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总体学习目标】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运用评点式读书法,体味曹雪芹的语言魅力。
【课前导学】
一、知识链接——作家零距离:
1、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祖父、父亲三代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姑妈被选为康熙的妃子。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父亲因政治斗争牵连其间,被革职抄家,曹家从此衰落。
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2、《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今传120回本,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版,书名由《石头记》改为《红楼梦》。
3、写作背景: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4、前五回情节简介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展开作了必要的交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并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活动和结局交代出来。
?????????????????????????? 贾??敷? 宁国公?贾演 贾代化?????????????????????? 贾??珍—— 贾??蓉(秦可卿)?????????????????????????? 贾??敬??????????????? (尤氏)??????????????????????????????????????????? 贾惜春 贾??琏(王熙凤)——巧姐 贾??赦(邢夫人)?????????????? 贾迎春(孙绍祖) 贾??珠(李纨)——贾兰??????????????????????????????????????????? 贾元春 荣国公?贾源 贾代善 贾??政(王夫人) 贾宝玉(薛宝钗) (史太君-贾母)????????????????? 贾探春 【赵姨娘所生】?????????????? 贾? 环 【赵姨娘所生】?????????????????????????? 贾??敏(林如海)—— 林黛玉
(注:方框内的人物已不再世,括号中的人物是上一个人物的配偶。人物关系还可以根据名字的偏旁部首来认清关系。)
二、温故知新——自主学习:
你能读准这些词吗?
盥手 懵懂 惫懒 内帏 姊妹 翠幄 宫绦 厢庑 纨绔
发髻 忖度 罥烟 怯弱 纳罕 绾着 杜撰
阜盛 贾赦 梦魇 插屏 戏谑 熟谙 瞋视 诞生
船埠 敕造 笑靥 敛声屏气 虐待 万马齐喑 缜密 垂涎?
你会解释这些词语吗?
嫡亲:亲生的或血统关系最近的亲属。
孽?? 障:(1)佛教指妨碍修行的罪恶。(2)旧时长辈骂不孝子弟的话。
惫?? 懒:涎皮赖脸,调皮。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风?? 骚:文中指姿容俏丽。 态度:文中指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
膏?? 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
纨绔: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不经之谈:不经:不合道理。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侧重于“不合道理”。无稽之谈: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侧重于“无法考查”。
学 习 反 馈 表
存在的问题
想法和建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链接”,认识作家作品,做到知人论世。
2、借助工具书完成字词积累部分。
3、依据小说阅读三要素,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学习重点】初步认识环境和主要人物
【学习过程】
【课中导学】
环节一:整体感知
你还记得吗?小说三要素:人物 情节 环境
??※? 了解贾府的环境
“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1、外观 布局 陈设 礼节
2、环境描写的作用
【提示】(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
(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
环节二:合作探究
??※? 认识贾府主要人物
小说表现主题的主要方法在于塑造人物。因而对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细节等的审美鉴赏就应该是我们阅读、学习小说的重点。
林黛玉:她在贾府的言行准则是什么呢?可见其什么性格特点?
2.贾宝玉
①黛玉未见宝玉前,心中的宝玉是什么样的?
②两首《西江月》站在 的立场上批评贾宝玉,??批判了贾宝玉
性格。这是运用了 、 手法。
3.王熙凤
①王熙凤的出场有何特点?
②王熙凤的打扮与众姑娘有何不同?
③王熙凤的肖像描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
④把王熙凤的语言动作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在书中勾画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评点式读书法,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2)运用评点式读书法,体味曹雪芹的语言魅力。
【学习重点】分析王熙凤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课中导学】
环节一:自主学习 ——学习评点式读书法的思路方法。
阅读方法介绍
评点式阅读法是一种研究性的阅读方法,“点”就是对阅读材料的字、词、句、精彩段落、修辞手法做的圈点勾画。“评”就是对圈点勾画处做出理解,概括,感悟和评价。点与评要紧密结合,相辅相成,达到协调一致。
2、方法指导
示例:参见课本p69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
环节二:合作探究
实践演练:凤姐亮相P44(5-6段) 黛玉亮相P41、P43、P46、P48、P50、P52-53
学习目的:评点王熙凤、林黛玉性格特征。
你关注到了文中从哪些方面对王熙凤进行了生动刻画?
2、你对哪几处最有感受,请加以评点。(在课本上圈画,并作旁批)
圈点的关键字词:
简评:
你关注到了文中从哪些方面对林黛玉进行了生动刻画?
