家庭破产,同时他在药店当学徒受人歧视。为营救一个受迫害的作家,他参加过请愿游行,协助社会主义者,做过革命宣传工作,从而使其创作一开始就同民主运动有着内在的联系。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如1889年,他给女权运动活动家的信中所说:“您开始通过您的精神生活道路,以某种形式进入‘我’的作品。”随后,她们发动的强大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与选文相关的内容:柯洛克斯泰从托伐那里接到正式的解雇通知后写了一封信,信中揭露了伪造签字的详细过程。然后他把信投到了海尔茂家门口的信箱。后来,柯洛克斯泰又写了另一封信,说明他不准备对海尔茂夫妇采取任何行动。
[情境活动]
《玩偶之家》是一部话剧,请搜集资料,总结话剧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话剧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二是直观性,话剧首先是通过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再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三是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相适应的。四是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完成戏剧内容。
社会问题剧
社会问题剧是指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响应丹麦评论家勃兰兑斯“文学要有生气,就必须提出问题来”的号召,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有十几部。著名的四大社会问题剧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他用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现今也泛指反映现实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的戏剧形式。
《玩偶之家(节选)》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娜拉与海尔茂决裂 ②觉醒的玩偶
任务探究一 分析戏剧冲突
[任务导引]
戏剧冲突在戏剧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它可以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内心的冲突和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的冲突有时独自展开,有时又相互交错,共同创造出作品的戏剧性。
[任务设计]
1.戏剧中最常见的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请结合课文谈谈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是这部戏剧中最主要的冲突。②他们之间的冲突就是男权思想和女权思想交锋的主要阵地,是围绕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来展开的。③海尔茂把妻子看作自己的附庸,拒绝给予妻子平等的尊重和应有的权利;而娜拉不甘心充当丈夫的玩偶,想要争得同男子一样的权利,故而二者之间爆发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二者之间的冲突直接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2.《玩偶之家(节选)》中还存在着人与环境的冲突,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往往是因为人物的情感与外在的自然环境不协调不融合,戏剧冲突由此而来。在此剧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圣诞节前后。天气寒冷,寒风呼啸,给人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悲凉的气氛。娜拉也是带着“奇迹中的奇迹”会发生的期盼走出了家门,开启了新的生活。她对未来的期盼与此时外界的寒冷是极不融合的,这就形成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在《玩偶之家(节选)》中,易卜生主要采用的是将社会环境“人化”的方式。娜拉面对的是一个男权思想盛行的时代,而海尔茂就是这个社会环境的“人化”,所以娜拉对整个男权社会的抗争就转化成了娜拉对海尔茂的抗争。男权思想与女权思想之间的冲突就转化成了娜拉与海尔茂之间的冲突,这也是这部戏剧的主要冲突。
3.当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出现以后,娜拉和海尔茂的性格和心理冲突是怎么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第一次冲突:海尔茂以为一切万事大吉,反过来安慰娜拉,娜拉“绷着脸不说话”。海尔茂这时对娜拉出奇的冷静感到害怕。②第二次冲突:海尔茂已经处于劣势,他只能用“你最神圣的责任是你对丈夫和儿女的责任”“首先你是一个老婆,一个母亲”“你还是我的老婆”来要挟娜拉,娜拉的反抗却继续走向高峰。③第三次冲突:娜拉换上家常衣服并和海尔茂进行一次谈话。随着谈话的激化,海尔茂越来越被动尴尬,傲然的姿态也维持不下去了。娜拉明确宣布:“我不爱你了。”她不仅退还了结婚戒指,而且离家出走。
任务探究二 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导引]
《玩偶之家》成功地塑造了娜拉的形象,娜拉也从愿意做一个男人的玩偶,到意识到自己要独立,到离开这个家不再依附于男人,这是娜拉整个思想意识崛起的过程。
[任务设计]
4.娜拉出走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表现,请结合全文分析娜拉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娜拉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妇女,美丽、活泼、真诚、勇敢、善良、富有同情心。②在识破海尔茂虚伪面目前,她一直生活在脉脉温情之中,从未考虑过妇女在家庭中的位置问题。但她是一位品格高尚的女子,她忠于爱情,为了给丈夫治病,勇敢地假签支票借据,并独立地还债,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而准备自杀。她对阮克医生抱着真正的同情心,并勇敢和坚强地面对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恐吓,她没有屈服,而是准备承担一切责任。识破海尔茂虚伪、自私自利的面目后,她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人格不独立的可悲情况,对以男权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道德、法律和宗教产生怀疑并进行谴责,毅然离家出走。
任务探究三 赏析戏剧的艺术手法
[任务导引]
19世纪,挪威伟大的戏剧家易卜生创作了经典之作《玩偶之家》,该作以社会问题为基本内容。在艺术特色方面,他采用了独特的创作技巧,将社会问题与舞台艺术结合在一起,也拉近了舞台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任务设计]
5.追溯法指剧中某些重要的情节在开幕之前就已经发生,观众在开幕之后看到的只是幕前情节发生的结果,剧作者以此“结果”作为开端,通过剧中人物间的言谈举止、矛盾冲突逐一道出整个剧情的前因。《玩偶之家》的戏剧矛盾集中突出,作品集中表现矛盾冲突爆发那一天中发生的事,而用“追溯法”交代矛盾冲突的起因和过程。请联系《玩偶之家(节选)》部分激烈的矛盾冲突,谈谈“追溯法”在该剧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作者通过追溯的办法把矛盾交代出来:柯洛克斯泰被海尔茂辞退了,他利用借据来要挟娜拉为他保住职位。这件事成了戏剧冲突的关键。而且剧情在圣诞节前后三天之内完成,显得十分集中、紧凑和精练。②剧中“追溯法”的采用,为娜拉性格的形成提供了背景基础,暗示了她的性格和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因为她父亲在海尔茂眼里是个不完美的人。这为后来海尔茂辱骂她“伪君子”“撒谎的人”“犯罪的人”和没有信仰、道德和责任心提供佐证,为她思想上的成熟和彻底觉悟奠定了基础。
6.说说“戏剧事件”对推动戏剧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易卜生的戏剧情境虽然平凡,并不意味着戏剧没有波澜起伏和戏剧冲突。如果没有柯洛克斯泰以公布娜拉伪造签名字据的事相要挟这个突发事件,娜拉的家庭可能永远不会爆发冲突,这个家庭就会平静地存在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突发的“事件”在戏剧性的构成中具有重要意义。文本对应练(十八)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鹰爪(zhǎo)  玩耍(wán shuǎ)
心坎(kǎn) 可恶(wù)
B.蒙(mēnɡ)骗 钥匙(yào shi)
拆(chāi)开 陌(mò)生
C.佣(yònɡ)人 见不着(zháo)
绷(bēnɡ)着脸 报应(yīnɡ)
D.没(méi)底 就得(děi)干
借据(jiè jù) 招惹(rě)
C [C项,佣(yōnɡ)人,绷(běnɡ)着脸,报应(yìnɡ)。]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我帮你父亲都是为了你,没想到现在你这么________我!
