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解题方法考前盘点--专题05 赏析人物描写的作用(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解题方法考前盘点--专题05 赏析人物描写的作用(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4 18:0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记叙文之
人物描写的作用
目录
CONTENTS
人物描写分类
01
人物描写作用
02
人物描写题型
03
人物描写真题
04
人物描写分类
Annual Review

1、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就是描写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等外形特征。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应该注意以下这几点:
(1)观察人物的外貌,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细致观察长相、衣着、姿态、表情等,这是整体的观察。再抓住最突出的独特之处,有重点的观察。
(2)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有选择、有重点,要抓住特征,切忌面面俱到。
(3)外貌描写要为突出人物性格和传达人物心情服务。
1、外貌描写典例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
2、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
人物的行为完全是受其思想意识支配的。描写人物的行动,也同样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一定要通过他的所作所为来体现。
2、动作描写典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背影》  
3、心理描写
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3、心理描写典例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绝对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皇帝的新装》
  
4、语言描写
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描写方法。
4、语言描写典例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这多半是条疯狗……” 
“这小狗还不赖,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好一条小狗……”
——《变色龙》   
5、神态描写
指面部表情描写,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眉飞色舞、
满面春光
5、神态描写典例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我的叔叔于勒》  
6、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一种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的描写方法,也称为间接描写。一般通过借助于其他人物的言论反应来衬托所要描写的人物。  
人物描写作用
Annual Review

正面人物描写的作用
人物描写,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服务的。所以在分析人物描写的作用时,要去想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对中心主旨的作用:
1、揭示人物身份、地位、境遇
2、表达人物情感
3、反映人物性格、精神
4、突出中心,表现作者的情感  
侧面描写的作用
1.周围人物∶衬托,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品质。
2.环境、场面气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答题思路:
1、辨析人物描写方法(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
2、分析、概括人物描写(情况、场景、特点、状态)
3、分析对人物形象的作用(性格、精神、心理、心情)
4、分析对主旨或作者情感的作用
5、分析是否为侧面描写(突出主人公)
6、与上下文联系,分析是否有结构作用(呼应、铺垫、对比)
典例分析1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绝对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皇帝的新装》 
典例分析1
作者运用心理描写(辨析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大臣没有看见布料,担心被认为不称职,为保自己的官位,决定说谎的心理(分析概括),体现出他的虚伪(形象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老大臣的厌恶之感(主旨情感)。
典例分析2
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社戏》 
典例分析2
作者运用动作描写(辨析手法),通过“跳、拨、聚、架”等动词写出小伙伴们架船时的动作(分析概括),表现他们技术的熟练,体现出他们聪明、能干、勤劳的性格特点(形象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小伙伴们的赞美之情(主旨情感)。
人物描写题型
Annual Review

答题思路总结
题型一∶人物描写的判定及作用
思路∶
1.根据关键词判定属于"外语心动神"哪种描写方法;
2.分析作用∶①生动地写出了……内容
