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4 12:25:30

文档简介

高二 语文科 参考答案
一、课内基础巩固(2*6,共12分)
1. C 2.C 3. D 4. D 5. B
二、古诗文阅读3+3+3+8+3=20
6.C 7.D 8.C
9.(1)就派蒙恬到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疆,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
(2)卢生等人我尊重他们赏赐十分优厚,如今竟然诽谤我,来加重我的无德。
10. ①始皇天性刚戾自用,认为自古无人能及己;
②始皇重刑尚杀,天下莫敢尽忠,不敢言过;
③始皇贪于权势,天下事皆决于己。
11.A 3分
6分①形象的表现类型不同:王诗刻画的是将士群体形象,李诗刻画的是将军个体形象。②背景条件不同:王诗是一场摧枯拉朽的闪电战,结果是大胜而归;李诗则是在一场败仗中来写将军的率队突围。③运用的技巧不同:王诗侧面描写,通过环境背景的烘托和暗示,并用战斗的结果来衬托,李诗是正面描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①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③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④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
⑤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3+3+3+4+4,共13分)
D 15.C 16.D
17.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材料一在阐述ChatGPT的作用时一共列举了创作诗歌等4个事例,材料二在论述ChatGPT与网友互动的情况时则罗列参加入学资格考试等6个优秀事例。②对比论证。在说明ChatGPT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时,材料一和材料二均将ChatGPT和一般的智能聊天程序进行了对比。
18.(1)看法:合理。(2)理由:①ChatGPT依托海量数据库信息存在,生成的文本有泄露信息的风险,也可能会导致侵权。②ChatGPT生成的文本有提供虚假信息的隐患,也会助长学术欺诈行为。③ChatGPT生成的文本不具有自己的思想和创新,很难构成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3+3+4+6,共16分
19.C 20.D
21.“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的细节”暗示生命的陨落,令人哀伤惋惜;“律子作为模特参加新年和服表演会”暗示生命的倔强和顽强,面对病魔律子勇敢坚强、直面生活,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可敬可叹可赞。
22.情感氛围体现在开头写“幻影”以及中间写“秋雨”部分。幻影中是一幅梦幻、迷离、纯净浩渺、雄奇壮观、诡异怪谲而又静谧无声的画面。“秋雨”中描绘的是一种风雨交加、激烈汹涌、嘀嗒作响,富有节奏感,如同音乐般美好。总之情感氛围是起伏不定变幻莫测的,或朦胧神秘、或静谧无声,或铿锵悦耳如流动的音乐。这种情感氛围借助的手法有:“幻影”“秋雨”等意象来象征暗示,幻觉、景物、人事虚实结合,融情于景,联想、想象结合,随同时空变换、意识流动;绘形绘声绘色,抓住了颜色进行对比,色彩分明。动静结合化动为静。巧用叠韵词,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突出了眼前秋雨如音乐般美。
6+2=8
①秦腔由此而得名 ②相当古老的剧种 ③如果不能有效抢救 24.①秦腔历史悠久,②剧目丰富,③但现在剧目流失严重。
25.作文60分寿宁县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5月考试
高二 语 文 科 试 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课内基础巩固(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下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栏循.(sǔn) 虫豸.(zhì) 小觑.(xù) 舂.米(chōng)
B. 盘桓.(héng) 敌忾.(kài) 官响.(xiǎng) 戊.戍 (wù)
C. 祚薄.(bó) 鸡豚.(tún) 铿.然(kēng) 珍馐.(xiū)
D. 眼拙.(zhuō) 老妪.(ōu) 飧.饔(sūn) 口呐.(nà)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群贤.毕至 ②驼业.种树 ③一觞.一咏 ④东犬西.吠
⑤携幼.入室 ⑥旦.视而暮抚 ⑦事不目.见耳.闻 ⑧策.扶老以流憩
⑨谨拜表以闻. ⑩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A.①⑤/②③⑧/④⑥/⑦⑨⑩ B.①⑤⑩/②⑦/③⑥/④⑧/⑨
C.①⑤/②/③⑧/④⑥⑦/⑨⑩ D.①⑤⑩/②④/③/⑥/⑦⑧⑨
3. 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臣亡国贱俘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遂见用于小邑 ④乐夫天命复奚疑
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⑥将有事于西畴 ⑦古之人不余欺也
⑧而刘夙婴疾病 ⑨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⑩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A.①⑨⑩/②③⑤/④⑥/⑦⑧ B.①⑨/②③⑤⑥/④⑦⑧/⑩
C.①⑩/②④⑤⑥/③⑧/⑦⑨ D.①⑨/②⑤⑥/③⑧/④⑦/⑩
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
品行方正的人。晋时仍保留此制。
高二语文第 1页,共 12页
B.“持一象笏至”中的“象笏”,指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
供指画和记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
C.“修禊事也”中的“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固定为三月
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
D.“三径就荒”中的“三径”,源于西汉末年的蒋诩,他隐居后在院中开辟三径,只与求仲、
羊仲来往,后“三径”成为隐士的代称。
5. 下列关于课文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原文: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译文: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明明白的知晓的,
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B .原文:一 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译文:一天,祖母责备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为什么竟然每天静悄悄在这里,
很像女孩啊? ”
C .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译文: (我) 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
的说法是虚妄之谈。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啊!
