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一)
【内容标准】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洋务运动兴起、总理衙门、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能概括分析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以及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与“公车上书”有关的知识;通过讨论,增强自己的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
(2)通过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在国家危难之际,为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懈努力的史实,培养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品质。
【教学要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重点: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如何透彻地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导入新课】
19世纪60年代,一向顽固守旧、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为什么提出学习洋人的“洋枪机械”,搞起了“洋务运动”?
【新课探究】
一、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受到西洋坚船利炮威力的刺激下兴起。(课本P31)[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目的
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3、领导阶级——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主张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的开明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与之对立的是反对学习西方技术的“顽固派”
(注意:洋务派和顽固派阶级本质相同,只是洋务派进行“器物”层面的变革,来达到维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目的,都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他们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
4、洋务派代表人物21世纪教育网
中央:恭亲王奕?
地方:曾国藩(湖南人,两江总督)、左宗棠(湖南人,闽浙总督)、李鸿章(直隶总督)、张之洞(湖广总督)等。
5、旗号(口号、主张):“自强”、“求富”
6、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分2个阶段)
7、总理衙门——推动洋务运动的中枢机构
成立时间:1861年[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主要负责人:奕?
全称:总理各国事物衙门
职权:外交、通商、海防等,后扩展到办厂、开矿、筑路等。
8、洋务运动的内容
(1)前期:在“自强”的旗号下兴办军事工业。
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最早兵工厂)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军工企业)
(2)后期:19世纪70年代后,提出“求富”,兴办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民用企业)
(注:70年代民用企业的出现,主要是协助解决军需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所以民营企业经办过程中存在许多弊端。但民用工业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的)21世纪教育网
9、性质21世纪教育网
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的覆没,标志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评价
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②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④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⑤但是,洋务运动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成效不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其失败表明:依靠封建官僚地主搞近代工业,既不能挽救腐朽的统治阶级,也不能解救中华民族的灾难。】
【总结巩固】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派企图不改变政治体制,就想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是洋务运动注定要失败的根本原因,这种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但洋务派做了些事实,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无意中带来了西方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部分地主、官僚、商人开始投资近代企业。这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同时也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可以这样比喻:刚学走路时迈出的第一步,虽步履蹒跚,但正是因为有了当年的第一步,才有了以后的健步如飞!
【真题训练】
1、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道:“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A )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C、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科技人才 D、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C )
A、重军事技术,忽视民用资本 B、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阅读材料[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一 奕?认为:“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质器为先”。
材料二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地主阶级 洋务派 代表人物的主张,为此他们掀起了 洋务运动 。
(2)为“觅制器之器”,他们主张的做法是什么?提出了什么口号?(做法: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口号:自强、求富)
(3)结合材料,分析奕?、李鸿章思想的局限性。
提示:只单纯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主张改革封建制度。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实践与反思】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二)
【内容标准】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洋务运动兴起、总理衙门、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能概括分析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以及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与“公车上书”有关的知识;通过讨论,增强自己的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21世纪教育网
(2)通过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在国家危难之际,为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懈努力的史实,培养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品质。
【教学要点】
重点:理解戊戌变法发生的原因及其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影响。
难点: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失败原因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19世纪末,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的考验中宣告破产,中国面临怎样的危局?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变法维新能否力挽狂澜?
【新课探究】
二、维新变法运动
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P33)
(1)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给中华民族以极大的刺激,也暴露了洋务运动的弊端。
(2)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维新变法运动的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4、维新派代表人物21世纪教育网
康有为、梁启超(两人并称“康梁”)、谭嗣同(湖南人)等。21世纪教育网
5、序幕(开端)——1895年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的内容:康梁与各省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失败)
6、展开——创立报刊,组织学会,印行书刊(宣传变法,扩大影响)21世纪教育网
7、戊戌变法
(1)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前后历时103天,又叫“百日维新”。
(2)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解释含义)诏书,宣布变法
(3)主要内容(P34-35):
①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法,澄清吏治。②经济上,奖励实业,改革财政。③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④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等。(。)
(4)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P35)
这些变法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
(5)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6)失败的标志——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幽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康梁亡命海外;“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血染菜市口;除保留京师大学堂(是今北京大学的前身)外,新政措施尽废。
(7)谭嗣同悲壮诗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等。
8、失败的原因
讨论明确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使得维新派缺乏反封建的勇气和坚实的群众基础;采取改良的方法;康梁等人缺乏经验与方略,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后来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企图指望列强支持新政;等等。
客观原因:顽固派势力强大;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改良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
9、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P36
①维新变法运动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它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符合历史发展潮流。②它倡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③反对旧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维新失败,又使一些人走上了革命道路。④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和平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在当时中国人民要想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求得国家富强,就必须推翻腐朽的清王朝。)
【总结巩固】
戊戌变法虽失败,但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它倡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反对旧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维新失败,又使一些人走上了革命道路。21世纪教育网
【真题训练】
1、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如下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项是( D )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2、谭嗣同被慈禧太后下令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说,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乙说,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丙说,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丁说,他是没地方可逃了
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与洋务派的主张的根本区别是(B)
A、改革教育制度 B、改革政治制度 C、向西方学习 D、鼓励开矿设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戊戌变法的主要功绩在于(C)
A、挽救民族危亡 B、追求民主科学 C、促进思想启蒙 D、否定君主专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材料分析
材料一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材料三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回答:(1)以上言论是谁说的?(谭嗣同)
(2)与其一同被害的还有哪几个人?历史上,人们称他们为什么?
(3)材料一中的“贼”指的是什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4)为什么“无力回天”?(维新派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推行变法,没有发动群众,当顽固派发动政变时,无力反抗。)
(5)“死得其所”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死得其所”指谭嗣同甘愿为变法而牺牲。他的死表明了他为了国家的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我们应学习他那种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21世纪教育网
(6)1898年他参与了什么运动?这个运动有何内容和影响?这个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戊戌变法运动。内容和意义略。说明了资产阶级和平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在当时中国人民要想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求得国家富强,就必须推翻腐朽的清王朝。)
【教学实践与反思】
课件23张PPT。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1、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恭亲王——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19世纪60—90年代“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的统治一、洋务运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2、洋务运动的内容自强前期口号:后期口号:求富洋务运动的意义: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抵制外国资本主义扩张想一想:
洋务运动为什么破产?它的破产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洋务派企图不改变政治制度,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种做法是注定失败的。器物制度二、戊戌变法(维新变法)1、19世纪末,洋务运动失败,中国面临怎样的危局?
2、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什么“公车上书”?
3、百日维新的情况怎样?变法的内容有?
4、如何评价戊戌变法?1、背景:甲午战争失败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严重2、公车上书 —— 拉开序幕 假如你是来北京应试的举人,面对这样的时局,你会怎么做?你会上书皇帝吗?3、宣传变法 —— 扩大影响4、光绪颁诏 —— 百日维新康有为 梁启超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运动从此揭开了序幕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在一起短暂的“百日维新”——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填一填:
戊戌变法的内容类别主要内容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奖励实业,改革财政 编练新军,改习洋操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法,澄清吏治 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等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西太后密谋发动政变的地方——颐和园乐寿堂载湉(1871--1908)1875年即位,年号光绪。1889年亲政。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5、变法失败 戊戌六君子6、谈谈你对戊戌变法失败的看法?
和对它的评价? 北京强学会遗址谭嗣同林旭戊戌六君子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 一、 这位为改革而勇于牺牲的
壮士是谁?
二、他为什么说自己“死的其所”?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