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核心素养达标(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核心素养达标(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3 20:4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核心素养达标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吹烟 报栏 怦怦跳 身临其镜
B.鼓厉 贴切 傻乎乎 嘎然而止
C.赠言 策画 栀子花 蓇懂天真
D.中肯 期许 引人入胜 迫不及待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执教(jiào) 兴奋(xìng) 时间轴(zhóu)
B.高挑(tiāo) 岔路(chà) 正月(zhèng)
C.颤抖(chàn) 琴弦(xuán) 描摹(mó)
D.扉页(fēi) 沮丧(jǔ) 矜持(jīn)
3.“在您的 下,我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大气。”下列词语填入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熏染 B.熏陶 C.熏蒸 D.熏风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个包裹重量很轻,一个小孩都能信手拈来。
B.洪水从山上奔腾而下,令两岸村民忐忑不安。
C.在最后一节数学课上,高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的那番话,饱含着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D.在毕业联欢会上,同学们通过文艺表演的形式表达对师友、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
5.“我望着浅笑盈盈的您,一字一顿地念着‘方——老——师’。”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这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B.机器老师正在屏幕上显现出这样的字:“我们把 和 这两个分数加在一起——”
C.按理说,他们应该可以移动——当然是像在屏幕上那样移动。
D.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滴落在路边的小水洼中,发出清脆的音响“叮——咚——叮——咚”。
6.下列诗句中,常被用来形容老师的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是( )(2分)
A.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7.关于制作成长纪念册,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给“成长纪念册”取一个贴切的名字,设计个性化的封面。
B.扉页为“卷首语”或“成长感言”,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请老师或家长写。
C.正文内容按照一定顺序编排,呈现的方式应该统一,以保持纪念册风格的程式化。
D.有的材料不能直接拿来就用,还需要进行修改。如,有的文章太长,可以从中节选一段最有价值的。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3分)
(1)“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九十八个红双圈对于“我”走向 的重要意义。将这句话改写成陈述句:
(3分)
(2)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里都珍藏着同学们的友情。(缩写句子)(2分)
(3)在我们的心目中,老师是大树,能够为我们遮风挡雨;老师是 ,
, ;老师是
。(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4分)
(4)你即将小学毕业,请你为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各写一则赠言。(注意语言得体)(4分)
给老师:
给同学:
9.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0分)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生难忘。在《老师领进门》中,作者回忆了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在心里播下了 的种子。《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了老师的
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
(2)《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是一篇 (填体裁),华罗庚先明确表示
的原因,又结合 ,告诉我们
的道理。
(3)抒情诗《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作者是著名诗人 。在诗歌的第3节中,作者把“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比喻为“ ”和“ ”,形象生动。揭示全诗主题的诗句是“ ”。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课内阅读。(17分)
作文上的红双圈(节选)
带着红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来到学校,看见了报栏里的这篇作文,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我的作文刊登在了县办刊物上。县办刊物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发表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那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于是,我就接着“折腾”,陆续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人生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
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1.理清“我”的作文《补考》的不平凡的经历: →
→发表在地区刊物上→ 。(6分)
2.“于是,我就接着‘折腾’。”句中的“折腾”原为“反复做(某事)”的意思,在这里指
。(3分)
3.品读文中画“ ”的语句,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说说你的理解。(4分)
4.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填序号)(4分)
A.拟人
B.排比
C.抒发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激之情,使情感表达真挚强烈
D.使文章结构完整,突出主题
(二)课外阅读。(16分)
我的老师
魏巍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 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它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咯咯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您是多么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
“找蔡老师……”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文章写的是 ,表达了
之情。(4分)
2.(新题型)阅读文章,填写作者选取的事例,完成表格。(5分)
序号 作者选取的事例 序号 作者选取的事例
① 蔡老师假装发怒 ⑤
② ⑥
③ 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⑦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 ”的句子。(3分)
4.文章结尾处写道:“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习作。(30分)
毕业前夕,我们可以通过文艺会演的形式,表达对师友、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为了办好这次文艺会演,请你帮文艺委员写一份活动策划书,要求大家根据分工认真准备,创编节目,以便在文艺会演上展示。注意分工职责要明确,活动过程要清楚。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