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心声》导学案(2) 语文版
学习目标:
1. 掌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在文中能准确找出示例。
3. 写出自己的心声。
1、 自主学习:
1. 第20段回忆乡下爷爷的内容是什么记叙方法?
2. 在开端设下了什么悬念?
3. 戏剧性的变化在哪里?
4. 在文中画出心理描写的文字。
2、 合作探究:
小说的结构特点是:
悬念
插叙
戏剧性变化
整个结构组织巧妙,不枝不蔓。
1. 程老师只好让京京读,自至听他读完,说说程老师内心活动的前后变化。
2. 凡卡的故事为什么让李京京感动?
3. 如果你是程老师,这节课你会怎么上呢?
4. 你如何看待程老师只讲形式的这种做法?
3、 课堂展示:
1. 《心声》是一篇非常难得的反应 的小说,作者通过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 、 。特别是铭记 和 渴望表达 的学生形象。启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也从侧面批评了我们教育上的严重 ,甚至是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2. 学完这篇文章后,以《我的感受》为题写一篇短文。
3. 对老师、父母说说心声。
四、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心声》导学案(1) 语文版
学习目标:
1. 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深刻意义。
2. 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 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培养爱心和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目标1和目标3
教学难点:
目标2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积累生字词。
2. 运用小说情节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握文章结构。
3. 总结心声的几层含义与主题。
1、 自主学习:
1. 正音释义:
呵斥( ) 恍惚( )( )
窸窣( )( ) 捻子( )
簪子( ) 发窘( )
抽噎( )
2. 朗读课文。
3. 根据情节构成,复述课文
2、 合作探究:
1. 由情节构成,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 至第 段):
第二部分:(第 至第 段):
第三部分:(第 至第 段):
第四部分:(第 至第 段):
2. 讨论以下问题:
(1) 李京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2) 他为什么那么想读课文?
(3) 李京京的心声就是读课文吗?
(4) 对老师上公开课的做法,如何看?
3. “心声”的含义是什么?
3、 课堂展示: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 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
斩钉截铁:
(2) 林蓉从容不迫地朗读了第一段,她读得很流畅,很清楚,程老师满意极了。
从容不迫:
(3) 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恍惚: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阵 的声音,每个人都拿出讲义, 摆在面前。
(2)京京站起来, 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3)他 地离开教室,走出好远,他还听见赵小桢银铃儿似的笑声。
教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