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2.《世说新语》二则
刘义庆
教学目标:
1. 教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守信的美德。
2.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方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期行》
一、导入
中国古代少年有很多聪明的典范,如四岁作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的宰相甘罗等,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下这样一位古代少年,他就是《期行》中的元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诵读课文
1. 教师范读
2.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3. 分角色朗读,教师加以指导。
4. 复述课文
可由四人小组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
三.疏通课文
1.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语句记录下来。
2.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教师点拨。
五.练习与探究
1.“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怎么样的人?如果说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2.元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你是如何评价元方的。
第二课时
一.诵读
1.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得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2. 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朗读。
二.疏通课文
1. 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语句记录下来。
2. 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教师点拨
3. 复述课文
(1)学生表演性复述
(2)教师复述
三.探究性学习
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前后各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2.《乘船》与《期行》都涉及到守信这一问题,你是如何看待“守信”的?
3.练习背诵,当堂检查
四.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