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中考模拟试卷2023年(绍兴地区适用)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取用固体
C. 测溶液pH
D. 过滤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九年级+++++++++++48)南方某灾区流行痢疾,当地卫生部门采取措施,其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 )
①药物治疗患者,并将患者隔离 ②对患者身边的人进行卫生监督
③对疫区进行饮水消毒 ④对患者的体内排出物灭菌.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9·杭州模拟)下列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植株、雌蕊和果实示意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1中的④
B.图2中的①是由图1中的②发育形成的
C.经过传粉、受精后,图3中的④会发育成图4中的a
D.图4中的b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4.(2016九下·滨江竞赛)下列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由内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层
B.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自转
C.如果月球有大气层,将没有月相变化
D.昼夜现象的形成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造成的
5.(2022·婺城模拟)带有橡胶塞的口服液所配置的吸管一端做成尖口,其侧面刻有棱状条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使用时,应当将吸管 a 端插入橡胶塞
B.吸管尖口可以增大对橡胶塞的压力
C.棱状条纹有利于大气压将口服液压入口中
D.棱状条纹可以增大吸管与橡胶塞间的摩擦
6.(2013·绍兴)实验室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仪器是( )
A. 平面镜 B. 放大镜
C. 显微镜 D. 天文望远镜
7.(2015·乐清竞赛)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小朋友站在水平地面上做手拉手比力气游戏,结果甲把乙拉了过来,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拉乙的力一定比乙拉甲的力大
B.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甲拉乙的力和乙拉甲的力一定大小相等
D.只有在甲把乙拉动的过程中,甲的力才比乙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个力才一样大
8.(2022·宁波模拟)能量的转化是自然界硼普遍的现象。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化学能→电能 B.②:电能→机械能
C.③:重力势能→动能 D.④:机械能→内能
9.(2023九上·嘉兴期末)实验室有一瓶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小嘉想探究试剂瓶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已完全变质,设计了两种方案:①取部分试液,滴入过量CaCl2溶液,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观察溶液颜色变化;②取部分试液,滴入过量CuCl2溶液,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对于上述两种方案,你认为( )
A.两种方案都行 B.方案①行,方案②不行
C.两种方案都不行 D.方案①不行,方案②行
10.(2022·宁波)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 H2+CO2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
11.(2022·龙泉模拟)2021年12月9日,王亚平等宇航员在“天宫课堂”中做了浮力消失的实验。地空两地分别把乒乓球放在适量的水中,用外力将乒乓球压入水中后撤去外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的乒乓球处于“失重”状态,质量为零
B.太空中的乒乓球“悬浮”在水中,乒乓球与水的密度相等
C.地球上的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D.在地球上将乒乓球压入水中,浸没前杯底受到的压强逐渐增大
12.(2020八上·滨江期中)下列四幅测定水流大小的设计图中,P是悬挂在一细长金属丝下面的小球,O是悬挂点,OP能绕O点转动,CD是水平放置的光滑电阻丝,CD与细金属丝OP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设计要求:水不流动时细金属丝与电阻丝上的C点接触,电压表示为零;有水流动时,细金属丝将偏转,而且水的流速越大,偏转的角度越大,电压表的示数也越大。下列符合要求的设计是( )
A. B.
C. D.
13.(2022九下·舟山月考)学以致用对学习科学十分重要,运用所学知识对下列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图甲:植物向光生长——在光照下,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低
B.图乙:A物上升,B物下降——绳子对A的拉力大于对B的拉力
C.图丙:汤圆煮熟后浮在水面上——汤圆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D.图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14.(2022九上·杭州月考)物块在水平拉力F(大小未知)的作用下,在水平直线轨道上运动(如图),其中AB=CD=10m。已知物块在AB段和CD段分别以2m/s和5m/s的速度匀速运动,且在AB段、CD段所受摩擦阻力分别为1N和2N,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块在CD段的惯性比AB段大
B.该物块通过AB段和CD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5
C.拉力F在AB段所做的功为20J
D.拉力F在CD段做功的功率为10W
15.(2022·鄞州模拟)实验室有一黑色粉末(含氧化铜、碳粉、铁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将14.6g黑色粉末加入盛有100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质量为114.2g.该同学的以下推断中正确的是( )
①若反应后烧杯中有固体存在,则原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粉②黑色固体粉末可能由铁粉和碳粉组成③黑色固体中一定有铁,且其质量不低于11.2g④反应后可能得到红色固体⑤该稀硫酸的溶 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二、填空题 (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2023·义乌模拟) 3月27日,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率团赴大陆开展祭祖之行,促进了两岸民众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两岸一家亲。
(1) 地质研究表明,在2.7万年前,台湾与祖国人陆相连,后来由于 的变动,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出现海峡,形成台湾岛;
(2)今年3月21日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又一次发生4.9级地震。台湾一带是地震的高发区,主要原因是台湾处于板块的 地带。 (选填“中心”或“交界" )
17.(2021·慈溪模拟)初夏时节,花坛里、马路边、小河旁,一朵朵萱草肆意开放。
(1)萱草原产于中国,品种单一,1930年后世界各地开始广泛种植,经过几十年选种培育,现品种已达到万种以上,成为了重要的观赏花卉,这是 (选填“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结果。
(2)萱草叶片是平行叶脉,花瓣6,由此推断,在植物的分类上,萱草属于被子植物门的 (选填 “单”或“双”)子叶植物。
(3)春夏时节,百花争艳。下表为几种常见花卉的分类。
萱草 百合 黄花菜 鸢尾
目 百合 百合 百合 百合
科 百合 百合 .百合 鸢尾
属 萱草 百合 萱草 鸢尾
分析上表可知,萱草与 关系最近,它们的形态相似,共同特征最多。
18.(2022九上·舟山月考)塘川橄榄是平阳的传统名果,富含钙质和维生素C。
(1)结合如图分析,橄榄属于 植物。
(2)果农给橄榄树施加了一定量的化肥过磷酸钙Ca(H2PO4)2·H2O,主要是为了给橄榄提供 元素。
(3)为防治黑腐病,某果农用0.05千克72%农用链霉素溶液加水稀释,配置浓度为0.12%的链霉素溶液喷洒在植株中下部,则需要加水 千克。
19.(2023·鹿城模拟)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能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装置原理如图所示,由养殖区、种植区、转化槽组成,转化槽中细菌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盐。整个装置通过水泵实现系统内的水循环。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转化槽中的细菌属于 。
(2)该系统利用水泵将养殖区中的水送入种植区中,水泵每小时做功36000J,则水泵的功率至少为 瓦。
(3)减少草鱼的投放量有利于黑鱼的生长,请利用生态系统的知识解释其原因 。
20.(2022九上·安吉期末)如右图所示,OAB是杠杆,OA与BA垂直,在OA的中点挂一个20N的重物,加在B点的动力F1始终使OA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杠杆重力及摩擦均不计)。