②我的前途也让你________了。
③他可以随便________我,我不能不依他。
④娜拉,我已经________你了。
⑤我要仔细想一想,牧师告诉我的话究竟对不对,对我________不________。
A.报答  葬送  摆弄  宽恕  管用  合用
B.报应 断送 摆布 饶恕 管用 管用
C.报答 断送 摆布 饶恕 合用 合用
D.报应 葬送 摆弄 宽恕 合用 管用
C [报答: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感谢。报应:佛教用语,原指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来多指种恶因得恶果。断送:丧失,毁灭(生命、前途等)。葬送:断送。摆布:操纵,支配(别人行动)。摆弄:玩弄,摆布。饶恕:免予责罚。宽恕:宽容饶恕。合用:适合使用。管用:有效,起作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且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3分)(  )
A.哼,别这么花说柳说的!
B.不用装模作样给我看。
C.他还是可以把事情宣布出去,人家甚至还会疑惑我是跟你沆瀣一气的,疑惑是我出主意撺掇你干的。
D.难道在这些问题上没有颠扑不破的道理指导你?
D [D项,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A项,花说柳说:方言,说虚假而动听的话。文中用的是“花言巧语”。花言巧语:①原指铺张修饰而内容空泛的言语或言辞;②说虚假而动听的话。文中用的是后一个义项。B项,装模作样: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样子给人看。文中用的是“装腔作势”。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C项,沆瀣一气:唐代崔瀣参加科举考试,考官崔沆取中了他。于是当时有人嘲笑说,“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见于钱易《南部新书》)。后来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文中用的是“串通一气”。串通一气:暗中勾结,互相配合。]
4.对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你父亲的坏德行——(娜拉正要说话)少说话!(表示话题转换)
B.咱们俩,表面上照样过日子——不要改变样子,你明白不明白我的话?(表示解释)
C.让我再看看——(朝着借据瞟了一眼)喔,我不想再看它,只当是做了一场梦。(表示中断或话题被打断)
D.要是男人饶恕了他老婆——真正饶恕了她,从心坎里饶恕了她——他心里会有一股没法子形容的好滋味。(前一个表示解释或递进、强调,后一个表示连接,两个破折号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括号,中间的内容是插说)
C [C项是表示停顿。]
一、语言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娜拉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    )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实际上她性格善良而坚强,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    ),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她为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经瞒着丈夫借了一笔钱;同时想给生命垂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伪造了父亲的签字。正是这一具有牺牲精神的行为,使得她走投无路。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和她(    )的时候,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毅然抛弃丈夫和孩子,离开了囚笼似的家庭,出走了。
但是,娜拉出走之后会怎么样?这是读者历来关心的一个问题。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使易卜生给他的主人公不能开辟出真正的出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娜拉要真正解放自己,当然不能(    )。娜拉觉醒之前之所以受制于海尔茂,是因为海尔茂在经济上控制住了她。因此,娜拉要摆脱海尔茂的控制,决不能单凭一点反叛精神,必须在经济上争取独立。她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妇女的解放,必须以社会经济关系的彻底变革为前提。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熏陶  忍辱负重  齐心协力  一走了之
B.熏染 忍辱含羞 齐心协力 不闻不问
C.熏染 忍辱负重 同舟共济 一走了之
D.熏陶 忍辱含羞 同舟共济 不闻不问
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结合语境,此句是说娜拉没有受到世俗人情的不良影响,宜用“熏染”,据此排除A、D两项。再看第三空:“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齐心协力”指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结合上文“走投无路”可知,此空宜用“同舟共济”,排除B项。故选C。]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B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A项运用了比拟的手法,B项运用了比喻的手法,C项运用了互文的手法,D项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故选B。]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由于……使……”缺少主语,可删去“使”;二是“给他的主人公不能开辟出真正的出路”语序不当,应将“不能”移到“给他的主人公”前。
[答案] (示例)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易卜生不能给他的主人公开辟出真正的出路。
二、阅读鉴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一只马蜂(节选)①
丁西林
吉先生:(念信)“这次母亲在京,一切都好。唯有两件事,不大称心……”
吉老太太:我有什么事不称心?
