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2-2023年高考押题卷-全国乙卷-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卷02-2023年高考押题卷-全国乙卷-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4 23:2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卷02-2023年高考押题卷-全国乙卷
历 史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穆认为西周分封制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孕育着统一因素,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D项正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和意识确立于秦朝,而非西周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孕育着统一因素,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情况,排除B项;分封制下,地方诸侯独立性较强,周王室无法有效控制地方的土地和人口,排除C项。故选D项。
25.秦征服南郡后,南郡居民仍保留楚地风俗,包括热衷商贾、崇奢靡等,秦律在南郡始终未能推行和落实。对此,公元前227年,南郡守腾发布《语书》,要求各县、道啬夫“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南郡守腾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建构国家认同 B.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
C.引导了民间舆论方向 D.反映了国家统一推动法律落实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郡守腾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有利于形成共同的风俗习惯,增强民众对法律的认同,从而建构国家认同,A项正确;郡县制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南郡守腾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并没有涉及民间舆论的走向,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强调国家统一与法律落实的关系,不能得出国家统一推动法律落实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26.唐朝政府与周边民族保持着密切联系。史载:“以右武卫大将军史大奈为丰州都督,其余酋长至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已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因而入居长安者近万家。”唐玄宗亦曰:“国家旧与突厥和好之时,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国家买突厥马羊,突厥将国家彩帛,彼此丰足,皆有便宜。”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
A.都督府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B.都督由当地的民族首领担任
C.满足彼此间补充物资的需求 D.唐朝呈现出民族交融的局面
【答案】A
【解析】材料没有提到都督府的管辖问题,因此,材料无法得出都督府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结论,A项正确;由材料“以右武卫大将军史大奈为丰州都督,”可知都督由当地的民族首领担任,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国家旧与突厥和好之时,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国家买突厥马羊,突厥将国家彩帛,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可知满足彼此间补充物资的需求,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由材料“国家旧与突厥和好之时,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可知唐朝呈现出民族交融的局面,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7.中国手工业者自唐宋以来就有行帮,它不是维护劳动者利益的组织,而是封建国家强加于手工业者的一种编制。到了明清时期,行帮已成为手工业者长期习惯了的组织,因而具有更大的约束力。按照行帮的规定,原料分配、产品规格、学徒帮工的人数、销售的市场和产品的价格都要受到限制。由此可见明清时期( )
A.新的生产方式发展存在阻力 B.缺少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
C.手工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完善 D.封建国家垄断手工业市场
【答案】A
【解析】材料“按照行帮的规定,原料分配、产品规格、学徒帮工的人数、销售的市场和产品的价格都要受到限制”体现的是明清时期行帮对市场的控制,这种组织形式受当时资本主义萌芽起到阻碍,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但是并不缺乏萌发条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手工业管理制度的缺陷,非完善,排除C项;当时封建国家并未完全垄断手工业市场,排除D项。故选A项。
28.1897年,德国出兵占领胶州湾,总理衙门两度求助俄国未果。11月,俄国主动提出“助华”,并派遣军舰进入旅顺、大连,俄皇表示:“俄舰借泊,一为胶事,二为度冬,三为助华防护他国占据。”据此推知,俄国的这一行为( )
A.促使清政府加强海军建设 B.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
C.加重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D.证明“以夷制夷”策略有效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俄国派遣军舰进入旅顺、大连,名为“助华”,实为占领势力范围,损害了中国主权,加重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C项正确;洋务运动中兴办新式海军,加强了清政府的海军建设,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揭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序幕的是三国干涉还辽,排除B项;俄国的这一行为加重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没有证明“以夷制夷”策略有效,排除D项。故选C项。
