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4 21:14:5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1、《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独怆(chuàng)然而涕(dì)下 决眦(zì)入归鸟
B.齐鲁青未了(le) 拄杖无时夜叩(kòu)门
C.会当凌(líng)绝顶 自缘(yán)身在最高层
D.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吟(yín)鞭东指即天涯
2.下列诗句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山重水覆疑无路,榴暗花明又一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独怆然而涕下
B.一览众山小
C.莫笑农家腊酒浑
D.拄杖无时夜叩门
5.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6.关于《望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用了设问、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均是倒装句。
C.“一览众山小”暗引《论语》,因为这本书中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
D.这首诗选自《杜少陵集详注》,作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7.下面是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诗以“落红”为喻,隐含着诗人对渺茫前途的幽怨。
C.这首诗将政治抱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通过抒情、叙事、议论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振兴国家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豪情。
8.对《登飞来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的第二句巧妙地化用前人诗句“鸡鸣见日出”,把“日出”改为“日升”,增添了画面的跳动感。
B.这首诗立意高远,感情奔放,表现出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气概。
C.诗歌的后两句,一反前人“忧谗畏讥”之意,与《岳阳楼记》所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情景默写
9.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登幽州台歌》一诗中表现诗人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一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山西村》一诗中,既描绘了乡村明媚秀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 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亥杂诗》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综合
10.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__________,他被称作“__________”,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__”,都收集在《__________》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诗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__________。
(3)王安石,字介甫,号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陆游,字务观,号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__________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综合性学习
11.为配合班级准备开展的“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中有成语,请你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成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2)风花雪月是古诗中永恒的主题,请你各写一句(或一联)吟风和咏月的诗句。
吟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曲《烟花三月》中有歌词“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歌曲《涛声依旧》中有歌词“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显然,这两首歌的歌词各是依据一首唐诗而创作的,请你写出这两首唐诗的作者和题目。
《烟花三月》依据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而创作;《涛声依旧》依据_____________的《________》而创作。
五、诗歌鉴赏
对比分析两诗,回答问题。
【甲】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寻”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塔的高峻;“鸡鸣”能“见日升”,直接描写了峰和塔之高。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C.《登幽州台歌》四句没有具体的人、事、物的描写,全诗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
D.《登幽州台歌》中,“怆然而涕下”是诗人对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深刻思考,引起了后人的广泛共鸣。
13.分析两首登高抒怀诗的诗人感触有何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望岳
杜甫
西岳①崚嶒②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③入谷无归路,箭栝④通天有一门⑤。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注:①【西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②【崚嶒(líng céng)】形容山势高峻。③【车箱】华阴市西南二十五里有车箱谷。深不可测。④【箭栝(guā)】指华山箭栝峰,箭栝原意为“箭的末端”。⑤【一门】此处指南天门。
14.这两首《望岳》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写出了岱宗和西岳的共同特点是①__________。与甲诗表现出的诗人②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相比,乙诗则更多地表现出诗人的失意与彷徨,这一点从乙诗中③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感受到。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齐鲁青未了”一句,从近观的视角描绘了苍翠山色,表现了岱宗的地理特点和诗人的独特体验。
B.甲诗最后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的真实感受,表现了他的心胸和气魄。
C.乙诗首联紧扣诗题,把西岳主峰比喻为站列的儿孙,生动描写了西岳的外观,也切合仰望西岳之意。
D.乙诗颈联以“车箱”“箭栝”等地名巧妙入诗,突出了西岳之“险”与攀登之“难”,也暗示了诗人人生的坎坷。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甲)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乙)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6.甲诗中,“____________”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的现实状况;“____________”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17.请对比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上的不同点。
古代诗歌阅读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
[唐]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绿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栎:同“栋”,一种乔木;②茗:茶的稚称。
18.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C.【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19.【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独怆然而涕(tì)下;
B.齐鲁青未了(liǎo);
C.自缘(yuán)身在最高层;
故选D。
2.C
【详解】C.覆→复,榴→柳。故选C。
3.B
【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停顿的把握。
B.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故选B。
4.B