4、你对哪几处最有感受,请加以评点。(在课本上圈画,作旁批)
圈点的关键字词:
简评:
环节三:巩固提升
寄语黛玉:黛玉在“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的情况下投奔贾府,始终清楚地记得在贾府中自己是外人,因而“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看着这样的黛玉走进偌大的贾府,面对着各色各式的人物,度此余生。你想对她说句什么话?(针对人物性格的优点或缺点,20字左右)
环节四个性化解读
如果说王熙凤是热烈富贵的牡丹,雍容华贵,风姿绰约,总领群芳的霸气将它的身份推崇到无以复加;那林黛玉就是清幽高雅的玉兰,含苞待放,超凡脱俗,香远益清的气质将它的内涵衬托得淋漓尽致。
那初识她们两人,你的感觉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仿照上面的句子,用比喻的修辞,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来描绘“凤”“黛”二人给你的第一感觉。
———————————————————————————————————————
【评价反思】
自我反思
评价
【课后导学】
看 病
⑴以前在农村里,林森 身体好,从来没上过大医院。没想到一进城里,身体里就像放了大量的酵母菌,一个劲儿地膨胀,还不到半年,他就连楼梯都快爬不动了。他不得不来到县中心医院检查身体。挂了号,到候诊室刚找了个空位置坐下,他就被值班医生请到了诊疗室。白大褂一边给林森把脉,一边跟他聊天。谈话中林森知道了白大褂的姓名——魏力。
⑵“魏大夫,我的病……”林森见白大褂忙着跟自己说话,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句。
⑶“脂肪积聚症。没啥大问题,运动量少的人一般都容易得这病。”白大褂谦恭地微笑着,说,“您叫我小魏吧。在您跟前我是小字辈。”
⑷魏大夫手脚麻利地开了张药方递给林森,说:“每天散步一小时,一个月后我再给您复诊。没问题的,这是运动疗法。方子上的药只起个辅助治疗的作用。”
⑸林森很高兴,为了自己的病,也为了医生优质的服务。他告别了送他出门的魏大夫,步履轻快地走出医院,对在外面等候他的司机小景说,明天开始不用来接他上下班了,他要步行上下班。从他家到县府大院,步行差不多需要半小时。
⑹林森的路走得很顺畅,每天早上从家里走到办公室,每天下午又从县府走回家中。除非是下乡或到外地开会,他一般很少坐车。
⑺林森的女儿今年已经职高毕业。上个月,县环保局的张局长专程来到林森家,说环保局里缺一个专门负责收发电子文件的人,林森的女儿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去环保局上班,工资跟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每个月1500元。林森听了很高兴。女儿当然更高兴,张局长来过的第三天,就去环保局上班了。可最近不知咋的,女儿回家时常常没有好脸色。林森也没太在意,心想女儿刚参加工作,业务还不熟悉,人情世故也不懂,难免有些磕磕碰碰。
⑻这天,女儿一回家就趴在床上哭了。林森这才有些不放心,就问了她。女儿说:张局长今天告诉她,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本来就多,她进去后就超额了,她的工资来源就成了问题,所以她的工资只能跟清洁工一样,每个月800元,如果她不满意,下个月就不用去环保局上班了。
⑼林森傻了:这个张局长怎么说话不算数了呢?到底是什么原因?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安慰了女儿几句后,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个晚上睡不好觉。
⑽第二天一早,林森还没出门,他那还在农村工作的妻子就赶上来了。她一进门就问:“林森,你到底怎么了?”林森莫名其妙:“什么怎么了?”妻子说:“我这几天在老家可听到不少议论。有人说,你犯了严重的错误,被县委书记拍着桌子骂了一顿,要撤职呢。有人说,你贪污了什么钱,正在停职审查呢。你说说,到底出了什么事?”
⑾“我什么事都没有啊!”林森觉得奇怪,他想,可能是有人嫉妒自己升了副县长,背后传他的谣言。身正不怕影子斜,那些谣言,让它们怎么生就怎么灭去吧!
⑿林森还是每天走路上班,步行回家。但想到环保局张局长对女儿说的话,联系到妻子听到的谣言,他的步履不再轻快。
⒀为期一个月的“运动疗法”总算结束了,林森眼前浮现出魏大夫谦恭的微笑 来。这个魏大夫不错,他想,有机会跟卫生局长说说,表扬表扬。现在,群众对医德医风问题意见比较多,应该树几个好典型。
⒁到了医院,林森直接进了诊疗室把挂号单递给了魏大夫。
⒂魏大夫的脸色依然白皙,但是脸上却没有了这一个月来林森脑海里常常浮现的笑容。他甚至没有伸手接过林森的挂号单,只是打量了一眼挂号单,说:“到候诊室排队去。”然后,头也不抬地喊:“下一个!”
⒃林森尴尬地退出诊疗室,就听到候诊室 里有人用压低的声音说:“一个月前就被查出来了,连县级领导应该享受的专车接送上下班的待遇都取消了……”
⒄林森顿时明白了。他大踏步走到候诊室中央,掏出手机,啪啪啪按了几下,对着手机大声叫到:“小景,你马上把车给我开到县中心医院来!”
⒅林森还没来得及找到空位置坐下,身后一个陌生而有些熟悉的声音传来:“林县长,您请 ……”他转过头,看到了魏大夫那谦恭的笑脸。 (选自《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1.文章第⑼段中说:“林森傻了:这个张局长怎么说话不算数了呢?到底是什么原因?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你明白张局长为什么说话不算数了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2.小说 常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请细读第⒄段画线句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加以品析。(3分)
3.这篇小说以“看病”为题,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回答。(4分)
4.这篇小说中,魏大夫这一角色形象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全文回答:
⑴魏大夫是个怎样的人?(2分)
⑵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塑造这一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