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卷03-2023年高考押题卷-全国乙卷
历 史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等几派显学相互辨难,阐述义理的中心都集中在“内圣外王”的主题上“内圣”是指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即“修身”;“外王是指参与社会政治管理,即“治国”。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诸子百家立场一致 B.中国文化出现大一统趋势
C.中国文化形成了关注现实政治和人伦的特征 D.中国文化摆脱了神学影响
【答案】C
【解析】根据“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等几派显学相互辨难,阐述义理的中心都集中在‘内圣外王’的主题上”可知,儒、道、墨、法等学派都关注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社会政治管理,说明中国文化形成了关注现实政治和人伦的特征,C项正确;儒、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墨家代表平民小生产者,道家代表奴隶主贵族,立场不一致,排除A项;B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B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5.下图再现了汉代人力运输形式“担负”的画面。据《史记》记载:“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大概)十余钟致一石。”这体现了当时( )
A.劳作者的生产和生活 B.长途运输的效率甚高
C.上层社会的娱乐与休闲 D.政府强力推行重农抑商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1为汉代的“戈射收获”画像砖,画面内容是汉代的生产劳作场景,《史记》记载的是汉代人力长途运输的情形,这反映出当时劳作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以A正确;根据图片可知,当时的运输采用肩挑手提的方式,效率很低,所以B错误;题干内容与娱乐休闲和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关系,所以CD错误。
26.下图为唐后期税收收入结构演化示意图。这一演变( )
A.抑制了藩镇割据的恶化 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调整优化了经济结构 D.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均衡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唐后期税收收入结构演化示意图”可知,唐朝后期,两税钱的收入占比在减少,但仍是占一半以上,青苗钱基本保持不变,榷酒钱和榷盐钱占比在逐步的增加,酒税和盐税的收入占比的增加从侧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抑制了藩镇割据的恶化,“抑制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收入占比,无法判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南北经济均衡,排除C项和D项。故选B项。
27.明清时期,江南出现许多女性文学家,她们除诗、词、文、赋外,还在散曲、戏剧、小说及文学评论等方面多有创作,并有杰出者编选出版,有甚者还大胆与男性作家交流。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明清江南地区( )
A.男女平等意识浓厚 B.市民文学兴起
C.女性文化普遍提高 D.商品经济活跃
【答案】D
【解析】根据“江南出现许多女性文学家,她们除诗、词、文、赋外,还在散曲、戏剧、小说及文学评论等方面多有创作,并有杰出者编选出版,有甚者还大胆与男性作家交流”可得出随着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观念有所变化,女性的思想观念也发生变化,日益开放,同时在文学方面有所造诣,D项正确;明清时期仍然是男女不平等,“意识浓厚”的说法不符合当时的状况,排除A项;市民文学举起是表现之一,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女性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并不普遍,排除C项。故选D项。
28.鸦片战争后,徐继畬在其著作中写道,西班牙、荷兰虎视南洋之时,众国皆遭吞噬,“苏禄以拳石小岛,奋力拒战,数百年来安然自保,殆番族之能自强者哉”。同时指出“俄罗斯近世之强大,实自彼得罗始也”。据此可知,徐继畬意在( )
A.唤醒清政府的抗争变革意识 B.维护传统的朝贡体制
C.推翻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统治 D.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苏禄以拳石小岛,奋力拒战”“俄罗斯近世之强大,实自彼得罗始也”可知,徐继畬主张抵抗外来侵略,并变革自强,A项正确;题干未提到朝贡体制信息,排除B项;徐继畬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排除C项;徐继畬仅在技术和器物方面学习西方,排除D项。故选A项。
29.如图中国会请愿者张弓搭箭,射向“立宪之目的”的靶心,而在弓箭手与靶子之间出现了一个“挡箭牌”,伸手挡箭的是“考察宪政者”。该作品( )
A.表明清政府已经陷入空前孤立 B.揭露了清廷无意变革的真面目
C.反映了当时国内政治形势复杂 D.表明清政府试图主导立宪进程
【答案】D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漫画国会请愿者想要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制,但清政府派出的出国考察宪政者却伸出挡箭牌,想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改革,表明清政府试图主导立宪进程,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社会对清政府的支持程度,不能表明清政府已经陷入空前孤立的状态,此时立宪派还在支持清政府,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了清廷想要改革,但想要主导改革进程,进而通过改革维护清廷专制统治,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当时国内改革的情况,没有反映政治形势的复杂,排除C项。故选D项。