(1)当F1竖直向上时,F1的大小为 N;
(2)当F1由竖直向上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缓慢的转到水平向左的位置时,动力F1的大小变化是 (选填“变小”、“变大”、“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
21.(2017·宁波)下表是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溶解度(g/100g水) 13.3 31.6 63.9
(1)称取30gKNO3固体时,在加一定量的KNO3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直到天平平衡。
(2)20℃时的,将30gKNO3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
(3)要使20℃时的KNO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写出一种即可)
22.(2020·宁波)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
(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2)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 。(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三、探究题 (此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45分)
23.(2021九上·舟山月考)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发芽玉米的提取液、淀粉液等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为此设计了如图所示三组探究活动。
温馨提示:A.发芽玉米的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B.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与淀粉的消化产物(麦芽糖)会产生砖红色沉淀。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如表所示操作。
甲组 乙组 丙组
左试管加入淀粉液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右试管加入提取液 1毫升 1毫升 1毫升
水浴温度 20℃ 50℃ 80℃
水浴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步骤二:把提取液分别倒入同一烧杯的左试管中,摇匀后在原温度下再维持5分钟。
步骤三:分别向各试管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并置于50-60℃水浴中1分钟,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甲和乙组都出现砖红色沉淀,且乙组比甲组的颜色更明显,丙组无砖红色沉淀。
(1)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 。
(2)出现乙组现象的原因是:淀粉液在 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
(3)若在完成“步骤一”后,将丙组实验中的温度由100℃调到40℃,再继续完成“步骤二”和“步骤三”,则丁组实验现象为 。
24.(2021九下·台州月考)小华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6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电阻约为10Ω)、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规格分别为R1“10Ω1A”和R2“50Ω0.5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1)小华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前,小明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用笔在图中将这根导线上画“×”,并重新画一根正确连接电路的导线(导线不能交叉)。
(2)小华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她应选用规格为 的滑动变阻器(选填“R1”或“R2”)。
(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在不同位置,小灯泡U-I图象如图乙所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小华在某次调节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了△R1,小灯泡电阻变化了△R2,则△R1 △R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5.(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诚信检测二期中测试卷)粗盐是含有较多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和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的氯化钠。为提纯粗盐,同学们经过了①蒸发结晶;②溶解;③过滤;④计算产率等步骤。
(1)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
(2)实验过程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 。
(3)经过上述操作得到的精盐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实验结束后,有4个小组分别展示了计算的精盐产率:
老师对各组的评价是:第1组结果偏高,其他组结果都偏低。于是各组分别讨论本组的误差,所找原因合理的是第 组。
组别 1 2 3 4
精盐产率 91% 69% 73% 75%
第①组:量水时眼睛位置太高,造成俯视。
第②组:称量精盐时误将精盐放在右盘。
第③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第④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26.(2021·江干模拟)小金实验探究小球藻新陈代谢的情况:选取两份等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球藻于密闭的锥形瓶内,编号为A和B,如图甲。将O2和CO2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A、B瓶内,采集瓶内O2和CO2浓度的数据。(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1)写出小球藻叶肉细胞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
(2)若测定A、B瓶内氧气的浓度变化,24h后,A瓶氧气浓度上升,B瓶氧气浓度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A瓶中,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A瓶中氧气增加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寒冷的冬季,将上述A瓶放在室外一昼夜。测得瓶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小金认为小球藻在一天中无法积累有机物,其依据是 。
四、解答题 (本题共 7 小题,其中第27、30题 6 分,第 28、29题每小题 7 分,第 32 题9分,第31、33 题每小题10分, 共 55 分)
27.(2023·宁波模拟)人体内水的平衡对于健康有重要意义。图甲是人体水平衡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
(1)食物是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之一。人体主要通过器官 吸收水分,也可以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得到水分。
(2)根据图甲分析,人体参与水平衡调节的系统有 (写两个)。
(3)图乙是某人汗液和尿液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图。结合图甲,分析他在高温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多,未及时补充水分, (填结构名称)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增大,以维持水盐平衡。
28.(2023八上·余姚期末)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学校会对教室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使用的是84消毒液,下面是84消毒液的产品说明书。
产品品名 84消毒液
主要原料 次氯酸钠(NaClO),有效含氯量大于等于5%
主要作用 瓜、餐具、厨房用品;白色衣物及物体表面;肝炎、病毒性感冒及肺炎患者的污染物。
产品规格 500g
(1)求:NaClO的式量 。
(2)NaClO分子中钠、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3)计算NaClO中氯元素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9.(2020·湖州模拟)历时九年,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全线贯通。
(1)一辆行驶在珠港澳大桥上小车的司机在9:00看到桥上如图甲所示的标志,小车行驶速度如图乙所示,他能否在9:10到达东人工岛?
(2)港珠澳大桥的人工岛上配置了550个充电桩,某电动出租车利用360千瓦直流快充装置,充电10分钟刚好将耗尽电能的电池充满电,求该电池的容量至少是多少千瓦时?