D .原文: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译文:人生各有各的爱好,我独爱美好并习以为常。即使被肢解我仍然不会改变,难道
我的心会因为受到惩罚而停止 (爱美好,从正道) ?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3+3+3+8+3=20)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
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
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
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
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骑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
答案第 2页,共 12页
而亡秦族矣。
(节选自《过秦论》)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
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帛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
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侯星气者
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
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
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
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
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
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
惩后。益发询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
绳之臣忍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B.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C.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D.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黔首,是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为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
B.山东,指崤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而现在则指山东省。
C.博士,古代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D.“不中呈不得休息”的“中”意思和《劝学》中的“木直中绳”的“中”意思不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天下。他奋力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吞并二周,消灭诸侯,登上皇
帝的宝座控制天下。
B.秦始皇钳制百姓思想。统一天下后,他废除先王的治国之道,焚烧各学派的著作,目的就
高二语文第 3页,共 12页
是为了愚化百姓,控制百姓。
C.秦始皇为人残暴。始皇听说侯生、卢生逃走后非常生气,不经查问就把犯禁的四百六十多
人全部坑杀在咸阳。
D.秦始皇独断专行。丞相等各位大臣都必须按照皇帝的意志做事,甚至连公子扶苏也因进谏
而被调派到北方。
9.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2)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
10.侯生、卢生为何不愿为秦始皇求取仙药?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9分)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其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盛唐边塞诗大多表现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大多把英雄的形象寄寓在伟大战争的胜利背景
下来展现,这两首诗都体现出这一特点。
B.王诗的次句写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着力表现了大唐军队出
征时的迅猛凌厉,充分展现了唐军的气势和威力。
C.李诗写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将军,首句写他经历了上百场战争,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
了,可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
答案第 4页,共 12页
D.李诗描写战争的过程时,只用“城南已合数重围”一句,就写出了战况十分危急,言简意丰,
让人为将军面临的严酷考验悬心吊胆。
12.同为盛唐边塞诗的杰作,这两首诗在刻画戍边将士的形象上却颇有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
作简要分析。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自己家在外面没有比
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的两句是:“ ,
”。
(2)《项脊轩志》结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庭中的枇杷树,“ ,
”。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3)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警句:“ ,
,可乎?”告诫人们对事物作结论前,要注重亲自搜集第一手资料,
不可妄加臆断。
(4)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写作者顺应自然变化到生命的尽头,不再有其他疑虑的两
