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5课《聆听 三个和尚》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5课《聆听 三个和尚》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5-14 17:4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个和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三个和尚》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
2、在聆听音乐过程中能够分辨出主奏乐器及音色。
3、鼓励学生表演《三个和尚》,激发学生热爱劳动、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良好作风。
二、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学校的大门,对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都还需要培养锻炼,对乐器也不够了解,因此在一年级的音乐教学中,特别是欣赏课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演奏和听辨板胡、坠胡、管子、木鱼、小钹乐器。
难点:感受不同乐器及音色所表现出的不同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铺垫、感知音乐
1、师生问好。
2、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这是什么声音?谁会经常用到它?我们经常在哪里听到木鱼声呢?(播放木鱼声。借助乐器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为后面主题音乐《三个和尚》做好铺垫。)
(二)“身临其境”感受音乐
和尚们好勤劳啊,他们日复一日的敲着小木鱼打坐、念经、打扫房间。寺院里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有一位作曲家金复载创作了一个的音乐小故事《三个和尚》,用音乐动画的形式描述了小和尚们在寺院里面发生的有趣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听?(板书课题)
这不是大树爷爷吗?他在说什么?我来听一听。
大树爷爷告诉老师这个故事分为七个部分,它将这七个部分设为七个关卡,让老师来做考官,同学们只有闯到最后才会知道故事到底讲述了什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战胜它们?
第一关:小和尚上山
第二关:小和尚在山上
第三关:瘦和尚上山
第四关:瘦和尚和小和尚在山上
第五关:胖和尚上山
第六关:胖和尚、小和尚和瘦和尚在山上
第七关:
1.我们来闯第一关:小和尚上山
师:播放之前我们来看两个小问题:
寻找木鱼声。
找出它的主题旋律。
播放小和尚出场的动画。(播放动画)
(播放小和尚进寺院的动画,学生自己在下面跟着律动)
师:木鱼声老师看到同学很快就找到了,音乐刚播放的时候就听到了木鱼声。
生:唱主题旋律。
同学们找的真准确,就是这个旋律(听主题旋律),那这个主题旋律的主要乐器是什么呢?我们来学习两种新的乐器:板胡与钹。让我们来听一听它们的声音。
播放板胡与钹的声音,边听边分组模仿。板胡:啦(做拉胡状) 钹:铛(拍手)
(结合多媒体两次聆听动手模拟让学生熟悉识别三种打击乐器,钹、鼓、木鱼。)
主要乐器找到了,原来乐曲中是用板胡来代表小和尚的。
板胡、木鱼、钹的音色我们能分辨出来了,下面我们来找一找主题旋律里面的这三种乐器。
分三组:分别律动木鱼、板胡、钹。
这种乐器表现了小和尚怎样的人物特点?
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生答。
同学好棒,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小和尚来到了哪里?
生:寺庙。
2.让我们来闯一闯第二关:小和尚在山上(观看动画)
师:第二段有没有刚刚咱们表演的主题旋律呢?让我们一起律动起来。
小和尚上山之后都做了什么?
除了板胡还有哪种乐器出现的时间最长?为什么呢?
生答。
第二部分除了板胡什么乐器出现的时间最长?
生:木鱼。
师:为什么呢?
生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我们欣赏了动画的两个部分,木鱼与钹伴着轻快的板胡声带着小和尚走进了寺院,小和尚在寺院里勤劳的挑水念经打理寺院。(结合多媒体两次聆听动手实践让学生熟悉识别乐器:板胡、钹、木鱼,了解不同的乐器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场面。)
同学们连闯了两关,坚持太厉害了。,让我们看看第三关是什么呢?
3.第三关:瘦和尚上山
思考:
表现瘦和尚与小和尚的乐器相同吗?
这样的音乐表达了瘦和尚怎样的性格特点?
(播放动画)
生答。
我们又要认识一种新的乐器了,它是什么呢:坠胡。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板胡与坠胡的音色区别(放板胡与坠胡声音)。坠胡较板胡沉稳。那坠胡的出现表达了瘦和尚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答。
师:太棒了,因为瘦和尚是大人,所以瘦和尚的坠胡比小和尚的板胡沉稳。瘦和尚随着较沉稳的坠胡来到了山上,他在山上遇到谁了?让我们一起闯下一关看一看。
4.瘦和尚与小和尚在山上(播放动画)
谁挑的水?
