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祝福》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23 18: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祝福》导学案
【课程标准】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朗诵小说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考试说明】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文学体裁的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总体学习目标】
1、把握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掌握作者通过肖像、语言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
【课前导学】
知识链接
作家
鲁迅(1881~1936)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等专集。其中,192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四一二革命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从事写作,先后写作优秀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等。
背景:
这篇课文写于1924年,所反映的是在半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了帝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加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这篇《祝福》就是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会制度和旧礼教的罪恶,以唤醒人们来“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
二、温故知新:
文体知识回顾:
你知道小说三要素是什么?
[人物]:作者运用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的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注意在本篇小说中就有啊 试着自己找找看)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指人物的社会关系)
三、预习导读
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
牲醴 瓦楞 捺上 蹙缩 窈陷 踌蹰 踌躇 尘芥 窥探 驯熟 俨然 炮烙 歆享
间或 蹒跚 少不更事 沸反盈天 新正 呜咽 执拗 朱拓 倔强 荸荠 悚然 监生
谬种 形骸 寒暄 草窠 讪讪 怔怔 脚踝 和蔼 烟霭 谬种 寥落 聘礼驰骋
赎身 渎职 穷兵黩武 正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寒暄 编纂 谬种 俨然  负疚  形骸 怔怔    咀嚼  搭讪 折罪
2、相近字形辨析
寒暄 (  泄   闹) 烟霭 (和  ) 走投无路 聘礼 (驰 chěng)
形骸 (  人听闻 言简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 gāi) 惴惴 (chuāi  着 tuān  急) 赎身 (穷兵 武dú 初生牛 不怕虎 dú职 ) 诡秘 (阴谋 计) 沸反盈天
3、结合课下注释仔细阅读文本,梳理故事情节
按小说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梳理概括情节,并用一句话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准确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形象。
【学习重点】: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课中导学】
1、整体感知: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情节
2、合作探究:
读课文,以勾画和标注旁白的形式简单评析鲁四老爷、“我”等人物形象。
3、这篇小说塑造了祥林嫂怎样的形象?
(提示通过两次微笑、三样眼神、三问三答、三大举动等细节描写)
【课后导学】
练笔:给祥林嫂设想一种活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联系人物命运,体会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探究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学习重点】:同上
【课中导学】
环节一:
细读并画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思考它有哪些作用?试分条论述(至少3条)
环节二合作探究:
1、是谁杀死了祥林嫂?
2、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
【课后导学】
课后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榜 样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乡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 ( http: / / www.21cnjy.com )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瞪着一对金鱼眼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 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好了吧?
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
那怎么回这破村?
因为学校里少老师。
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煮面条。
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的慌: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者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里的学校找校长。
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杉木,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而且长年留校工作的,也只校长一人。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校长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着泪,用沾着泥土的手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里乡亲的见了,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爆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的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
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后边就传来轻轻地咕囔:上了大学又怎啦,还不照样回家种地……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跑了几天,来报到的孩子没见增多。倒是县教委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县里好几万教师的榜样呢……
19.怎样理解文章第一段的“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返”?)(4分)
2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峰子回乡后父亲、校长、乡亲们对他的不同态度。(4分)
21.结合全文分析“榜样”有哪些含义。(4分)
22.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行文语言特点中任选一个方面写一段评论性文字,100字左右。
(6分)
【评价反思】
自我反思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