29.20世纪初,当中国学者开始正式运用近代民族观念论述中国历史时,他们曾这样表述:“前所论列之(华族以外的)八族,皆组成中国民族之最重要分子也……或本为土著,或自供他迁徙而来……自有史以来即居于中国者也”。在当时的学者看来,早期时“中国民族”( )
A.发展格局多元一体 B.以华夏族群为主干
C.积极吸纳外来文化 D.通过战争实现交融
【答案】A
【解析】据材料“20世纪初,当中国学者开始正式运用近代民族观念论述中国历史时,他们曾这样表述:‘前所论列之(华族以外的)八族,皆组成中国民族之最重要分子也……或本为土著,或自供他迁徙而来……自有史以来即居于中国者也’”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初论述中国民族是由华夏族与其他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这些民族既有世居民族、也有迁徙而来的民族,但都是中国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体现了早期“中国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中国近代民族观念,而未涉及华夏族群为主干,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中国近代民族观念论述中国历史,未涉及如何吸纳外来文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族交融的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
30.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中国抗战后期,蒋介石的权力仅限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连“中央政府”(即国民党政府)的影子也没有。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夺去。这反映出抗战后期( )
A.美国奉行扶蒋反共的政策 B.共产党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解体 D.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长江以北连“中央政府”(即国民党政府)的影子也没有”可知,杜鲁门认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主要是在西部地区抗战,根据材料“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夺去。”可知,在杜鲁门看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力量迅速发展,这在本质上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B项正确;“扶蒋反共”是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施的政策,不符史实,排除A项;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日,但是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角度出发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时期并未解体,排除C项。故选B项。
31.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这反映出邓小平主张( )
A.从不同的角度解释马克思主义 B.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C.在民主革命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 D.解放思想使中国摆脱右倾思想的束缚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邓小平认为,马克思、列宁等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受时代限制,不能给现时代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和挑战提供现成的具体答案,所以我们应当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当下的具体实际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B项正确;邓小平主要讲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而非多角度解释,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主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排除C项;在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中,出现的主要是左倾错误,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而不是解放思想使中国摆脱右倾思想的束缚,排除D项。故选B项。
32.希腊人在对波斯国王谈自己的同胞时说:“虽然他们是自由人,但并非在各个方面都是自由的;法律是他们的主人,他们畏惧这位主人甚于你的臣民畏惧你。法律规定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法律的条文始终如一。”据此可知,当时的雅典
A.公民没有个人自由 B.主权在民有法可依
C.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D.契约精神深入人心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法律是他们的主人,他们畏惧这位主人甚于你的臣民畏惧你。法律规定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可知,材料内容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雅典公民严格遵守法律,即体现了当时的雅典契约精神深入人心,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雅典公民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不代表雅典公民没有个人自由,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主权在民是启蒙运动时期提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内容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这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不是衰落,排除C项。故选D项。