句是:“ , ”。
(5)《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总结他种树成功原因的句子是
“ , ”。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3+3+3+4+4,共 17 分)
材料一:
似乎在一夜之间,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款名为 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有人用
它即兴创作诗歌,有人试图用它设计小说大纲,还有程序员用它解决工作问题……根据多家媒
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 ChatGPT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其实了,
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并不新鲜。比如,不少网络平台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不过,很多人工
智能客服带给人的感受实在一言难尽,机械重复的话术、“礼貌”而毫无信息增量的反馈等,
都让人“想摔手机”。ChatGPT诞生及其给人留下的“惊艳”印象,未必是因为它使用了许多
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而是它搜集了更多的素材,因此能够更加“聪明”地回答用户的提问。
高二语文第 5页,共 12页
对此,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有人让 ChatGPT写一篇时评,它洋洋洒洒写
了几百字,用户评价称“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也中规中矩”。有自媒体运营者试图让 ChatGPT
分析某国产车品牌能否打败国外竞品,结果程序输出了一篇有观点和简要论述的分析短文。对
于一些大学课程的作业,ChatGPT也能“应对自如”。它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不
仅能够回答“客观题”,还可以有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了。
但是,大可不必就此认定 ChatGPT是某些行业的“终结者”。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
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例如,有人用杜撰的学术概念“镜
像等离子规范场”提问,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不懂装懂地卖弄“学识”。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
时,尽管人工智能输出了看似结构完整的文章,但不少答案依然“驴唇不对马嘴”,或者充满
了“正确而无用的废话”。
对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问题,人工智能确实越来越得心应手了。之所以大学生很快“爱
上”这款程序,是因为大学里不少作业并不真正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重复教科书中的现
成理论,再加上一点网络上能搜到的案例即可。
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比如,比起创作一篇小说或写一篇原创
散文,人工智能更容易成为一个“诗人”,这是因为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抽象,也更容易通过组
合不同词语实现模仿;还有人喜欢用人工智能作画,敲几个关键词,就能输出一幅基本功扎实
的画作,但说实话,这些画充其量只是替代了某些“艺术工厂”的流水线式生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对创造性工作来说一无是处。人工智能学者王咏刚就认为:
“无论是 AI对话、AI写文章还是 AI作画,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固有的非确定性、发散性、天
马行空的特点,恰好可以成为激发人类灵感的好帮手。”人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的,很多时候
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可以扮演“巨人”角色,让创造
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摘编自王钟的《看似无所不能,ChatGPT会不会成为行业“终结者”》,《中国青年报》
2023 年 02 月 07 日)
材料二:
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公司 OpenAI 研发的最新聊天机器大模型。现实生活中,各种应
用软件里的机器人客服,以及苹果手机的 Siri,国产智能音箱里的小度、小爱、天猫精灵等,
广义上都是与 ChatGPT类似的人工智能产品。它们能够通过理解人类语言与互动者进行对话,
还能根据聊天上下文进行互动等。只不过,ChatGPT学习能力最强,“智慧”等级最高,能够
答案第 6页,共 12页
回答人类提出的各种远超以往难度的复杂问题,致使其爆火全球。
ChatGPT在和全球网友互动中,有着各种令人吃惊的成绩。参加了美国高校的入学资格考
试(SAT),成绩为中等学生水平;用《坎特伯雷故事集》风格改写了 90年代热门歌曲《Baby
Got Back》;用《老友记》主角口吻创作了剧本对白;构思了简短的侦探小说;简要阐释了经
济学理论;给出了消除经济不平等的六点计划……ChatGPT甚至能够按照预设的道德准则,从
“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以此识别恶意信息并拒绝给出有效回答。
在某种意义上,ChatGPT越来越像一个“真实的人”。理论上,只要算力足够强大,ChatGPT
与人类的互动越多,它就将“成长”越快。虽然大型语言模型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但基于模
型算法得出的答案,在传播理论的助推下,越来越具有迷惑性,也越来越真实。这意味着
ChatGPT能够形成具备一定逻辑的“思考”结果,而基于这一能力,已经有很多人开始通过
ChatGPT取巧逃避本应需要人类大脑思考而进行的工作。
巴黎政治大学已宣布,禁止使用 ChatGPT等一切基于 AI的工具,旨在防止学术欺诈和剽
窃;外国专家表示 ChatGPT将增加虚假信息风险;斯坦福团队推出 DetectGPT,阻止学生用
AI写作业。ChatGPT面世仅 2个月,就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社会。人们在畅想高科技的未来社