吉先生:(不答,继续读信)“第一,她这次来京的目的,本想劝她的儿子,赶紧讨个媳妇,她可早点抱个孙儿。方头大耳,既肥且皙。嗳!不想来京两月,绝少成绩,媳妇,毫无音信,孙子,渺无消息。第二……这几日来,口中不言,心中闷闷。”
吉老太太:(稍有不快之意)我有这些闲工夫来同你们生气!你们的事,我老早就对你们讲过,由你们自己去,我一概不管。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那么你到底要怎样的一个人,你就愿意?
吉先生:(耸肩)要是找老婆如同找数学的未知数一样,能够列出一个代数方程式来,那倒容易办了。
吉老太太:你总是不把它当一件正经事看。
吉先生:不把它当一件正经事看!因为我把它看得太正经了,所以到今天还没有结婚。要是我把它当配眼镜一样,那么你的孙子,已经进了中学。
吉老太太:(觉得她没有办法)倒一杯茶给我。(吉先生倒了一杯茶送给吉老太太,自己亦倒了一杯,慢慢饮之。吉老太太沉思半晌)你知道不知道,你的表兄已经同我说了几次,要我替他做媒?
吉先生:怎么不知道?
吉老太太:你知道他要说的是谁?
吉先生:余小姐,是不是?你问过了她没有?
吉老太太:(很慢地回答)没有。
吉先生:为什么不问她?
吉老太太:为什么不问?我想今天问她。(略停)好不好?(语时视吉先生)
吉先生:很好,看护妇配医生,互助的原则,合作的精神,结婚时最好的演说资料。(吉老太太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
余小姐:我去看看老太太去。(起立欲走)
吉先生:(起立阻之)不要走,不要走,我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没有对你说。请坐。(两人复坐)我不在这里的时候,老太太同你讲了很多的话,是不是?
余小姐:是的。
吉先生:她说到我不想结婚的话没有?
余小姐:说了很多。
吉先生:你知道我不想结婚?
余小姐:为什么不想结婚?
吉先生:因为一个人最宝贵的是美神经,一个人一结了婚,他的美神经就迟钝了。
余小姐:这样说,还是不结婚的好?
吉先生:是的,你可以不可以陪我?
余小姐:陪你做什么?
吉先生:陪我不结婚!(走至余小姐前伸出两手)陪我不要结婚!
余小姐:(为他两目的诚意与爱所动)可以。(以手与之)
吉先生:给我一个证据。
余小姐:你要什么证据?
吉先生:你让我抱一抱。(释其手,作欲抱状)
余小姐:(走开)等你再生病的时候。
吉先生:还像上次那样?说我发烧到39度?
余小姐:(娇嗔)对,还让你不停地住院。
吉先生:不过我母亲告诉我,说你已经答应了做她的侄媳妇,那怎么办?
余小姐:(得意)那没有什么,我的父母不愿意我嫁给医生。
吉先生:对,我知道,我们是天生的说谎一对!(趁其不防,双手抱之)
余小姐:(失声大喊)喔!
(老太太由右门,仆人由左门,同时惊慌入。吉先生已释手)
吉老太太:什么事,什么事?
(余小姐以一手掩面,面红不知所言)
吉先生:(走至余小姐前,将余小姐手取下,视其面)什么地方?刺了你没有?
吉老太太:什么事?怎么一回事?
余小姐:(呼了一口深气)喔,一只马蜂!(以目谢吉先生)
(有删改)
【注】 ①这篇独幕剧取材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是觉醒的新青年为争取婚姻的自主而与守旧势力对抗的一幕喜剧。开头的“信”是吉先生替母亲吉老太太写的家信,信中的“她”指吉老太太。
4.下列对本剧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儿子吉先生读的信的内容看,吉老太太非常关心儿子吉先生的婚姻大事,但吉先生对此并不积极。
B.吉先生在信里借助“媳妇,毫无音信,孙子,渺无消息”等略显俏皮的话语,表现出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成家的急切心情。
C.受吉先生表兄的委托,吉老太太打算把余小姐介绍给吉先生当医生的表兄,并且认为此番喜事十拿九稳。
D.吉老太太嘴上说“我一概不管”,但实际上却对儿子的婚事十分着急,真与假的矛盾和谐统一于她的性格之中。
C [C项,“并且认为此番喜事十拿九稳”的表述属于无中生有。]
5.下列对本剧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开头就是吉先生在念信,由信的内容引出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引出了母子之间的矛盾,即儿子的婚姻大事。
B.舞台说明对刻画人物有一定作用,如“得意”是对余小姐神情的说明,表明她对自己受到吉老太太看重而开心。
C.选文语言轻松、俏皮,饶有风趣,人物之间的对话虽较为生活化,但笔触细腻,能很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
D.选文虽仅有三个主要人物,情节单调,戏剧冲突也不够,但构思精巧而严密,给人一种新颖的感觉。
B [B项,“表明她对自己受到吉老太太看重而开心”错误,这里的“得意”是在向吉先生表明,虽然自己答应了吉老太太,但不必担心,自己的父母不会同意的。]
6.请简要分析剧本最后画线处的台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画线的台词,在内容上有助于塑造余小姐聪明机智的形象,充满爱意的谎言让戏剧耐人寻味,在结构上照应了标题。
[答案] ①凸显了余小姐聪明机智的形象。②使结尾出乎意料,耐人寻味。③照应题目,以小见大,凸显自由追求爱情的浪漫。
7.剧本在刻画吉先生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吉先生对吉老太太的行为和态度中可以看出他的孝顺。从吉先生对婚姻的看法,如“一个人一结了婚,他的美神经就迟钝了”等内容可以看出吉先生对婚姻爱情的观念。从文中吉先生为母亲念信及文末其与余小姐的对话等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幽默。
[答案] ①孝顺母亲,善解人意。如从为吉老太太读信的细节中,可看出他的孝顺、贴心。②敢于坚持自己的婚姻价值观念,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③机智灵活,幽默风趣。从他与吉老太太的对话以及与余小姐的交谈中,可看出他的幽默机智。文本对应练(十八)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鹰爪(zhǎo)  玩耍(wán shuǎ)
心坎(kǎn) 可恶(wù)
B.蒙(mēnɡ)骗 钥匙(yào shi)
拆(chāi)开 陌(mò)生
C.佣(yònɡ)人 见不着(zháo)
绷(bēnɡ)着脸 报应(yīnɡ)
D.没(méi)底 就得(děi)干
借据(jiè jù) 招惹(rě)
C [C项,佣(yōnɡ)人,绷(běnɡ)着脸,报应(yìnɡ)。]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我帮你父亲都是为了你,没想到现在你这么________我!
