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9.1.2 不等式的性质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1
学情分析
2
教法分析
3
说教学过程
4
说板书设计
5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不等式的性质》,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节内容的学习直接关系到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①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②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2.数学思考:通过类比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3.解决问题:①通过经历不等式性质的得出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②通过分组活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4.情感态度:①认识到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②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分享别人的想法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及运用。
学情分析
(1)现在班级学生人数较多,部分学生对数学兴趣不大。所以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知识掌握上,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等式的性质掌握较差,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复习、回顾,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能动力。
教法分析
1、教学手段及方法: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类比-实践-交流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教类比-实践-交流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基本采用“三段八环”的模式。“三段”是: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八环”是:课前汇报-定向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答疑解难-有效练习。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一)课前汇报
同学们还记得等式的性质吗?等式有哪些性质?用数学式子怎样表示?
现在请**同学为我们做课前汇报。
(二)定向导学
活动1:你能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吗?
(1) 5﹥3
5+2 3+2
5-2 3-2
(2) -1﹤3
-1+2 3+2
-1-2 3-2
根据题(1)、(2)发现的规律填空:当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
(3) 6﹥2
6×5 2×5
6×(-5) 2×(-5)
(4) -2﹤3
-2×6 3×6
-2×(-6) 3×(-6)
根据题(3)、(4)发现的规律填空: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
(二)定向导学
活动2:想一想
1.不等式的性质2和不等式的性质3有什么区别?
2.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1、设a>b,用“<”,或“>”填空,并说出是根据哪条不等式性质。
(1) 3a 3b;
(2) a-8 b-8;
(3) -2a -2b;
(4) 2a-5 2b-5;
(三)随堂练习
(四)精讲点拨
活动3 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1) x-7>26 (2) 3x<2x+1
(3) 2/3x﹥50 (4) -4x﹥3
(五)有效练习
课本P127练习第1题。
(六)课堂小结
1、不等式有哪些性质?不等式的性质(2)、(3)有
何区别?
2、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性质有何异同?
3、不等式的性质有何作用?
4、回顾本节课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和解不等式的方
法,谈谈你的心得体会。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第128页6
选做题:教科书第128页7
(七)分层布置作业
9.1.2 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 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
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1) x-7>26
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
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 3 :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
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板书设计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