(3)港珠澳大桥全长5664米的海底隧道,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沉管隧道浸没在水中时,每一节的排水量约75000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沉管隧道。求浸没而未埋入海底时一节沉管隧道所受的浮力。
30.(2022九上·浙江期中)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1)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 。
(2)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a的值是
▲ ;
②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1.(2022·柯桥模拟)小明有一发光棒, 闭合开关, 众小灯齐发光, 断开开关, 众小灯齐熄灭。小明想,这些小灯一定是串联在一起, 但小红同学不认可, 她说这些小灯也可能是并联在一起。
(1)小明和小红的观点中,哪个正确? 请说明理由。
(2)如果该发光棒的外壳可以拆除, 露出各小灯接线脚, 如何用一根导线来判断这些灯是串联还是并联的? (不允许损坏发光棒的电路)
32.(2023·文成模拟)文成县黄坦镇仙果园艺场在柑橘园放养土鸡,某项目化研究小组为其设计一款土鸡孵化器,加快土鸡孵化,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C为轻质杠杆,始终处于水平位置,B为支点,AB:BC=1:4,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12V恒定不变,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1A”,压敏电阻RF的阻值与压力关系如图乙所示。气室内气体对活塞压力与温度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鸡蛋孵化时间与温度关系如图表一所示。
工作原理:当开关S1、S2均闭合,电热丝开始加热,控制电路中电流I≥0.25安时,衔铁被吸下,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衔铁上弹,电热丝重新加热。
表一
鸡蛋孵化阶段 孵化温度
第一阶段:第1-6天 38.5℃
第二阶段:第7-14天 38℃
第三阶段:第15天 37.9℃
第四阶段:第16-21天 37.3-37.5℃
(1)开关 S1 闭合后电磁铁上端的极性为 极。
(2)为达到第一阶段孵化所需温度,通过计算滑动变阻器阻值应调节为多大?
(3)完成第一阶段孵化后,要使孵化器内的温度降低,除调节滑动变阻器外,还可以如何调节,并说明理由。
33.(2022·嵊州模拟)2021年4月,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近130吨核废水排入太平洋,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的不安。媒体报道:福岛核电站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碘-131和铯-137,在海洋环境中,放射性物质会通过食物链污染鱼类,最终进入人体,可能对人体DNA产生影响,并造成基因损害。
(1)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的核 (选填“裂变”或“聚变”)产生的核能来发电的。
(2)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 (选填 “非生物”或“生物”)因素。放射性物质可能对人体基因造成损害,由此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变异属于 的变异 (选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
(3)健康成年人饮食中缺碘时可能会得 。
A.呆小症 B.地方性甲状腺肿
C.甲状腺机能亢进 D.侏儒症
(4)堆芯熔毁是指核燃料所在反应堆芯最终熔化,是核电事故中最严重的事态。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反应堆芯锆合金与水蒸气反应产生氢气,其反应方程式为:Zr+2H2O=ZrO2+2H2↑,当放出的氢气接触外界的氧气时发生剧烈反应,导致连续爆炸。
①锆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一个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②锆和水蒸气间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5)氘是核聚变的原料之一,1L海水中大约有0.03g氘,发生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00kg汽油(已知每千克汽油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为4.6×107焦)。计算:50L海水中的氘发生聚变时能释放出多少焦的能量 若每户人家每月用电460千瓦时,则这些电可供给多少户这样的人家用一个月 (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取整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取用药品的操作方法分析;
C、根据测定pH的操作方法分析;
D、根据过滤的操作要求分析。
【解答】A、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接触试管壁,应在试管上方垂直悬空滴加,不符合题意;
B、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不符合题意;
C、测溶液pH时用玻璃棒取液体滴在试纸上,符合题意;
D、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据此答题.
【解答】解: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题干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③④,①属于控制传染源,②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种子发育生长离不开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解答】 A、图1 中是豆子的种子, ④ 是子叶,豆子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子叶,A说法正确。
B、图1中的② 是胚芽,胚芽发育成茎和叶,也就是 图2中的① 大豆的叶子,B说法正确。
C、图3中的④是胚珠,图4中a是果皮,它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C说法错误。
D、图4中的b是种子,种子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4.【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知识,结合选项解答。
【解答】A:太阳大气由内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层,而不是太阳,错误。
B: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错误。
C:月相变化,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与月球大气无关,错误。
D:昼夜现象的形成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造成的,正确。
故选D。
5.【答案】C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压强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同样的压力作用下,b端比a端尖锐,受力面积小,对口服液的压强更大,更容易插入瓶中,故A错误;
吸管是固体,它传递的是压力,因此尖口也不会改变对橡皮塞的压力,故B错误;
棱状条纹,从而是习惯和橡胶塞之间存在空气,外面的空气可以进入瓶内,保证口服液能够被吸出来,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生物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据此解答.
【解答】解:人的口腔细胞十分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平面镜不起放大作用,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太小也不能达到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目的,天文望远镜是观察天体的仪器,也不能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综上所述;实验室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仪器是显微镜.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的.