会的同时,实际很难想象出下一代的人工智能交互产品能够发展并影响人类到何种地步。
让人工智能不断进化演变,最终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本是这一科研领域的终极目标。只
要时间足够长,人工智能必然能够发展具备科幻电影里所描绘的能力。但正如科幻电影里的人
工智能总会超出人类控制一样,当前基于大数据学习和给定模型下的人工智能始终存在着近乎
无解的“黑箱”弊端——人们无法理解算法背后的各种逻辑,以及在这些逻辑下运行程序将会
对人造成的影响。
故而,虽然 ChatGPT的出现并不令人意外,但还是让人类社会有点措手不及。可以预见的
是,“真实的人”群体只会在未来社会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充当各种各样的角色。也因此,每
每有更为先进的人工智能产品面世,人们都会想要从伦理、法律等多重角度审视。宏观层面对
人工智能发展进行必要约束,已经在人类社会取得共识。这正说明,能够始终保持独立冷静思
考的人类,最终将会把控住人工智能乃至科技发展的方向。基于这份清醒,人工智能的不断迭
代发展就有望保持平衡,算法“黑箱”也最终有望破解。
(摘编自光明网评论员《ChatGPT会影响到人类社会吗》)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 ChatGPT代写作业,已经成为大学的一种普遍现象,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
高二语文第 7页,共 12页
著优势。
B.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际上只是无意识的表现,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也无助于创造性
工作。
C.ChatGPT不仅能准确回答各类问题,还能够按照人类预设的道德准则加强学习,以此来识
别恶意信息并拒绝给出有效回答。
D.始终保持独立冷静思考的人类,最终将把控人工智能和科技发展的方向,或将破解人工智
能的算法“黑箱”。
1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款人工智能聊天程序,ChatGPT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主要是因为它搜集了海量素材,
能够更加灵活地回答用户的问题。
B.大学里不少作业并不真正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些课后作业可以用人工智能来“应对自
如”地完成,这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C.理论上,ChatGPT在算力足够强大的情况下,成长越快,与人类的互动就会越多,会越来
越像一个“真实的人”。
D.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可能会面临人工智能超出人类控制的危险,对人
工智能发展应进行必要约束。
1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哪组职业未来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 ChatGPT取代( )
①媒体编辑 ②律师助理 ③客服 ④市场研究分析师
⑤特种警察 ⑥艺术工作者 ⑦外科医生
A.①②④⑥ B.①③⑥⑦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7.两则材料在论证方法上主要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4分)
18.近期,国内部分 C刊发表声明:隐瞒 ChatGPT使用情况将被退稿或撤稿。这种做法是否
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事件的看法。(4分)
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3+3+4+6=16)
秋雨
答案第 8页,共 12页
我的眼睛深处,映出火团降落在红叶山上的幻影。
与其说是山,莫如说是山谷更贴切。山高谷深,山峦紧迫溪流两岸,巍峨地雄峙着。不抬
头仰望,是不易窥见山之巅的苍穹的。天空还是一片蔚蓝,却已微微现出了暮色。
溪流的白石上,也同样弥漫着薄薄的暮霭。红叶的寂静,从高处笼罩着我,渗透我的身心。
莫非要让我早早地感受到日暮之将至?小溪的流水一片湛蓝,红叶没有倒映在溪流的蓝色中。
我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这时,在蓝色的溪面上却看见火从天而降。
仿佛不是在降落火雨或火粉,只是小小的火团在溪面上闪闪烁烁,但从天上降下则是无疑
的。那小团的火球落在蓝色的溪面上旋即就消失了,火从山谷降落的瞬间,由于红叶的缘故,
看不见火的颜色。那么,山巅上又是什么情况呢?抬头仰望,只见一团团小火球以想象不到的
速度从上空降落下来。大概是火团在动的缘故吧,以雄峙屹立的山峰为堤岸,看起来狭窄的天
空好像是一条河在流淌。
这是我在去京都的特别快车上,入夜刚要打盹儿的时候所泛起的幻影。
十五六年前,我住院做胆结石手术时,同我邂逅的两个女孩子总是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次
去京都,就是为了到京都的饭店去看望其中一个女孩子的。
另一个女孩子生来就没有胆液输送管,据说顶多只能活一年,所以必须接受手术治疗,植
入人造管,将肝脏和胆囊连接起来。母亲抱着幼儿站在走廊上,我走近看了看,说道:
“多好啊,这孩子真可爱。”
“谢谢。恐怕今明两天就不行了,正在等家里人来接呢。”母亲平静地回答。
孩子静静地入梦了。她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大概是术后胸前缠着绷带,衣裳宽松而臃肿。
我对那位母亲说出这种唐突的问候,也是因为住院患者之间的互相体贴而疏忽了的缘故吧。
这家外科医院来了许多做心脏手术的孩子。手术之前,他们有的在走廊上东奔西跑,有的乘电
梯上上下下,嬉戏喧闹。不觉间,我也同这些孩子打起招呼来。他们都是五岁到七八岁的孩子,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最好在幼儿期进行,否则可能夭折。
这些孩子当中的一个特别引起我的注意。每次乘电梯,我几乎都看见她也在电梯的犄角。
这个五岁的女孩子独自一人蹲在站着的大人的腿脚后面,总是闷不作声。她那双不和悦的眼睛
射出强烈的光芒,那张倔强地噘起的嘴紧闭着。我向我的贴身护士探听,据她说这女孩子几乎
每天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这样独自乘电梯上上下下。就是坐在廊道的长椅上,她也是绷着脸,
不吭一声。我试着同她搭话,她的眼睛却一动不动。我对我的护士说:
“这孩子很有出息啊!”
高二语文第 9页,共 12页
后来,这女孩子不见了。
我问护士:“那孩子也做了手术?术后情况好吗?”
