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
教学目标
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和积累材料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应用:养成良好的说写习惯。继续培养他们的写话兴趣。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领悟写动物的方法,通过实例抓住动物的特点具体描写。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难点: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教学过程
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国宝大熊猫》。
一、大脑运动操
1.上课准备。
师:请同学们准备好语文书、习作本和笔,按照温馨提示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前,书桌净。
书展开,笔在手。
坐姿正,认真听。
准备好了,那就开始上课啦!
2.大脑运动操。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请你来配音。观看视频,猜一猜,大熊猫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试着为它配音吧!
再来看第二遍,来听听这位同学的配音,请大家当小老师评一评,觉得有意思吗?(学生配音)
这样的配音游戏有趣吗?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经常像这样想一想,说一说。每个人心目中的大熊猫不一样,配音就可能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介绍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二、目标导学
1.学习目标。
师: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三/知识点讲解
(讲解要点:收集和整合运用信息;清楚、准确地从几个方面介绍大熊猫)
1.对比勾连,进一步了解本次习作的目标。
师:“整合信息”,看到它,同学们觉得熟悉吗?我们本学期已经有两次习作涉及了这个目标,还记得吗?请看。在第一次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中,我们通过观察记录卡,将观察到的植物朋友的特点记录下来,对观察的信息进行初步整理。而在《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中,我们借助图表记录和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本次习作明确提出了“整合信息”的学习目标。那么整合什么信息呢?
请大家读一读课本的内容,想一想。
听听这位同学的看法。
学生 1:整合信息,就是把查找、收集到的关于大熊猫的资料,整理在下面的表格里。看来,用表格整理信息真是整合信息的小妙招啊!
2.方法迁移,尝试整理,了解习作要求。
师:在第一单元的习作中,我们也尝试着用表格,来整理了课本中的习作要求。现在,请大家举一反三,对照着课本,尝试着像第一单元这样,自己填一填学习任务单吧!
习作要求
写什么
怎么写 写之前
写的时候
写之后
填完了吗?来听听这位同学的分享。
习作要求
写什么 国宝大熊猫
怎么写 写之前 查找资料,整合信息。
写的时候 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写之后 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大家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吗?运用表格整理习作的相关信息,这样,我们就把习作的要求弄清楚了,一目了然。这个小妙招好用吗?
3.初读教材资料,梳理已知信息。
(1)进一步了解“提示的问题”。
师: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们的国宝,许多小朋友想要更多地了解大熊猫,可能会提出一些疑问。课本给了我们提示,你们找到了吗?: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2)明确要求,梳理信息。
师:接着往下看,“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看到这个要求,你想到了哪些学的过内容?想一想,从学过的内容中找方法。听一听这些同学的看法。播放学生音频
4:看到“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就让我想到了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学生 5:我一看到这句话,就想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就是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学生 6:看到这句话,我想到了,第七单元的课文都是从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听了同学们的分享,我们梳理一下,大家看看,同意吗?
(围绕这几个方面介绍大熊猫)我们把这些课本提示的,小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介绍清楚了,就能让大家更了解大熊猫了。那么如何来介绍每个问题呢?比如,我们如何将第一个问题“大熊猫是猫吗”介绍清楚呢?这里只有问题,没有资料。那我们就可以去查找相关资料。
4.打开思路,收集信息。
(1)初识表格。
师:带着上面的三个问题,有同学查找到了这样的资料。学生 7:1.动物名称:大熊猫。2.大熊猫是哺乳动物。3.大熊猫爱吃竹叶、竹笋等,有时也吃肉。4.大熊猫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课本中把这些信息进行了归类整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这四组资料让我们对上面的问题和大熊猫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大家注意到这三个问题下面的省略号了吗?
(2)打开思路。
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我们可以自己提出疑问,也可以询问小伙伴,把问题补充在旁边。请大家按下暂停键,提一提问题吧!现在来分享同学们的提问,学生 8:我想知道大熊猫吃什么?大熊猫的寿命一般是多少?大熊猫是不是只产在中国?大熊猫为什么身上是黑白两色的?中国的珍稀动物有很多,为什么只有大熊猫成了国宝呢?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是什么?刚出生的大熊猫有多大,是什么样子的?大熊猫是熊科动物,还是猫科动物呢?