【解答】做手拉手比力气游戏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描述的各个场景,确定其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即可。
【解答】①水果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不合题意;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符合题意;
在瀑布倾泻时,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正确不合题意;
在钻木取火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验证氢氧化钠变质程度,需先除去碳酸钠,再利用氢氧化钠的性质验证是否有氢氧化钠剩余分析。
【解答】 ①取部分试液,滴入过量CaCl2溶液,可除去碳酸钠,再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观察溶液颜色变化以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可验证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方案可行;②取部分试液,滴入过量CuCl2溶液,因氯化铜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会发生反应,所以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不能证明氢氧化钠变质程度,方案不可行;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根据方程式进行分析;
(3)比较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的大小即可;
(4)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水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CO+H2O H2+CO2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氧原子有2个,氢原子有2个,碳原子只有1个,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反应前,在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在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C错误符合题意;
D.CO和H2O,都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那么它们都是氧化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的特点判断;
(2)对乒乓球进行受力分析;
(3)根据漂浮条件判断;
(4)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
【解答】A.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即太空中的乒乓球质量不变,肯定不是零,故A错误;
B.太空中的乒乓球处于“失重”状态,则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都消失了,即使它在水中“悬浮”,也不能说明二者密度相等,故B错误;
C.地球上的乒乓球“漂浮”在水面,根据漂浮条件可知,乒乓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D.在地球上将乒乓球压入水中,浸没前,水面高度不断增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杯底受到的压强逐渐增大 ,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水不流动时细金属丝与电阻丝上的C点接触,电压表示为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此时电压表并联的电阻丝长度肯定是零,即电压表应该并联接在OC两点间。
有水流动时,细金属丝将偏转,此时电压表并联的电阻丝长度增大,电阻增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也会增大。
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的向光性,定滑轮的特点,浮力的大小,植物呼吸作用相关知识点进行解答。
【解答】A:图甲:植物向光生长——在光照下,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高,故A错误。
B:图乙:A物上升,B物下降——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大小,故绳子对A的拉力等于对B的拉力 ,故B错误。
C:图丙:汤圆煮熟后浮在水面上——汤圆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D:图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惯性;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2)已知路程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该物块通过AB段和CD段所用的时间之比。
(3)(4)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得出物块在AB段、CD段受到的拉力,然后利用W=Fs和计算对应的功和功率。【解答】A.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该物块整个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变,其惯性大小变,故A错误;
B.根据可得,该物块通过AB段所用时间:,
通过CD段所用时间:;
则该物块通过AB段和CD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故B错误;
CD.物块在AB段和CD段均做匀速运动,受力平衡,
则在AB段、CD段所受拉力分别为FAB=fAB=1N,FCD=fCD=2N,
则拉力F在AB段所做的功:WAB=FAB×sAB=1N×10m=10J,
拉力F在CD段所做的功:WCD=FCD×sCD=2N×10m=20J,
拉力F在CD段做功的功率为:,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15.【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碳不与硫酸反应。【解答】①碳粉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若反应后烧杯中有固体存在,但黑色粉末中不一定含有碳粉,还可能为剩余的氧化铜或铁粉或二者混合物,故①错误;
②将14.6g黑色粉末加入盛有100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质量为114.2g。说明生成氢气0.4g,则说明一定含有铁粉,故②正确;
③设生成氢气0.4g需要铁的质量为x,则有
Fe+H2SO4═FeSO4+H2↑
56 2
x 0.4g
;
解得:x=11.2g;
生成氢气0.4g需要铁的质量是11.2g,铁还能与硫酸铜反应,
因为还可能混有碳粉或氧化铜,只能说黑色粉末的质量最小是5.6g,故铁质量不低于11.2g,故③正确;
④如果样品中含有氧化铜时,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因此反应中可能得到红色固体,故④正确;
⑤设生成氢气0.4g需要硫酸的质量为y,则有
Fe+H2SO4═FeSO4+H2↑
98 2
y 0.4g
解得:y=19.6g。
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为:;
如果稀硫酸只和铁反应,则反应的硫酸质量是9.8g,此时稀硫酸质量分数是19.6%;如果再和氧化铜反应时,则稀硫酸的质量分数大于19.6%,因此该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低于19.6%,故⑤错误;
那么正确的是②③④。
故选B。
16.【答案】(1)地壳
(2)交界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共有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之间容易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解答】(1) 地质研究表明,在2.7万年前,台湾与祖国人陆相连,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出现海峡,形成台湾岛;
(2)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此处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地震;
故答案为:(1)地壳(2)交界
17.【答案】(1)人工选择
(2)单
(3)黄花菜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种子植物;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分析】(1)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通过人工方法保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和淘汰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以改良生物的性状和培育新品种的过程,或者培养适合人类需要的生物品种或性状叫人工选择。(2)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区别解答。(3)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解答】(1)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萱草原产于中国,品种单一,经过几十年选种培育,现品种已达到万种以上,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2)萱草叶片是平行叶脉,花瓣6,是3的倍数,所以萱草属于被子植物门的单子叶植物。
(3)分析上表可知,萱草与黄花菜同属,所以萱草与黄花菜关系最近,它们的形态相似,共同特征最多。
故答案为:(1)人工选择(2)单(3)黄花菜
18.【答案】(1)被子
(2)磷
(3)29.95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根据橄榄属于被子植物,含有磷元素的化合物可作磷肥及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1) 橄榄属于被子植物;
(2) 过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能为橄榄提供磷元素;
(3) 用0.05千克72%农用链霉素溶液加水稀释,配置浓度为0.12%的链霉素溶液,则0.12%的溶液质量为0.05kg×72%÷0.12%=30kg,则需加水质量为30-0.05=29.95kg;
故答案为:(1)被子;(2)磷;(3)29.95.
19.【答案】(1)分解者
(2)10
(3)减少草鱼的投放量,能让更多的能量流入黑鱼(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为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电功=电功率×时间;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的,能量沿着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单向流动的;
【解答】(1)生态系统的成分为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所以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转化槽中的细菌属于分解者;
(2)W= 36000J, t=1h=3600s,P=W/t= 36000J/3600s=10瓦;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单向流动的,所以减少草鱼的投放量,能让更多的能量流入黑鱼;
故答案为:(1)分解者(2)10(3)减少草鱼的投放量,能让更多的能量流入黑鱼
20.【答案】(1)10
(2)先变小后变大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以求出力F1的大小。
(2)判断当F1由竖直向上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缓慢的转到水平向左的位置时,力臂如何变化,然后由杠杆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大小如何变化。【解答】(1)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即:,
解得:F1=10N;
(2)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当F1由竖直向上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缓慢的转到水平向左的位置时,动力臂先变大后变小,阻力与阻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先变小后变大。
21.【答案】(1)继续加KNO3固体
(2)不饱和
(3)降低温度(或蒸发水或加KNO3固体)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天平称量物体时的正确操作;(2)根据20℃是KNO3固体的溶解度可进行判断;(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有: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三种方法。
【解答】(1)规定了质量的称量砝码30g已经放在右盘上,右盘重说明KNO3未到30g应该继续加KNO3;(2)20℃KNO3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30gKNO3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的;(3)要使20℃时的KNO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或蒸发水或加KNO3固体)等三种方法。
故答案为:(1)继续加KNO3固体;(2)不饱和;(3)降低温度(或蒸发水或加KNO3固体)。
22.【答案】(1)直线
(2)镜面后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答;
(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因为小朋友在镜面前,所以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镜面后。
23.【答案】(1)在一定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酶活性将逐渐减弱,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提取液中淀粉酶
(3)仍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发芽玉米提取液中含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麦芽糖,麦芽糖遇斐林试剂在加热情况下能生成砖红色沉淀。酶都有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活性。当酶失去活性时,即使再给予适宜的温度也不能恢复其活性。
【解答】(1)实验结果:甲组和乙组都出现了砖红色沉淀,且乙组比甲组的颜色深,丙组无砖红色沉淀出现,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酶活性将逐渐减弱,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淀粉液在提取液中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
(3)在步骤一时,酶因温度过高而失去活性,此后降低温度不能恢复酶的活性,淀粉没被水解成还原糖。 故丁组实验现象为仍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4.【答案】(1)
(2)R2
(3)0.625
(4)大于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确定电路的串并联关系,注意检查电表的接线柱的选择,还要注意变阻器接线“一上一下”;
(2)首先根据U变=U总-UL计算出变阻器的电压,再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计算出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3)根据乙图读出灯泡的额定电流,再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
(4)当变阻器的阻值减小时,通过电路的总电流变大,那么总电阻也变大,而灯泡的电阻变大。根据R总=R变+RL可知,△R1>△R2。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除了电压表与灯泡并联外,其它的元件都是串联。观察实物图可知,灯泡的右端与变阻器的接线错误,只需将它从变阻器端拆下,改接在开关右端的接线柱上即可,如下图所示:
(2)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变=U总-UL=6V-2.5V=3.5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得到:;
;
解得:R变=14Ω;
因此她应该选用规格为14Ω的变阻器。
(3)根据乙图可知,当灯泡的电压为2.5V时,通过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5A,那么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25A=0.625W。
(4)小华在某次调节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了△R1,小灯泡电阻变化了△R2,则△R1>△R2。
25.【答案】(1)②③①④
(2)玻璃棒
(3)混合物
(4)①②④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2)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3)提纯的精盐中含有氯化镁和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4)精盐产率偏低的原因要从食盐损失的角度分析.熟练掌握粗盐提纯的步骤和各操作中所用的仪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注意提纯的粗盐也是混合物.
