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初中语文备考-写记叙文如何写出画面感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初中语文备考-写记叙文如何写出画面感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4 14:5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初中语文备考-写记叙文如何写出画面感
写记叙文时,采用影视镜头的艺术手法,可使内容具体生动,人物形象突出,结构紧凑。不妨学一学以下几种镜方法:
一、慢移镜头
写记叙文,要把人物写活,把事写真,给人清晰、鲜明的印象。
想做到这点,除对人物进行语言、外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外,还要进行动作描写,没有动作就没有故事,人物精神世界也难以展现。
动作是很快的,若不留心观察,容易忽略。
描写时,可借助影视剧中的慢镜头手法,将动作过程分解,运用一系列动词,体现动作的连续性,延长动作过程。
请看片段:
王老师提着一桶水,一直走到那扇窗前,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折得整整齐齐的洁白手帕,挽起衣袖,用力在玻璃上擦起来。她有时将头贴近玻璃,用嘴使劲哈口气,有时用指甲刮玻璃上的斑点。
下面的玻璃终于擦完了,该擦上面了。王老师踮起脚,将一只手撑在窗台上,试图够上面的玻璃。但她个子矮,实在够不着。我刚想上前帮忙,就见她脱掉鞋子,左手拉住窗框,右脚踏到窗台上,左脚猛力一蹬,整个身体便腾跃而起,站到了窗台上,接着便使劲擦起了玻璃。
选段写王老师擦教室玻璃,将王老师的动作分解为准备擦——擦下面玻璃——擦上面玻璃,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包括:掏、挽、擦、贴、哈、刮、踮、脱、拉、踏、蹬、腾跃,过程清晰,突出了王老师认真、勤劳的形象。
二、特写镜头
就是把镜头拉近,对准精彩点,如细小景物、微妙言行、人体某一特殊部位等,将之定格,放大,以产生巨大的情感张力,取得神在言外的效果。
比如《最后一课》中对韩麦尔先生眼睛的特写——“他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睛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进眼睛里带走似的。”作者放大“眼睛”这一镜头,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课堂的深深眷恋。
再看佳作《我的爸爸》片段:
已经凌晨一点多了,妈妈还在产房里痛苦地挣扎着。爸爸双手叉腰,浓浓的眉毛紧皱着,都快拧成一团了。眼睛瞪得老大,眼珠子好像要飞出来。额头上的汗珠一颗接一颗,不停地往外渗,越来越密,越来越大。他不停地在原地打转,不时松开紧攥的拳头,抹去额头的汗水。
爸爸衣兜里的手机唱起歌来,我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他用颤抖的双手捧着手机,哆哆嗦嗦地按下了接听键,然后慢慢地放到耳旁。“什么?生了……大胖小子……八斤七两,大夫这是真的吗?”爸爸的眉宇舒展开来,笑挂上了眉梢、眼角,焦急得已经扭曲的脸瞬间恢复了和暖……
片段将镜头对准“爸爸”候产的情景,描述了人物神态和动作的细微变化,反映了爸爸等待时的焦急、担心和知道结果后的欣喜、激动,描写非常生动。
三、叠现镜头
让同一镜头在文中不断出现,能使内容具有特殊意义或有暗示作用。这样结构更严谨、完整,也有利于推进人物感情的起伏,收到一唱三叹,且文且咏的效果,特别适合用来表达某种感怀。
如《背影》一文中,共穿插四次背影和三次流泪,闪现着不同的情感光芒。叠现镜头能动态、立体地呈现一幅画面,使所写人或事物更生动。
请看《妈妈的手》的片段:
开饭了,妈妈把可口的饭菜端上来,我看见了妈妈的手,她的手长满老茧,又硬又厚。妈妈的脸也长了皱纹,可还是比她的手细腻;妈妈的头上也长了白发,可白发也比不上手的沧桑。那些犹如年轮的硬茧,是她多年劳碌的证明,是她辛苦人生的写照。
饭后我准备上学,妈妈急忙从厨房拿出一塑料袋包子装进我的书包,又拿来七八个红苹果、一袋不知什么时候炒的瓜籽塞入书包。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我心有不忍:“妈,别装了,已经够满了。”“一会儿就好。”妈妈说着帮我重新整理书包,一手提起书包递给我,一手从衣兜掏出钱:“咱们家条件不好,拿不出太多钱,这两百块,到学校缺啥自己买。别忘了把那个装棉鞋、毛衣的包也拎上,天冷了就穿上,别凉着。”这时,我又看到妈妈的手,是那样小,看起来瘦弱无力,除了老茧好像就只剩指骨了!