30.《中华民国史》记载:“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因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佳。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旨在( )
A.加快工商业的发展 B.强化经济管理职能
C.聚敛巨额资本财富 D.发展官僚资本主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可知,民国时期,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而金融界因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佳,财政部决定充实银行资本,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说明国民政府在通过充实资本的形式,强化其经济管理职能,B项正确;措施客观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但非政府目的,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聚敛巨额资本财富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官僚资本主义发展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31.1959年5-6月,中共中央连续下发《关于分配私人自留地以利发展猪鸡鹅鸭的指示》《关于社员私养家禽、家畜、自留地等四个问题的指示》的文件,要求各地“必须采取公社各级集体养猪和社员家庭私养并重的方针”,对社员私养生猪的拨给饲料地;恢复自留地归社员长期使用;鼓励利用四旁零星地种植庄稼,谁种谁收。文件的颁布旨在( )
A.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保障 B.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支持
C.调整国民经济以应对经济困难 D.完善多种所有制的经济形式。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对社员私养生猪的拨给饲料地;恢复自留地归社员长期使用;鼓励利用四旁零星地种植庄稼,谁种谁收。”可知,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中央连续下发文件,要求采取集体与私营并重的方针,不断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以应对经济困难,C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应对经济困难,没有体现国家工业化建设,排除B项;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是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2.盖尤斯的《法学阶梯》是有关法学基本理论和体系的入门书,成为当时罗马各个法律学校的教材。该书也成为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纂同名法典《法学阶梯》时的范本,因而,后来有法学家认为盖尤斯是“《查士丁尼法典》编撰的真正建筑师”。据此可知,盖尤斯的《法学阶梯》( )
A.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形成 B.具有现实性和深远的影响力
C.是商品生产发达的重要产物 D.稳定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秩序
【答案】B
【解析】考查古代罗马法。材料主要描述的是盖尤斯的《法学阶梯》具有现实作用,即成为当时罗马各个法律学校的教材,也说明其对后世法律的影响即成为后来东罗马皇帝查土丁尼编纂同名法典《法学阶梯》时的范本,B项正确;标志罗马法体系的形成是查士丁尼的《民法大全》的汇编,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法学阶梯》是商品生产发达的重要产物,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盖尤斯的《法学阶梯》是否稳定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秩序,排除D项。故选B项。
33.欧洲“绘画之父”乔托的画作虽然大多以宗教为题材,但克服了中世纪生硬呆板的画风,注重对人物个性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达·芬奇则将科学法则融入绘画要素,使现实主义绘画技巧臻于完善,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被刻画得细微传神。这体现出( )
A.世俗文化取代了宗教文化 B.科学助推人文内涵深层发掘
C.经济发展为思想解放奠基 D.绘画题材技法发生根本变革
【答案】B
【解析】本题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为切入点,考查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入发展。结合乔托和达·芬奇的绘画技巧及其成就,可知这些进步得益于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B项正确;虽然绘画题材发生变化,但宗教文化依然存在,排除A项;C项说法正确,但题干并未体现,排除C项;D项中的“根本”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34.1921年春,苏俄布尔什维克以新经济政策的形式实施战略退却时,无产阶级队伍中的一些派别和集团叫嚷布尔什维克“蜕化”、“共产主义没落”等等。布尔什维克的对立面孟什维克则以为这是苏维埃制度的演变,并且对此表示欢迎。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部分人士尚未认清新经济政策本质 B.苏维埃制度遭到苏俄民众一致反对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力依然存在 D.尚未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途径