②揭示人物内心情感、性格特征;
③注意∶有时划线句会有明显的结构作用,如为后文作铺垫。
答题格式∶
运用了___,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分析描写句子的;内容+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或精神品质+结构上的作用。
答题思路总结
答题思路总结题型二∶从描写的角度鉴赏句子
思路∶
1、确定鉴赏角度,人物描写方法(外语心动神)/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鉴赏∶①运用了……;
②生动地写出了……内容;
③揭示人物内心情感、性格特征;
④注意∶有时候划线句子会有明显的结构效果如为后文作铺垫。
答题格式∶
运用了____,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分析描写句子的内容+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或精神品质。
人物描写真题
Annual Review

与天下共明月
卓然
①月到中秋,人们总会想起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苏轼独坐雪堂饮酒赏月,吃着自己制作的小月饼,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给后人展开了一个怅恨无限却又万象晴明的空间。
②在我的家乡小镇上,很少有人能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妙旨幽深的诗句,但人们知道怎样以自己的方式与天下共明月,那是小镇人浓浓的文化情结,是属于小镇人的精神财富。
③走近八月,要开始打月饼了。把软高粱穗子削掉,把甜甜的高粱秸铡成小段儿,用大锅煮,把者过高粱秸的水在大火上熬。熬成黏黏的、甜腻腻的糊状,那是“场”。“汤”是自己熬的,核桃、红枣是从自己树上打下来的,芝麻、瓜子是自己地里种的。打月饼所有的原料几乎都是自己生产的,这就叫自食其力吧。
④小镇上打月饼的总领是五爷。五爷邀请小镇的师傅们来他院子里,把秸饼、红枣、核桃、花生等原料捣碎,连同青红丝、汤、冰糖,掺和到蒸熟的白面里,用麻油搓成酥酥的月饼馅儿。
⑤在做月饼的同时,也要做好月饼皮儿。把面、汤与麻油掺和到一起,在大案子上揉搓摔打。特别重要的一动作是“提”。把面提起来,猛猛地摔下去;再提起来,再猛猛地下去。如此反复,直到把“场和面”提溜到如胶如漆,如瓷如玉。那个"提"的功夫是做月饼的重要程序,名叫“提糖”。所以在我们小镇上,月饼就另有了一个很乡愁名字:“提糖”。
⑥“提糖”馅做好后,抟成青核桃大小的馅团,用做好的月饼皮包起来,放到梨木雕花的模子里,拿木槌用力往模子里打。只有用力打出来的提糖才会没有瑕疵,才会有清晰的花纹和文字。这就叫“打提糖”。
⑦提糖是用力打到模子里去了,怎么脱出来呢?把梨木雕花模子的四个平角放在大案子上依序轮番磕。砰!砰!砰!……远远听着,犹如长安捣衣声。一直磕到如婴孩一般柔软娇嫩的月饼脱模而出。周遭是清晰的瓦楞,中间端端的四个字:“中秋月饼”。两旁两朵牡丹,寓意花好月圆,荣华富贵。
⑧烤提糖在院子中间的廊厦底下,烧的是梨木、柿木、杜梨木、枣木、桃木和杏木,只有果木烤出来的提糖才是正经味儿。鳌子在下边烤,盖子在上边熏。一烤一重,上下夹攻。熏烤出来的提糖不变色,不变形,模样端雅,品相娴静,莹如蜜蜡,玉色含章。
山东省聊城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⑨小镇上有两种月饼,一种是五爷院子里打的,上边尽管有“中秋月饼”四个字,但我们却习惯叫“提糖”;另一种是各家母亲蒸的,没有别名,单叫“月饼”。
⑩母亲蒸的月饼一个五层,每层原料各异,味道不同。月饼并不一样大,最大的如初升明月,一个比一个小,最小的像寿桃,蒸熟之后的月饼一套五个,摆起来像一座小小的白塔。母亲蒸的月饼,既可以品尝,也可以欣赏,还可以当饭吃。如果把提糖比作一章赋,母亲蒸的月饼就是一首诗。母亲蒸的月饼,不但有提糖应有的味道,还有新麦香和伏面香,与伏面的白,以及母亲的巧和母亲的知出心裁。要讲风味,母亲蒸的月饼才是我的家乡地地道道的中秋风味。
中秋节送“提糖”是敬意,只有小辈送给长辈。给岳丈,给祖父和外公,给婶婶、姨姨和姑姑。在我们小镇,有那么一个人,人们在过节的时候都会记得他,记得给他送一个“提糖”,或者送一角“月饼”。那个人就是我们的老师,一介寒微的教书先生。我们小镇上很少有人奢望先生把孩子推出龙门,只要孩子能识几个字,能看住“门户”,就全凭了人家教书先生。尊师重教,是风尚,也是传统。
尽管这些都是八月十五时候送的,却不能叫“送十五”。只有母亲蒸的月饼送给女儿才叫“送十五”。把母亲蒸的“月饼”从大到小摞到篮子里,还会放些核桃、柿子、枣儿、嫩玉茭、毛豆。女儿家里虽然也有这些东西,但是父母却总想着把一整个秋天都送给女儿,送给女婚,送给外孙。
除了给女儿送十五,母亲会把月饼切成一角儿一角儿,送给左右邻家。其实我们并不叫送,用一个“送”字,没有意思,不近人情。我们叫“花”,给左邻右舍“花月饼”,文雅,悦耳。别说乡村少文化,几千年的乡愁,几千年的文明,都沉沉地裹在一个灿若锦绣的“花”字里。母亲去给邻家花月饼,会对邻家婶婶说:“尝尝俺家的月饼吧,蒸得不好,让你笑话。”邻家婶婶会接住月饼夸一句:“哎哟哟!看你的手多么巧呀!”一角月饼一句话,小镇的小巷里就像刮起来一阵春风,小镇的天空也像飘浮起了一片带春雨的轻云。
一家“月饼”几家尝,几家“月饼”一家尝。咬上一口月饼,把中秋的欣悦和明月播洒在人世间的光华,一起咽到肚子里。一角月饼,殷殷多情,浓到千年万古化不开。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从描写角度赏析划线句子句子。
题型解析:
题目要求从“描写角度”进行赏析。语句写的母亲去给邻家花月饼,与邻家婶婶对话的场景,这是语言描写。从母亲的话——“尝尝俺家的月饼吧,蒸得不好,让你笑话”,可以看出母亲的谦虚与热情;从邻家婶婶的话——“看你的手多么巧呀”,可以看出邻居的礼貌与客气,从这句话里也从侧面表现出母亲做的月饼好看,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邻里之间十分和睦。
规范答案:
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的热情与谦虚,也写出了邻家婶婶的客气及对母亲的夸奖。朴实的语言表现了邻里间淳朴的热情。
父爱昼夜无眠
尤天成
