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2022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4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2020-2022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4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4 10:5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2020-2022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4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一、选择题
1.(2021·安徽·统考中考真题)随着帝国的扩张和商业的发展,社会上各种新的矛盾日益凸显,罗马缺乏一个适用于外来人口以及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关系的法律。针对这一情况,罗马帝国
A.颁布了成文法 B.建立了元首制 C.编制了儒略历 D.推行了万民法
2.(2022·安徽·统考中考真题)公元前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图)被誉为“空间中凝固的永恒”。该作品体现了
A.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 B.科学理性的主流思潮
C.漠视民主的专制意识 D.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
3.(2022·安徽·统考中考真题)14-16世纪,许多欧洲学者认为,在罗马时代和他们自己的时代之间,主司文学和艺术的女神逃离了欧洲;如今,女神突然重新降临,意大利人兴高采烈地与她们携手合作。符合此描述的事件是
A.基督教兴起 B.文艺复兴 C.“发现”美洲 D.启蒙运动
4.(2022·安徽·统考中考真题)“光荣革命”导致了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大改变。它不是某个统治者或者一群精英从他人手中夺得国家,而是确定如何选择后续统治者的原则。此“原则"指的是
A.王位世袭 B.君权神授 C.三权分立 D.议会至上
5.(2022·安徽·统考中考真题)1880年,恩格斯写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随后,这一著作陆续被译为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俄文等文字,在工人中得到了广泛传播。这说明,当时欧洲
A.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各国无产阶级已经实现联合 D.科学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
6.(2021·安徽·统考中考真题)美国宪法的制定者认为,任何政府部门都有扩张权力的野心,而“野心必须要用野心来对抗”,只有这样才能限制权力,保障民主。基于这一理念,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
A.总统和议员均由选民选举产生 B.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
C.黑人和白人不能享有平等权利 D.最高法院有权解释法律
7.(2021·安徽·统考中考真题)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说明
A.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 B.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C.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8.(2020·安徽·统考中考真题)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不是因为伏尔泰卓越的讽剌散文和卢梭伤感的浪漫小说,而是因为中产阶级已经上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政治权力。这表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启蒙思想的宣传 B.资本主义的发展
C.财政危机的加剧 D.三级会议的召开
9.(2020·安徽·统考中考真题)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中描述:“伦敦特别是伦敦工人区的坏空气,最能助长肺结核的发展。”在伦敦工会1883年的报告中,有1/3的工人都是死于肺结核。此时肺结核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B.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
C.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D.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
二、综合题
10.(2020·安徽·统考中考真题)读下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如图中A、B两国分别是。公元7世纪,A国为应对外族入侵采取了怎样的措施?B国受先进文化影响所进行的改革是什么?
(2)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指出唐都长安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并分析唐朝对外政策给唐文化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3)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一种文明经久不衰的奥秘何在?
11.(2021·安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据[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变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
12.(2022·安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之后,海船敢于、也有条件驶入大洋深处。此外,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使许多人坚信从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能抵达东方。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交通科技条件。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整合起来,各种商品的价格逐渐趋同。譬如,英国利物浦和印度孟买之间棉花价格的差距,在1857年是57%,1913年则缩小到了30%。
——摘编自【日】玉木俊明著《物流改变世界历史》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科技原因,并简析交通科技对世界的影响。
13.(2021·安徽·统考中考真题)读图1,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编著《中国历史地图册》
(1)18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图中_________(填字母),当时中国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是图中_________(填字母)。
(2)根据图1,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4.(2020·安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600年 英国女王特许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英国与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
1607—1733年 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52—1674年 英国发动数次对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打击
1756—1763年 英法七年战争,法国战败,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国
1757—1765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孟加拉国库中夺走价值526万英镑的财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
材料二 19世纪末期,随着世界强国地位的最后确立,出于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需要,美国开始推出其独立的对华政策。1900年7月,美国又照会列强,重申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实质上,该政策完全是美国政府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以损害中国人民利益为目的的侵华政策。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对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1.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马帝国时期为了应对复杂的统治状况,罗马帝国制定了更为完善的法律,即推行了万民法,故选D;颁布成文法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A;BC都不是针对社会矛盾采取的措施,排除。
2.D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空间中凝固的永恒”及所学知识可得,作品是以人为中心创作出来的,体现人性之美,D项正确;这种人性、运动美,不能体现“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核心,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民主的轻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14-16世纪,许多欧洲学者认为,在罗马时代和他们自己的时代之间,主司文学和艺术的女神逃离了欧洲;如今,女神突然重新降临,意大利人兴高采烈地与她们携手合作”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指的是打着复兴古罗马古希腊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出现,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基督教的特殊地位,排除A项;“发现”美洲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排除C项;启蒙运动指的是18、19世纪的理性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光荣革命”、“导致了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大改变。它不是某个统治者或者一群精英从他人手中夺得国家,而是确定如何选择后续统治者的原则”及所学知识可得,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后来议会的权力逐渐增强,议会至上,D项正确;王权逐渐受到限制,排除A项;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而不是君权神授来体现王权,排除B项;三权分立在美国的政治中有所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材料“《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陆续被译为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俄文等文字,在工人中得到了广泛传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A项正确;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各国无产阶级已经实现联合”,排除C项;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据题意可知,美国宪法的制定者认为只有权力才能制约权力,所以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践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实行了权力的制衡,故选B;ACD都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但与题意中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主旨不符,排除。