【答案】A
【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即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对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人认为是“蜕化”“共产主义没落”,有倒向资本主义的危险,甚至反对派也表示欢迎,由此可见当时部分民众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尚未有清醒的认识,A项正确;B项“一致反对”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1921年,新经济政策已经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排除D项。故选A项。
35.爱尔兰剧作《啊,美好的日子》(1961年)剧终时,女主角温妮微笑着赞美“美好的一天”,说着毫无逻辑、经常重复的话。沙子埋到她的脖颈处,她几乎不能动弹,“美好的一天”依然不断被提及。该剧( )
A.反映了浪漫主义的文学风格 B.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精神危机
C.揭露了西方社会的人情淡漠 D.再现了启蒙理性下的美好生活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作品属于现代主义作品,主要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精神危机,B项正确;材料是现代主义文学,不是浪漫主义的文学风格,排除A项;现实主义文学揭露了西方社会的人情淡漠,排除C项;浪漫主义文学再现了启蒙理性下的美好生活,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 52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第45-47为选考题,学生根据要求做答。
41.治国安邦,重在基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军户、匠户等特种户籍一旦佥定,即世代相袭,不得脱籍。逃离原籍者,必须穷究勾追,依律问罪,仍令复业。……一里一甲之内,百姓必须“互相知丁,互知务业”,彼此了解每户丁数,从事士、农、工、商者各有几人。如有强窃盗贼、逃军、逃囚及生事恶人,里甲必须会集里人将其擒拿送官,违者加罪。……令基层普遍设立申明亭和旌善亭。每里推选一年高有德之人负责书写善恶,称老人。老人还负责向里民宣讲法律、圣谕,使民知法畏法,各守本分。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陕甘宁边区的基层抗日民主政权是在工农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确切地说,是由乡(市)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转变而来的。……各抗日根据地施政纲领均规定,凡年满18岁的爱国的中国人都有参与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由人民选举或协商产生乡政府,人民有权监督乡政府的工作,并对它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以至要求撤换那些不称职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乡政权是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个政权施政纲领的最根本出发点和主要目的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在乡政权中,共产党员、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平分势力。
——摘编自李赛南《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基层政权建设思想的发展》
材料三:新加坡的社区管理强调政府对社区进行科学规划,并着重大力投入公共财政,政府投入90%的社区基础设施管理费用和50%的日常运作费用,承担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薪酬。同时,新加坡社区管理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让民间团体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新加坡的社区里各种非营利组织蓬勃发展,成为政府管理服务社会的“抓手”,起到了巨大补充作用。新加坡社区管理还积极发挥公民的作用,鼓励民众参与到社区管理。新加坡有3000个各类基层组织和25000名基层领袖,汇集了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另外,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壮大义工队伍。据统计,新加坡义工数量约占总人口的15%,即60多万人。
——据王拓涵《新加坡社区组织体系、治理模式及经验启示》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控制基层的主要手段。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边区基层政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建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新加坡社区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其对中国社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答案】
(1)手段:重视制度建设;注重自我管理和监督;利用法律建设;推行基层教化。
任务:维护社会治安和征发赋役。
(2)特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的政权;抗日的政权;统一战线的政权(三三制原则)。(任答3点)
背景:乡(市)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的影响;全面抗战的爆发: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任答3点)
(3)特点:政府、社会与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或答:政府主导和民众参与)
