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4 23:0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导入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
▲毛泽东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列宁
列宁主义是连接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桥梁。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
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水平1—2学习目标:知道列宁主义的诞生;能够描述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历程;能够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能够简述苏俄(联)不同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水平3—4学习目标:能够运用文献资料,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能够根据不同的时空尺度,多角度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能够通过苏俄(联)经济发展的演变脉络,辩证认识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理解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和进步性;能够通过文献资料和合作探究,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学习要求
01
顺势而生
——列宁主义列宁主义的形成
学习聚焦(教材91页):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问题探究一:十月革命——苏联 大事年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00年
1903年
1918年
1917年
1921年
1922年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沙皇专制强化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1898年社会民主工党成立进行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火星报》
布尔什维克党成立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沙俄
1547年—1917年
苏俄
苏联
俄罗斯
1917年—1922年
1922年—1991年
1991年以后
列宁主义内容
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关系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的国家实现。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且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才能成功。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继承

发展
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这句话的理解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4;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①小农经济占优势
②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③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列强
02
惊世壮举
——十月革命的胜利
时空坐标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00年
1903年
1918年
1917年
1921年
1922年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沙皇专制强化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1898年社会民主工党成立进行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火星报》
布尔什维克党成立
列宁主义
3月“二月革命”
11月“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沙俄
1547年—1917年
苏俄
苏联
俄罗斯
1917年—1922年
1922年—1991年
1991年以后
十月革命的背景、条件?
背景:
俄国社会的发展和矛盾
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和领袖
一战的影响
十月革命的胜利——背景
材料2: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9万多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支。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沙皇政府在战场上频吃败仗,国内危机四伏。
——《大国崛起》
战争期间工人的罢工情况
时间 罢工次数 参加人数
1914.8—12 68次 3.5万
1915 1000次 54万
1916 1507次 100万
假设你是当时的俄国士兵或者是工人、农民,你会对当时的统治者提出怎样的控诉?
要和平,反对战争;要面包,要粮食,要土地;要求社会变革……
“打倒沙皇”
“打倒战争”
一战—导火索
十月革命的胜利——过程
二月革命
3月8日,彼得格勒妇女上街示威游行
尼古拉二世一家
1917年春被捕的沙皇一家在花园劳动
十月革命的胜利——过程
《攻占冬宫》【俄】班季柯夫,1940
油画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油画的细节有:
由此可知油画的寓意:
十月革命,人民占领冬宫
方向一致的枪口、勇敢向前的人民、不堪一击的临时政府
揭露临时政府腐朽,歌颂无产阶级伟大
绘画真实可信吗?为什么?
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是一场 革命
政治
思想
经济
帝国主义
被殖民地
历史影响
世界
现实意义
丰富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
改变世界格局
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标志人类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
打击帝国主义势力
鼓舞人民解放斗争
无产阶级领导、自上而下
人类探索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划时代
开辟意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革命力量
组织性
结果
联系
思考:二月革命跟十月革命有何不同?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工人、士兵、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广大人民群众
自发,无指导纲领
以《四月提纲》为纲领
结束了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
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基础,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发展和延伸
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特点
革命性质
革命道路
革命理论
革命方式
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受俄国国情决定
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由最初的和平夺权设想转向暴力革命进行武装斗争
对中国有何影响
03
寻梦之旅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两个问题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应对国内外势力的联合扼杀?
(小农占主体)苏俄(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苏俄内战形势图
材料: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全国的四分之三的国土、五分之三的人口。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极其困难,40%的工厂停产,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也面临着断粮的危险。苏维埃政权经受着严峻考验。
——《大国崛起》
(1)背景: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
苏维埃政权。
②他们通过武装干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
(2)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战时共产主义实质: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行政手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苏】列宁《论粮食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工业 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单一公有制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分配 实行实物配给制
计划经济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苏】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功劳?