7.C
【详解】材料反映了机器的应用,推动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这说明科技进步是引起社会变化、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故选C;材料反映的机器导致社会变革,并没有反映科学研究与技术突破的关系,故排除A;1900年男女平等基本实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1900年西方资本主义统治着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说法不符合当时世界的情况,故排除D。
8.B
【详解】根据材料“而是因为中产阶级已经上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政治权力”可知,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正确;启蒙思想的宣传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A项;财政危机加剧是其中一个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C项;三级会议的召开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故排除D项。故选B。
9.C
【详解】考查点: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思路:“1883年、伦敦、肺结核大量发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大量使用,促进了煤炭的大量开采,造成了空气污染,导致肺结核大量发生。故C符合题意;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的说法错误,排除A;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故选C。
10.(1)A:拜占庭帝国(答东罗马帝国或拂菻亦可)B:日本。
A国: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B国:大化改新。(答具体措施亦可)
(2)地位:国际性的大都会;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文化对外辐射的中心等。积极影响:有利于形成人文荟萃海纳百川的盛唐气象;有利于激发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了唐文化的内涵;扩大了唐文化的影响等。
(3)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等。
【详解】(1)根据图信息“君士坦丁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拜占庭帝国;根据图信息“平城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是日本。根据所学知识,公元7世纪,拜占庭帝国为应对外族入侵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公元前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2)根据图示“陆上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唐朝都市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会;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文化对外辐射的中心等。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形成人文荟萃海纳百川的盛唐气象;有利于激发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了唐文化的内涵;扩大了唐文化的影响等。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等。
11.(1)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2)表现: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封建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等
(3)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
【详解】(1)根据“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得出庄园制度;根据“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得出封君封臣制度。
(2)表现:根据“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得出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封建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等。
(3)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
12.(1)指南针的传入;先进的造船技术;地圆学说日益流行;
(2)原因:工业革命带来交通运输业的变革,汽船和火车的出现。汽船和火车的出现,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准点守时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之后,海船敢于、也有条件驶入大洋深处”可得,指南针的传入;根据材料“此外,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使许多人坚信从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能抵达东方”可得,地圆学说逐渐流行开来;根据材料“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及所学知识可得,造船技术利于新航路的开辟。
(2)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上半叶,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整合起来,各种商品的价格逐渐趋同”及所学知识可得,18世纪60年代后的工业革命带来交通运输业的变革,汽船和火车的出现;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汽船火车的出现产生重大影响,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准点守时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13.(1)A。D
(2)示例:
观点:清前期中西方存在交流与碰撞
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迫切需要开拓市场。封建专制日益强化的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中国丝绸、瓷器等手工业产品畅销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英国派使者来华请求扩大贸易,遭到拒绝,双方矛盾加剧。最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综上,清前期与西方虽有交流,但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将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英国,是图中的A;当时中国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是广州,是图中的D。
(2)本题为开放性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当时欧洲与中国之间存在贸易往来,说明清前期中西方存在交流与碰撞。结合工业革命的开展、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中英之间的贸易往来和鸦片战争等信息展开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14.(1)成立特权贸易公司;建立殖民地;发动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掠夺财富等。
(2)美国世界强国地位的确立;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需要;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等。
(3)理由一:殖民扩张具有侵略性,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破坏了这些国家的主权,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贫困落后。
理由二:殖民扩张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激化了殖民国家之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威胁世界和平。
【详解】(1)考查点:英国早期殖民扩张。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一概括是解题关键。根据材料一的“英国女王特许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英国与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可以概括出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成立特权贸易公司;根据材料一的“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可以概括出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建立殖民地;根据材料一的“英国发动数次对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打击;英法七年战争,法国战败,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国”可以概括出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发动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根据材料一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孟加拉国库中夺走价值526万英镑的财富”可以概括出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掠夺财富等。
(2)考查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是解题关键。根据材料二的“19世纪末期,随着世界强国地位的最后确立,出于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需要,美国开始推出其独立的对华政策。”可以概括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背景有:美国世界强国地位的确立;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背景有: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等。
(3)考查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对殖民扩张。解题思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是解题关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对殖民扩张的理由有:殖民扩张具有侵略性,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破坏了这些国家的主权,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贫困落后;殖民扩张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激化了殖民国家之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威胁世界和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