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对应练(一)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撰写(zhuàn) 虔诚(qián)
坐阵 见微知著
B.惰性(duò) 论辩
贸然 奴颜婢膝(bēi)
C.阐述(chǎn) 枯燥
幽辟 字斟句酌(zhuó)
D.纯粹(cuì) 障碍(ài)
惊蛰 归根到底
D [A项,“坐阵”应为“坐镇”;B项,“婢”应读“bì”;C项,“幽辟”应为“幽僻”。]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要在浩瀚的古籍里________有用的材料,必须有正确的方法,不然,就会如堕烟海,茫无头绪。
②这条________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在建设过程中,始终________着“一切为了经济发展”的思想。
③写作水平是对考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的________,建议学生抓住每次统练的机会,认真写每篇文章,尤其注重复写练习。
A.搜集 贯穿 贯串 考查
B.搜集 贯串 贯穿 考查
C.收集 贯串 贯穿 考察
D.收集 贯穿 贯串 考察
A [“收集”和“搜集”,都有把不在一起的事物集中起来的意思,但两者意义侧重的方面不同。“收集”侧重于“收”,即收拢,对象是现成的事物。“搜集”侧重于“搜”,即搜寻,对象是须到处寻找的事物。根据语境,应用“搜集”。“贯穿”除了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之外,还指“连贯、穿过、通过”,既可用于抽象的事物,也可用于具体的事物。“贯串”一般只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一般只用于较抽象的事物。根据语境,第②句第一空应用“贯穿”,第二空应用“贯串”。“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查看评定。带有考核、检查的意思。常用于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等。“考察”着重指观察、调查、研究,目的是取得材料,研究事物。是实地观察、了解的意思。根据语境,应用“考查”。]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因为归根到底所有的科学进展都是从实验开始的。
B.一直以来凯撒都有些看不起克里的那股奴颜婢膝的奴才相,觉得这样的人就是小人的代名词。
C.抢七战击败对手后,拿到45分9个篮板7次助攻的他接受了采访,承认自己已经筋疲力尽。
D.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规划,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
D [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奴颜婢膝:形容卑躬屈膝奉承巴结的样子。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没有一点力气。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D项,把“不以为然”理解为不放在心上,是错误的,应改为“不以为意”。]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认真学习这段历史,对于我们全面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历史规律、认识唯物史观意义重大。
B.人们创造历史,但仅仅局限于“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创造历史只是处于自发的状态,而不是有意识、有组织地进行的。
C.恩格斯在治学方面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在多年后人们对恩格斯的评价依旧很高。
D.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
A [A项,语序不当,应为“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唯物史观、遵循历史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
一、语言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 )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______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________,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在处理因不幸遭遇的影响而导致感情裂痕的问题时________,理智地陈述原委,检讨错误和过失,及时弥合矛盾。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_______,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考验,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的友谊。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 休戚相关
B.繁文缛节 茅塞顿开 适可而止 休戚相关
C.繁芜丛杂 茅塞顿开 适可而止 休戚与共
D.繁文缛节 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 休戚与共
C [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杂乱。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此处指种类繁多的文献资料,应用“繁芜丛杂”。豁然开朗: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而感觉明朗。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此处指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忽然理解、领会,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应用“茅塞顿开”。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此处说的是在遇到矛盾导致友谊受损时要及时停止,应用“适可而止”。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侧重体现利益关系密切。这里强调两人关系紧密,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应用“休戚与共”。]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
B [注意与上文“这种……友谊”以及下文中的“密码”相照应。C、D两项只是对友谊的赞美,和后文陈述的内容没有关联,可排除。根据逻辑关系可排除A项。故选B。]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二、阅读鉴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材料一: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总是从主观出发而不是从客观出发,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这样做的结果,不是曲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恩格斯1883年在马克思墓前的这个讲话十分精辟地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科学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在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就会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智慧,更加接近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尽管诞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但由于它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选自蒋成会、张荣臣《历史唯物主义让我们行稳
致远》,《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材料二:
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标示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所处位置、发展状态和前进方向。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政治判断,是一项事关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考量,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历史内涵和实践内涵。
从本质属性看,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境界的发展阶段。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其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其历史基点。新时代总体上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三者高度统一,互为规定,有机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从产生原因看,新时代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应运而生。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科学认识矛盾变化是发展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根据形势变化多次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科学判断,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深入发展。从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到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方面美好生活向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成为新时代产生的根本原因。
