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高二语文·
凤庆县第一中学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
语文参考答案
1.A【解析】B.“主张人定胜天”错误,材料一中只提
情趣。②“借景”角度:亭坐落于园中至高点,可“俯
到“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没有说是“人定胜
借”满园春光之景:亭下临一池秋水,可“镜借”天光
天”,选项于文无据。C.“追求自然情趣和出世情怀”
云影。(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
错,材料一原文有“暗香盈袖,月色满庭,表达了对闲
言之有理,亦可的情给分》
适生活的向往:岸芷汀兰,村桥野亭,体现了远离尘嚣
6.B【解析】“担心自己会被岛上居民责难”无中生
的出世情怀;水光浮影,悬岩危峰,暗示了对山林隐
有,根据原文“那女子给他一种惊讶,一种羡慕,那女
逸、寄老林泉、清高出世的追求”,可知还有“闲适生
子死的干净利落,更使他崇拜”“在微茫的月色照若
活”。D.“严格对称”错误,材料一原文为“规则
的一片无底的寂寞中,他找到了他那颗纯洁的心要他
谨严”。
做的一件事”可知,武诚是因为反思自己为日寇驱使、
2.A【解析】“对自然美的重视甚至表现在可以不加
找不到自己应当要做的事而感到迷茫、自责。
改变而保持其自然形态”错误,材料一原文为“与西
7.D【解析】“说明他对自己的计划,其实非常纠结,
方比较,中国园林重视自然美,虽有人力在原有地形
希望通过这种行为来坚定自己的选择”说法有误,根
地貌上的加工,甚至可能全由人工创造,但追求‘有
据武诚两次“点了点头”前后的描写可知,武诚其实
若自然'的情趣”,是“甚至可能全由人工创造”,选项
内心非常坚定,点头是为了说明他最终选择了与那名
于文无据。
牺牲的女子同样的路。
3.B【解析】A.“彰显中国建筑理念之优”错误,材料8.①第一处,以幽暗昏惑的环境描写,反映武诚当时为
一原文为“在中国,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以至整座城
女子英勇就义的行为所打动,却又因担心家人而不敢
市,都强调规则对称,但园林却是自由的。西方则刚
反抗的矛盾、纠结、迷茫心理。②第二处,以白日初升
好相反,建筑群和城市往往自由多变,而园林却规则
的环境描写,反映武诚最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放松
谨严。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没
的心理。③第三处,以环境的光芒万丈,反映武诚内
有比较谁更优。C,“从效法自然的角度反映了中国
心做出抉择的坚定心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园林善用‘借景'之法寄寓感情的特点”错误,反映的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是“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表明园林的自然
9.①武诚牺性,徒留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妹妹为他伤
美。D.“如出一辙”错误,材料二原文为“在园林建筑
心,这体现了悲剧性。②但武诚虽死,却死得光荣,这
中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
体现了生命意义的崇高感。③同时,武诚一人因抗日
间”,这些都是人工“手法”创造的艺术意境,不是“道
而死,但却能使四万万五千万中华儿女英勇抗日,做
法自然”。
出同样光明的选择,这体现了民族大义的崇高感。
4.①坦伯尔主要强调中国园林需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
人工修饰方面的想象力和判断力,二者缺一不可。
理,亦可酌情给分)
②黑格尔则认为中国园林是自然风景优秀元素的合10.BEH(每选对一处给1分,勾选四处及以上不得
成,是一种再现自然的绘画。(每点2分,意思对即
分)【解析】句意: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
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所称赞的忠义烈士也比不上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
5.①“自然”角度:朝爽亭坐山临水,体现“有若自然”的
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了吧!
·1中国园林。
风庆县第一中学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
(摘编自萧默《建筑的意境》)
材料二
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
语文试卷
如借景、分景、隔景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
注意事项:
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也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
是“借景”。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片,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用园门、假山、墙垣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
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
数
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作“隔景”。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王雏),“帆影都从窗隙过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令仪),这就是所谓的“镜借”了。“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
O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为虚(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逼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镜内,扩大了境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园中凿池映景,亦是此意。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
材料一:
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项重要的领城。概括说来,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
在中国,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以至整座城市,都强调规则对称,但园林却是自由的。西方则刚
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记》)这也是中国
好相反,建筑群和城市往往自由多变,而园林却规则谨严。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待自然的不同
一般艺术的特征。
长
态度。显然,中国人崇泰的“天人合一”“天地为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哲学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思想和生活情趣,对园林的构思创意起了根本性的作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与西方比较,中国园林重视自然美,虽有人力在原有地形地貌上的加工,甚至可能全由人工
天人关系」
创造,但追求“有若自然”的情趣。园林中的建筑也不追求规整格局,而效法路亭水榭、旅桥村
主张天人合
中国园林
建筑章法
蜜
O
楼,建筑美与自然美相得益彰。大自然本身就是变化多趣的,但自然虽无定式,却有定法,所以
遵循白然之法
中国园林追求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其中自有严格的章法,只不过非几何之法而是自然之法
罢了,是自然的典型化,比自然本身更概括、更典型、更高,也更美。中国园林不仅停留于形式
天人关系主张人定胜天
瓶
美,更进一步通过显现于外的景,表达出内蕴之情。
西方园林
建筑章法
遵循几何之法
和
园林的创作与欣赏是一个深层的充满感情的过程。创作时以情入景,欣赏时则触景生情,
总体布同
这情景交融的氛围,就是所谓的意境。暗香盈袖,月色满庭,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岸芷汀
自出多变
c.
兰,村桥野亭,体现了远离尘嚣的出世情怀:水光浮影,悬岩危峰,暗示了对山林隐逸、寄老林泉
中国园林
美学特质
茶
追求白然情趣和出世情怀
清高出世的追求。这些,都是文人学士标榜的生活理想。因此,中国园林的高下成败,最终的关
茵
键取决于创作者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高下文野。
总体布局
严格对称
1685年,英国著名学者坦伯尔针对西方的几何式园林说:“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完全不规则
D西方园林
美学特质
追求几何美学
的花园,它们比其他任何形式的都更美;不过,它们所在的地段必须有非常好的自然条件,同时,
又需要一个在人工修饰方面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他还写道:“中国的花园如同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自然的一个单元。”此时,欧洲所流行的园林,正像凡尔赛宫花园的建造者勒诺特所说的,却是
A.中国园林对“有若自然”情趣的追求,受“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对自然美的重视甚至
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表现在可以不加改变而保持其自然形态
黑格尔也认为中国园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而是“一种绘画,让事物再现自然形状,
B.在对中国园林外在形式进行设计、创作时以情人景,欣赏时则触景生情,通过要素的选取、
力图摹仿自由的大自然。它把凡是自然风景中能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包括湖、岛、河、假山、远
加工和组合寄寓外景以内蕴之情。
景等都纳到园子里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它具有再现自然的性质,而不再是不再
C.坦伯尔认为中国的花园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园,它如同大自然的一部分,在人工修饰方面只
现任何东西,只抽象地表现出一种氛围的“建筑”
有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才能创造出来。
歌德则用诗一样的语言称赞中国人:“在他们那里,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你经常听
D.中国园林通过布置、组织、创造和扩大空间来丰富空间美感,《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便是运
到金鱼在池子里跳跃,鸟儿在枝头歌唱不停,白天总是阳光灿烂,夜晚也是月白风清。月亮是经
用园门、假山等创造艺术意境的。
常谈到的,只是月亮不改变自然风景,它和太阳一样明亮。”他在这里谈的,很大程度上指的是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衡水金卷·先享题
高二语文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