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到实验室去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的溶液 (1)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2) 每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
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3)反应中,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化学计
量数之比为2:2:1 36 : 4 : 32 复习回顾1.①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②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要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g,水的质量________g 。 在医院里,我们经常会看到病人输液,许多就是氯化钠生理盐水情境引入氯化钠注射液
[规格]溶质质量分数0.9%
[注意]使用前发现溶液中有絮状物、瓶身细微裂缝等均不可使用。
[贮存]密封保存
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溶液的理解
2.能熟练掌握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 培养同学们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1.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的思维能力。
2.体会溶液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1.掌握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步骤和仪器
2.误差分析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重难点
在农业上常常用10%—20%的食盐水来选种,人们经过长期的实验发现,用16%的食盐水最合适。计算称量溶解装瓶84242托盘天平量筒428氯化钠固体细口瓶水玻璃棒标签名称浓度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今天学习如何配制50g 16%食盐溶液托盘天平使用:
⑴用托盘天平称量前,检查是否平衡。
如果天平未达到平衡,可以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⑵砝码应当用_______夹取,不能用手直接取用,以免 污染砝码。
称量时,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 上,无腐蚀性的固体药品
必须放在______ 上称量,易潮湿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 里称量。称量物放在 盘,砝码
放在 盘。托盘 纸片左右镊子烧杯量筒的使用:
⑴现有25ml、50ml、100ml三种规格的量筒,
如果要量取42ml的水,你会选用 ml量筒?
⑵量筒使用时,量筒必须放平,
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 .
保持水平,快接近刻度线时,改用 滴加液体。50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胶头滴管量程选择:等大或者稍大合作探究一 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合作探究二 用你所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氯化钠溶液,你所采用的方法。 下面是一位同学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的流程图,请找出其中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瓶塞没有倒放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量筒口没有紧贴烧杯口用温度计代替玻璃棒搅拌来加速溶解三 误差分析 某同学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时,实际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6%,请你帮助这位同学分析一下,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注:该同学的计算没有错误)本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课堂小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1.实验步骤
计算 称量(量取) 溶解 装瓶
2.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3.实验误差
知 识 结 构课堂检测2、现有下列仪器:①试管②酒精灯③量筒④烧杯⑤胶头滴管⑥药匙⑦托盘天平⑧玻璃棒。实验室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上述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⑦⑧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 )
A 称量(量取)、计算、溶解 B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C计算、溶解、称量(量取) D 溶解、计算、称量(量取)BA3.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D4、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 )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但未使用游码;
B.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撒出部分溶液。B5.下面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A B C D E⑴写出图中你喜欢的一种仪器名称 ;
⑵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ABCDE ② BDCEA ③DBCAE
⑶指出并纠正图中一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