【解答】解:(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合理的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2)溶解、过滤、蒸发中都有用到玻璃棒,故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玻璃棒;(3)经过上述操作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故属于混合物;(4)造成产率偏低是因为精盐质量偏小或水质量大,结果偏高是精盐质量偏大或者水质量少;
第①组:量水时眼睛位置太高,造成俯视,俯视读数会偏高,实际量取的水偏少,结果偏高,分析合理;
第②组:称量精盐时误将精盐放在右盘,称取的食盐质量可能会减小,结果偏低,分析合理;
第③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造成食盐质量增加,结果偏高,分析错误;
第④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致使所称取的精盐的实际质量偏小,所以产率偏低,分析正确;
所以所找原因正确的是①②④.
故答案为:(1)②③①④(2)玻璃棒(3)混合物(4)①②④
26.【答案】(1)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减小;大于
(3)G点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高或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比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解答】(1) 小球藻叶肉细胞合成有机物,其实就是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
(2)A瓶因为有光照,所以瓶子内小球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B瓶无光照,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有B瓶氧气浓度会减小,而A瓶内, 小球藻光合产生的氧气量一定是大于A瓶内氧气增加量的,因为部分氧气被小球藻用消耗。
(3)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二氧化碳就多,消耗的氧气少产生的二氧化碳就少 ,图中G点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高,代表着呼吸作用高于光合作用。所以小金认为小球藻在一天中无法积累有机物。
故答案为:(1)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减小;大于(3) G点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高或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比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
27.【答案】(1)小肠
(2)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写出两个)
(3)肾小管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泌尿系统;水盐平衡
【解析】【分析】(1)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组要器官。
(2)人体中存在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等七大系统。人体多个系统相互联系,使人体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乙图反应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尿液和汗液之间关系。尿液的形成需要经历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解答】(1)人体的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器官是小肠。
(2)人体多个系统相互联系,使人体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血浆浓度改变为循环系统成分,通过感受器传给神经中枢属于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分泌抗利尿激素改变属于内分泌系统,肾脏重吸收属于泌尿系统。因此人体参与水平衡调节的系统有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
(3)高温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多 ,由乙图可知,人体的尿液含量会减少。肾脏重吸收水量将会增加,在肾脏中起重吸收功能的是肾小管。
故答案为(1)小肠 (2) 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写出两个) (3) 肾小管。
28.【答案】(1)74.5
(2)46:71:32
(3)NaClO中氯元素质量分数为: ×100%≈47.4%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化学式的式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NaClO 可知,次氯酸钠的式量为:23+35.5+16=74.5;
(2)根据化学式 NaClO 可知,NaClO分子中钠、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3×1):(35.5×1):(16×1)=46:71:32。
29.【答案】(1)根据图乙可知,小车的速度为v=70km/h;
行驶时间t=9:10-9:00=10min=;
那么小车行驶的路程为:s=vt=70km/h×=11.67km>7km;
所以他能够在9:10到达东人工岛。
(2)充电桩的功率;P=360KW;
充电时间t=10min=;
电池容量为:W=Pt=360 kW ×=60kW·h。
(3)沉管隧道受到的浮力为:F浮=G排=m排g=7.5×107kg×10N/kg=7.5×108N。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出行驶的距离,然后与到达东人工岛的路程比较即可;
(2)根据公式W=Pt计算电池的容量;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计算沉管受到的浮力。
30.【答案】(1)H+与OH-结合生成H2O
(2)①20
②设反应生成NaCl有x
NaOH+ HCl= NaCl+H2O
36.5 58.5
20g×7.3%=1.46g x
X=2.34g
NaCl%= =5.2%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 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H2O分析;
(2)根据锥形瓶增加质量即为中入稀盐酸质量,由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再由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计算生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H2O;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即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质量和,则锥形瓶增加质量即为中入稀盐酸质量,则a=80.4-60.4=20;
故答案为:(1)H+与OH-结合生成H2O ;(2)20;5.2%。
31.【答案】(1)小红的观点正确; 因为如果把开关安装在并联电路的干路上,也可以由一个开关控制所有小灯的亮灭
(2)答案一:先将开关闭合,观察到所有小灯都亮了,再用导线连接在任一个发光的 小灯两端。 如果观察到所有小灯都熄灭了,则这些小灯为并联; 如果观察到只有这个小灯熄灭了,则这些小灯为串联。
答案二:先用导线连接在任一个小灯两端,再将开关闭合。 如果观察到除导线间小灯不亮外,其它小灯都亮了,则这些小灯为串联; 如果观察到所有小灯均不亮,则这些小灯为并联。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
【解析】【分析】(1)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
(2)①如果小灯泡是并联的,那么将导线与其中一个灯泡并联后,所有的灯泡都将被短路,此时所有的灯泡不发光;
②如果灯泡是串联的,那么只有被并联的灯泡不发光,其它的都会发光,据此分析解答。
32.【答案】(1)S(南)
(2)第一阶段气室内温度应为 38.5℃,由图乙可知此时气室压力 FC=4N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
再由图丙RF=25Ω
(3)方法:1.增大控制电路电源电压、2.增加电磁铁线圈匝数或3.将支点B适当左移。理由:孵化器内温度下降,气室对活塞的压力减小,压敏电阻受到压力变小,电阻变大,所以电流变小,电磁铁磁性减弱。
固需通过调节增大电磁铁磁性,以上三种1、2、3均可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上端的磁性;
(2)首先根据图丙确定气室内温度为38.5℃时的压力FC,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计算出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接下来根据乙图确定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根据公式 计算出此时的总电阻,再根据R滑=R总-RF计算变阻器接入的阻值。
(3)电磁铁吸合时需要的电磁力大小不变,即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要保持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电磁铁上线圈的电流方向为向左。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左,此时大拇指指向下端,则下端为电磁铁的N极,上端为电磁铁的S极。
