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基础知识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描摹(mú) 歇脚(xiē) B.炊烟(chuī) 堤坝(dī)
C.赫然(hè) 稚嫩(zhì) D.白皙(xī) 颤抖(ch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叱诧风云 技高一筹 爆露无遗 一无所获
B.津津有味 念念有词 心满意足 化为无有
C.沧海一栗 迥然不同 井然有序 废墟一片
D.威风凛凛 忘乎所以 相视一笑 全神贯注
3.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哪句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最恰当的是(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4.书信开头的第一行是( )
A.空两格写称呼 B.顶格写称呼
C.空两格写问候语 D.顶格写问候语
5.与“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B.我对老师们的勇敢,能从心底里不感到无限的敬佩吗?
C.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否认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D.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会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
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C.我投了稿,是一篇很长的作文,题目叫“补考”。
D.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师领进门》中的田老师寓教于乐,让人佩服。
B.书信的结尾处要有祝福语,署名和日期要写在右下的位置。
C.同学录是留在校园里永远的记忆,是留在岁月中永远忘不掉的纯真。
D.《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是华罗庚写给小学毕业生的一封信。
8.在横线上补充合适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要毕业了,我们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但我们又害怕。当我们以后回来时,老师,无论我们长得多么高,多么大,
A.你们再也不能拿我们当个孩子了!
B.你们都要永远拿我们当个孩子呀!
C.你们怎么不拿我们当个孩子呀?
D.你们不得不把我们当个孩子呀!
9.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娟秀的汉字 B.温和的大手
C.幼小的心田 D.寂静的校园
10.下列各组词语与“勤勉——勤奋”形式相同的一组是( )
A.丰富——丰饶 B.矜持——大方
C.偶尔——经常 D.稚嫩——老练
11.在制作成长纪念册时,下列做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制作时,所准备的材料可以是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与成长相关的习作、书法、美术作品和老师、同学的寄语祝福等。
B.制作时,可以采用“编年体”的方式制作成长纪念册,把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一年一年地展示出来。
C.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必须买一本装饰精美,带有音乐和散发淡淡香味的笔记本作为母本。
D.扉页的“卷首语”或“成长感言”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请老师或家长写。
1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目光里满是慈爱,看的那样入神,似乎是在欣赏一幅美妙的画卷。那目光使我不由自主地更加努力学习。
②而当我拿着优异的成绩单兴奋的跑回家,喜滋滋的说着我的分数时,父亲总是在一旁笑得无比灿烂。
③我想,那份喜悦应该是无与伦比的吧!
④虽然父亲从不辅导我的学习,却总是时不时“拐弯抹角”地询问我的学习情况
⑤每当父亲晚上下班回家时,看到我伏在桌前认真学习,便会悄悄地站在旁边静静看着。
A.②④③⑤① B.②⑤③④① C.①②⑤③④ D.④⑤①②③
二、填空题
13.读拼音,写词语。
小学毕业,不是一段音乐jiá rán ér zhǐ( )了,而是曲调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回首小学时光,难忘qǐ méng( )老师的谆谆教诲。他那wěi wěi dòng tīng( )的讲解似乎仍在耳边,即使是chéng jiè( )的话,也深深铭刻在我的心里。多年之后,我们一定会循着yī xī( )旧梦回到母校,期待与我们的老师再次重逢。
14.将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用词语代替。
(1)有了书,同学就像有了一座取之不完、用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 )
(2)在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在恢复生机的季节,您带我们去野外去找春天。( )
(3)我听得入迷,恍如亲自到了那个地方,田老师突然停止。 ( )( )
(4)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不愿在同学面前显示出我急迫得不能等待。( )
15.积累运用填空。
小学是我们人生的启蒙阶段,我们忘不了老师对我们的教诲,当我们贪玩时,老师告诫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_______”。虽然老师的训斥很严厉,但是我们知道“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老师教育我们:“不精不诚,________。”正是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我们才知道“天行健,_______________。”
16.比一比,组词。
粹( ) 暇( ) 崭( )
碎( ) 瑕( ) 渐( )
17.用关联词填空。
毕昇用木头制成的单字实验了好多次,( )都失败了。( )木活字受木纹疏密的影响,沾水后就会膨胀,导致了版面高低不平,印刷效果极差。( ),木活字用蜡和松香等粘连后,不容易取下来。( ),毕昇冥思苦想了很久也没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18.根据提示写一写。
临近毕业的六年级(1)班,准备制作一本“班级纪念册”,你觉得他们可以设计哪几个栏目?(至少写出四个栏目)
(1)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 (4)________
19.积累与运用。
俗语是长期以来民间流行的内涵十分丰富的定型的语句。如赞美苏州、杭州风景的俗语“______,下有苏杭”;赞美黄山景色无与伦比的俗语“______、______”。俗语“______、______”赞美了阳朔山水是优中之优,无与伦比;至于俗语“东北有三宝:______、______、______”是称赞东北地区的特产。
20.判断下面的毕业赠言是写给谁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写在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1)我们曾是并肩生长的两棵小树,我们曾是二重唱的两个声部,我们曾是一张课桌上的一对学友。当我们挥手告别时,请带上我最美好的祝福。( )( )
(2)您就是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激您。( )( )
★任选一个赠言分析其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认好音调。题干要求我们找出有误的一项,通过对四个选项中加点字的拼音逐一进行拼读。我们发现A项中的摹读音错了,应为mó。
