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1.1《忆读书》测试(1) 语文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忆读书》测试(1) 语文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1 18:4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忆读书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笸箩(pǒ) 无聊(liáo) 怒发冲冠(ɡuàn)
B.勉强(qiánɡ) 崇拜(bài) 朦朦胧胧(mēnɡ)
C.悬念(xuán) 亲家(qìnɡ) 索然无味(suǒ)
D.堆砌(qì) 挑剔(tì) 无病而呻(shēn)
提示:A项中“冠”应读“ɡuān”;B项中“强”应读“qiǎnɡ”,“朦”应读“ménɡ”;D项中“剔”应读“tī”。21教育网
答案:C
2我国有四大古典名著,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
A.《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
B.《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C.《聊斋志异》《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
D.《水浒传》《红楼梦》《封神榜》《西游记》
提示:四大古典名著作为文学常识,应该加以掌握,而且在课文中也有所涉及。
答案:B
3下面作家和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蒲松龄——明代——《聊斋志异》 B.许仲琳——明代——《封神榜》
C.俞万春——清代——《荡寇志》 D.钱彩——清代——《精忠说岳》
提示:A项中蒲松龄是清代人。
答案:A
4作者小时候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你也读过吗?请你任意选出一部写出作者,并写出作品中的一个人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作品: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
答案:《三国演义》 罗贯中 诸葛亮
《水浒传》 施耐庵 武松
《红楼梦》 曹雪芹 贾宝玉
一、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1—5段,完成5—8题。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21cnjy.com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21·cn·jy·com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www.21-cn-jy.com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2·1·c·n·j·y
5.“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提示:答此类题时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6.品析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2)我决定咬了牙……
提示:答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不能仅答出字面意思。
参考答案:(1)表达出渴望和眷恋之情。(2)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
7.作者“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答案: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8.“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你知道“三结义”指的是哪三个人?
答案:刘备、关羽、张飞。
二、语言运用
9.根据已有的提示补写句子。
青春是春天的一颗种子,充满希望;是夏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秋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冬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要用比喻;符合季节特点,符合事物的特征;结构相同,字数大致对等。
答案示例:烈日 热情辉煌 落叶 自由潇洒
飘雪 浪漫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