借鉴意义:加大对社区建设的财政投入;加强社区服务类的社会组织建设;培养基层组织的领袖人才;培育社区居民的“义工精神”(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亦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里一甲之内,百姓必须“相互知丁,互知务业”,彼此了解每户丁数,从事士、农、工、商者各有几人”可以看出通过制度建设来进行管理;依据材料“百姓必须“相互知丁,互知务业”,彼此了解每户丁数,从事士、农、工、商者各有几人。如有强窃盗贼、逃军、逃囚及生事恶人,里甲必须会集里人将其擒拿送官”可以得出,里甲之内注重相互监督和自我管理;依据材料“老人还负责向里民宣讲法律、圣谕,使民知法畏法,各守本分。”可以看出通过宣讲法律、圣谕,注重法律的宣传和建设,通过老人对基层进行教化。
任务:综合材料可以看出,基层组织重要的任务是维护社会治安,进行有效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层的管理通过户籍制度来实现,户籍是赋税征收的依据,所以基层组织另外还承担征发赋役的任务。
(2)特点:依据材料“陕甘宁边区的基层抗日民主政权是在工农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确切地说,是由乡(市)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转变而来的……凡年满18岁的爱国的中国人都有参与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由人民选举或协商产生乡政府,人民有权监督乡政府的工作,并对它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可以看出该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的政权;依据材料“乡政权是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个政权施政纲领的最根本出发点和主要目的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可以看出这个政权是抗日的政权;依据材料“在乡政权中,共产党员、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平分势力”可以看出政权组织实行三三制原则。
背景:依据材料“陕甘宁边区的基层抗日民主政权是在工农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确切地说,是由乡(市)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转变而来的”看出该政权的建立受乡(市)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合作,全民抗战,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抗日态度发生重大变化,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的胜利,中共在政权建设中采取三三制原则,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日,所以,背景可以概括为乡(市)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的影响;全面抗战的爆发: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根据材料“新加坡的社区管理强调政府对社区进行科学规划,……新加坡社区管理还积极发挥公民的作用,鼓励民众参与到社区管理”可以看出新加坡社区治理以政府为主导,同时注重民众的参与。
根据材料“大力投入公共财政,政府投入90%的社区基础设施管理费用和50%的日常运作费用,承担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薪酬”可以得出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依据材料“新加坡社区管理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让民间团体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新加坡的社区里各种非营利组织蓬勃发展,成为政府管理服务社会的“抓手”,起到了巨大补充作用”可以得出加强社区服务类的社会组织建设;依据材料“新加坡有3000个各类基层组织和25000名基层领袖,汇集了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得出注重领袖人才的培养;依据材料“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壮大义工队伍。据统计,新加坡义工数量约占总人口的15%,即60多万人”大力培养义工,提高人们的服务和奉献意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孙中山曾说:“交通为实业之母。”以下是某一知名学者就有关交通问题所写的著作目录。
目录
第一章 船、汽车、火车:近代交通新格局
第二章 新式交通与现代经济:以乡村社会为中心
第三章 新式交通与近代城市化:一个起步的动力
第四章 近代战争与新式交通的发展:以抗日战争为中心
第五章 新式交通与社会观念;以时间观念为中心
—摘编自丁贤勇《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以民国浙江为中心》
围绕“历史上的交通”,请选择目录中的一章或多章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
[示例]
论题: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
阐述:近代交通工具的革新,如轮船取代帆船,火车、汽车取代马车、牛车、轿子、人力车等,加速了货物的流通,鼓励了生产,刺激了消费,增加了财源;同时也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即人畅其行,延伸了人们的活动半径,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人们的见识。
近代以来,西器东渐,新式交通工具被引入中国,中国的交通格局、交通网络发生变化,对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货畅其流与人畅其行交互影响,加速了人口流动,促进了专业分工,增加了就业机会。