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1919年俄国1普特 (16.38kg)粮食的价格
国家收购价 6卢布
国家零售价 30卢布
黑市价格 200卢布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
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1921年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
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工业 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单一公有制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分配 实行实物配给制
计划经济
新经济政策
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
——【苏】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新经济政策 (1921-1928)
固定的粮食税
恢复自由贸易
引入外国资本
新经济政策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尊重经济规律,按市场和商业原则在工农业间建立正常的经济联系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允许私营企业一定程度发展
按劳分配的工资制
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共和国 加盟时间 共和国 加盟时间
俄罗斯联邦 1922.12.30 阿塞拜疆 1936.12.05
乌克兰 1922.12.30 亚美尼亚 1936.12.05
白俄罗斯 1922.12.30 哈萨克 1936.12.05
乌兹别克 1924.10.27 摩尔达维亚 1940.08.02
土库曼 1924.10.27 立陶宛 1940.08.03
塔吉克 1929.10.16 拉脱维亚 1940.08.05
吉尔吉斯 1936.12.05 爱沙尼亚 1940.08.06
格鲁吉亚 1936.12.05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简称“苏联”。
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交到了斯大林手中。
材料:“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苏联模式 (1936-1991)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全球文明史》
1.工业:1925年优先发展重工业
1928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
苏联工业化的宣传海报
第聂伯河水电站
苏联通过开展五年计划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一五计划 1928-1932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二五计划 1933-1937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三五计划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
——斯大林
2.农业:1929年“农业全盘集体化”道路,集体农庄。
苏联模式 (1936-1991)
苏联模式 (1936-1991)
斯大林一直认为长期依靠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他...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对革命成果的威胁。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布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1928年彻底结束。
苏联模式 (1936-1991)
斯大林模式(体制) 表现
经济
政治
思想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调节
④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与法治)
①滋生个人崇拜
③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
②行政手段管理思想和学术
材料: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
——罗·亚·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
斯大林模式
=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苏联模式 (1936-1991)
3.评价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大核大国,其钢铁的典礼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亿6360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却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丘吉尔
积极:
①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
②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③开创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为其他国家和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借鉴。
苏联模式 (1936-1991)
3.评价
材料: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 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
——徐天新《平等、强国的理想与苏联的实践 》
消极: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不平衡,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采用强制手段,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消费水平较低
③地方和企业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④体制日益僵化,成为日后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战时共产主义(1918-1921) 新经济政策 (1921-1928) 苏联模式
(1924-1991)
农业 余粮征集制 固定粮食税 农业集体化
工业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中小企业允许私人经营 社会主义工业化
商业 取消商品贸易 允许自由贸易 排斥市场、国家指令
经济体制 特殊时期以共产主义的原则调整生产和分配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 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探究:苏联模式的经验与教训
1、经验
①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问题。
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2、教训
①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②从本国的国情出发。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关注农轻重比例。
⑤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人民群众利益。
结构
1917.02
二月革命推沙皇。
1917.04
《四月提纲》指方向。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7.11
十月革命现曙光。
社会主义革命。
1918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03
新经济政策。
1924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
▲苏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古巴共和国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一国到多国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   )
A.政府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
C.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怪现象
D.许多大城市逐渐被布尔什维克党控制
2.2003年,俄罗斯民意调查机构就斯大林逝世50周年进行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高达57%的人对斯大林在俄罗斯的作用是肯定的,只有34%的人持否定态度。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斯大林模式仍适应俄罗斯建设 B.俄罗斯仍盛行崇拜斯大林之风
C.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俄罗斯民众对国家振兴的期望
D
A
本课总结
顺势而生—列宁主义的形成
寻梦之旅—社会主义的实践
历史背景
形成标志
追随理想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主要内容
面对现实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回归现实的探索:苏联模式
历史意义
历史条件
革命进程
惊世壮举—十月革命的胜利
历史意义
——赢了战争,失了民心
——得了民心,稳了政权
——强了国家,晾了民心
——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组织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
——客观;主观
——俄国;世界;人类历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