从意义影响看,新时代连接起民族和世界两个大局,对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天安门城楼两侧的巨幅横标,西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东侧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体现了我们党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志存高远的世界眼光。新时代有力宣告了“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的破产,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开启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纪元。要倍加珍惜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胸怀“两个大局”,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栉风沐雨、勇毅笃行。
从依靠力量看,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的历史主体和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的中流砥柱。任何一场伟大的社会运动,都是改造世界和改造自我的有机统一。新时代是千帆竞逐、百舸争流的时代,也是充分激发创造活力和奋斗热情的时代,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的主体性力量,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拓者、建设者。面向未来,人民对党期待更高、要求更高,必须以守正创新的精神状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勇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让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在新时代充分彰显,实现从大党、大国到强党、强国的根本转变。
(选自钟纪言《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担当尽责》,《中
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材料三:
《吕氏春秋》有言: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展望未来,中国正在不断崛起,走向世界,可是我们的很多制度建设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制度建设必须不断创新。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绝不是一成不变、僵化停滞的,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这次全会重点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为了继续完善我们的制度,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把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出来。当今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绝不能僵化教条、一成不变。世易时移,没有一个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永远行之有效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来说既充满机遇,也存在挑战。国际国内都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有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我们的制度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是充满敌意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继续创新,谋求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和研究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宽,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今后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有些新情况、新问题,可能是我们过去从未经历过的,解决方法也没有历史可以遵循,只能依靠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和理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我们必须记住,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没有任何现成模式可以复制和借鉴,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
(选自张美美《以制度建设点燃中国梦》,
《新丝路》,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阐释上,马克思在批判继承主观主义等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
B.恩格斯认为,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不仅可以解释有机界的秘密,还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
C.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还运用其唯物史观提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政治判断。
D.我们要紧跟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自身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们需要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C [A项,“在批判继承主观主义等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说法于文无据;B项,“可以解释有机界的秘密”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二段中的“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只是恩格斯作的一个类比;D项,因果关系错误,根本原因是“世易时移”。]
5.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并不代表不可以用发展的眼光解读马克思主义。
B.新时代高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高度统一。
C.作为新时代的中流砥柱,只有充分彰显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我们党才能更好地依靠作为新时代的历史主体和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力量。
D.一方面发展道路上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方面又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新时代更需要创新与完善党的制度。
B [“新时代高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新时代总体上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 )
A.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B.领导干部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必须做好表率,当好示范,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思想意识。
C.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工作时强调:“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
D.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
D [材料三说的是面对发展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创新方法,完善制度,以制度建设点燃中国梦,据此可知,D项可以作为论据支撑这一观点。A项是从理论与实际等角度谈我们党的一贯做法,B项说的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提高制度执行力,C项突出的是我党的务实作风,均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的观点。]
7.如何理解材料二开头一段所说的“新时代”的政治判断“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历史内涵和实践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材料二使用了总分式的结构,以分论点的形式,分别从“本质属性”“产生原因”“意义影响”“依靠力量”四个角度阐释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的特点;而开头一段中所说的“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历史内涵和实践内涵”属于总说,明确了四个分论点阐释的侧重点,据此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 ①该政治判断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哲学思想,也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沿革;②该政治判断既具有时代价值,又具有国内国际的实践意义。
8.请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概括分析制度革新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材料一可以得出答案要点①,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根据材料二对“历史方位”和“新时代”的分析,可得出答案要点②;根据材料三中的“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今后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去创新”,可得出答案要点③。