(3)电磁铁吸合时需要的电磁力大小不变,即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要保持不变。
①当孵化器内温度降低时,气室内气压减小,压敏电阻的电阻变大,根据R总=R变+RF可知,此时总电阻变大。在电流不变时,根据U=IR可知,此时电源电压增大;
②如果电源电压不变,根据U=IR可知,总电阻增大则总电流减小,电磁铁的磁场减弱,此时可以通过增加线圈匝数的方式增大电磁力。
③此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减小,则它对衔铁的吸引力减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此时可以增大动力臂而减小阻力臂,即将指点适当左移。
33.【答案】(1)裂变
(2)非生物因素;可遗传
(3)B
(4)40;置换
(5)Q=4.6×1011焦,n=278户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遗传物质的传递;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核电站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据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点解答。
(3)根据激素相关知识点解答。
(4)根据元素符号,置换反应概念解答。
(5)热值公式Q=mq,结合电能解答。
【解答】(1)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的核裂变产生的核能来发电的。
(2)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放射性物质可能对人体基因造成损害,由此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
(3)健康成年人饮食中缺碘时可能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故选B。
(4)①锆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一个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0。
②锆和水蒸气间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5)1升海水发生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50升海水发生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若每户人家每月用电460千瓦时,则这些电可供
1 / 1初中科学中考模拟试卷2023年(绍兴地区适用)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取用固体
C. 测溶液pH
D. 过滤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取用药品的操作方法分析;
C、根据测定pH的操作方法分析;
D、根据过滤的操作要求分析。
【解答】A、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接触试管壁,应在试管上方垂直悬空滴加,不符合题意;
B、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不符合题意;
C、测溶液pH时用玻璃棒取液体滴在试纸上,符合题意;
D、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九年级+++++++++++48)南方某灾区流行痢疾,当地卫生部门采取措施,其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 )
①药物治疗患者,并将患者隔离 ②对患者身边的人进行卫生监督
③对疫区进行饮水消毒 ④对患者的体内排出物灭菌.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据此答题.
【解答】解: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题干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③④,①属于控制传染源,②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选:B
3.(2019·杭州模拟)下列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植株、雌蕊和果实示意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1中的④
B.图2中的①是由图1中的②发育形成的
C.经过传粉、受精后,图3中的④会发育成图4中的a
D.图4中的b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种子发育生长离不开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解答】 A、图1 中是豆子的种子, ④ 是子叶,豆子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子叶,A说法正确。
B、图1中的② 是胚芽,胚芽发育成茎和叶,也就是 图2中的① 大豆的叶子,B说法正确。
C、图3中的④是胚珠,图4中a是果皮,它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C说法错误。
D、图4中的b是种子,种子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4.(2016九下·滨江竞赛)下列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由内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层
B.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自转
C.如果月球有大气层,将没有月相变化
D.昼夜现象的形成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造成的
【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知识,结合选项解答。
【解答】A:太阳大气由内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层,而不是太阳,错误。
B: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错误。
C:月相变化,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与月球大气无关,错误。
D:昼夜现象的形成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造成的,正确。
故选D。
5.(2022·婺城模拟)带有橡胶塞的口服液所配置的吸管一端做成尖口,其侧面刻有棱状条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使用时,应当将吸管 a 端插入橡胶塞
B.吸管尖口可以增大对橡胶塞的压力
C.棱状条纹有利于大气压将口服液压入口中
D.棱状条纹可以增大吸管与橡胶塞间的摩擦
【答案】C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压强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同样的压力作用下,b端比a端尖锐,受力面积小,对口服液的压强更大,更容易插入瓶中,故A错误;
吸管是固体,它传递的是压力,因此尖口也不会改变对橡皮塞的压力,故B错误;
棱状条纹,从而是习惯和橡胶塞之间存在空气,外面的空气可以进入瓶内,保证口服液能够被吸出来,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2013·绍兴)实验室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仪器是( )
A. 平面镜 B. 放大镜
C. 显微镜 D. 天文望远镜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生物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据此解答.
【解答】解:人的口腔细胞十分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平面镜不起放大作用,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太小也不能达到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目的,天文望远镜是观察天体的仪器,也不能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综上所述;实验室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仪器是显微镜.
故选:C
7.(2015·乐清竞赛)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小朋友站在水平地面上做手拉手比力气游戏,结果甲把乙拉了过来,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拉乙的力一定比乙拉甲的力大
B.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甲拉乙的力和乙拉甲的力一定大小相等
D.只有在甲把乙拉动的过程中,甲的力才比乙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个力才一样大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的.
【解答】做手拉手比力气游戏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故选C.