文段写的是一个住校生返校前的情景,使用了叠现镜头的手法,通过反复描写妈妈的手,把对妈妈的怜爱和感激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文段感情真挚,描写细腻。
四、剪辑镜头
即把几个镜头(典型生动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段)巧妙地组织起来,以突出文章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与统帅,文章所选镜头片段,无论是人物生活片段,还是景物描写片段,或是抒情片段,都要指向和表现同一个主题。
常用方式包括:
①直接用序数将文章分为若干部分;
②用“第×幕”的方式将文章分为若干幕;
③给各部分加上一个简单醒目的小标题,提示各段内容。如描写景物时用“小桥”“流水”“人家”做小标题;讲述故事和表达感受时用“酸”“甜”“苦”“辣”做小标题;表明事件进展,可用“晨曲”“午唱”“暮歌”做小标题,等等。
请看片段示例:
镜头一:早点摊前,一位阿姨正在喝豆浆。突然听见一阵哭声,循声望去,一个背着大书包的小男孩滑倒了,她赶紧撂下碗跑过去扶起小男孩,又蹲下身子帮他擦掉衣服上的泥水,重新为他撑好伞,一边嘱咐着,一边送他走过马路……
看到这一幕,我微微一笑,真是雨中见真情啊!
镜头二:公交站前,滂沱的大雨中,一位30多岁的妇女推着自行车向我走来。自行车后座上,坐着个八九岁的女孩,看样子,这是一对母女。妇女在人群中穿行,雨水顺着雨披的帽檐流到她的脸上,她却顾不得擦,只是稳稳地推着车子。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我的妈妈骑着自行车接送了我6年,风雨无阻。风雨中,妈妈发梢的雨滴也是这么一滴一滴滑落的吗?看着自行车后座上那个被雨衣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女孩,我笑了……
这原本恼人的雨竟让我感受到了拥有母爱的幸福和快乐。
镜头三:座位旁边……
文章运用镜头剪接手法,截取了三幅画面:早点摊前阿姨帮助滑倒的男孩;公交车站看到年轻妈妈推着女儿冒雨前行;座位旁……用“雨”将不同人物和空间的故事串联起来,并用“爱”统领,结构紧凑,情感真挚。
五、修辞美容法
比喻句、拟人句是最能美化语言、呈现画面的修辞手法,把描述对象写得生动形象,给人美感。
请看佳作《情系雪松林》中的片段:
多事的西风吹来一片银装素裹,雪松林的雪夜是最浪漫的一景。蓝晶晶的天空纯洁而悠远,一弯弦月带着些许羞涩,缀在那蓝色上。白雪漫天飞舞,像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悠然飘动,尔后轻轻落在枝叶上。借着清幽的月光,可以分明回望雪地里镌刻的印迹。或许我的冒昧闯入吓傻了枝头的雪花,它们拥抱着摔了下来。雪的慌乱也煽动起树的情绪,树枝轻摇,雪花便一朵朵、一簇簇从摇曳的树枝坠下,好不热闹!……
选段用“飘”“落”“摔”“坠”等系列动词描摹落雪的情景,用“银装素裹”比喻树林像穿了件雪衣,把飘飞的雪花比喻为仙女,又将西风、弦月、雪花、树拟人化,描摹出形象生动的画面,写出了雪松林的美,让人赏心悦目。
六、添枝加叶法
作文没有画面美,原因之一是句子只有光秃秃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若添上枝叶(定语、状语、补语)进行修饰,就会有画面感。“枝叶”要回答是“什么样的”“怎样的”等问题。
请看文章《杨树的眷恋》中的片段:
池边一株高大的杨树,在秋日下飒飒低语。树叶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有的打着旋儿,在空中盘旋了许久,才落在地上,好像不愿离开养育它的母亲——大杨树,频频回顾,别情依依。有的从上边树枝落下,又挂在下边树枝上。那是真情的拥抱,深深的眷恋。一阵摇撼,它还是被迫离开树枝,缓缓地落在水面上。池塘边已是厚厚的一层落叶,猛然,在一片枯黄中,有一片深绿色的嫩叶非常显眼。这片叶子为啥这么年轻?也许是杨树最后一片叶子,它还没有走完生命的历程,还在做着青春的美梦,不料,无情的秋风,迈着不紧不慢的脚步,板着冷漠的面孔如期而至,它和别的树叶一样,被迫离开了树枝。
选段写杨树落叶的情景很形象,除有生动的修辞外,修饰语功不可没。如“频频”写落叶离开杨树时的恋恋不舍,“缓缓”写树叶落下时的无奈,“厚厚”形容落叶之多,“不紧不慢”写秋风的从容,“冷漠”写秋风的无情。如此“添枝加叶”,就有了画面感和情调。
