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二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壹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一、列国纷争
从图1到图2周王的势力范围发生什么变化?结合导语“射中王肩”的故事,其变化说明什么?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诸侯纷争】
图1
图2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政权下移
一、列国纷争
田氏代齐
韩赵魏分晋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卿大夫出
政权下移
区域统一
称霸
兼并
秦
韩
赵
魏
楚
燕
齐
兼并战争带来的影响?
社会大动荡
中原
“华夏”
北狄
西戎
东夷
南蛮
自称
认同
融入
吸收
贰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一、经济发展
1.农业进步
铁农具开始使用,牛耕推广
①生产力发展:
②水利灌溉工程兴建:
芍陂
都江堰(四川)
郑国渠(关中)
2.工商业繁荣
①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②货币流通广泛
③涌现出中心城市
④巨商
列国纷争
经济发展
铁农具出现
牛耕推广
土地国有制逐步瓦解
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阶级
变化
新兴地主阶级
自耕农
变法运动
富国强兵
提高政治地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商鞅变法措施
奖励军功
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②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命
③“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②强制个体小家庭
①什伍连坐,纠察告发
强兵
富国
集权
二、变法运动——商鞅变法 (BC356年)
变法运动的原因:①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展改革;
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上层建筑变法成为潮流。
内容
效果
①顺应历史潮流,是……一次变法;
②推动秦国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
③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③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经济:土地私有制
政治: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法家思想
叁
百家争鸣
列国纷争
经济发展
铁制农具出现
牛耕推广
土地国有制逐步瓦解
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阶级
变化
新兴地主阶级
自耕农
旧的贵族等级体系瓦解
新兴的士阶层崛起
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要求
重构社会
百家争鸣
1.背景:
2.各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②新兴的士阶层崛起;
③各国统治者礼贤下士。
社会存在
意识形态
a.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
b.私学兴起
孔子 老子
学派 儒家 道家
理想社会
政治主张
其他思想
主张恢复等级森严的礼制社会
主张回归小国寡民的时代
“为政以德”
“仁”
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回到小国寡民
教育:有教无类,打破…,推动…
文化:整理六经,成为…,对…贡
献
哲学:①“道”
——古代朴素唯物论
②古代朴素辩证法
《道德经》
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儒家 孟子
荀子
道家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阴阳家 邹衍
“仁政”
人性善
隆礼重法
人性恶
崇尚逍遥自由
五行相生相克,代表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中央集权
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定于一”
齐物
意义
①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③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④成为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