[答案] ①坚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原则,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②坚持与特定历史方位协调一致的原则,因为历史方位标示着国家、民族的所处位置、发展状态和前进方向;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客观积极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因为发展没有现成模式可复制,必须主动创新。文本对应练(一)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撰写(zhuàn) 虔诚(qián)
坐阵 见微知著
B.惰性(duò) 论辩
贸然 奴颜婢膝(bēi)
C.阐述(chǎn) 枯燥
幽辟 字斟句酌(zhuó)
D.纯粹(cuì) 障碍(ài)
惊蛰 归根到底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要在浩瀚的古籍里________有用的材料,必须有正确的方法,不然,就会如堕烟海,茫无头绪。
②这条________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在建设过程中,始终________着“一切为了经济发展”的思想。
③写作水平是对考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的________,建议学生抓住每次统练的机会,认真写每篇文章,尤其注重复写练习。
A.搜集 贯穿 贯串 考查
B.搜集 贯串 贯穿 考查
C.收集 贯串 贯穿 考察
D.收集 贯穿 贯串 考察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因为归根到底所有的科学进展都是从实验开始的。
B.一直以来凯撒都有些看不起克里的那股奴颜婢膝的奴才相,觉得这样的人就是小人的代名词。
C.抢七战击败对手后,拿到45分9个篮板7次助攻的他接受了采访,承认自己已经筋疲力尽。
D.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规划,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认真学习这段历史,对于我们全面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历史规律、认识唯物史观意义重大。
B.人们创造历史,但仅仅局限于“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创造历史只是处于自发的状态,而不是有意识、有组织地进行的。
C.恩格斯在治学方面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在多年后人们对恩格斯的评价依旧很高。
D.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
一、语言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 )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______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________,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在处理因不幸遭遇的影响而导致感情裂痕的问题时________,理智地陈述原委,检讨错误和过失,及时弥合矛盾。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_______,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考验,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的友谊。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 休戚相关
B.繁文缛节 茅塞顿开 适可而止 休戚相关
C.繁芜丛杂 茅塞顿开 适可而止 休戚与共
D.繁文缛节 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 休戚与共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材料一: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总是从主观出发而不是从客观出发,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这样做的结果,不是曲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恩格斯1883年在马克思墓前的这个讲话十分精辟地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科学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在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就会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智慧,更加接近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尽管诞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但由于它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选自蒋成会、张荣臣《历史唯物主义让我们行稳
致远》,《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材料二:
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标示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所处位置、发展状态和前进方向。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政治判断,是一项事关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考量,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历史内涵和实践内涵。
从本质属性看,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境界的发展阶段。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其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其历史基点。新时代总体上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三者高度统一,互为规定,有机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从产生原因看,新时代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应运而生。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科学认识矛盾变化是发展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根据形势变化多次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科学判断,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深入发展。从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到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方面美好生活向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成为新时代产生的根本原因。
从意义影响看,新时代连接起民族和世界两个大局,对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天安门城楼两侧的巨幅横标,西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东侧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体现了我们党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志存高远的世界眼光。新时代有力宣告了“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的破产,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开启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纪元。要倍加珍惜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胸怀“两个大局”,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栉风沐雨、勇毅笃行。
从依靠力量看,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的历史主体和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的中流砥柱。任何一场伟大的社会运动,都是改造世界和改造自我的有机统一。新时代是千帆竞逐、百舸争流的时代,也是充分激发创造活力和奋斗热情的时代,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的主体性力量,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拓者、建设者。面向未来,人民对党期待更高、要求更高,必须以守正创新的精神状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勇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让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在新时代充分彰显,实现从大党、大国到强党、强国的根本转变。
(选自钟纪言《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担当尽责》,《中
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材料三:
《吕氏春秋》有言: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展望未来,中国正在不断崛起,走向世界,可是我们的很多制度建设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制度建设必须不断创新。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绝不是一成不变、僵化停滞的,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这次全会重点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为了继续完善我们的制度,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把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出来。当今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绝不能僵化教条、一成不变。世易时移,没有一个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永远行之有效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来说既充满机遇,也存在挑战。国际国内都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有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我们的制度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是充满敌意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继续创新,谋求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和研究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宽,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今后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有些新情况、新问题,可能是我们过去从未经历过的,解决方法也没有历史可以遵循,只能依靠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和理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我们必须记住,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没有任何现成模式可以复制和借鉴,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
(选自张美美《以制度建设点燃中国梦》,
《新丝路》,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阐释上,马克思在批判继承主观主义等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
B.恩格斯认为,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不仅可以解释有机界的秘密,还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
C.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还运用其唯物史观提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政治判断。
D.我们要紧跟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自身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们需要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5.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并不代表不可以用发展的眼光解读马克思主义。
B.新时代高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高度统一。
C.作为新时代的中流砥柱,只有充分彰显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我们党才能更好地依靠作为新时代的历史主体和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力量。
D.一方面发展道路上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方面又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新时代更需要创新与完善党的制度。
6.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 )
A.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B.领导干部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必须做好表率,当好示范,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思想意识。
C.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工作时强调:“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
D.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
7.如何理解材料二开头一段所说的“新时代”的政治判断“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历史内涵和实践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概括分析制度革新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文主题——理论的价值
1.认识理论著作的价值,探寻伟人对革命文化的理性思考,增强理论自信,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
2.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语文素养
1.初步了解这些社科经典论著的观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体会其理性探索的精神。
2.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感受其强大的思想力量和逻辑力量。
3.体会社科经典论著的表述方式,把握文章的论证、论辩艺术和严密、准确的语言风格。
4.积极思考社会现象,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提高观点的深刻性,提升理性思维水平。
本单元七篇文章可分为两个板块。
板块一:《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四篇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中心,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确立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抗战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不同时期,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特点、社会思想领域的重要认识问题和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观点及思维方法。
板块二:《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人应当坚持正义》,这三篇文章是以立身处世的思想认识为中心,从自我到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再到自我与社会的关系,阐述了真诚、怜悯和坚持正义等问题。文章思想内容丰富,涵盖面宽广,观点鲜明,富于思辨性,论述方法各具特色。
1.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及主要内容。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3.分析文章语言,体会其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及严密的逻辑性。 马克思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世界。他定义了社会历史的变革,改变了世界人民的思维,开创了新的世界,为几千年来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指明了方向。当他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被恶意篡改和歪曲的时候,他的革命战友恩格斯挺身而出,用渊博的知识、科学的态度、缜密的理论分析向世人宣告:真理毋庸置疑。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惰性(duò) 虔诚(qián) 编纂(zuǎn)
米涅(niè) 轴线(zhóu)
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沿袭·继承
[辨词]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因袭的意思。沿袭:依照旧传统或原有的规定办理,依照旧例行事。继承: 按照法律或遵照遗嘱接受死者的财产、职务、头衔、地位等;后人继续做前人未完成的事业。
[运用] ①国民期望他会重视公民自由,结果却是沿袭旧规。
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继承红船精神,开拓进取,奋勇当先,不断探索中国道路的正确方向。
2.推敲·推求
[辨词] 都有用心思考的意思。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使用对象为字句。推求:指根据已知的条件或因素来探索(道理、意图等),使用对象为道理、意图等。
[运用] ①报刊上使用的语言要认真推敲,不要以讹传讹。
②本文分析了泵及泵装置的水力损失和水力效率的关系,推求出了泵装置的最高效率工况点。
3.字斟句酌·咬文嚼字
[辨词] 都用来表示推敲字句。字斟句酌:指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多用来称赞人讲话或写文章在语言上认真推敲,也可用来指读文章时对语言的仔细品味。咬文嚼字:指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多指读死书而忽视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也可用在讲话时过分推敲字句以炫耀自己,略带贬义。
