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共29张ppt)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机械振动

文档属性

名称 2.5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共29张ppt)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机械振动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5-14 07:1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3.掌握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原理和方法.
学习目标
1.观察单摆,对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进行猜想.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实验原理
测出单摆的摆长L和周期T,即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T=2π

实验器材

小球直径
铁架台及铁夹
金属小球(有孔)
秒表
细线(1 m左右)
L=OM=
游标卡尺
刻度尺(米尺)
实验步骤
1.让细线穿过小球上的小孔,在细线的穿出端打一个稍大一些的线结,制成一个单摆.
2.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端,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把单摆上端固定在铁夹上,使摆球自由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做上标记.
3.用刻度尺(米尺)量出悬线长(准确到mm),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的直径D,则摆长为L=+.
4.把单摆拉开一个角度,角度不大于5°,释放摆球.摆球经过最低位置时,用秒表开始计时,测出单摆完成30次(或50次)全振动的时间,求出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
5.改变摆长,反复测量几次,将数据填入表格.
数据处理
公式法
每改变一次摆长,将相应的L和T代入公式g=中求出g值,最后求出g的平均值.
实验 次数 摆长 L/m 周期 T/s 重力加速度 g/(m·s-2) 重力加速度g的
平均值/(m·s-2)
1 g=
2 3 由T=2π得T2=L,以T2为纵坐标,以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象(如图所示).其斜率k=,由图象的斜率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图象法
数据处理
/m
0.5
0.6
0.7
0.8
0.9
1.0
2.0
2.4
2.8
3.2
3.6
4.0
4.4
建系
横纵轴要看清,字母单位要分明;
描标度写刻度,是否从零要小心。
描点
哪个点,横纵坐标记心中。
连线
多点落在直线上,其余点要均分。
图象法
数据处理
/m
0.5
0.6
0.7
0.8
0.9
1.0
2.0
2.4
2.8
3.2
3.6
4.0
4.4
由T=2π得T2=L,以T2为纵坐标,以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象(如图所示).其斜率k=,由图象的斜率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意义
横纵轴截距的意义
面积的意义
斜率的意义
三大意义
求解
在直线上取两个相距较远读数准确的点(坐标纸上的十字交叉点)来求斜率。
实验思维与方法探究
测出单摆完成30次(或50次)全振动的时间,求出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
累积法测量周期
测量周期的计时起点在哪里
计时起点选在平衡位置最好。
平衡位置时摆球的速度大,计时的误差小。
计时起点选在最大位移处的误差很大。靠近最大位移处时摆球的速度小,无法准确判断到达最大位移处的时刻。
误差分析与探究

探究一
细线测量的误差?
细线测量时将细线平放在桌面上还是穿上小球竖直悬挂?
探究二
摆长的变化的影响?
铁夹固定
直接缠绕
摆动过程中摆线长度变长,使测量的周期偏大。

误差分析与探究

探究三
摆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L
r
mg
F
F合
= mgtan
= m
= Lsin
=cos

测量计算公式
真实计算公式
误差分析与探究

探究四
可能引起单摆周期测量的误差?
累积法测量周期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全振动次数的错误记录引起单摆周期测量的误差?
T=
n记录为n+1
T偏小
n记录为n-1
T偏大

