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牧童短笛》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牧童短笛》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5-14 21:2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牧童短笛
设计意图:在学生音乐素养及音乐感受力较好的情况下,如何设计一堂有深度的音乐欣赏课,让学生们在音乐聆听、音乐创作中获得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的音乐知识架构再上一个台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分析音乐,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拓宽思路与见解。这是本节课想和孩子们一起来尝试,让他们跳一跳,试一试能不能把音乐底子做得更宽更厚实。
教材分析:乐曲《牧童短笛》是人音版第二册第二课中的欣赏曲,乐曲是典型的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由主题—发展—(扩充)再现组成,每一个乐段都有很明确的主题思想A: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上下两个声部的旋律此起彼伏,相互映衬,似一唱一和,一问一答,十分悠扬动人,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似见山清水秀的田野间两个牧童骑牛吹笛,怡然自得。B:欢快流畅的旋律,配以跳跃的伴奏,富有民间舞蹈的风格,犹如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嬉戏,形象地刻画出牧童的性格和喜悦的心情。频繁的转调使这段音乐具有丰富多彩的变化。A':第一段主题的再现,音乐又回到了第一乐段的意境中去,它是在第一段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加花变奏而成,比第一段热烈。
教学目标:
1.聆听《牧童短笛》,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乐曲的体验,记忆熟悉音乐主题。
2.充分地聆听乐曲,体验乐曲的速度、情绪、旋律特点并总结出乐曲的曲式结构。
3.在聆听中反复对比,参与体验乐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对每段的情绪、速度,旋律进行分析,找出《牧童短笛》的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能依据原先所学的音乐知识,对乐曲部份旋律进行编创。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师:欢迎大家来到“快乐学知识”的音乐课堂。
1.听唱音程:
3 2||3 5||2 3||5 3||2 1||6 5||6 1||1 5||
2.旋律哼唱
4/4 3.2 3 5|235 321 65 61|5 0 ||
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小牧童把音程串成了一条旋律,你听(师弹奏)你能不能用LU来模唱出来?
3.对比音程与旋律
师: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听唱的音程和小牧童串成的旋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播放课件:音符相同,音区不同,节奏不同)
设计意图:听音模唱时,也是在磨耳朵的听,较对孩子们的音准。听唱结合对孩子们的音准的掌握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听唱的练习是将本课的主题旋律,将主题提前练习让孩子们熟悉,对音程关系有个概念,并且和以下的新课教学有个衔接。
二、新课教学
师:小牧童邀请我们欣赏一首好听的乐曲,他把刚才那条好听的旋律藏在乐曲中,你能不能发现它?
1.完整聆听乐曲
师:谁来谈谈你的发现?那条旋律藏在乐曲的什么地方?
生:开头和结尾的地方。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小牧童就是把旋律藏在了开头和结尾的地方,你有没有发现,它们是完全相同的,还是有不同的地方?
师:让我们来分段聆听
2.聆听A
师:聆听完A部份,你发现藏在乐曲中的旋律和小牧童吹奏的那条旋律是不是完全相同?(课件出示主题旋律)
师:老师再弹一遍,请你在心里默唱一下,找一找,这条旋律是由哪几个音符组成
生:3 2 5 1 6 (五声调式)
师:这五个音符实在是太神奇了(课件:《小雨沙沙》、《牧童谣》、《放牛歌》)
设计意图:在本学期学过的课中,刚好有三课都是民族五声调式,让学生们对所学有个归纳。
3.再次聆听,画出旋律线
师:让我们再次聆听,这次,老师来弹主题,A段一共分为六个乐句。你们来找找,哪个旋律图谱是我们刚才唱的旋律。我们比一比,看谁从图谱上能找到音高位置(课件:把六个乐句的图谱做出来)
设计意图:再次对A段进行聆听,加深对A段音乐的记忆,也通过视觉感官来帮助欣赏音乐,学习旋律图谱的记法。
4.再次聆听,并哼唱主题
师:我们已经聆听了这么多遍,老师相信你们可以跟着哼唱,你们来试试吧。
5.聆听第三乐段
师: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乐曲的最后一个乐段,它与哪个乐段相似?找一找小牧童吹奏的旋律,仔细听,看看它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变化?
(与A段相似)相似就是有不同点,那它到底有什么不同?请你听一听老师的弹奏。
6.再次聆听第三乐段
师:它的节奏发生了变化,节奏变得紧凑了些。这就是我们说过的“加花”,它的加入使得乐曲更加流畅。它就是乐曲的再现部。(课件对比)
7.编创
师:讲起加花编创,我们一同来想想:在《放牛歌》中,我们是不是学了一些节奏加花?(课件出示《放牛歌》)
师:我们一同再来复习一下它的节奏编创——“加花”
(课件:练习题:先用黑色呈现,在点击后,出现红色部分,再一次点击出现答案1,对比答案2)
3.2 3 5|235 321 65 61|5 0 ||
师:把我们的作品与贺绿汀爷爷的比一比,看看哪一种更好听?
生:唱一唱
8.聆听B
师:同学们哼唱得很不错!接下来,老师要邀请你们一起来听一听这段音乐,请你听完后来说一说,你觉得这段的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
师:我们一同来看一看,这段音乐有什么变化?(课件:速度变快、情绪欢快)
请拿出你的小手,随老师画出图谱(课件出示B图谱师生聆听书空)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看看B乐段与A乐段在音乐要素上,有哪些变化?
9.小结A乐段与B乐段
师:从刚才两个乐段的聆听与对比,我们发现在同一首乐曲中,节拍、节奏、速度、音区的不同会让乐曲产生不同的音乐情绪,带给我们不同的音乐感受。
10.小结:
师:这样的一首富有中国田园风味的乐曲被命名为《牧童短笛》由中国作曲家贺绿汀先生创作的。这首乐曲在1934年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中国风味钢琴曲征集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师:让我们一同来完整地欣赏由中国钢琴家郎朗带来的钢琴曲《牧童短笛》。(课件郎朗弹奏的钢琴曲《牧童短笛》)
生:总结出乐曲的结构:ABA'
设计意图:在分段对比聆听和完整聆听中让学生们自已总结,得出本课的知识要点,并在多次聆听中,以游戏、赏析图等相结合的综合方式来巩固对乐曲曲式的认识。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的作品名称是用什么?(《牧童短笛》)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钢琴)是由哪国作曲家谁创作的?(中国 贺绿汀)是一首西洋调式还是中国五声调式的乐曲?(五声调式)。
四、作业
将小牧童带给我们的旋律练唱。
将旋律用所学的两种形式进行“加花”,写在音乐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