8.(2022·宁波模拟)能量的转化是自然界硼普遍的现象。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化学能→电能 B.②:电能→机械能
C.③:重力势能→动能 D.④:机械能→内能
【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描述的各个场景,确定其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即可。
【解答】①水果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不合题意;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符合题意;
在瀑布倾泻时,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正确不合题意;
在钻木取火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9.(2023九上·嘉兴期末)实验室有一瓶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小嘉想探究试剂瓶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已完全变质,设计了两种方案:①取部分试液,滴入过量CaCl2溶液,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观察溶液颜色变化;②取部分试液,滴入过量CuCl2溶液,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对于上述两种方案,你认为( )
A.两种方案都行 B.方案①行,方案②不行
C.两种方案都不行 D.方案①不行,方案②行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验证氢氧化钠变质程度,需先除去碳酸钠,再利用氢氧化钠的性质验证是否有氢氧化钠剩余分析。
【解答】 ①取部分试液,滴入过量CaCl2溶液,可除去碳酸钠,再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观察溶液颜色变化以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可验证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方案可行;②取部分试液,滴入过量CuCl2溶液,因氯化铜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会发生反应,所以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不能证明氢氧化钠变质程度,方案不可行;
故选B。
10.(2022·宁波)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 H2+CO2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根据方程式进行分析;
(3)比较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的大小即可;
(4)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水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CO+H2O H2+CO2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氧原子有2个,氢原子有2个,碳原子只有1个,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反应前,在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在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C错误符合题意;
D.CO和H2O,都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那么它们都是氧化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1.(2022·龙泉模拟)2021年12月9日,王亚平等宇航员在“天宫课堂”中做了浮力消失的实验。地空两地分别把乒乓球放在适量的水中,用外力将乒乓球压入水中后撤去外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的乒乓球处于“失重”状态,质量为零
B.太空中的乒乓球“悬浮”在水中,乒乓球与水的密度相等
C.地球上的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D.在地球上将乒乓球压入水中,浸没前杯底受到的压强逐渐增大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的特点判断;
(2)对乒乓球进行受力分析;
(3)根据漂浮条件判断;
(4)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
【解答】A.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即太空中的乒乓球质量不变,肯定不是零,故A错误;
B.太空中的乒乓球处于“失重”状态,则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都消失了,即使它在水中“悬浮”,也不能说明二者密度相等,故B错误;
C.地球上的乒乓球“漂浮”在水面,根据漂浮条件可知,乒乓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D.在地球上将乒乓球压入水中,浸没前,水面高度不断增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杯底受到的压强逐渐增大 ,故D正确。
故选D。
12.(2020八上·滨江期中)下列四幅测定水流大小的设计图中,P是悬挂在一细长金属丝下面的小球,O是悬挂点,OP能绕O点转动,CD是水平放置的光滑电阻丝,CD与细金属丝OP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设计要求:水不流动时细金属丝与电阻丝上的C点接触,电压表示为零;有水流动时,细金属丝将偏转,而且水的流速越大,偏转的角度越大,电压表的示数也越大。下列符合要求的设计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水不流动时细金属丝与电阻丝上的C点接触,电压表示为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此时电压表并联的电阻丝长度肯定是零,即电压表应该并联接在OC两点间。
有水流动时,细金属丝将偏转,此时电压表并联的电阻丝长度增大,电阻增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也会增大。
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13.(2022九下·舟山月考)学以致用对学习科学十分重要,运用所学知识对下列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图甲:植物向光生长——在光照下,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低
B.图乙:A物上升,B物下降——绳子对A的拉力大于对B的拉力
C.图丙:汤圆煮熟后浮在水面上——汤圆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D.图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的向光性,定滑轮的特点,浮力的大小,植物呼吸作用相关知识点进行解答。
【解答】A:图甲:植物向光生长——在光照下,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高,故A错误。
B:图乙:A物上升,B物下降——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大小,故绳子对A的拉力等于对B的拉力 ,故B错误。
C:图丙:汤圆煮熟后浮在水面上——汤圆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D:图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D。
14.(2022九上·杭州月考)物块在水平拉力F(大小未知)的作用下,在水平直线轨道上运动(如图),其中AB=CD=10m。已知物块在AB段和CD段分别以2m/s和5m/s的速度匀速运动,且在AB段、CD段所受摩擦阻力分别为1N和2N,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块在CD段的惯性比AB段大
B.该物块通过AB段和CD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5
C.拉力F在AB段所做的功为20J
D.拉力F在CD段做功的功率为10W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惯性;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2)已知路程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该物块通过AB段和CD段所用的时间之比。
(3)(4)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得出物块在AB段、CD段受到的拉力,然后利用W=Fs和计算对应的功和功率。【解答】A.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该物块整个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变,其惯性大小变,故A错误;
B.根据可得,该物块通过AB段所用时间:,
通过CD段所用时间:;
则该物块通过AB段和CD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故B错误;
CD.物块在AB段和CD段均做匀速运动,受力平衡,
则在AB段、CD段所受拉力分别为FAB=fAB=1N,FCD=fCD=2N,
则拉力F在AB段所做的功:WAB=FAB×sAB=1N×10m=10J,
拉力F在CD段所做的功:WCD=FCD×sCD=2N×10m=20J,
拉力F在CD段做功的功率为:,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15.(2022·鄞州模拟)实验室有一黑色粉末(含氧化铜、碳粉、铁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将14.6g黑色粉末加入盛有100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质量为114.2g.该同学的以下推断中正确的是( )
①若反应后烧杯中有固体存在,则原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粉②黑色固体粉末可能由铁粉和碳粉组成③黑色固体中一定有铁,且其质量不低于11.2g④反应后可能得到红色固体⑤该稀硫酸的溶 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碳不与硫酸反应。【解答】①碳粉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若反应后烧杯中有固体存在,但黑色粉末中不一定含有碳粉,还可能为剩余的氧化铜或铁粉或二者混合物,故①错误;
②将14.6g黑色粉末加入盛有100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质量为114.2g。说明生成氢气0.4g,则说明一定含有铁粉,故②正确;
