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文言文复习第六单元-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专题复习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4 文言文复习第六单元-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专题复习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4 20:3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21.《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北冥有鱼
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冥    溟  海
2. 重点实词
(1)怒而飞           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志怪者也 志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击三千里       水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扶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亦若是则已矣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海水运动 
记载怪异的事物 
记载 
击水,拍打水面 
盘旋飞翔 
旋风 
气息,这里指风 
尽头
这样
3. 重点虚词
(1)其:①其名为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视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①化而为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之: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词,它的 
连词,表示选择 
代词,代大鹏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因果,不译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者:①南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志怪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词,和“也”一起作为判断句的标志
代词,……的事 
助词,表停顿 
介词,凭借,借助 
介词,用,拿
重点句子翻译
1.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 《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3.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盘旋飞翔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
4.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这样罢了。
《北冥有鱼》一文通过对鲲变为鹏,鹏展翅高飞去南海的神奇想象,表达了一切事物都要凭借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活动的观点。
主旨概括
一、重点字词
1.一词多义
固:(1)固不知子矣      
(2)子固非鱼也
(3)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4)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周亚夫军细柳》)
固然 
本来 
顽固 
必,一定
2.重点实词
课下注释重点实词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濠梁:______________
(2)全矣 全:________________
(3)请循其本 循:________________
本:________________
全国常考课内其他实词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游:________________
(5)安知鱼之乐 安:________________
濠水上的桥 
完全,完备 
追溯 
本源 
游玩 
如何,怎么
3.重点虚词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之:①是鱼之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之不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知之濠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循其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在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代词,代指“鱼之乐”
代词,指话题 
助词,引出判断或原因
重点句子翻译
1.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3.庄子曰:“请循其本。”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主旨概括
22.《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重点字词
1.通假字
学学半
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一个“学”  敩  教导     
2.古今异义
故曰:教学相长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教与学     
3. 重点实词
课下注释重点实词
(1)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至道 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然后知困 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学相长也 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学半 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困惑 
自我反思 
反思 
推动、促进 
学习
4.重点虚词
(1)虽有嘉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 ①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虽然  
代词,它的 
副词,表推测,可译为“大概” 
连词,所以 
代词,这样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弗食,不知其旨也。
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4.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主旨概括
22.《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选贤与能
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  举  推举       
矜    鳏   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
(1)不独子其子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儿子
(2)女有归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返回、归还、由、属于等意思
(3)货恶其弃于地也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货物或商品
(4)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偷东西的人
子女 
女子出嫁 
财物 
伤害
3.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      
原意为:父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2)不独子其子        
原意为:子女,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以……为亲 
以……为子
4.一词多义
(1)闭:①是故谋闭而不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外户而不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①是故谋闭而不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闭塞 
用门闩插上 
与“故”连用,译为“因此” 
这 
只是 
老而无子 
独自
5.重点实词
(1)大道之行也 大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为公 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贤与能 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讲信修睦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独亲其亲 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公共的
指品德高尚 
指才干出众 
培养 
和睦气氛
指父母 
(6)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废疾:____________________
(7)男有分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贼:____________________
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外户而不闭 外户: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而无夫 
幼而无父 
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职分,职守 
厌恶 
作乱害人 
兴起 
从外面把门带上
6.重点虚词
(1)大道之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人不独亲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外户而不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连词,因此 
人称代词,指自己的 
代词,它 
介词,在 
连词,表顺承,不译
重点句子翻译
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4.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不会兴起。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主旨概括
23.马说
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祗  衹(只)  只、仅       
食   饲   喂       
见   现   表现       
2.一词多义
(1)常:①千里马常有             ________________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
(2)尽: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
③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
④进尽忠言(《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
常常,经常 
普通的 
完 
竭尽 
尽头、到头 
穷尽 
(3)知: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
②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
③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
④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
(4)能:①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_____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     
③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______________
(5)策:①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②执策而临之  ______________       
知道,懂得 
认识,识得 
得到 
感到,觉得 
本领,能耐 
能够 
能干 
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名词,马鞭
3.重点实词
课下注释重点实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槽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千里称也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才美不外见 外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普通马)一同死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马槽 
著称 
吃一次 
吃 
有时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表现在外面
(5)策之不以其道 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方法 
才能、才干
通晓 
意思 
面对  
4.文言虚词
(1)故虽有名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虽有名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①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者:①马之千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虽然 
连词,所以,因此 
介词,在
介词,凭借 
介词,按照 
助词,表停顿
代词,……的人
(6)之:①马之千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其: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真无马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而:①而伯乐不常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执策而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指千里马 
助词,补充音节,不译 
犹,尚且 
代词,它,代指千里马 
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副词,表推测,恐怕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助词,表修饰,不译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参考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贤能的人,过了很久,封德彝也没有举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自古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忧虑自己不能辨识人才,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走了。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杂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托物寓意,讽刺和控诉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流露出强烈的呼唤识才的统治者,呼唤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对人才要给予优厚的待遇的情感。
主旨概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