瘦和尚上山后他们相处的融洽吗?(播放动画)
生答
通过你所了解的乐器猜一猜这一段的音乐故事中描述的是什么。(听念经的音乐)
生:木鱼声多,念经。
让我们看看动画,同学们猜的对不对。
原来,他们在相向而坐,一起敲木鱼念经呢。(放念经动画)
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在乐曲中你能分辨出板胡与坠胡吗?(放音乐生分辨)
师:这一关这个地方让我们在听乐曲的时候分辨出板胡与坠胡,那同学们边看边听边动脑,看看我们能不能将他们分辨出来。(分两组,一组板胡一组坠胡唱啦)
(播放动画)
争吵过后,他们的日常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木鱼声不齐了,也不是相向而坐了。
教师小结:在瘦和尚上山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代表瘦和尚的乐器是坠胡。因为小和尚是活泼的小孩,声音是清亮的,所以音乐中描述他的是板胡,而瘦和尚是大人所以用跟小和尚板胡声音相似但是相对来说暗哑的坠胡演奏的。老师真是佩服同学们,你们已经能够准确的辨别出板胡与坠胡的声音了。
(通过对乐器音色的了解使学生不但记住了音乐主题,并通过分析讲解达到理解音乐情感的目的。帮助了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主题音乐。和尚主题愈加明显。同时聆听中同学们对音乐进行了想象,并用语言说出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5.第五关:胖和尚上山
师:寺庙里又来了一位和尚,他为什么叫胖和尚呢?
表达胖和尚的乐器与瘦和尚、小和尚的乐器相同吗?
为什么用这种乐器表达胖和尚?
生:不同。
师:我们来认识最后一种新的乐器,管子。
因为管子比较笨重,正好符合胖和尚笨拙的人物特点。
胖和尚遇到了小鱼走路有了怎样的变化?
还记得小和尚遇到的小乌龟、瘦和尚遇到的蝴蝶吗?作者为什么要把它们写进去为了表达什么呢?
生:小心翼翼的。
生:说明他们都是善良的。
6.第六关:胖和尚、小和尚与瘦和尚在山上(播放动画)
胖和尚喝水的时候小和尚与瘦和尚有没有阻拦?
生答。
通过主题音乐猜一猜谁去挑的水?(听)
生:管子,胖和尚。
(模仿胖和尚走路姿势)
放动画。
胖和尚来到后瘦和尚与小和尚的关系有没有改善 (放动画)
三个和尚抢水喝的时候几种乐器同时出现?(放动画,音乐)
发生了什么?
生:他们没有水喝了。
教师小结:胖和尚的到来并没有让小和尚与瘦和尚的关系得到改善,相反矛盾升级。当三个人一同出现的时候各自代表的乐器也亲自上场了,我们从管子表现的小和尚中体会到相对于前两个和尚胖和尚的脚步没有那么轻快慵懒了许多,三个小和尚的矛盾越来越大,他们最后有没有和好呢?让我们来闯最后一关看一看。
7.第七关:只有闯过了才知道
听一听,通过主题音乐我们来猜一猜发生了什么?这一段的主人公是谁?
生答:音乐很紧张,一定是发生了大事。
生:三个和尚都有。
师:发生了什么呢?(播放动画)
天呐!着火了!
通过乐器,猜一猜谁参与了救火行动?(播放音乐)
三个和尚和好了吗?
音乐是如何表现紧张的救火场面的?
生:三个和尚在救火的时候和好了。最后他们团结一气,一同劳动,扑灭了大火。
生:速度快,声音也越来越大了。(是从速度和力度上感受的。)
师:发生了大火的时候板胡、坠胡、管子分别代表了三个和尚,三种乐器轮流演奏好像他们三个在对话,没水吃的他们都很不开心,激昂的乐曲代表他们在争吵不休,最后在寺院着火的时候选择了团结合作,互谅互让,齐心协力。
(通过进一步的欣赏,让学生更细致深入的了解到不同乐器展现出的和尚主题,了解不同的乐器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人物、场面,感受前后音乐的变化所展现的不同人物性格。)
大火扑灭了,他们也和好如初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以后的生活。(放动画)
师:通过这个音乐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我们要热爱劳动、懂得谦让、不能斤斤计较、要互相帮助。
(结合多媒体动画,分段赏析,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有重点有目标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观看、乐器的变换、节奏特点、情绪等使学生的感受更具体,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表演展示,感悟音乐
这节课呢,我们看到了三个和尚从不爱劳动互相依赖到齐心协力劳动最终扑灭大火的情景,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根据人物特点小组表演。
连一连:
生做
作业
选择喜欢的桥段课下小组互相表演。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民乐合奏《三个和尚》,通过欣赏音乐让同学们了解了所表现的故事情节,也最终使同学们知道音乐、画面、故事情节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懂得了生活中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做一个爱劳动不偷懒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