(3)收集资料。
师: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查找资料。如何查找、收集资料呢?(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渠道去查找、收集资料。)
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报刊书籍、电视节目等渠道去查找、收集资料。在这里,老师要强调一点,我们在收集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信息的准确性,不能道听途说,也不能似是而非。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开始收集资料吧!
(4)记录表格。
师:收集好了资料,我们像课本中提示的一样,先把这些信息记录在表格里。一起来看看这个小组同学的记录表。哇,内容可真丰富!先自己读一读。
记录表
①名称 大熊猫,别名猫熊
②类别 哺乳动物
③食物 爱吃竹叶、竹笋等,有时也吃肉
④分布地区 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⑤外形 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脸颊圆,有很大的黑眼圈,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⑥头躯长,尾长 头躯长 1.2-1.8 米,尾长 10-12 厘米
⑦体重 80-120 千克,最重可达 180 千克
⑧颜色 体色为黑白两色
⑨生活习性 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都是在睡梦中度过的;善于爬树,也爱嬉戏
⑩栖息地 长江上游,主要栖息在四川境内
科目 食肉目,熊科
数量 野生大熊猫数量不足 1600 只
寿命 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 18-20 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 岁
价值 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动物,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所以它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 800 万年,和它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因此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大熊猫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 只。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频频出访国外,轰动全世界。2022 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就是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的。
5.梳理信息,归类整理。
(1)提出疑问。
师:这组同学一共在记录表上记录了 14 个方面的资料,很全面。点赞!那我们就可以从这些方面来介绍大熊猫了。根据从第七单元的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我们试着根据记录表,来给这次的习作搭建一个框架。
(2)归类整理。
师:可是,这也太长了吧!难道这 14 个方面我们都要写吗?有的同学猛地摇头。这个时候,整合信息就非常有必要了。我们要学会在记录的基础上整合信息,把同一类的归在一起,删除重复的内容。
(3)整合表格。
师:这是经过了信息整合后的表格。是不是清晰了许多呢?
记录表
①名称 大熊猫,别名猫熊
②类别 哺乳动物,食肉目,熊科
③分布地区 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④外形 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 米,尾长 10-12 厘米。体重 80-120 千克,最重可达180 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脸颊圆,有很大的黑眼圈,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⑤生活习性 爱吃竹叶、竹笋等,有时也吃肉。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9剩下的一半时间都是在睡梦中度过的;善于爬树,也爱嬉戏
⑥寿命 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 18-20 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 岁
⑦价值 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动物,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所以它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 800 万年,和它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因此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大熊猫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 只。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频频出访国外,轰动全世界。2022 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就是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的
(4)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根据问题查找信息。面对丰富的信息,我们要学会对信息进行分类,并将同一类信息归并在一起。如果遇到两条信息表达的是同一个内容,那么我们只保留其中一条信息就可以了。老师总结了整合信息的方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有用信息收集好,
信息准确很重要,
重复信息筛选掉,
整合信息有条理,
填入表格更清晰。
6.搭建习作框架。
师:我们已经整合好了收集的资料,那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写在习作中呢?这就要看同学们最想把大熊猫的哪些方面介绍给大家了。在习作之前,可以先想一想,讨论讨论,把自己最想介绍给大家的内容,在整合好的资料中标出来,然后排序。
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安排。
学生13:我准备这样安排我的习作内容:文章开头介绍大熊猫是国宝及大熊猫的数量和分布地区,然后介绍大熊猫可爱的外形,接着介绍贪吃和贪睡的生活习性,结尾表达喜爱之情。因为数量和分布地区都和为什么是国宝有关,所以都放在开头介绍。
学生14:我准备这样安排我的习作内容:开头介绍大熊猫的价值和地位,说明是珍稀物种,然后写它的外形特征及爱吃的食物,接着介绍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结尾呼吁保护和平使者大熊猫。
同学们,你们也可以尝试着像这样,搭建自己的习作框架。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生搬硬套、随意拼接哦!
