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空城计》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空城计》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24 17:1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空城计》导学案 语文版
学习目标:
1. 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理清小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 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把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目标。
3. 个人才能展示,通过表演直观理解人物形象,深入人物形象,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4. 通读全文,领略诸葛亮的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品味古代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理解孔明的“三笑”。
2. 把握“空城计”成功的因素,分析人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对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品析文章的艺术成就。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义,注意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介绍课前搜集的作家作品,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文章所写故事的内容及背景。
3.默读课文思考:
(1)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文中描述了诸葛亮什么样的神态?
(3)课文中写了孔明的几次笑?找出关于孔明笑的词语。
二.展示交流:
1.朗读《空城计》,要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音准确,清晰;停顿节奏有序;感情溶入。
2.各小组讨论文章的故事情节,小组代表复述故事内容。
3.请几位同学谈谈你对孔明的认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小组分析讨论司马懿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理清文章结构:
1.《空城计》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哪些角色,请一一画出,并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根据小说情节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请概括出本文的大致情节结构。
四.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叙写了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和方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当时危急的?
2.第一部分孔明传令的内容用:“如此如此”一笔带过,好不好?为什么?
3.小说上下两个部分都写到:“空城计”有什么不同?
4.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和司马懿的叙说内容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将孔明的想法到最后才揭示出来,不写在“传令”部署之时?21教育网
五、反馈练习:
1. 罗贯中,名 ,字贯中,号 ,元末明初 家,山西太原人。其代表作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 体小说,全书 回。另著有《隋唐演义》等。21cnjy.com
2.复述课文,并分析孔明和司马懿的形象。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 快速通读全文,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多角度总结文中孔明的“空城计”得以实施的原因。
3. 从艺术层面赏析文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二、展示交流: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主要是写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在描写背景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一组问题)21·cn·jy·com
(2)课文第2自然段中诸葛亮是如何施展空城计的?请小组探讨描述施计全过程。(第二组问题)
(3)课文第3-4自然段中的描写叙述说明了司马懿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第三组问题)
(4)第5自然段的描写是在空城计成功实施之后,是不是显得多余?为什么?(第四组问题)
三、反馈练习:
1. 本文写了 次孔明的笑,其中有关笑的词语有
。品析一下孔明的这几次笑有哪些不同?
2.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在这个事件中你觉得司马懿是一个怎样的人?
4.根据你对课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了解,请自己创作加工安排一出关于《空城计》的话剧,选好“演员”上台表演,再现“三国风云”。
四、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