[运用] ①起草工作组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对征求到的550多条意见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吸收采纳了450多条。
②有些所谓的专家总是装腔作势,不是咬文嚼字,就是故弄玄虚。
三、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字形、运用的正误,并将错误的改正。
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甚至德国庸人的那种从1648—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中产生的致命的疲备和软弱(最初表现为虔诚主义,而后表现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色厉内荏),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疲备”中的“备”应为“惫”;“色厉内荏”不符合语境,应为“奴颜婢膝”。
四、判断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并将错误的改正。
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的方式。(在有分工的条件下)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里不该用句外括号,应将括号及其内容放在“交换产品”后。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了《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公开升起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恩格斯在从事理论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担。1889年7月,在他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建立第二国际,进一步团结和发展了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使社会主义运动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伦敦病逝。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学者和德国党内的机会主义者大肆歪曲、攻击和篡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他们或鼓吹思想、理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否定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具有决定性作用;或者宣扬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唯一积极的因素,否认上层建筑的作用,进而达到解除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这些谬论,造成了德国大学生极大的思想混乱。恩格斯于1894年1月25日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回信,就是为了批驳这些错误思想。
书信体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促进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的思想感情,还起到了报平安的作用。
书信有其固定的格式,一般要遵循以下要求:
①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感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在下一行写日期。
本文是恩格斯针对当时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思想的歪曲,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论述了经济因素与历史发展、上层建筑的关系,并指明了正确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解答了当时德国青年学生的疑惑。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答案] ①技术与科学 ②必然性和偶然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
任务探究一 分析论述的内容
[任务导引]
这封信阐明了伟大人物是历史的产物这一著名原理,并结合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这封信内涵深刻,学习时要注意领会。
[任务设计]
1.在这封书信的开头主要阐述了怎样的哲学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主要阐述了经济关系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作者所说的经济关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畴:它既包括以科学技术装备为标志的生产力,也包括“地理基础”“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以及“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主要是为了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联合起决定作用。这其中,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地位是更加突出的。②恩格斯的这一界定,更加深刻地说明了物质生产和经济基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恩格斯在这封信中提出了两个不应当忽视的问题,请概括这两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即经济关系决定着其他,其他反过来又影响着经济关系。②貌似具有偶然性的人类历史,归根到底仍然是由经济的必然性决定的。
3.作者认为在德国,对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很难正确理解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应该如何获得正确的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恩格斯认为,最大的障碍就是著作界对于经济史的不负责任的忽视。②这种忽视体现在不仅很难抛掉学校里灌输的那些历史观,而且更难搜集为此所必需的材料。要想真正地解决问题,就要从马克思主义原著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
任务探究二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任务导引]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假设论证以及比喻论证,将抽象深奥的道理寓于形象生动的语言之中,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任务设计]
4.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如果说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那么梯叶里、米涅、基佐以及1850年以前英国所有的历史编纂学家则表明,人们已经在这方面做过努力,而摩尔根对于同一观点的发现表明,发现这一观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这一观点必定被发现。”
这段话使用了举例论证和假设论证,恩格斯意在表明在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的前前后后,不少思想家都在探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试图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说明唯物史观是时代的产物,只要“时机已经成熟了,这一观点必定被发现”。
②“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
这段话使用了比喻论证。用“曲线的中轴线”来概括历史发展中的经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经济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始终围绕着中轴线上下摆动,偶然性总是表现着经济必然性。
任务探究三 分析文章的语言
[任务导引]
作为马克思的好朋友,恩格斯面对质疑和否定,力挺马克思前卫的理论,语言上或循循善诱,或娓娓道来,或疾风暴雨,或春风抚人。在这封信里,他的感情是坚决有力而又充沛复杂的,学习时要注意品味文本的语言。
[任务设计]
5.如何理解“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当时法国的历史条件下,客观上需要有军事独裁者这样的历史人物出现,这种人物是迟早要出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拿破仑充当军事独裁者,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②他本人已具备了必要的条件,但这个角色可以由拿破仑来扮演,也可以由别人来充当。③从这个意义上说,拿破仑登上历史舞台,扮演了当时法兰西社会发展的主要角色,又是个偶然现象。
6.本文语言通俗、准确、客气而又坚决。请赏析下列各句中的语言特色。
(1)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而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观点提出醒目有力,不蔓不枝;“归根到底”言辞准确,简练坚决。
(2)关联词语的运用体现了作者思维的缜密。“但是”“并不是”“只有”“才”等关联词语的使用,使意思的表达跌宕起伏,体现了文本严谨的语言特征,表现了恩格斯高屋建瓴的理论。
(3)运用比喻,把“经济关系”比作“红线”,贯穿社会历史的进程,直观恰当,生动形象。(共50张PPT)
第一单元 理论的价值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进阶一 教材单元文本学习
第1课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预习任务单
01
语基构建
资料链接
沿袭
继承
推敲
推求
字斟句酌
咬文嚼字
鉴赏活动单
02
点击右图进入…
文
本
对
应
练
谢谢观看 THANK YOU!
W
浅仰芹
我仰
h
团结守纪勤学春
经济美系降根勁碳颜率膝精
疲竭纯牌
障
灌输
作
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