“她没做手术就回家了。她执拗地说:‘看到贴邻病床的孩子死了,我就不愿做手术,要
回家,不愿做手术,要回家。’谁劝说她都不听。”
“唔……但是,她会不会夭折呢?”
这回我到京都,就是为了去看望这个如今已经成人的姑娘。
雨敲打在客车车窗上的声音,把我从朦胧的梦境中惊醒。幻影消失了。我又快要打盹儿的
当儿,就听见雨点打在车窗上的声音,转眼间,风雨交加,雨点敲打车窗的声音越来越激烈了。
打在窗玻璃上的雨点,一滴滴地顺着窗玻璃斜斜地流落下来。有的雨点从车窗的一端流到另一
端,流着流着,短暂停住,接着又流动起来。流流停停,停停流流,显得很有节奏。一滴滴水
点,后面的赶超前面的,上面的落到下面,画出一道道交错的线。我从流动的节奏中,听到了
音乐。
我觉得火降在红叶尽染的山上的幻影,是静谧无声的。然而,敲打在车窗玻璃上流动着的
一滴滴雨点的音乐,却又变成了那降火的幻影。
后天,在京都某饭店的大厅里将要举办新年和服表演会,我应和服店老板的邀请前往参观。
服装模特儿当中有一个叫别府律子的,我忘不了她的名字。但是,我不知道她当了服装模特儿。
我没有去欣赏京都的红叶,宁可来观看律子的表演。
翌日,依然秋雨绵绵。下午,我在四楼的大厅里观看电视。这里像是宴会大厅的休息室,
已有两三对婚宴的客人,显得十分拥挤,打扮好了的新娘子也从这里经过。我偶尔回头,看见
排号早的新郎新娘从会场里走出来,站在我的身后拍摄纪念照片。
和服店老板就在那里致辞。我询问别府律子来了吗?老板立即用眼睛指了指近旁。原来律
子正用不和悦的目光,凝望着站在被秋雨打得朦朦胧胧的玻璃窗前拍纪念照的新郎新娘。她紧
闭双唇。这位亭亭玉立的美丽姑娘还活在人世间,我本想趋前探问:还记得我吗?想得起来吗?
可我终究还是踟蹰不前。
“明天的表演会,我们请她穿上新娘礼服,所以……”和服店老板在我的耳边悄声说了这
么一句。
(有删改)
19.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我”眼中的幻影,火团降落红叶山,白的石、蓝的水。火团在溪面上闪闪烁烁,
答案第 10页,共 12页
暗示了一种生命之美。
B.“我”再次看到律子时,“本想趋前探问”,却“终究还是踟蹰不前”,表现了“我”既想见她又
不忍心面对她病况的心情。
C.小说两次出现律子“不和悦”的目光,第一次写的是她害怕做手术,第二次写的是她没能提
前一天穿上和服的情绪。
D.这篇小说很简短,故事也简单,不以人物性格的独特与情节的曲折取胜,整篇小说有一种
含蓄美和朦胧美。
20.文中画线部分在小说结构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举秋雨和火团,上承“我”在火车上的所思所见,下启对律子生活现状的描写。
B.通过写音乐变成幻影,凸显律子故事和生命理解的关系,使小说的层次更加丰富。
C.以“我”的感受来写秋雨和火团的变幻,使小说的抒情结构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
D.通过写“我”的情绪变化和对“幻影”的强调,扭转了小说故事情节的进展方向。
21.小说写到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的细节,又写律子作为模特参加新年和服表演会,这
样写暗示了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22.这篇小说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氛围?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氛围的?(6分)
五、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2=8分)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
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成形,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 ① 。
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
秦腔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它“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
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是 ② 。秦腔所演的剧目多是取材于“列国”“三
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剧目超过 1
万本,剧目之丰富,居我国三百多剧种之首。因时代久远,散佚颇多,据现在统计,仅存 4700
高二语文第 11页,共 12页
多本,而且,这些剧目目前还正以惊人的速度继续流失。 ③ ,历代人民用心血创造的
宝贵文化遗产将永诀于世。
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0个字。(6分)
24.简述第二自然段所写秦腔的客观情况。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
超过 30个字。(2分)
25.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雨了,没带雨具,你暂且可以躲在别人的屋檐下避避雨。与伞比较起来,屋檐大,伞小,
屋檐能更好地为你遮风挡雨。
但屋檐毕竟是别人家的,是固定的,你无法带走,倘若有一把自己的伞,虽然小,但灵巧,
方便随身携带,什么时候有雨了,可以随时打开伞为自己遮挡风雨。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字。
答案第 12页,共 1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