②我的前途也让你________了。
③他可以随便________我,我不能不依他。
④娜拉,我已经________你了。
⑤我要仔细想一想,牧师告诉我的话究竟对不对,对我________不________。
A.报答  葬送  摆弄  宽恕  管用  合用
B.报应 断送 摆布 饶恕 管用 管用
C.报答 断送 摆布 饶恕 合用 合用
D.报应 葬送 摆弄 宽恕 合用 管用
C [报答: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感谢。报应:佛教用语,原指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来多指种恶因得恶果。断送:丧失,毁灭(生命、前途等)。葬送:断送。摆布:操纵,支配(别人行动)。摆弄:玩弄,摆布。饶恕:免予责罚。宽恕:宽容饶恕。合用:适合使用。管用:有效,起作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且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3分)(  )
A.哼,别这么花说柳说的!
B.不用装模作样给我看。
C.他还是可以把事情宣布出去,人家甚至还会疑惑我是跟你沆瀣一气的,疑惑是我出主意撺掇你干的。
D.难道在这些问题上没有颠扑不破的道理指导你?
D [D项,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A项,花说柳说:方言,说虚假而动听的话。文中用的是“花言巧语”。花言巧语:①原指铺张修饰而内容空泛的言语或言辞;②说虚假而动听的话。文中用的是后一个义项。B项,装模作样: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样子给人看。文中用的是“装腔作势”。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C项,沆瀣一气:唐代崔瀣参加科举考试,考官崔沆取中了他。于是当时有人嘲笑说,“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见于钱易《南部新书》)。后来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文中用的是“串通一气”。串通一气:暗中勾结,互相配合。]
4.对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你父亲的坏德行——(娜拉正要说话)少说话!(表示话题转换)
B.咱们俩,表面上照样过日子——不要改变样子,你明白不明白我的话?(表示解释)
C.让我再看看——(朝着借据瞟了一眼)喔,我不想再看它,只当是做了一场梦。(表示中断或话题被打断)
D.要是男人饶恕了他老婆——真正饶恕了她,从心坎里饶恕了她——他心里会有一股没法子形容的好滋味。(前一个表示解释或递进、强调,后一个表示连接,两个破折号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括号,中间的内容是插说)
C [C项是表示停顿。]
一、语言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娜拉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    )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实际上她性格善良而坚强,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    ),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她为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经瞒着丈夫借了一笔钱;同时想给生命垂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伪造了父亲的签字。正是这一具有牺牲精神的行为,使得她走投无路。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和她(    )的时候,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毅然抛弃丈夫和孩子,离开了囚笼似的家庭,出走了。
但是,娜拉出走之后会怎么样?这是读者历来关心的一个问题。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使易卜生给他的主人公不能开辟出真正的出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娜拉要真正解放自己,当然不能(    )。娜拉觉醒之前之所以受制于海尔茂,是因为海尔茂在经济上控制住了她。因此,娜拉要摆脱海尔茂的控制,决不能单凭一点反叛精神,必须在经济上争取独立。她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妇女的解放,必须以社会经济关系的彻底变革为前提。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熏陶  忍辱负重  齐心协力  一走了之
B.熏染 忍辱含羞 齐心协力 不闻不问
C.熏染 忍辱负重 同舟共济 一走了之
D.熏陶 忍辱含羞 同舟共济 不闻不问
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结合语境,此句是说娜拉没有受到世俗人情的不良影响,宜用“熏染”,据此排除A、D两项。再看第三空:“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齐心协力”指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结合上文“走投无路”可知,此空宜用“同舟共济”,排除B项。故选C。]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B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A项运用了比拟的手法,B项运用了比喻的手法,C项运用了互文的手法,D项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故选B。]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由于……使……”缺少主语,可删去“使”;二是“给他的主人公不能开辟出真正的出路”语序不当,应将“不能”移到“给他的主人公”前。
[答案] (示例)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易卜生不能给他的主人公开辟出真正的出路。
二、阅读鉴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一只马蜂(节选)①
丁西林
吉先生:(念信)“这次母亲在京,一切都好。唯有两件事,不大称心……”
吉老太太:我有什么事不称心?
吉先生:(不答,继续读信)“第一,她这次来京的目的,本想劝她的儿子,赶紧讨个媳妇,她可早点抱个孙儿。方头大耳,既肥且皙。嗳!不想来京两月,绝少成绩,媳妇,毫无音信,孙子,渺无消息。第二……这几日来,口中不言,心中闷闷。”
吉老太太:(稍有不快之意)我有这些闲工夫来同你们生气!你们的事,我老早就对你们讲过,由你们自己去,我一概不管。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那么你到底要怎样的一个人,你就愿意?