【详解】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中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B项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
5.B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
按照对应法,第一、二、三、四空分别描述春草、夏雨、秋叶、冬雪四个季节的四种景物,结合①句中的“千缕缤纷”,②句中的“惊艳的洁白”,③句中的“绿茵遍野”,④句中的“红叶清风”这几个关键词,即可对应。故依次是③①④②。
故选B。
6.D
【详解】【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D这首诗选自《杜工部集》,作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A、B、C正确。故答案为:D。
7.B
【详解】这道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B.后两句诗以“落红”为喻,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故选B。
8.C
【详解】这道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寄寓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表现了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而《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感。两者截然不同。故选C。
9.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怆然、凌。
10. (1)子美 诗圣 诗史 杜工部集 (2)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泰山 (3)半山 北宋 (4)放翁 南宋 爱国热情
【详解】(1)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
(2)中国五岳,中国汉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五岳分别是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岱宗”是泰山的别称,故这里指东岳泰山。
(3)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4)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祖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11. (1)悲欢离合
青梅竹马
(2)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张继 枫桥夜泊
【详解】试题分析:(1)考查从诗歌中提取成语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词,不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提炼成语与名言的宝库。如本题可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提取“悲欢离合”这一成语。从“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提取“青梅竹马”这一成语。(2)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背诗,多了解诗人文化,多记忆有关吟风和咏月的诗句,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3)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李白、张继有关的文学常识。
12.A 13.《登飞来峰》中诗人登高抒怀,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勇于攀登的乐观精神,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登高俯仰古今,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苦闷的悲愤之情。
【解析】12.本题考查诗歌理解和分析。
A.“鸡鸣”能“见日升”是间接烘托峰和塔之高,不是直接描写;
故选A。
13.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解答此题需要理解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登飞来峰》: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人登高抒怀,表达了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勇于攀登的乐观精神,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敢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心情郁郁悲愤,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因此诗人登高俯仰古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苦闷的悲愤之情。
14. 高大巍峨 昂扬向上 无归路 15.D
【解析】1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诗中的“阴阳割昏晓”极言泰山之高,仿佛可以分割阴阳。乙诗首句中的“崚嶒”也为高峻之意,所以岱宗和西岳的共同特点是高大巍峨。甲诗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作者誓要登上人生的最高峰,表达了作者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乙诗“车箱入谷无归路”一句中的“无归路”不仅指的是华山难行,没有归路,也暗含着作者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坎坷,不知归依何方之意,传达出诗人的诗人的失意与彷徨。
15.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蔓延于齐鲁大地。应为远望所见;
B.甲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登上泰山绝顶的愿望,并不是作者“登临绝顶之后的真实感受”;
C.“诸峰罗立似儿孙”意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主峰之外的其它山峰比作主峰的儿孙;
故选D。
16. 万马齐喑 风雷 17.甲诗写诗人希望政府打破一切陈规旧制,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使国家振兴。乙诗表现诗人勇于奉献自己的崇高献身精神。
【解析】16.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分析。“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意思是“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17.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诗歌情感。甲诗结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乙诗结合“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分析;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18.C 19.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 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③ 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解析】1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项错误,“箫鼓追随春社近”一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乡村风俗的赞赏;B项错误,尾联的意思为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据此可知,这个“闲”是闲游的意思,不是空闲的意思;C项正确;D项错误,“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的意思为在路上遇见了卖药归来的山客,心甘情愿随他进入如岛的白云,不是遇到了当地采药人。故选C。
1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以及“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等诗句可知,两首诗都描写了乡村的秀丽风光;从“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以及“蒸茗气从茅舍出,绿丝声隔竹篱闻。”等诗句可知,两首诗都描写了农家丰收的景象;甲诗《游山西村》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乙诗《山行》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写山水,饱含田园风味,写景如绘,清幽静谧,同时充满了勃勃生机。由于诗人观察入微,体验深刻,诗写得清新,细腻,贴切,逼真,绘影绘声,如歌如画,引人入胜。根据以上内容可知,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甲诗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以及对生活充满乐观的人生态度,乙诗表现了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以及不惜谢绝仕途甘于归隐的决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