33.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下院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出现在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议会质询权的演变说明英国( )
A.宪政体制的逐步完善 B.议会控制行政事务处理
C.限制王权传统的延续 D.国家监察体制不断调整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下院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出现在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可知,体现了质询逐渐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在不断地完善,A项正确;议会控制行政事务处理,表述有误,议会掌握立法权,英国内阁行使行政权,处理国家的行政事务,排除B项;材料与限制王权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国家监察体制不断调整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34.1944年7月,当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时,英国报刊告诉读者,英国人被召唤到外国强权的首都来解释对本国国内事务的管理,英国人民已不再是自己国家的主人,英国人民宁愿挨饿,也不愿接受美国附加苛刻条件的施舍。这可用于说明( )
A.英美关系的改善缺乏民意基础 B.英国复苏得益于布雷顿森林体系
C.英国不愿放弃国际货币主导权 D.英国社会舆论反思国内货币政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英国报刊认为美国干涉英国经济事务,实际上是反对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表明了二战后英国不愿放弃国际货币的主导权,C项正确;二战后英美关系友好,排除A项;材料是反映英国反对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英国社会反思国内货币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35. 1975年法国议会通过专门立法,规定法国的商品名称、使用说明、广告合同都必须使用法语。1996年法国政府规定在电台、电视台播放的歌曲和影视作品中,法语作品不得少于40%。法国政府的这些做法实际上反映了法国政府( )
A. 抵制全球化对法国的冲击 B. 重视并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C. 扩大法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D. 着力建立统一的文化市场
【答案】B
【解析】根据"规定法国的商品名称、使用说明、广告合同都必须使用法语""电台、电视台播放的歌曲和影视作品中,法语作品不得少于40%"可得出法国政府的这些做法都强调法国的民族特征,突出本民族的文化认同,B项正确;法国的做法并不是要抵制全球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是针对国际影响力,排除C项;D项不是本质的体现。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 52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第45-47为选考题,学生根据要求做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近代以来,法国因粮食短缺引起的食物骚乱和农民反叛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府设立农业促进会与示范农场总监等,支持农业竞赛,改良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到19世纪中期,正常年份可以收获2.25亿公担谷物,比世纪初增长了50%。1861年,拿破仑三世废除浮动关税制,规定:用法国船只运输的进口谷物,关税减到每公担0.5法郎;用外国船只运输的,每公担则为1法郎。这使法国成为世界农业市场的一部分,外国的廉价农产品能快速运到国内需要的地方。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摘编自周立红《近代法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谷物自由市场的建构》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日本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在日本战败前供应了日本粮食消费量的20%。数百万的日本人被遣返回国,无疑使日本的粮食供应更捉襟见肘。仅靠定量供应的一点粮食无法维持民众的最低生活需求,这一时期,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也加重了日本国内的饥荒。在占领初期,美国政府声明,日本目前的困境是其本身行为造成的直接后果,盟国将不承担治理的责任。美国占领当局认为,粮食问题是实现日本民主化、非军事化和经济复苏的关键。美国人的最终目标是降低美国的占领成本,减轻美国纳税人的负担。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政府重新评估了对日政策,开始了对日本的粮食援助。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30—60年代,法国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出现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试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问题提出合理建议。(5分)
【答案】
(1)途径:成立专门机构,推广农业技术;降低关税,进口廉价粮食。
影响:暂时缓解长期以来的粮食危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10分)
(2)原因:日本战败失去海外殖民地,粮食供应大为减少;数百万日本人被遣返回国,加剧粮食危机;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美国对日本的惩罚和制裁等。(10分)
(3)认识:加强农业的自主地位;立足国内,适度进口;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任答两点)(5分)
【解析】
(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30—60年代(法国)。