吉先生:(耸肩)要是找老婆如同找数学的未知数一样,能够列出一个代数方程式来,那倒容易办了。
吉老太太:你总是不把它当一件正经事看。
吉先生:不把它当一件正经事看!因为我把它看得太正经了,所以到今天还没有结婚。要是我把它当配眼镜一样,那么你的孙子,已经进了中学。
吉老太太:(觉得她没有办法)倒一杯茶给我。(吉先生倒了一杯茶送给吉老太太,自己亦倒了一杯,慢慢饮之。吉老太太沉思半晌)你知道不知道,你的表兄已经同我说了几次,要我替他做媒?
吉先生:怎么不知道?
吉老太太:你知道他要说的是谁?
吉先生:余小姐,是不是?你问过了她没有?
吉老太太:(很慢地回答)没有。
吉先生:为什么不问她?
吉老太太:为什么不问?我想今天问她。(略停)好不好?(语时视吉先生)
吉先生:很好,看护妇配医生,互助的原则,合作的精神,结婚时最好的演说资料。(吉老太太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
余小姐:我去看看老太太去。(起立欲走)
吉先生:(起立阻之)不要走,不要走,我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没有对你说。请坐。(两人复坐)我不在这里的时候,老太太同你讲了很多的话,是不是?
余小姐:是的。
吉先生:她说到我不想结婚的话没有?
余小姐:说了很多。
吉先生:你知道我不想结婚?
余小姐:为什么不想结婚?
吉先生:因为一个人最宝贵的是美神经,一个人一结了婚,他的美神经就迟钝了。
余小姐:这样说,还是不结婚的好?
吉先生:是的,你可以不可以陪我?
余小姐:陪你做什么?
吉先生:陪我不结婚!(走至余小姐前伸出两手)陪我不要结婚!
余小姐:(为他两目的诚意与爱所动)可以。(以手与之)
吉先生:给我一个证据。
余小姐:你要什么证据?
吉先生:你让我抱一抱。(释其手,作欲抱状)
余小姐:(走开)等你再生病的时候。
吉先生:还像上次那样?说我发烧到39度?
余小姐:(娇嗔)对,还让你不停地住院。
吉先生:不过我母亲告诉我,说你已经答应了做她的侄媳妇,那怎么办?
余小姐:(得意)那没有什么,我的父母不愿意我嫁给医生。
吉先生:对,我知道,我们是天生的说谎一对!(趁其不防,双手抱之)
余小姐:(失声大喊)喔!
(老太太由右门,仆人由左门,同时惊慌入。吉先生已释手)
吉老太太:什么事,什么事?
(余小姐以一手掩面,面红不知所言)
吉先生:(走至余小姐前,将余小姐手取下,视其面)什么地方?刺了你没有?
吉老太太:什么事?怎么一回事?
余小姐:(呼了一口深气)喔,一只马蜂!(以目谢吉先生)
(有删改)
【注】 ①这篇独幕剧取材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是觉醒的新青年为争取婚姻的自主而与守旧势力对抗的一幕喜剧。开头的“信”是吉先生替母亲吉老太太写的家信,信中的“她”指吉老太太。
4.下列对本剧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儿子吉先生读的信的内容看,吉老太太非常关心儿子吉先生的婚姻大事,但吉先生对此并不积极。
B.吉先生在信里借助“媳妇,毫无音信,孙子,渺无消息”等略显俏皮的话语,表现出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成家的急切心情。
C.受吉先生表兄的委托,吉老太太打算把余小姐介绍给吉先生当医生的表兄,并且认为此番喜事十拿九稳。
D.吉老太太嘴上说“我一概不管”,但实际上却对儿子的婚事十分着急,真与假的矛盾和谐统一于她的性格之中。
C [C项,“并且认为此番喜事十拿九稳”的表述属于无中生有。]
5.下列对本剧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开头就是吉先生在念信,由信的内容引出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引出了母子之间的矛盾,即儿子的婚姻大事。
B.舞台说明对刻画人物有一定作用,如“得意”是对余小姐神情的说明,表明她对自己受到吉老太太看重而开心。
C.选文语言轻松、俏皮,饶有风趣,人物之间的对话虽较为生活化,但笔触细腻,能很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
D.选文虽仅有三个主要人物,情节单调,戏剧冲突也不够,但构思精巧而严密,给人一种新颖的感觉。
B [B项,“表明她对自己受到吉老太太看重而开心”错误,这里的“得意”是在向吉先生表明,虽然自己答应了吉老太太,但不必担心,自己的父母不会同意的。]
6.请简要分析剧本最后画线处的台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画线的台词,在内容上有助于塑造余小姐聪明机智的形象,充满爱意的谎言让戏剧耐人寻味,在结构上照应了标题。
[答案] ①凸显了余小姐聪明机智的形象。②使结尾出乎意料,耐人寻味。③照应题目,以小见大,凸显自由追求爱情的浪漫。
7.剧本在刻画吉先生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吉先生对吉老太太的行为和态度中可以看出他的孝顺。从吉先生对婚姻的看法,如“一个人一结了婚,他的美神经就迟钝了”等内容可以看出吉先生对婚姻爱情的观念。从文中吉先生为母亲念信及文末其与余小姐的对话等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幽默。
[答案] ①孝顺母亲,善解人意。如从为吉老太太读信的细节中,可看出他的孝顺、贴心。②敢于坚持自己的婚姻价值观念,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③机智灵活,幽默风趣。从他与吉老太太的对话以及与余小姐的交谈中,可看出他的幽默机智。文本对应练(十九)
1.下面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藏(指出处或行止) 桀骜(性格不随和)
B.喋血(流血很多) 凝望(注目远望)
C.菲薄(微薄) 深味(深深地体会)
D.微漠(依稀,淡漠) 寂寥(寂静空旷)
A [桀骜:形容性情倔强。]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站在窗前,________着那朵毫无瑕疵的白云,或许是在蓝天的衬托下吧,她显出特有的纯洁与端庄。
②在作这首诗以后三年,歌德终于从魏玛出走到意大利住了近两年时间,在有古老文化的明媚南国重新________了创作的热情。
③诗剧《浮士德》________的是人类追求生命意义的伟大精神,奠定了歌德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A.凝视  汲取  反映
B.凝望 吸取 反应
C.凝望 汲取 反映
D.凝视 吸取 反应