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儿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②第二天,我睡到下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说不定到哪儿玩小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儿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了,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惟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③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的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起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而丢你的脸,哪料这么巧……
湖北省黄冈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⑤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⑥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并抱愧于父亲的。我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于写作,竟从未留意过父亲的房间里有没有鼾声。
⑦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了。最后,父亲郑重地说:“我想帮你早点把放债还上。”
⑧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了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了儿女哟……
⑨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不放心地追了进来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了眼睛。
⑩“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赏析文章中面波浪线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情感。
(1)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
(2)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题型解析:
赏析句子一般从描写方法,修辞方法,遣词造句等角度入手。
根据(1)句中“父亲的脸红得即将崩溃”分析,采用神态描写,根据“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分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父亲的“脸”比喻成“柿子”。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即可。如:通过对父亲的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没料到儿子会情绪激烈地指责自己时的惊讶,想说出委屈但又怕引起儿子不快只能将委屈憋在心里的无奈。或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描绘出父亲的惊讶,表达了想说出委屈但又怕引起儿子不快只能将委屈憋在心里的无奈的情感。
(2)根据“犹如”一词分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比作“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运用“生动形象的写出……,表达了……情感”的模式,写出表达效果即可。如: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父亲隆起的胸骨的模样,表达出“我”对父亲的理解、感激和回报,深沉感人,将对父爱的颂扬推向高潮。
规范答案:
(1)通过对父亲的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没料到儿子会情绪激烈地指责自己时的惊讶,想说出委屈但又怕引起儿子不快只能将委屈憋在心里的无奈。
(2)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比作“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我”对父亲的理解、感激和回报,深沉感人,将对父爱的颂扬推向高潮。
阿婆,我心中的河
①小时候,家里很穷,阿妈靠种些农作物或是卖点血养活我和阿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讨厌吃酱油拌饭的日子,又还是不忍心看阿妈再瘦弱下去的缘故,有一天,我蹑手蹑脚地溜进了阿婆家,蹲在鸡窝旁等母鸡下蛋。没过多久,那只母鸡突然张开翅膀,从我头上飞过,不停地“咯咯”叫,我见它得意洋洋地去外面报喜了,便麻利地将右手伸进鸡窝,手指在触碰到鸡蛋的一刹那,热乎乎的感觉瞬间让我欣喜若狂,欲仙欲死。我还是头一回看到母鸡下蛋。回到家,我把那枚鸡蛋交给阿妈,我骗阿妈,说是从山上捡来的。那天中午,我吃到了我最喜欢吃的韭菜炒蛋。
②也许人尝到了甜头,就再也不想从糖缸里爬出来吧。之后,我隔三岔五地跑到阿婆家蹲点。一旦母鸡从我头上飞走,我下手就会超快。我从没想过,自从我当了偷蛋贼后,我会吃到那么多好吃的蛋。青椒炒蛋、丝瓜炒蛋、西红柿炒蛋……我兴奋得找不着北,我发誓要成为职业偷蛋贼。
③有很多时候,希望它就像吹气球,你吹得越大,它就越快爆炸。就在我成为职业偷蛋贼的第一天,就被阿婆逮了个正着。我惊慌害怕,以为阿婆一定会拽着我的衣领,或是扯着我的胳膊,骂我是个没爹养、没娘教的野娃,然后带我去见阿妈。可阿婆并不是我能杜撰出来的老村姑,她双手小心翼翼地伸进鸡窝,把母鸡抱进怀里,抚摸着母鸡的头说:“傻孩子,别人偷你的孩子,你怎么不晓得反抗呢?你可真是傻到了家!孩子,要乖,以后得听话!”