七、立体描摹法
对描叙对象进行多角度描摹,也能给人以画面感。如写景状物,可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感觉方面着笔。就视觉而言,按空间还可从远望、近观、仰视、鸟瞰等方面写;按状貌,可从色、形、光、神韵等方面写;写人可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正面描写,也可从侧面点染。
请看文章《包饺子》中的片段:
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饺子的过程,圆圆的饺子皮在奶奶粗糙的手掌平躺,轻轻抹平,用筷子夹肉馅放在饺子皮的中心,手轻轻一弯,再捏合饺子的边皮,一个洁白饱满的饺子便诞生了。到了晚上,便要将这一个个白净的“元宝”下锅了。饺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房间里。我不停地打开锅盖看,怔怔地盯着那一个个透明饱满的元宝在沸腾的水中舞蹈。奶奶走到我身旁,慈祥的面庞上嘴角上扬,笑盈盈地叮嘱道,“等饺子全部浮起,再盖上锅盖,小煮几分钟,把香气锁住就可以出锅了。”
晶莹洁白的饺子在圆盘里正襟危坐,夹一个放在嘴里,醇厚的浓汁顿时冲击我的味蕾,浓郁的饺子香顺着喉咙流进我的心里,在奶奶慈祥柔软的目光下,我的心泛起暖意。
选段从视觉角度写奶奶包饺子,用“平躺”“抹平”“放肉馅”“弯”“捏合”等动作展现了奶奶包饺子的过程;煮饺子过程除视觉外还加入听觉(咕嘟)和嗅觉(香气);吃饺子主要写味觉(醇厚)。多维度的描述再现了全家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
八、联想想象法
联想就是因某人、某事、某物、某景想起与之相关的内容,有表里、因果、同类、相似等思维方式;想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以及幻想等形式,它们各有分工,又常综合运用,运用得法可以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人、事、物、景的形象,呈现出画面美。
片段一:我用双手托起奶奶的脚,脚踝骨疤痕清晰可见。凝望着疤痕,一幅画面在脑海浮现:奶奶手挽大篮子爬山挖桔梗,挖了满满一篮子,下山时脚一滑,身子滚了好远,划破了衣服和手,脚碰到尖利石头,鲜血汩汩流淌,湿了鞋子。她拄着木棍,一瘸一拐地走回家。我轻轻抚摸着她的疤痕,眼眶湿润了。
片段二:回家路上,我仿佛看到在凛冽的寒风中,老大爷用焦急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麻了,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从红日初升的早晨,到暮色降临的傍晚,一天、二天、三天……这时,我觉得老大爷给我的不是五个鸡蛋,而是一颗朴实火热的心。
片段一节选的是自己看到奶奶脚踝骨的疤痕,联想到奶奶上山采药摔伤的事,写出了奶奶的勤劳和对家庭的担当;片段二节选的是文章结尾,写“我”收了老大爷因看错秤补还的半斤鸡蛋后,在回家路上的思想活动。运用想象展现出老大爷在路上如何等“我”的情景,充分表现了老大爷诚实的品质。两个片段有画面感,使文章内容真实感人。
九、拟声造境法
用拟声词准确模拟事物发出的声音可以营造意境,逼真地反映生活,给人画面感。拟声词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双音节,如哐当、咔嚓;单音重叠,如嗡嗡、叮叮叮;双音重叠,如窸窸窣窣、咕咚咕咚等。
请看佳作《抓逃犯》中的片段:
轰隆隆的巨雷从头上滚过,瓢泼大雨哗哗地倒下来。呼呼的狂风刮得门窗直响。这天傍晚,在县城的东关,突然听到“砰!砰”两声枪响,紧接着就听有人喊:“站住!”
有两个人顺着大道噔噔噔地飞跑,后边,两个警察骑着带跨斗的摩托车紧追不舍。
前边这两人跑着跑着分开了,有一个突然转身钻进胡同里,摩托车在胡同口嘎吱一停,两个警察从车上跳下来,用那五节电池的手电筒往里一照,唰,一道白光,全看清楚了……
片段写的是警察抓犯人的情景,大量运用拟声词,渲染了雷、雨、风的骇人气势和追赶逃犯的紧张气氛,呈现出逼真的画面,读之仿佛亲临现场,心情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