7.回顾课文,迁移运用。
师:选择好了要写的内容,搭好了框架,可是在写的时候还是觉得有困难。怎么办呢?不要着急,一起来回顾所学。在本学期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第七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现在,我们重点关注《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突出的特点就是结构清晰。文章以提问的方式开头: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结尾写道: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还是全文的关键句。结尾回答了开头的问题,这就叫“首尾呼应”。再来看看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把海底世界写清楚的。播放学生音频 15:第 2 自然段主要写了从海面到海底的光线变化;第3分自然段是围绕海底声音来写的;第 4 自然段写海里的动物;第5 自然段写海底的植物;第 6 自然段介绍海底丰富的矿产。
是的,而且每个自然段还是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例如这两个自然段。在写作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像第 3 自然段一样,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回答问题;也可以像第 4 自然段这样,围绕段落开头的关键句来展开,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这些方法我们都可以直接运用到本次习作中。8.自己写一写。
师:现在,大家自己练习,来写一写。
五、拓展练习与评价
1.借助例文,引导评价。
师: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习作。请你读一读。
国宝大熊猫
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人见人爱。它还是今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的原型呢!现在,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大熊猫吧!
大熊猫最爱吃竹子、竹笋等,几乎完全靠吃竹子、竹笋等为生,有时也吃肉。大熊猫似乎每天都无优无虑,每天有一半的时间用在吃上面,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是可爱。大熊猫还非常灵活,能够把它们看似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不仅如此,它还善于爬树,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用手遮住眼睛。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常常引得人们哈哈大笑。
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动物,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 万年,被誉为“活化石”。现在,大家明白,它为什么被称为国宝了吧?
根据评价表,可以给这篇习作评几颗“★”呢?请你说一说。
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
评价标准 如果做到请打一颗★
自评 小伙伴评
1.整合有关信息,从几个方面把国宝大熊猫介绍清楚。
2.介绍大熊猫的内容准确。
3.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没有错别字
总评 共________★ 共________★
来听听这几位同学的观点。
学生 16:我认为评价表格第一项“整合有关信息,从几个方面把国宝大熊猫介绍清楚”,可以给一颗★。这位同学收集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习作分别从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也就是吃什么、作息情况、灵活可爱、是珍稀物种这几个方面来写,很清楚。
学生17:我认同刚刚那位同学的观点。另外,这篇习作介绍的大熊猫的内容准确,没有错误。所以,我认为评价表格第二项“介绍大熊猫的内容准确”,也可以给一颗★。
学生18:我觉得评价表格第三项“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没有错别字”,可以给一颗★。
学生19:老师,我认为评价表格可以再加上第四项:情感表达。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读起来很有趣,可以看出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我觉得应该再给他加一颗★。
师:同学们,你们很会评价,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老师也要表扬这位同学的习作结构清晰,还做到了首尾呼应。那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请你们看评价表格第三项“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没有错别字”。再仔细读读第二自然,有没有什么发现?是的,有的同学意识到了,这个段落里有一个错别字:“无优无虑”的“优”字,应该为竖心旁的“忧”,和心情有关,要用修改符号修改;还有一处有语病,“大熊猫最爱吃竹子、竹笋等”和“几乎完全靠吃竹子、竹笋等为生”,这两句意思相同,我们删去重复的话,只选择其中一句即可。这位同学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把错别字和病句改正了过来。
2.根据评价标准,修改习作。
师:请大家也对照评价表格,学着这位同学,看看自己的习作,有没有不准确的内容,需不需要补充新内容或调整内容,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自己评一评。再跟小伙伴交换习作,互相检查习作都解答了什么问题,内容是不是准确,相互提一提建议。
3.作业布置。
师:最后,请大家关注本节课的作业。修改完成习作《国宝大熊猫》,读给自己的同学、爸爸、妈妈听一听,请他们评一评。
4.教师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
(1)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学写大熊猫。(2)通过自评和互评,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能学会查找和整合信息,并借鉴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以致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