④我那时只有七岁,自然还不能理会阿婆所说的话的意思。阿婆还是没再生我的气,她用手继续不断地抚摸那只母鸡的头说:“孩子,要乖,以后得听话。”
⑤我看见阿婆成了“疯子”,拔腿就跑,我跑得比胡婶家的狗还快。我对阿妈说,阿婆疯了,阿妈不信,她说,阿婆刚刚来过我家,还给了她六枚鸡蛋,说是要煮给我和阿弟吃,我俩在长身体。我死死地盯着桌子上的那六枚鸡蛋,眼珠子变得出奇地麻木。不一会儿,鸡蛋又好像滚到了我的心坎,冷冰冰的。“阿婆怎么就没发疯呢?”我多希望阿婆疯了,这样她就不会向阿妈告状,说我是个贼。
⑥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全身开始抽搐起来,我再也不敢向前挪走一步了,阿妈就背靠着我做饭。如果我做错事惹阿妈生气了,阿妈就会用锅铲柄狠狠地掌我的手。“叫你不听话!叫你做贼!”
家!孩子,要乖,以后得听话!”
辽宁省朝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⑦我真想一脚把桌子踹翻,“死矮子,你装什么好人?还想用鸡蛋贿赂我妈,让我挨打。哼!下次我非把你家的鸡全部给活活打死。”可就在我恨得咬牙切齿时,阿妈转过头,她拿着锅铲笑着说:“娃,这回你可真给妈长了脸,你奶奶说,你帮她抓了偷蛋贼,这些蛋都是犒赏你的。”
⑧我跟傻子似的看着阿妈,阿妈笑得简直快合不拢嘴,这一切太出乎意料了。我看到阿婆用蓝色的手绢裹着鸡蛋,鸡蛋仿佛又钻进了我的体内,捂热了我的血管,我的身体一下子变得暖烘烘的。那一次,我坐在桌子旁吃了两大碗饭,还是吃了我最喜欢的韭菜炒蛋。
⑨后来,阿婆会时常给我和阿弟送鸡蛋,也会时常摸着我的脑袋说:“娃,听话,做个好孩子。”吃了阿婆的鸡蛋,听着阿婆的话语,我浑身充满了力量。
⑩再后来,有一天,我看到阿妈坐在灶前不生火,哭得稀里哗啦。我以为阿妈开始想阿爸了。可还没等我搂紧阿妈的头,阿妈就哽咽着说:“你奶奶死了,你张奶奶死了,这是她留给你的最后一枚鸡蛋。”听了阿妈的话,我瘫坐在地上。
阿婆姓张,抗日时嫁到我们村里。她和阿公结婚不到一年,阿公就被鬼子害死了。从此阿婆终身守寡,一个人守着一幢土坯房子。阿婆每年都会养几只鸡,她靠拾破烂和卖鸡蛋养活自己。可我七岁以后,阿婆就再也没卖过任何一枚鸡蛋,她的鸡蛋都给了我。她说,一斤肉养人一天,一斤鱼养人三天,一个蛋养人七天。我吃了她无数个蛋,那么,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缺营养了。
阿婆出殡后的第二天,我要上小学五年级了。看着阿婆送我的最后一枚鸡蛋,耳畔又回响起阿婆的话语,“娃,要听话,做个好孩子!”我飞快地跑到屋后的河边,我曾记得阿婆说过,河是博爱的。比如,有天你偷走了河里的珍珠,但河并不会怪你,她反而会在你干瘪的日子里给你带去一场场甘霖。阿婆,您心中有爱!您不就是那条河吗?我将阿婆给我的最后一枚鸡蛋扔进了河里。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也要做一条像您一样的河。后来我成了一名医生,也成了一名作家,我想用河的精神去报答这世上每一个需要爱的人。
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题型解析:
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作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语句“她双手小心翼翼地伸进鸡窝,把母鸡抱进怀里,抚摸着母鸡的头说:‘傻孩子,别人偷你的孩子,你怎么不晓得反抗呢?你可真是傻到了家!孩子,要乖,以后得听话!’”运用“伸进”“抱”“抚摸”等动词以及阿婆所说的话,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婆从鸡窝捉鸡的过程,借安抚母鸡来写阿婆教育“我”要做好孩子,不能偷盗的情景,表现了阿婆博爱的美好品质和善于教育的特点。
规范答案:
这一句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阿婆安抚母鸡的情景,实际上写出阿婆借此教育“我”要做好孩子,不能偷盗,从而表现了阿婆博爱、善于教育的特点。
感谢
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