C [凝望:注目远望。凝视:聚精会神地看。这里看的是天空的白云,显然应用“凝望”。汲取:指取水,引申为吸取、吸收。吸取:吸收、采取。“汲取”与“吸取”意思大致相同,但“汲取”比较文雅庄重,多用于书面语。反映:指光的反射、反照。比喻从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是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引申为对一事情的发生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反应”的范围没有“反映”大,“反应”多用在有机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和化学反应方面,而“反映”除去“反应”所用的范围外,都可应用。]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歌德一生尤其是后期创作的辉煌成就,是同他对现实主义原则的恪守分不开的。
B.歌德通晓多种语言,熟悉欧洲国家各历史时代的文学作品和形式。
C.歌德作品传入中国大概是在戊戌前后,对中国启蒙运动发挥过积极影响。
D.歌德的天性极其活跃,他的求知欲非常强盛,他把他的精神伸向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
D [搭配不当,“精神”和“伸向”搭配不当,应将“精神”改为“精神触角”。]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言辞新奇而丰富,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
B.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在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C.这部新版电视剧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D.导演把影片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他,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A [“如醉如痴”形容入迷于某种事物而失去自制的神态。正确。“耿耿于怀”指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用于奶奶对我的“疼爱之情”,使用对象错。“南腔北调”是陈述人“口音不纯”,用来陈述“市井生活画卷”,使用对象错。“举重若轻”是一种工作作风,不合语境。可换为“无足轻重”。]
一、语言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    )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远处灯塔上的红光(    )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颗红玉。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了去。
海在我们脚下(    )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又像是甜美的蜜糖;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海睡熟了。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声音(    )。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黯淡  挂  呻吟  震耳欲聋
B.深黯  镶  呻吟  振聋发聩
C.深黯  镶  沉吟  震耳欲聋
D.黯淡  挂  沉吟  振聋发聩
C [“黯淡”:阴沉;昏暗。比喻没有希望,不美好。“深黯”:黑暗。此处语境说的是夜晚的海面,应选“深黯”。“挂”与“镶”:“挂”多为具体的有形事物,“镶”指的是嵌入。此处说的是“远处灯塔上的红光”,处在“黑暗的空间”的状态,应选“镶”。“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沉吟”: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此处指海的声音,结合“诗人一般”,应选“沉吟”。“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此处指海水撞击岩石的声音,应选“震耳欲聋”。]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像微风低低地吹过琴弦;像落花轻轻地飘在水上”。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句子的形式看,原句多用短句,“低低地”和“轻轻地”独立成句,有强调语意的作用,同时化短句式,显得灵活多变,增强了节奏感和音韵美;改句句式比较死板。
[答案] ①原句将“低低地”和“轻轻地”独立,彰显大海声音之低之轻;②“拂过琴弦”的“拂”字更能表现出微风的轻柔,而“吹”表现不出这种轻柔之感;③将“低低地”和“轻轻地”相连放在前边,两词既修饰海“沉吟”的声音,也修饰“微风拂过琴弦”和“落花飘在水上”,改句则只分别修饰后两者,作用相对狭窄。
3.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运用了通感修辞,“声音”指的是海波荡漾的声音,属于听觉,而“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用“朦胧”和“玫瑰”形象地表现“月光”和“晨雾”的状态和颜色,描绘其温柔与美丽,是视觉的描绘,句子打通了两种不同的感觉器官,把诉诸听觉的声音用视觉形态来表现,生动表现了大海声音的温柔。“又像是甜美的蜜糖”描绘的还是海波荡漾的声音,也是一种通感修辞,把听觉的感受用“蜜糖”这样表现味觉的词语来表达,蕴含了对海的声音的喜爱之情。
[答案] 通感。①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写海波荡漾的声音,以形写声,生动表现了大海声音的温柔。②用“甜美的蜜糖”形容海的声音,以味觉写听觉,表达了对海的声音的喜爱。
二、阅读鉴赏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7题。
浮 云①
莱蒙托夫
天空的浮云哦,永恒的流浪汉!
恰似一串珍珠项链在碧原上飘荡,
你们也和我一样,如同一群流放犯,
由可爱的北国匆匆地奔向南疆。
是谁把你们驱赶?难道是命运的决断?
是出于私下的忌妒,还是公开的怨望?
是因为你们蒙受触犯刑律的灾难?
还是因为朋友们用心狠毒的诽谤?
不,是荒芜的田地使你们感到厌烦……
你们不知道什么叫激情?什么叫忧伤?