总之,作为工业文明产物的新式交通,不仅促进了现代经济的腾飞、城市化的深入及其格局的变化,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而促进了人的空间、时间、伦理、价值等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了人自身的发展。
【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信息确定论题,材料是丁贤勇《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以民国浙江为中心》的目录,根据文章题目和目录可知,文章主要研究了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以及对社会变迁的多方面影响,影响主要从现代经济、近代城市化、近代战争、社会观念等方面分析。依据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拟定论题,例如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也可选择一个角度,例如新式交通与近代城市化、新式交通与社会观念等。其次根据所学知识展开论述,以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为例,第一步叙述出现了哪些新式交通工具以及这些交通工具人们生产生活的直接作用,第二步多角度论述新式交通对社会变迁的深入影响,如交通格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社会观念变化等,第三步总结升华,辩证或者整体分析新式交通对社会变迁 的影响。选考题,请考生在45、46、47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请把你所选题目的题号用2B铅笔涂黑,注意选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号一致。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科举改革的谕旨,主要内容是:在乡试、会试中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乡试、会议三场考试的内容,将史论与政论列为第一场,时务与实学列为第二场,四书五经列为第三场;每场发榜一次,上榜者方可参加次场考试。这次改革因政变而中断。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新政的深入,废除科举犹如箭在弦上,不可阻挡。但废科举事关重大,阻力重重。于是,清政府采取回避的态度,对科举制进行局部改革。1901年6月至8月,清廷停止武科举,文科举取消八股,乡、会试改用策论,注重实学和时务,“考官阅卷,合校三场,以定去取,不得偏重一场”。
——改编自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等
(1)根据材料,比较1898年和1901年科举改革举措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年清政府重启科举改革的原因。
【答案】
(1)相同点:乡试、会试各三场考试;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增加实务及实学内容。
不同点:1901年废武科举;录取方式不同。
(2)挽救统治;科举考试的弊端;清末新政的推行。
【解析】
(1)相同点:根据材料“考官阅卷,合校三场,以定去取,不得偏重一场”得出乡试、会试各三场考试;根据材料“文科举取消八股”得出废除八股文;根据材料“乡、会试改用策论,注重实学和时务”得出改试策论,增加实务及实学内容。不同点:根据材料“1901年6月至8月,清廷停止武科举”得出1901年废武科举;根据材料“合校三场,以定去取,不得偏重一场”得出录取方式不同。
(2)原因:根据“但废科举事关重大,阻力重重。于是,清政府采取回避的态度,对科举制进行局部改革”并结合所学得出挽救统治;根据材料“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新政的深入,废除科举犹如箭在弦上,不可阻挡”得出科举考试的弊端;根据材料“1901年”并结合所学得出清末新政的推行。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火箭技术取得非凡的成就,率先研制出实用化的弹道导弹、战争期间,德军发射3000多枚V-2火箭袭击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造成很大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种新型武器一经发射,飞行时间短,且难以预警和拦截,它因其所具有的巨大军事潜力和战略价值而引起各国的密切关注.在德国战败之际,美苏两国竞相争夺德国火箭技术——专家,火箭、技术资料及相关设备设施。美国军方成功说服“V-2火箭之父”冯·布劳恩博士带领400余名纳粹德国科学家和大批技工向美国投降,并加入美国国籍。1961年,苏联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1969年美国阿姆斯特朗等三人搭乘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登月成功。
——摘编自王芳《苏联对纳粹德国火箭技术的争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两国争夺德国火箭技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德国火箭技术外溢的影响。
【答案】
(1)德国火箭技术代界领先;二战后期,美苏同盟关系日渐破裂,战后美苏对抗的需要。(任答三点)
(2)促进了美苏两国航天科学的飞速发展;加剧了美苏之间的科技竞争与军事对抗;加快了人类利用火箭探索太空的步伐。
【解析】
(1)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火箭技术取得非凡的成就”得出德国火箭技术代界领先;根据所学得出二战后期,美苏同盟关系日渐破裂,战后美苏对抗的需要。