2.D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A.有误,爆露无遗——暴露无遗:全都暴露出来。故“爆露无遗”错误。
B.有误,化为无有——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故“化为无有”错误。
C.有误,沧海一栗——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故“沧海一栗”错误。
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
3.A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梨花院落溶溶月:梨花院落,偏正词组,对柳絮池塘,偏正词组;溶溶,叠词,对淡淡,叠词;月,名词,对风,名词。
4.B
【详解】本题考查书信格式。
书信的正文:1、开头。第一行顶格书写收信人的名字或者称呼,名字或者称呼后用冒号。
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起。
3、结尾。正文写完后,写上表示祝愿或敬意的词语,以示礼貌。写法是:正文写完后,紧接着写上“此致”,转一行顶格写“敬礼”;或者不写“此致”,而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亦可在正文结尾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等词,再空两行写上“安好”、“健康”等词。
4、书名。在信正文后的三行(横写在右下方),写上收信人对自己的称呼或者自己的名字。
故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为双重否定句,意思是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C项句子中“不能否认”双重否定表肯定,表示肯定。所以句子意思为:我对老师们的勇敢,肯定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与“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意思不同。
6.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运用。
ABC标点符号正确。
D.“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是说的话,加引号。同时,表示反问用问号。
7.D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表达,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练习。
D项错误,“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是华罗庚的一句名言,不是信,这句话强调了勤奋与积累在人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意义。一个人只有经过勤奋学习,刻苦努力,有了知识、经验等各方面的丰富积累,才能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才能获得成功。故选D。
8.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充句子。
结合语境可知,我们要毕业了,无论以后我们变成什么样,都希望老师要把我们当作孩子。故B项“你们都要永远拿我们当个孩子呀!”最符合语境。
故选:B。
9.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温和的”与“大手”不搭配。“温和”指①(气候)不冷不热。②(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应改为温暖的大手。B项错误,本题选B。
10.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能力。
题干“勤勉”指努力不懈;勤奋。“勤奋”指不懈地努力。结合词义可知这两个词意思相近,互为近义词。
A “丰富”指种类多,数量大;资源丰富。“丰饶”指丰裕富饶;丰足充实。结合词义可知这两个词互为近义词。
B “矜持”指庄重;严肃。“大方”指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结合词义可知这两个词意思不同,形式不同。
C “偶尔”指间或;有时候。“经常”指常常;时常。结合词义可知这两个词意思相反,互为反义词。
D “稚嫩”指幼小而娇嫩;不成熟。“老练”指阅历深,经验多,稳重而有办法。结合词义可知这两个词意思相反,互为反义词。
故选:A。
11.C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实践。
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可以把最能反映小学生活的材料编进去,因此A项说法正确。可以用“编年体”的方式和“栏目式”来制作,因此B项说法正确。对于纪念册的材质没有提出要求,因此C项说法错误。自己、同学或老师、家长都可以写“卷首语”和“成长感言”,因此D项说法正确。
12.D
【详解】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13. 戛然而止 启蒙 娓娓动听 惩戒 依稀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戛、娓、戒”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4.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万物复苏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迫不及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1)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指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出自宋·苏轼《前赤壁赋》
(2)万物复苏:指世间万物都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3)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也作身历其境。出自《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4)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
15. 寸金难买寸光阴 落红不是无情物 不能动人 君子以自强不息
【详解】略
16. 纯粹 闲暇 崭新 碎石 无瑕 逐渐
【详解】形近字的考查
17. 可是 因为 而且 因此
【详解】转折关系 因果关系 递进关系 因果关系
18. 成长足迹 深厚友情 师恩难忘 美好明天
【解析】略
19. 上有天堂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 阳朔山水甲桂林 人参 貂皮 乌拉草
【解析】略
20. 同桌 排比、比喻 老师 比喻 第(1)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与同桌的关系亲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气连贯,节律强劲,强化了同学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感。
【详解】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和语言理解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知道各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判断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选择一个赠言说说其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好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