你们永远冷漠无情,永远自由自在,
你们没有祖国,你们也不会有流放。
【注】 ①这首诗歌创作于1840年5月初,即诗人第二次被流放去高加索的前夕。
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珍珠项链”“碧原”形象地描绘了在夕阳的金黄色光辉照射下碧空彩云的画面,美丽的景色排遣了诗人胸中的愁闷。
B.诗人在北国前加上“可爱的”修饰语,以表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对亲人和朋友的怀念。
C.“是谁把你们驱赶?”这种设问具有双关的含义,既指风儿把浮云驱赶,又指沙皇将诗人流放。
D.诗歌的最后通过替云回答,使云恢复到自然状态,刻画了云的冷漠无情,从而烘托出诗人热爱祖国、渴望自由的感情。
A [A项,感彩错误,诗人的愁闷并未被排遣,景色也不是美丽的,而是“如同一群流放犯”。]
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抓住浮云与诗人身世中某些共同的和不同的特征,用正比和反衬的手法,寄寓了自己不幸的遭遇,抒发了自己爱祖国、爱自由的情怀。
B.“浮云”本来是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诗人在这里用呼告的手法,把“云”人格化了。移动中的“浮云”尚有自己的自由,可“我”却是没有自由的“流放犯”,通过对浮云的向往反衬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C.全诗没有正面抒发自己爱祖国、爱自由的感情,甚至不正面谈诗人自己,只是用大量笔墨来描绘浮云的冷漠,可字里行间却处处有诗人的存在,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D.全诗三节十二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既描绘了浮云的形象,又叙述了诗人的身世,两者结合得非常巧妙;加之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的主题十分鲜明,形象极为生动。
B [B项,“对浮云的向往”错,从“冷漠无情”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并不向往浮云。]
6.在诗歌中作者连续五次发问,表达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连续提出五个联系自己命运遭际的诘问,从中透露出诗人所蒙受的种种苦难,由自己推及浮云,却发现浮云的漂泊是因为荒芜的田地使它们感到厌倦。
7.在这首诗歌中作者认为浮云和自己的命运有何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浮云是自由的,但这自由如同流放一样毫无价值和意义。它们冷漠无情,不知道激情,不知道忧伤,哪里会有如诗人一样的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呢?更谈不上因此而招致被流放。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11题。
还给我
严 力
请还给我那扇没有装过锁的门
哪怕没有房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早晨叫醒我的那只雄鸡
哪怕已经被你吃掉了
也请把骨头还给我
请还给我半山坡上的那曲牧歌
哪怕已经被你录在了磁带上
也请把笛子还给我
请还给我
我与我兄弟姐妹们的关系
哪怕只有半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爱的空间
哪怕已经被你污染了
也请把环保的权利还给我
请还给我整个地球
哪怕已经被你分割成
一千个国家
一亿个村庄
也请你还给我
8.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没有房间也要一扇门,即使雄鸡被吃掉也要鸡的骨头,荒唐要求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和悲凉。
B.牧歌被录在磁带上,就变成了“你”赚钱的工具,所以作者希望要回笛子,收回自己应有的权利。
C.“哪怕只有半年也请还给我”,既表明作者对兄弟姐妹关系的珍视,也暗含了对失去亲情的痛惜。
D.如果爱的空间被污染了,诗人希望通过“环保”治理改善,含蓄地表现出对纯洁的爱的执着追求。
B [B项,曲解诗句含意。应理解为作者痛心于纯真美好的事物被商业化污染,希望能至少保留一点天然美好的东西。]
9.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采用拟人手法,将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各国统治者集中为一个“你”作为诉求和谴责的对象。
B.“一千个国家/一亿个村庄”,用夸张手法呈现世界被分割的图景,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诉求。
C.诗歌中一再使用的“哪怕”,凸显了最高期待与最低限度的满足之间强烈的反差,强化了情感力度。
D.全诗借助多种意象,展开丰富联想,运用排比等多种手法,显现出清晰的思维脉络和深沉的情感旋律。
A [A项,不是拟人手法,将“你”理解为各国统治者也不全面。]
10.“还给我”是这首诗歌的核心诉求,简要概括作者希望“还给我”的究竟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歌中的诸多意象以及抽象化的概念,蕴涵着“我”的精神诉求,它启发着读者通过联想、想象以获得其丰富的内涵。所以,理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以及抽象化概念的内涵是本题作答的切入点。整首诗歌中有六点诉求,作答时最好逐一解读。“没有装过锁的门”:单纯的、仅属于自己的家园,无需戒备的心灵栖息地;“早晨叫醒我的那只雄鸡”:美好纯粹的自然环境、童年生活;“半山坡上的那曲牧歌”“笛子”:没被商业化、纯朴天然的艺术形式;“我与我兄弟姐妹们的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天伦之爱;“爱的空间”“环保的权利”:未被污染、破坏的亲情、爱情;“整个地球”:和平、团结、没有争执与战争的人类家园。
[答案] ①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和谐相处的关系。②符合自然规律和人性的田园生活。③不被商业化、纯朴天然的艺术形式。④兄弟姐妹之间的天伦之爱。⑤纯洁美好、不受世俗污染的爱。⑥和平、团结、友爱的大同世界。
11.这首诗歌各段落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问中的“内在顺序”,就是指“段落之间的逻辑顺序”,而常见的“逻辑顺序”大致有: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微观到宏观,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等。想要作答该题,首先要回归每一段的具体内容,梳理出每一段里的主要意象,然后归类、比较、概括。第二问,问的是“安排的好处”,可以从对结构、对艺术效果两个大的角度来组织答案。①使得全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结构上浑然一体。这一点就是从结构的角度来看,答题关键词为:层次分明,脉络清晰。②使得全诗内涵层层推进,境界逐步提升,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一点就是从艺术效果的角度而言,答题关键词为:内涵推进,境界提升,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答案] 第一问:①各段落按照诉求由具体到抽象(或由微观到宏观)的内在顺序安排。②先是在“门”“雄鸡”“牧歌”这些具体事物上的诉求,然后是在“兄弟姐妹们的关系”“爱的空间”这些情感上的诉求,最后是“整个地球”这一最大的理想诉求。(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①使得全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结构上浑然一体。②使得全诗内涵层层推进,境界逐步提升,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意思对即可)文本对应练(十九)
1.下面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藏(指出处或行止) 桀骜(性格不随和)