两种基本器材的读数
游标卡尺
分类
根据游标上的分度数分为10分度、20分度和50分度三种。
精度计算
p = mm(n为分度数)
20分度
10分度
50分度
0.1mm
0.05mm
0.02mm
读数规则
不估读
读数时不需要估计数字。
主尺定
整毫米数
游标定毫米以下小数
总的读数为整毫米数加上毫米小数。
以游标零刻度线位置为准,在主尺上以游标零刻度线左侧读取最大值即为整毫米数。
观察上下刻度线,数出游标上第m条与主尺对齐,则毫米以下小数为m/n毫米。
九九归一太完美
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来测定某圆筒的内径时,卡尺上的示数如下图,可读出圆筒的内径为 cm,测量值可精确到 mm。
mm=0.02mm
:算精度
:整毫米数
:找小数
主尺上读数为4.4cm或44mm
主尺上读数最好记为44mm
游标上第7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读数为7×0.02mm=0.14mm;
:总读数
44+0.14=44.14(mm) =4.414cm
先以毫米为单位读数后再化为其他单位,千万不要得意忘形,掉以轻心。
5
读数秘诀
找分度,要看游标;
算精度,要除分度;
整毫数,游标零线左边找;
找小数,上下刻线要对齐;
数条数,莫忘乘上精度数;
总读数,整数小数一起来。
微笑体验·轻松拥有
(A) cm
(B) mm
(C) cm
(D) mm
(E) m(科学计数法)
0.05
51.35
1.00
16.4
15.2mm
1.52
两种基本器材的读数
机械秒表
精度
先小圈后大圈
先小圈分针盘
定整分或半分
3.5’=210”
后大圈秒针盘
定整秒或点秒
10.6”
220.6”
机械秒表
两种基本器材的读数
精度
先小圈后大圈
先小圈分针盘
定整分
8’=480”
后大圈秒针盘
定整秒或点秒
20.6”
500.6”
微笑体验·轻松拥有
136.4”或2’16.4”
10.0”或30’10.0”
微笑体验·轻松拥有
99.8”或1.5’9.8”
281.9”或4.5’11.9”
75.2”或1’15.2”
微笑体验·轻松拥有
202.5”或3’22.5”
209.1”或3’29.1”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单摆摆角很小时,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l,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为d.
(1)测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 .
(2)实验中某学生所测g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摆球太重
B.测出n次全振动时间为t,误作为(n+1)次全振动时间进行计算
C.以摆线长与摆球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
B
C
跟我走
大显身手
例1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实验时除用到秒表、刻度尺外,还应该用到下列器材中的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约1 m的细线 B.长约1 m的橡皮绳
C.直径约1 cm的均匀铁球 D.直径约10 cm的均匀木球
(2)选择好器材,将符合实验要求的单摆悬挂在铁架台上,应采用图2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的固定方式.
(3)将单摆正确悬挂后进行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测出摆线长作为单摆的摆长
B.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由静止释放,使之做简谐运动
C.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D.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1次全振动所用时间并作为单摆的周期
跟我走
大显身手
例2
(4)用L表示单摆的摆长,用T表示单摆的周期,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________.
(5)该小组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大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开始摆动时振幅较小
B.开始计时时,过早按下秒表
C.测量周期时,误将摆球(n-1)次全振动的时间记为n次全振动的时间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测得摆球经过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为Δt;在测量单摆的摆长时,先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l,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为D,某次测量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甲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可知,摆球的直径为D=________ mm;
(2)该单摆的周期为________.
(3)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几组对应的L和T的数值,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作出T2-L图线,但同学们不小心每次都把小球直径当作半径来计算摆长,由此得到的T2-L图象是图乙中的________(填“①”“②”或“③”),由图乙可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由此得到的g值会___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16.4

跟我走
大显身手
例3
如图甲所示,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若用秒表测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请写出周期的表达式T=________.
(2)若利用拉力传感器记录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该单摆的周期T=________ s.
(3)在多次改变摆线长度测量后,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周期与摆线长度的关系(T2-L)图线,并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kL+b,由此可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摆球半径r=________(用k、b、π表示).
跟我走
大显身手
例4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
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
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2;
G.以t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用游标为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
某次测量示数如右图所示,读出小球直径d为________ cm.
跟我走
大显身手
例5
(2)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2-L图线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404.0L+3.07,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D.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L+d)图线
9.76
跟我走
大显身手
例6
某日,风和日丽,天高气爽,你和朋友一道历经千辛万苦登上了一座你们心仪已久的高峰。你们意气风发,你们豪气万丈!你们想知道这座山峰到底有多高!请选用你们身边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这座山峰的粗略的高度?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请用你们设计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字母)表达山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