(2)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促进了美苏两国航天科学的飞速发展;加剧了美苏之间的科技竞争与军事对抗;加快了人类利用火箭探索太空的步伐。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汤飞凡(1897—1958),湖南省醴陵(今醴陵市)人;1914年年底,以免试者的身份进入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习,1925年,赴美深造。1928年,担任吴淞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细菌学系主任,后又受聘兼任英国人创办的上海雷氏德医学研究院细菌系主任。1929年,其撰写的《沙眼杆菌与沙眼之研究》推翻了“细菌病原说”并获得国际认可。1935年,汤飞凡到英国国立医学研究院任研究员并代表中国出席万国微生物学会第二次会议。1941年,他研发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牛痘疫苗、狂犬疫苗及青霉素等药物,挽救了无数受到病毒感染的战士和平民,他研发的牛痘疫苗还曾帮助过英美盟军。为纪念汤飞凡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国际上把沙眼病毒誉为“汤氏病毒”,汤飞凡也被称为世界“衣原体之父”。
——摘编自管辉《中国疫苗之父:汤飞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飞凡在医学领域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飞凡的精神品质。
【答案】
(1)贡献:担任医学院及医学研究院细菌系主任,主持推动学术研究;撰写沙眼研究论文并获得国际认可;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微生物学会第二次会议;研究出牛痘疫苗等成果。
(2)品质: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刻苦钻研;家国情怀;国际大爱。
【解析】
(1)贡献:根据材料“1928年,担任吴淞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细菌学系主任,后又受聘兼任英国人创办的上海雷氏德医学研究院细菌系主任。”可推出担任医学院及医学研究院细菌系主任,主持推动学术研究;根据材料“1929年,其撰写的《沙眼杆菌与沙眼之研究》推翻了‘细菌病原说’并获得国际认可。”可推出撰写沙眼研究论文并获得国际认可;根据材料“1935年,汤飞凡到英国国立医学研究院任研究员并代表中国出席万国微生物学会第二次会议。”可推出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微生物学会第二次会议;根据材料“1941年,他研发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牛痘疫苗、狂犬疫苗及青霉素等药物,挽救了无数受到病毒感染的战士和平民,他研发的牛痘疫苗还曾帮助过英美盟军。”可推出研究出牛痘疫苗等成果。
(2)精神品质:根据材料“1914年年底,以免试者的身份进入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习,1925年,赴美深造。”可推出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刻苦钻研;根据材料“1941年,他研发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牛痘疫苗、狂犬疫苗及青霉素等药物,挽救了无数受到病毒感染的战士和平民,他研发的牛痘疫苗还曾帮助过英美盟军。为纪念汤飞凡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可推出家国情怀;国际大爱。
卷03-2023年高考押题卷-全国乙卷
历史·参考答案
24-35.
24 25 26 27 28 29
C A B D A D
30 31 32 33 34 35
B C B B A B
41.
(1)手段:重视制度建设;注重自我管理和监督;利用法律建设;推行基层教化。
任务:维护社会治安和征发赋役。
(2)特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的政权;抗日的政权;统一战线的政权(三三制原则)。(任答3点)
背景:乡(市)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的影响;全面抗战的爆发: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任答3点)
(3)特点:政府、社会与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或答:政府主导和民众参与)
借鉴意义:加大对社区建设的财政投入;加强社区服务类的社会组织建设;培养基层组织的领袖人才;培育社区居民的“义工精神”(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亦可)。
42.
[示例]
论题: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
阐述:近代交通工具的革新,如轮船取代帆船,火车、汽车取代马车、牛车、轿子、人力车等,加速了货物的流通,鼓励了生产,刺激了消费,增加了财源;同时也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即人畅其行,延伸了人们的活动半径,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人们的见识。
近代以来,西器东渐,新式交通工具被引入中国,中国的交通格局、交通网络发生变化,对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货畅其流与人畅其行交互影响,加速了人口流动,促进了专业分工,增加了就业机会。
总之,作为工业文明产物的新式交通,不仅促进了现代经济的腾飞、城市化的深入及其格局的变化,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而促进了人的空间、时间、伦理、价值等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了人自身的发展。
45.
(1)相同点:乡试、会试各三场考试;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增加实务及实学内容。
不同点:1901年废武科举;录取方式不同。
(2)挽救统治;科举考试的弊端;清末新政的推行。
46.
(1)德国火箭技术代界领先;二战后期,美苏同盟关系日渐破裂,战后美苏对抗的需要。(任答三点)
(2)促进了美苏两国航天科学的飞速发展;加剧了美苏之间的科技竞争与军事对抗;加快了人类利用火箭探索太空的步伐。
47.
(1)贡献:担任医学院及医学研究院细菌系主任,主持推动学术研究;撰写沙眼研究论文并获得国际认可;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微生物学会第二次会议;研究出牛痘疫苗等成果。
(2)品质: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刻苦钻研;家国情怀;国际大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