途径:根据材料中的“法国政府设立农业促进会与示范农场总监等,支持农业竞赛,改良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可得出成立专门机构,推广农业技术;根据材料中的“1861年,拿破仑三世废除浮动关税制,规定:用法国船只运输的进口谷物,关税减到每公担0.5法郎;用外国船只运输的,每公担则为1法郎。……外国的廉价农产品能快速运到国内需要的地方。”可得出降低关税,进口廉价粮食。影响:根据材料中的“法国因粮食短缺引起的食物骚乱和农民反叛频发。”及“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得出暂时缓解长期以来的粮食危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根据材料的时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法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可得出促进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2)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日本)。根据材料中的“二战结束后,日本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在日本战败前供应了日本粮食消费量的20%。”可得出日本战败失去海外殖民地,粮食供应大为减少;根据材料中的“数百万的日本人被遣返回国,无疑使日本的粮食供应更捉襟见肘。”可得出数百万日本人被遣返回国,加剧粮食危机;根据材料中的“日本目前的困境是其本身行为造成的直接后果”可得出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根据材料中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也加重了日本国内的饥荒。”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根据材料中的“在占领初期,美国政府声明,日本目前的困境是其本身行为造成的直接后果,盟国将不承担治理的责任。”可得出美国对日本的惩罚和制裁等。
(3)认识: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比如:根据日本对殖民地粮食的依赖性,可得出加强农业的自主地位;根据法国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可得出立足国内,适度进口,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18~19世纪欧洲贵族地位变化大事表(部分)
法国 俄国 英国
国王路易十四(1638—1715)时期,出现了一整套等级分明的规则和礼仪。成了欧洲各国宫延模仿的榜样。1789年8月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宣称“在权利方西,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1714年,沙皇颁布法令,将贵族的领地由有条件占有变成贵族私产。1861年,俄国贵族失去了免费劳动力和近一半的土地。 1761年,英国下院中60%是贵族。1832年议会改革中,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茨得13个议席,新兴工业城市选区获得65个议会席位。
18~19世纪欧洲社会贵族阶层走向衰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答案】
(1)政治上:18—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在欧洲广泛进行,1789年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扫荡了欧洲封建秩序,大批贵族被消灭;欧洲的一系列革命与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等改革,使资产阶级逐渐掌握了政治权力,贵族的政治特权逐渐丧失。
(2)经济上:法国大革命摧毁旧的封建土地制度,通过暴力没收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形成农民小土地私有制;19世纪工业革命的拓展和深化,新的生产方式推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导致土地贵族经济地位显著下降。俄国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瓦解了封建贵族的经济基础。
(3)文化上: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人权宣言》的发表,标志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被否定。(本题任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
【解析】
(1)政治上:根据材料“1789年8月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以及农奴制改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在欧洲广泛进行,1789年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扫荡了欧洲封建秩序,大批贵族被消灭;欧洲的一系列革命与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等改革,使资产阶级逐渐掌握了政治权力,贵族的政治特权逐渐丧失。
(2)经济上:根据材料“1789年8月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以及农奴制改革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摧毁旧的封建土地制度,通过暴力没收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形成农民小土地私有制;19世纪工业革命的拓展和深化,新的生产方式推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导致土地贵族经济地位显著下降。俄国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瓦解了封建贵族的经济基础。
(3)文化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人权宣言》的发表,标志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被否定。(本题任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
