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传承与创新——中国近现代美术 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传承与创新——中国近现代美术 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5-14 23:0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传承与创新
传承与创新
第 10 课
情 景 导 入
反应社会变更的美术
课 堂 小 结
多样化的艺术探索
---中国近现代美术
---中国近现代美术
一、情 景 导 入
1、中国近现代是激荡变革和砥砺开拓的时代,传统美术的继承与创新,中西美术的交流与互鉴,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主题。
2、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进程交织在整体社会文化变革的潮流中,它既反映了社会生活内容和时代审美诉求,同时又遵循美术演变的内在逻辑,在继承与融汇中创新。
3、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中国美术呈现由丰富多彩的面貌和格局。请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认识中国近现代美术是如何在继承和创新中发展的。
二、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在急剧变革、动荡的社会形势下,传统文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文人画家不再以依附皇权及科举仕途作为人生道路的唯一选择。
2、海派四杰
a、代表画家:以任伯年、吴昌硕、虚谷、蒲华为代表的“海派四杰”,是近代转型的文通人画家群体。
b、特点:他们“生计仗笔墨”,走上职业画家的道路。他们的绘画将诗、书、画、印相结合,坚持了文人画的笔墨格调及意韵,同时兼容大众生活情感及市民审美意识。
任伯年艺术成就:
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任伯年的花鸟画更富有创造,富有巧趣,早年以工笔见长,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这种画法,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近、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吴昌硕的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布局新颖,用色秾丽。
吴昌硕艺术成就:
3、南黄北齐
黄宾虹早年临古求法,积淀了深厚的笔墨功力。此外,他师法自然,游历名山大川,旅行纪游画稿数以万计。他的山水画具有“黑密、厚、重”的特点。齐白石从民间匠人起步,进入文人画的殿堂。他的绘画融合了文人画的笔墨精华与民间美术的鲜活气息,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格调及审美趣味。
黄宾虹艺术成就:
齐白石艺术成就:
齐白石从民间匠人起步,进入文人画的殿堂。他的绘画融合了文人画的笔墨精华与民间美术的鲜活气息,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格调及审美趣味。主张“秒在似于非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4、留学青年
李铁夫艺术成就:
留学欧美的先驱者之一,也是20世纪早期中国油画的重要开拓者。油画技巧纯熟,艺术造诣精深。
画家冯钢百
音乐家
徐悲鸿艺术成就:
徐悲鸿提倡“中国画改良论”,主张以西方写实绘画改良中国画。他曾留学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欧洲写实油画和素描,强调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推崇人物画创作。徐悲鸿的美术实践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开拓了中国画的创新道路。
愚公移山
(局部)
田横五百士
林风眠艺术成就:
林风眠,主张中西艺术的融合,他提出“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
5、主张内部变革
张大千艺术成就:
张大千对敦煌美术情有独钟,他历时近三年在敦煌石窟临习壁画、装饰图案等,探究中国绘画悠久的历史根源。他归纳敦煌艺术的“十大好处”,如人物画的复兴,“线条被重视”,“小巧作风变为伟大”等,主张从中国美术的内部探索中国画变革创新的道路。
6、坚守中国文化
潘天寿艺术成就:
潘天寿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强调中西绘画各有所长,各有自己的艺术高峰,中西艺术应拉开距离,保持各自的艺术特色。他认为,无论是中国画引进西画的技法和技巧,或者是西画引进中国画的技法或技巧,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各自的高度。
7、把光影、明暗融入中国画
代表:傅抱石、李可染
待细把江山图画 傅抱石
树杪百重泉 李可染
8、工笔画创作
陈之佛的工笔画创作,继承了传统的宫廷院体画格律、工致细腻、富丽明朗,又有活泼的山野生活气息。
陈之佛艺术成就:
三、反应社会变更的美术
一方面,反映在艺术家积极参与社会革命运动,以美术为武器,宣传鼓舞民族自强与独立的革命;
另一方面,艺术家用创作表现新社会的建设成就,用美术再现社会生活的变化,表达社会进步激发的审美情感。
“文以载道”的社会审美观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术参与社会变革,发挥美术的社会功能,是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突出特征之一。
1、新兴木刻艺术运动
在鲁迅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20世纪30年代兴起了新兴木刻艺术运动。受西方版画的影响,新兴木刻由传统木刻的“复制”向“创作”功能转变。此外,新兴木刻的“新”还体现在,它紧跟中国社会现实,是为变革社会而产生的美术。新兴木刻是中国革命时期最有效的艺术武器之一,在民族救亡和民主建设中发挥出积极的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艺术家用木刻表现中国人遭受的苦难与压迫,以及奋起抗争的呐喊与战斗。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黑白木刻)彦涵作
马锡五调解婚姻诉讼 (黑白木刻)1943
2、许多艺术家还用中国画、油画和雕塑再现中国人曾经的苦难和斗争,铭记中国革命历史。
