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一、说教材
《玲玲的画》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没有时间再画了,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温馨。文章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读懂课文,理解玲玲爸爸的话。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联系生活和课文内容理解爸爸简短的话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教学中牢牢抓住三幅图以及三幅图导致的玲玲情感变化这两条主线,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利用比较法、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等教学方法,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说学法: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看——说——读——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
(一)激趣导入,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了解文意。
(三)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激趣导入,巩固字词。
糟了 满意 端详 一幅画
参加 收拾 弄脏 小花狗
楼梯 脑筋 一等奖 懒洋洋
糟了 满意 端详 一幅画
参加 收拾 弄脏 小花狗
楼梯 脑筋 一等奖 懒洋洋
玲玲画了 ,一不小心把画 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 ,在画上的 上画了一只 。在评奖会上,这幅画得了 。
(二)整体感知,了解文意。
(三)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爸爸话中的坏事指的是 ,
好事又指的是 ,
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秘诀是 。
“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教师小结。
2、布置学生回家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四、说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坏事————好事
动脑筋
五、说反思
一、以读为本,读中品悟。
二、联系实际,突破难点。
一、以读为本,读中品悟。
一开始,检查生字认读,自由读文,降低坡度讲述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如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二、联系实际,突破难点。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 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是怎样做的?在学生充分发言、朗读的基础上引出爸爸说的话,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上,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把坏事变成好事的经历吗?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呢?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达到了最高境界吗?
在课堂教学的艺术园地:
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