B.喋血(流血很多) 凝望(注目远望)
C.菲薄(微薄) 深味(深深地体会)
D.微漠(依稀,淡漠) 寂寥(寂静空旷)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站在窗前,________着那朵毫无瑕疵的白云,或许是在蓝天的衬托下吧,她显出特有的纯洁与端庄。
②在作这首诗以后三年,歌德终于从魏玛出走到意大利住了近两年时间,在有古老文化的明媚南国重新________了创作的热情。
③诗剧《浮士德》________的是人类追求生命意义的伟大精神,奠定了歌德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A.凝视  汲取  反映
B.凝望 吸取 反应
C.凝望 汲取 反映
D.凝视 吸取 反应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歌德一生尤其是后期创作的辉煌成就,是同他对现实主义原则的恪守分不开的。
B.歌德通晓多种语言,熟悉欧洲国家各历史时代的文学作品和形式。
C.歌德作品传入中国大概是在戊戌前后,对中国启蒙运动发挥过积极影响。
D.歌德的天性极其活跃,他的求知欲非常强盛,他把他的精神伸向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言辞新奇而丰富,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
B.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在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C.这部新版电视剧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D.导演把影片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他,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一、语言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    )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远处灯塔上的红光(    )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颗红玉。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了去。
海在我们脚下(    )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又像是甜美的蜜糖;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海睡熟了。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声音(    )。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黯淡  挂  呻吟  震耳欲聋
B.深黯  镶  呻吟  振聋发聩
C.深黯  镶  沉吟  震耳欲聋
D.黯淡  挂  沉吟  振聋发聩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像微风低低地吹过琴弦;像落花轻轻地飘在水上”。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7题。
浮 云①
莱蒙托夫
天空的浮云哦,永恒的流浪汉!
恰似一串珍珠项链在碧原上飘荡,
你们也和我一样,如同一群流放犯,
由可爱的北国匆匆地奔向南疆。
是谁把你们驱赶?难道是命运的决断?
是出于私下的忌妒,还是公开的怨望?
是因为你们蒙受触犯刑律的灾难?
还是因为朋友们用心狠毒的诽谤?
不,是荒芜的田地使你们感到厌烦……
你们不知道什么叫激情?什么叫忧伤?
你们永远冷漠无情,永远自由自在,
你们没有祖国,你们也不会有流放。
【注】 ①这首诗歌创作于1840年5月初,即诗人第二次被流放去高加索的前夕。
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珍珠项链”“碧原”形象地描绘了在夕阳的金黄色光辉照射下碧空彩云的画面,美丽的景色排遣了诗人胸中的愁闷。
B.诗人在北国前加上“可爱的”修饰语,以表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对亲人和朋友的怀念。
C.“是谁把你们驱赶?”这种设问具有双关的含义,既指风儿把浮云驱赶,又指沙皇将诗人流放。
D.诗歌的最后通过替云回答,使云恢复到自然状态,刻画了云的冷漠无情,从而烘托出诗人热爱祖国、渴望自由的感情。
 
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抓住浮云与诗人身世中某些共同的和不同的特征,用正比和反衬的手法,寄寓了自己不幸的遭遇,抒发了自己爱祖国、爱自由的情怀。
B.“浮云”本来是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诗人在这里用呼告的手法,把“云”人格化了。移动中的“浮云”尚有自己的自由,可“我”却是没有自由的“流放犯”,通过对浮云的向往反衬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C.全诗没有正面抒发自己爱祖国、爱自由的感情,甚至不正面谈诗人自己,只是用大量笔墨来描绘浮云的冷漠,可字里行间却处处有诗人的存在,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D.全诗三节十二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既描绘了浮云的形象,又叙述了诗人的身世,两者结合得非常巧妙;加之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的主题十分鲜明,形象极为生动。
 
6.在诗歌中作者连续五次发问,表达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这首诗歌中作者认为浮云和自己的命运有何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11题。
还给我
严 力
请还给我那扇没有装过锁的门
哪怕没有房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早晨叫醒我的那只雄鸡
哪怕已经被你吃掉了
也请把骨头还给我
请还给我半山坡上的那曲牧歌
哪怕已经被你录在了磁带上
也请把笛子还给我
请还给我
我与我兄弟姐妹们的关系
哪怕只有半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爱的空间
哪怕已经被你污染了
也请把环保的权利还给我
请还给我整个地球
哪怕已经被你分割成
一千个国家
一亿个村庄
也请你还给我
8.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没有房间也要一扇门,即使雄鸡被吃掉也要鸡的骨头,荒唐要求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和悲凉。
B.牧歌被录在磁带上,就变成了“你”赚钱的工具,所以作者希望要回笛子,收回自己应有的权利。
C.“哪怕只有半年也请还给我”,既表明作者对兄弟姐妹关系的珍视,也暗含了对失去亲情的痛惜。
D.如果爱的空间被污染了,诗人希望通过“环保”治理改善,含蓄地表现出对纯洁的爱的执着追求。
 
9.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采用拟人手法,将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各国统治者集中为一个“你”作为诉求和谴责的对象。
B.“一千个国家/一亿个村庄”,用夸张手法呈现世界被分割的图景,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诉求。
C.诗歌中一再使用的“哪怕”,凸显了最高期待与最低限度的满足之间强烈的反差,强化了情感力度。
D.全诗借助多种意象,展开丰富联想,运用排比等多种手法,显现出清晰的思维脉络和深沉的情感旋律。
 
10.“还给我”是这首诗歌的核心诉求,简要概括作者希望“还给我”的究竟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诗歌各段落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