艰苦岁月(雕塑)潘鹤
地道战(油画)罗工柳
流民图(中国画) 蒋兆和
3、新中国成立后的美术作品
①代表画家:董希文《开国大典》
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构思宏伟,气度非凡,表现了新中国重大的历史事件。在画中,他吸收敦煌壁画的用色方法,以对比、调和的色彩表现出富丽堂皇、风和日丽的画面气氛。毛泽东在观赏这幅作品时,盛赞“是大国,是中国”。
②社会变革,如西藏废除农奴制度
千年土地翻了身 董希文
此幅作品以朴素的画风和真挚的感情表现了西藏农奴翻身做主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的喜悦心情。人物后仰的姿势,牦牛昂首奋蹄的姿态和土地笔触的走向,使画面充满了动感;高耸的雪山和碧蓝的天空,略带寒意却令人心旷神怡,使人感受到了西藏不一样的春天。对角线构图以及画中人桃红色的上衣,与画面左下角阴影形成对比,既准确地表达出了高原倾泻而下的阳光,又巧妙地表现出画中人物内心蕴藏的激动、喜悦之情,动人心魄。
因为改革后,西藏农民不再给别人劳动,政府不收农业税,粮食都是自己的。农民那种高兴的心情、无拘无束的感觉传达出来,表现百万农奴站起来的感觉。 它生动地记录了新中国藏族人民的生活状况,更从一个侧面深刻地揭示了新社会人民的精神状态。
初踏黄金路 李焕明
社会生活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内容,用绘画和雕塑再现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生活新的变化和国家建设成就,成为艺术家的责任。通俗的风格形式、明朗乐观的格调,以及艺术性和思想性相结合,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反映社会生活题材的美术创作的重要特征。
* 新中国,艺术家和艺术题材的变化
四、多样化的艺术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迎来新的春天,经济繁荣和思想解放,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探索空间。艺术家既立足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又放眼世界,大胆吸收和借鉴外国美术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挖掘人性的真善美。艺术思潮活跃、题材丰富、表现方式和风格的多样化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美术创作的重要特点。
1、美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2、艺术家有哪些社会责任?
3、艺术能发挥哪些社会功能呢
探索与发现
美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反映处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文艺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观念、法律观点、宗教观念、哲学思想,以及审美思想、审美趣味等。
美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形式,它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美术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生活。美术作品可以反映出社会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艺术家是人类文化的代表,要承担更多的人类职责、国家职责和社会责任,应该更多地去关注人类发展中的得与失,关注变迁中的利与弊。
2、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有一颗对外界敏感的心,通过艺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觉。
3、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对现实和未来的价值。当代艺术可以是现代主义风格,也可以是后现代主义风格,也可以是没有风格的风格,但对现实的关怀是艺术家的灵魂。
1、让社会跟多样化 2、激发想象 3、反思社会问题 4、抚慰人心
父亲 罗中立 1980
塔吉克新娘靳尚谊 1984
潮 詹建俊 1984
春风已经苏醒 何多苓
国魂 屈原 朱乃正
山音之二(青铜) 田世信
吴冠中是走在美术界思想解放前列的杰出艺术家吴冠中是绘画“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认为形式美是可以分机解剖的,主张研究形式美的科学性,“要它来总结我们的传统,丰富发展我们的传统”。
建楼曲 吴冠中
春雪 吴冠中
祝大年吸收了中国古代壁画的形式语言,并坚持以写生的方式取法自然,他的《玉兰花开》典雅、高洁,一枝一叶细致精微,曲尽物态,逼肖其真。他描绘的清澈旖旎的自然景象,既是宇宙万物的写照,也体现出他对崇高审美境界的向往。
玉兰花开 祝大年
江山如此多娇(壁画) 关山月 傅抱石
哪吒闹海(壁画) 张仃
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铜)常沙娜主创
歌乐山烈士纪念碑 江碧波 叶毓山
李大钊像(花岗岩) 钱绍武
新媒体艺术迅速发展
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有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让世界变成地球村,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意识也相应发生变化。
地书(局部) (装置艺术) 徐冰
1、科学技术延伸了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艺术创作的观念及媒介表达方式。
2、从绘画、雕塑到新媒体影像技术,艺术创作的手段日益丰富、艺术创作从现实世界拓展至虚拟世界、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成为未来艺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3、继承与创新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主流。中国美术优秀的传统在近百年得到了延续,同时,西方美术的输入也激活了中国艺术家对传统的再认识,并激励艺术家从多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五、 课 堂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