选考题,请考生在45、46、47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请把你所选题目的题号用2B铅笔涂黑,注意选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号一致。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较长的历史时期,英国税收主要来源是关税和消费税等间接税,所得税、遗产税等直接税所占比重不大,税收主要用来为政府筹集收入。且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结构具有累退性,税收负担落在社会中下层身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政府进行了所谓“建设性税制”改革。1894年,对遗产税进行改革,首次引入累进征税原则。1909年,个人所得税也采用了累进制,超过一定数额的收入所得另外征收附加税。在此条件下,《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免费初等教育法》等出台并实行。此后,英国又多次改革税制,从而建立了现代税收体系。但是,英国政府在强调发挥税收调节功能的同时,出现了忽视税收效率功能的问题。例如,二战后开征的利润税,税率曾一度高达50%,遭到英国工会联合会和全国制造商协会的反对,高额的直接税税率导致人们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下降。
——摘编自滕淑娜、顾銮斋《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建设性税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税制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建设性税制”改革以来英国的税收制度。(9分)
【答案】
(1)税制结构上,山间接税为主到直接税为主(增加直接税);税制原则上,对直接税实行累进征税;税收用途上,由主要为政府筹得收入到注重发挥税收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功能。
(2)改变了旧的税收制度,建立了现代税收体系: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一定程度上改善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忽视税收效率功能的问题,制约了经济增长。(4取3)
【解析】
(1)根据材料“且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结构具有累退性,”可分析出税制结构上,间接税为主到直接税为主(增加直接税);根据材料“1894年,对遗产税进行改革,首次引入累进征税原则。”可分析出税制原则上,对直接税实行累进征税;根据材料“在此条件下,《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免费初等教育法》等出台并实行。”可分析出税收用途上,由主要为政府筹得收入到注重发挥税收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功能。
(2)结合材料,英国的税收制度,改变了旧的税收制度,建立了现代税收体系: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一定程度上改善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根据材料“英国政府在强调发挥税收调节功能的同时,出现了忽视税收效率功能的问题。”可分析出忽视税收效率功能的问题,制约了经济增长。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1950年冬,中美两支王牌部队为扭转朝鲜战局在长津湖地区展开“强强对决”,该战役被称为“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在这场“钢铁人”与“钢铁武装”的较量中,志愿军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对于此次战役,英国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评价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新闻周刊》评论:“也许这是美国历史上自珍珠港事件以来在军事上遭受的最惨痛的失败。”总结长津湖血战时,有一个说法,叫做“气多”战胜了“钢多”,“气多”的“气”,就是中国军人的气概!“钢多”的“钢”,说的就是美军的钢制武器装备。
——摘编自孙文晔《美国军事史上最大的失败,抗美援朝的转折点——血战长津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津湖战役中国获胜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长津湖战役的历史影响。(7分)
【答案】
(1)原因: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广大志愿军指战员的顽强拼搏战斗;人民志愿军的钢铁意志;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极端气候和特殊地利提供的掩护便利;美军的骄横轻敌,对形势的误判。(8分)
(2)影响: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展现了人民志愿军的钢铁意志和顽强的斗争精神;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扭转了朝鲜战场形势;加速了战争的结束;美国军队受到重创,推动了美国对中国的政权和中国军队的重新再认识;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气焰,创造了世界战争奇迹,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范例;有利于东亚紧张局势的缓和。(7分)
【解析】
(1)结合所学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得出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据材料“钢铁人”得出广大志愿军指战员的顽强拼搏战斗,人民志愿军的钢铁意志;结合抗美援朝战争性质得出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据材料“1950年冬,中美两支王牌部队为扭转朝鲜战局在长津湖地区展开‘强强对决’”得出极端气候和特殊地利提供的掩护便利;结合所学得出美军的骄横轻敌,对形势的误判。
(2)据材料“志愿军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得出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军队受到重创,推动了美国对中国的政权和中国军队的重新再认识;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气焰,创造了世界战争奇迹,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范例;据材料“钢铁人”得出展现了人民志愿军的钢铁意志和顽强的斗争精神;据材料“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得出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据材料“中美两支王牌部队为扭转朝鲜战局”得出扭转了朝鲜战场形势,加速了战争的结束;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东亚紧张局势的缓和。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广东增城甘泉都(今广州新塘)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
