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实验活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后的实验活动,学生通过对第二单元课题2、3的学习已经知道氧气的性质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和原理,在这一基础上,分组合作来完成实验室制取氧气。
通过这节实验活动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将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还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原理这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能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氢气等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本节实验活动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材设计说明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活动是最好的方式
课程标准来看初中学生要学会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初中化学需要完成的的八个基础学生实验之一
指明教学方向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分析
知道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和具体操作,比如集气瓶的使用和玻璃片的推拿技巧等
基本掌握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且对氧气的性质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能够从装置图中找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仪器 (二)学生学习习惯分析:
实验活动课还是很有兴趣 ,但是不能把所学化学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结合起来运用
课上激情高涨,经常一个实验要重复多次,从而忽略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
常采用记忆式学习方法,能将反应原理、性质、实验的现象和结论记住,但不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也不能顺利的举一反三 (三)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
每个班级都使用了小组加分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较高。
由于是实验活动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高,专注于学习的人数更多。 三、教学(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交流讨论和拓展探究,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的选择。
2、通过阅读教材、合作交流、归纳小结和分组实验,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方法。
3、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和记录巩固,进一步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四、教学(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氧气的性质验证。
学习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重难点突破:通过交流讨论、分组实验、合作引导、反思交流实现重难点的突破。五、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探究法、启发法六、学法指导:活动一、通过阅读教材→找出装置特点→交流讨论选择该装置的原因→归纳总结
(小组合作交流)
(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生成物在水中的溶解性是选择收集装置的原因)
活动二、阅读实验步骤→交流讨论实验要点→小组总结实验步骤→分组实验、记录现象→完成反馈练习(利用小组合作来完成实验探究)
活动三、回忆教师演示实验现象→分组实验探究、记录现象→交流讨论→归纳总结七、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分组,阅读教材课题2、3,预习实验活动的操作步骤,完成学案自主学习内容,组内交换检查预习内容,小组打分。
课前2分钟,阅读〖学案〗中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温馨提示。情境引入
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制取氧气的原理,但如何将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
过渡
实验前我们需要准备药品和仪器,今天我们提供的药品是高锰酸钾,下面我们讨论用什么装置来制取和收集氧气?。(板书)
活动一:实验装置的判断和选择1、阅读教材:观察教科书P45图2-17完成下列填空
2、讨论交流?:氧气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呢?能否用其他方法收集氧气?
3、拓展探究
4、归纳小结
过渡:药品和装置我们已经选好了,下面我们来实际制取2-3瓶氧气 活动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探究1、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45-46说说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需要哪些步骤?
2、合作交流:?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归纳小结
4、分组实验
过渡:大家已经收集好的氧气可以有很多用途,今天我们就利用氧气亲自探索一下氧气的化学性质吧。 活动三:氧气的性质验证 1、合作探究: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记录巩固
3、交流分享
4、归纳小结板书设计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实验装置的判断和选择
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探究
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三、氧气的性质验证
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铁与氧气的反应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