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哨与小狗》
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姓 名 单 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教学基本信息
课 题 《口哨与小狗》
学 科 音乐 学段: 低段 年级: 一年级
相关领域 以“感受与欣赏”为核心,以“演唱”“表现”“创造”等相关领域为指导。
教 材 一年级上册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年7月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音乐课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二、理论依据: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在本课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认知——表现——创造”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使学生形成了初步的音乐概念,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的思考,最后让学生自己形成对段落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一年级上册五线谱教材中第二单元的欣赏课。《口哨与小狗》又译为《吹口哨的少年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是美国科学幻想广播剧《布克的奇遇》的插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爱心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音乐形象逼真、可爱。乐曲为单三部曲式,2∕4拍,乐曲有一个短小的引子,之后,口哨以主奏“乐器”的身份加入,其他高音乐曲为之衬托。由于这里运用了许多附点音符和三连音,音乐显得十分活泼而富于弹跳性,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小主人轻松、愉快的心情,经过一段过门后,进入乐曲的B段。这时,口哨停止,主旋律转给其他乐曲演奏。因此,在音色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描绘了小狗跟随小主人在马路上跑跑跳跳的可爱动作,同时,也描绘了街头喧闹的景象。再经过一段过门,A段再现。乐曲的结尾处出现小主人对小狗发出的两声招呼式的哨声,小狗立刻朝小主人欢叫着跑去……这部作品,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品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接触过三连音和后十六分休止符的节奏型,但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而且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对音乐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并且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本节课充分利用了这些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当听到口哨的声音时,让学生能够模仿吹口哨的样子。以“情”与“景”交融为手段,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旋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方式 在教法上运用了情景法,提问法,讨论法,欣赏法,比较法,实践法,创造法等教学手法。从两个不同的音乐片段→到乐曲的两个主题→到寻找相同的段落→再到用字母表示演奏顺序,使学生形成了初步的音乐概念,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的思考,最后让学生自己形成对段落的认识。
教学手段 以“情”与“景”交融为手段,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旋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进一步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媒体策略 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教学课件,将谱例、图片、音乐、视频紧密结合,直观、清晰、有针对性的画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过程清晰明了。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感受音乐十分活泼而富于弹跳性的特点。(2)能够听辩出主题旋律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 (1) 完整聆听音乐作品,能够听辨主题旋律并用动作表现出来。(2)在听到口哨声时,能模仿吹口哨的样子。(3)完成“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
情感、态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聆听乐曲,感受乐曲轻松自在的氛围。
教学难点 用动作表现音乐,并从听觉上给乐曲分段。
4.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目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出示三个表情娃娃图片 让学生选择哪个娃娃的表情与音乐相符、一致。揭示课题:《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在欣赏图片,听音乐的同时,思考问题,哪个娃娃的表情与音乐相符、一致。提示课题: 运用娃娃的表情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聆听片段一聆听片段二聆听全曲 聆听“音乐片段一”:1、出示三个人走路的样子的图片: 2、从三个人走路的样子中选出符合音乐的感觉3、学着轻松自在走路的样子做一做4、用小嘴跟着音乐嘟嘟嘟的唱一唱。体验轻松自在的感觉。聆听“音乐片段二”:大家想一想,它们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邀请好朋友来表演这段音乐。两个不同的音乐片段,它成为乐曲的两个主题,主题A和主题B。说一说这两个主题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受 (5)你能设计两个动作,来随着这两个不同的主题表演吗 用我们已经练习过的动作,也可以自己设计新动作。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这个曲子可以分成几段,有没有相同的段落?对音乐深层次的聆听,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完整表演:现在同学们都知道了《口哨与小狗》是按什么顺序演奏的了,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快乐的表演吧!记着不同的主题要用不同的动作表示。 学生听音乐回答问题。跟着老师做一做,跟着音乐轻松自在的走一走,用小嘴跟着音乐嘟嘟嘟的唱一唱。体验轻松自在的感觉。听音乐片段二。邀请好朋友来表演这段音乐。说一说这两个主题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受 随着这两个不同的主题表演。音乐律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回答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从而顺理成章的提示课题。通过趣味性的形式,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两个主题片段。并说出这两个主题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通过对音乐深层次的聆听,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的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三:课堂反馈 1、今天我们听到的乐曲的名字是———————。它的情绪是————————的。3、有口哨声的主题在曲子中出现了————次。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围绕本课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能力水平的不同,设计了2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完成,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愉快的音乐旅程就要结束了.让我们说声再见吧! 激发自己做更多的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后续的学习打基础。
板书
5.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课的学习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他评。 1、教师通过观察、谈话、提问、模仿等方式进行评价,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力求评价语言灵活多样,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注重创新,使学生想听,爱听,听不厌烦。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亲昵的称呼、鼓励的眼神、赞许的点头、宽容的微笑、拍肩膀、轻抚头的动作向学生传达关爱、尊重、信任和激励,以情动人,突出评价的人文性,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学生互评与他评,主要在乐曲的感受、表现、创编和反馈过程中,让他们发现对方的优点与缺点,从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创编表演的形象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量规:
评 价 内 容 评 价 标 准
A B C
判断主题情绪 聆听主题后,学生自己判断出主题情绪。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判断出主题情绪。 老师给出问题答案
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模仿吹口哨的样子。 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有较强的模仿能力。 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有一定的的模仿能力。
参与音乐活动的态度和方法。 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音乐活动,以多种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才能。 学生有效地参与音乐活动,以多种方式展示了自己。 学生展示了自己,有一定的成效。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积极主动聆听音乐,施展个人才能。 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主动听音乐,发挥一些个性特长。 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基本能聆听音乐,但不能发挥个性特长。
6.教学反思
《口哨与小狗》是一首欣赏曲子,这是一节以听赏为主的音乐综合课,对象是刚刚进入一年的小孩子,对听赏并理解乐曲情绪有一定的难度,他们活泼好动,动作行为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也强调在欣赏教学中,要采用综合性的、生动活泼的欣赏教学方法。 一、创造一个开放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口哨与小狗》是一次启蒙学习,对于以往跟着歌词唱歌不一样,这次是要从乐曲里面理解音乐内容,领会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上课之前,尽管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心里还是没有底,对于那么好动又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孩子们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挑战。但是,一堂课下来,效果还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尽管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但是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和纯真的回答还是非常令我感动的。 二、 情景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以“情”与“景”交融为手段,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旋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课堂中,我设计了说、唱、模仿、表演动作等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游戏这一块,孩子们都非常认真,非常投入地玩游戏,并且通过玩游戏能说出歌曲的三段体形式,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等等。 三、图谱法欣赏音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想象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乐曲内容,我创造性地采用了形象性、趣味性、直观性很强的图谱法,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听辩相同乐句,并使学生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比如在模仿动作和游戏过程中,我觉得教师参与的不足,应该做到真正和学生融入一起。还有就是图形谱教学,应该讲解得再透彻一点,让学生真正体会图形谱所带来的形象化、直观化。
做游戏
出门散步
散步回家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