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蜂飞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飞”的音乐形象,能用旋律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获得对音乐作品的自主感受和体验,能够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展开充分的想象,进行大胆的模仿、表现。想象野蜂急促上下飞舞的形象,并尝试多元化地表现。
2、能够安静的聆听并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蜜蜂》、《野蜂飞舞》等等不同的“飞”的形象,领会音乐要素(节奏、音色、速度、旋律)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以及音乐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和注意力。
3、在充分的聆听中感受动物的可爱,懂得爱护小蜜蜂、保护益虫的道理。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主要以欣赏《蜜蜂》、《野蜂飞舞》为主要教学内容。
小提琴独奏《蜜蜂》是由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1808~1878)所作的小提琴曲。乐曲短小精练、形象鲜明,采用了比较活泼的小快板速度演奏。一开始就出现了连绵不断的三连音和半音上下颤动,奏出了模仿蜜蜂振翅飞鸣的嗡嗡声,生动逼真,加上旋律音区连续作入提升,使人联想起一群蜜蜂在盘旋起伏,漫天飞舞。乐曲中间段落运用了重音奏法,最后用提琴的拨弦轻轻结束。乐曲具有“无穷动”的体裁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蜜蜂灵巧轻盈的形象。
《野蜂飞舞》的原歌剧《撒旦王的故事》。歌剧的脚本取材于俄国诗人普希金同名童话诗,本首乐曲表现王子变成野蜂急切的想飞到宫中归心似箭的心情。音乐具有无穷的体裁特征,连续16分音符的半音级进的滑行音调,形象地模仿了野蜂飞舞嗡嗡叫声,曲调忽高忽低,音量时强时弱,既表现了野蜂盘旋飞舞,又表现了王子归心似箭的心情。
三、重难点:
感受音乐中的情绪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首《叠罗汉》律动,开启活跃课堂。
1、欣赏表现《蜜蜂》
音乐谜语,引入新曲。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猜个谜语吧!谜底呢,是一种会飞的小动物,你们听,谁来了?(初听音乐)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回答。
师:你为什么这样感觉呢?
师:真聪明,猜对了,是可爱的小蜜蜂(展示课件)请同学们再听一听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如果你猜出来了,就试着模仿演奏。
引导学生通过肢体,模仿表现蜜蜂飞舞。
师:没错,这首乐曲就是用小提琴特有的音色演奏的,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蜜蜂》。
师:大家觉得乐曲表现的是一只蜜蜂还是一群蜜蜂呢?他们在干什么?
师:你们想象力真丰富!
师:你能边模仿小蜜蜂的叫声,边自由地飞舞吗?(给一分钟)
师: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小伙伴,你看这是什么?(沙锤)
我希望大家在声音结束的时候动作将要停下来,咱们比一比,看谁听的最仔细、动作最准确。(学生自由尝试)
2、欣赏、感受并表现乐曲《野蜂飞舞》。
初听音乐,感受野蜂飞舞。
师:同学们听音乐听得准,动作和声音真的像小蜜蜂一样轻盈灵巧。小蜜蜂是蜂的一种森林里还有一种蜂叫野蜂,刚才听了小蜜蜂在飞舞,现在大家一起认真地听野蜂飞舞吧!(出示课件,同时出示野蜂飞舞的故事)
讨论、感受野蜂飞舞的形象。
师:了解了《野蜂飞舞》的故事后,我们分组讨论小野蜂飞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学生讨论汇报)
用画旋律线条的方式表现野蜂飞舞的路线。
边听音乐边用手势表示
师:是呀,小野蜂飞得那么快、那么急,用你的小手指先画一画,小野蜂上下飞舞的路线。
边听音乐边在纸上画下旋律线条
师:除了刚才画的路线,还能想出另外的路线吗?在你的本上画出来!
用身体动作表现野蜂飞舞。
师:同学们感受到了旋律的上下波动了吧!看你们画的跟野蜂的路线一样嘛。(课件出示旋律路线)
师:现在,老师也很想感受一下,咱们边听音乐边用双手画旋律吧,你们愿意吗?
3、欣赏音乐,拓展创新。
开拓脑筋,听听、唱唱、演演并创编。
师: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蜜蜂啊!除了蜜蜂、野蜂之外的小昆虫,还听过哪些关于小虫子的乐曲呢?(生分组讨论并表演)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好,小蜻蜓能捕捉蚊子,小蜜蜂能采蜜等等。这些都是对人类有益的小昆虫,我们大家要怎样对待它们啊?我们也要向小虫子学习,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课件出示《虫儿飞》)聪明的小虫子们,你们太可爱了,真想再跟你们飞一会儿,可是下课喽,课后请同学们欣赏《动物狂欢节-大象》,并试着模仿。那我们下次见啦,拜拜!
(二)随音乐《虫儿飞》飞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