湛若水29岁往江门就学于陈献章(号白沙),毅然焚烧"路引"(赴科举考试的证件),以表学习决心。他潜心研究心性理学,数年间学业大进。若水与王阳明(守仁)、吕神、王崇等人相与论道,学者相从甚众,声誉日隆。他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强调气理合一,知行合一,颇有新意和独创性,因而得以成为岭南一代宗主,与王阳明心学并立为“王湛之学”,南方学士,不少受其思想影响。
湛若水先后在江苏、安徽、福建和广东等地捐资修建书院40多所,“以兴学养贤为己任",其弟子遍布全国。他规定每一书院都设"赡田",以学谷周济贫苦学生,且订立崇俭规约以免侈奢恶伪。
湛若水勤于著述,著有《圣学格物通》《三礼经传测》《春秋正传》《四书训测》等,后人在新塘建“尚书府”牌楼,在荔城建“三尚书”牌坊以作纪念。
——整理自《明史·列传·儒林二》《增城县志》等
(1)根据材料,归纳湛若水的主要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湛若水取得成功的原因。(9分)
【答案】
(1)发展心学思想,助推岭南学派发展;创建书院,兴办教育,培养大批人才;以田养学,改革书院管理办法,促进教育发展;著书立说,发展儒家思想,对后人有启发意义。(任答3点)
(2)本人有志于学,意志坚定,勤奋刻苦,注重创新;师长的引领帮助;岭南学派的熏陶助推;和心学名人的相互交流激发;明代南方经济文化的繁荣环境等。(任答3点)
【解析】
(1)根据材料“他潜心研究心性理学,数年间学业大进”“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强调气理合一,知行合一”“成为岭南一代宗主”得出发展心学思想,助推岭南学派发展;根据材料“捐资修建书院40多所,……其弟子遍布全国”得出创建书院,兴办教育,培养大批人才;根据材料“每一书院都设‘赡田’,以学谷周济贫苦学生,且订立崇俭规约以免侈奢恶伪”得出以田养学,改革书院管理办法,促进教育发展;根据材料“勤于著述,著有《圣学格物通》《三礼经传测》《春秋正传》《四书训测》等”得出著书立说;综合上述信息可知,湛若水是著名的儒学家,发展了儒家思想,对后人有启发意义。
(2)根据材料“29岁往江门就学于陈献章(号白沙),毅然焚烧‘路引’(赴科举考试的证件),以表学习决心”得出本人有志于学,意志坚定;根据材料“潜心研究心性理学”“颇有新意和独创性”得出勤奋刻苦,注重创新;根据材料“就学于陈献章”得出师长的引领帮助;根据材料“成为岭南一代宗主……南方学士,不少受其思想影响”得出岭南学派的熏陶助推;根据材料“与王阳明(守仁)、吕神、王崇等人相与论道”得出和心学名人的相互交流激发;根据材料“先后在江苏、安徽、福建和广东等地”,结合所学得出明代南方经济文化的繁荣环境等。
卷02-2023年高考押题卷-全国乙卷
历史·参考答案
24-35.
24 25 26 27 28 29
D A A A C A
30 31 32 33 34 35
B B D A C B
41.
(1)途径:成立专门机构,推广农业技术;降低关税,进口廉价粮食。
影响:暂时缓解长期以来的粮食危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10分)
(2)原因:日本战败失去海外殖民地,粮食供应大为减少;数百万日本人被遣返回国,加剧粮食危机;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美国对日本的惩罚和制裁等。(10分)
(3)认识:加强农业的自主地位;立足国内,适度进口;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任答两点)(5分)
42.
(1)政治上:18—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在欧洲广泛进行,1789年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扫荡了欧洲封建秩序,大批贵族被消灭;欧洲的一系列革命与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等改革,使资产阶级逐渐掌握了政治权力,贵族的政治特权逐渐丧失。
(2)经济上:法国大革命摧毁旧的封建土地制度,通过暴力没收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形成农民小土地私有制;19世纪工业革命的拓展和深化,新的生产方式推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导致土地贵族经济地位显著下降。俄国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瓦解了封建贵族的经济基础。
(3)文化上: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人权宣言》的发表,标志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被否定。(本题任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
45.
(1)税制结构上,山间接税为主到直接税为主(增加直接税);税制原则上,对直接税实行累进征税;税收用途上,由主要为政府筹得收入到注重发挥税收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功能。
(2)改变了旧的税收制度,建立了现代税收体系: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一定程度上改善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忽视税收效率功能的问题,制约了经济增长。(4取3)
46.
(1)原因: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广大志愿军指战员的顽强拼搏战斗;人民志愿军的钢铁意志;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极端气候和特殊地利提供的掩护便利;美军的骄横轻敌,对形势的误判。(8分)
(2)影响: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展现了人民志愿军的钢铁意志和顽强的斗争精神;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扭转了朝鲜战场形势;加速了战争的结束;美国军队受到重创,推动了美国对中国的政权和中国军队的重新再认识;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气焰,创造了世界战争奇迹,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范例;有利于东亚紧张局势的缓和。(7分)
47.
(1)发展心学思想,助推岭南学派发展;创建书院,兴办教育,培养大批人才;以田养学,改革书院管理办法,促进教育发展;著书立说,发展儒家思想,对后人有启发意义。(任答3点)
(2)本人有志于学,意志坚定,勤奋刻苦,注重创新;师长的引领帮助;岭南学派的熏陶助推;和心学名人的相互交流激发;明代南方经济文化的繁荣环境等。(任答3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