③设生成氢气0.4g需要铁的质量为x,则有
Fe+H2SO4═FeSO4+H2↑
56 2
x 0.4g
;
解得:x=11.2g;
生成氢气0.4g需要铁的质量是11.2g,铁还能与硫酸铜反应,
因为还可能混有碳粉或氧化铜,只能说黑色粉末的质量最小是5.6g,故铁质量不低于11.2g,故③正确;
④如果样品中含有氧化铜时,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因此反应中可能得到红色固体,故④正确;
⑤设生成氢气0.4g需要硫酸的质量为y,则有
Fe+H2SO4═FeSO4+H2↑
98 2
y 0.4g
解得:y=19.6g。
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为:;
如果稀硫酸只和铁反应,则反应的硫酸质量是9.8g,此时稀硫酸质量分数是19.6%;如果再和氧化铜反应时,则稀硫酸的质量分数大于19.6%,因此该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低于19.6%,故⑤错误;
那么正确的是②③④。
故选B。
二、填空题 (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2023·义乌模拟) 3月27日,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率团赴大陆开展祭祖之行,促进了两岸民众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两岸一家亲。
(1) 地质研究表明,在2.7万年前,台湾与祖国人陆相连,后来由于 的变动,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出现海峡,形成台湾岛;
(2)今年3月21日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又一次发生4.9级地震。台湾一带是地震的高发区,主要原因是台湾处于板块的 地带。 (选填“中心”或“交界" )
【答案】(1)地壳
(2)交界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共有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之间容易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解答】(1) 地质研究表明,在2.7万年前,台湾与祖国人陆相连,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出现海峡,形成台湾岛;
(2)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此处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地震;
故答案为:(1)地壳(2)交界
17.(2021·慈溪模拟)初夏时节,花坛里、马路边、小河旁,一朵朵萱草肆意开放。
(1)萱草原产于中国,品种单一,1930年后世界各地开始广泛种植,经过几十年选种培育,现品种已达到万种以上,成为了重要的观赏花卉,这是 (选填“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结果。
(2)萱草叶片是平行叶脉,花瓣6,由此推断,在植物的分类上,萱草属于被子植物门的 (选填 “单”或“双”)子叶植物。
(3)春夏时节,百花争艳。下表为几种常见花卉的分类。
萱草 百合 黄花菜 鸢尾
目 百合 百合 百合 百合
科 百合 百合 .百合 鸢尾
属 萱草 百合 萱草 鸢尾
分析上表可知,萱草与 关系最近,它们的形态相似,共同特征最多。
【答案】(1)人工选择
(2)单
(3)黄花菜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种子植物;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分析】(1)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通过人工方法保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和淘汰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以改良生物的性状和培育新品种的过程,或者培养适合人类需要的生物品种或性状叫人工选择。(2)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区别解答。(3)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解答】(1)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萱草原产于中国,品种单一,经过几十年选种培育,现品种已达到万种以上,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2)萱草叶片是平行叶脉,花瓣6,是3的倍数,所以萱草属于被子植物门的单子叶植物。
(3)分析上表可知,萱草与黄花菜同属,所以萱草与黄花菜关系最近,它们的形态相似,共同特征最多。
故答案为:(1)人工选择(2)单(3)黄花菜
18.(2022九上·舟山月考)塘川橄榄是平阳的传统名果,富含钙质和维生素C。
(1)结合如图分析,橄榄属于 植物。
(2)果农给橄榄树施加了一定量的化肥过磷酸钙Ca(H2PO4)2·H2O,主要是为了给橄榄提供 元素。
(3)为防治黑腐病,某果农用0.05千克72%农用链霉素溶液加水稀释,配置浓度为0.12%的链霉素溶液喷洒在植株中下部,则需要加水 千克。
【答案】(1)被子
(2)磷
(3)29.95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根据橄榄属于被子植物,含有磷元素的化合物可作磷肥及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1) 橄榄属于被子植物;
(2) 过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能为橄榄提供磷元素;
(3) 用0.05千克72%农用链霉素溶液加水稀释,配置浓度为0.12%的链霉素溶液,则0.12%的溶液质量为0.05kg×72%÷0.12%=30kg,则需加水质量为30-0.05=29.95kg;
故答案为:(1)被子;(2)磷;(3)29.95.
19.(2023·鹿城模拟)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能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装置原理如图所示,由养殖区、种植区、转化槽组成,转化槽中细菌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盐。整个装置通过水泵实现系统内的水循环。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转化槽中的细菌属于 。
(2)该系统利用水泵将养殖区中的水送入种植区中,水泵每小时做功36000J,则水泵的功率至少为 瓦。
(3)减少草鱼的投放量有利于黑鱼的生长,请利用生态系统的知识解释其原因 。
【答案】(1)分解者
(2)10
(3)减少草鱼的投放量,能让更多的能量流入黑鱼(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为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电功=电功率×时间;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的,能量沿着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单向流动的;
【解答】(1)生态系统的成分为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所以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转化槽中的细菌属于分解者;
(2)W= 36000J, t=1h=3600s,P=W/t= 36000J/3600s=10瓦;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单向流动的,所以减少草鱼的投放量,能让更多的能量流入黑鱼;
故答案为:(1)分解者(2)10(3)减少草鱼的投放量,能让更多的能量流入黑鱼
20.(2022九上·安吉期末)如右图所示,OAB是杠杆,OA与BA垂直,在OA的中点挂一个20N的重物,加在B点的动力F1始终使OA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杠杆重力及摩擦均不计)。
(1)当F1竖直向上时,F1的大小为 N;
(2)当F1由竖直向上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缓慢的转到水平向左的位置时,动力F1的大小变化是 (选填“变小”、“变大”、“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1)10
(2)先变小后变大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以求出力F1的大小。
(2)判断当F1由竖直向上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缓慢的转到水平向左的位置时,力臂如何变化,然后由杠杆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大小如何变化。【解答】(1)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即:,
解得:F1=10N;
(2)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当F1由竖直向上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缓慢的转到水平向左的位置时,动力臂先变大后变小,阻力与阻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先变小后变大。
21.(2017·宁波)下表是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溶解度(g/100g水) 13.3 31.6 63.9
(1)称取30gKNO3固体时,在加一定量的KNO3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直到天平平衡。
(2)20℃时的,将30gKNO3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
(3)要使20℃时的KNO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继续加KNO3固体
(2)不饱和
(3)降低温度(或蒸发水或加KNO3固体)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天平称量物体时的正确操作;(2)根据20℃是KNO3固体的溶解度可进行判断;(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有: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三种方法。
【解答】(1)规定了质量的称量砝码30g已经放在右盘上,右盘重说明KNO3未到30g应该继续加KNO3;(2)20℃KNO3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30gKNO3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的;(3)要使20℃时的KNO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或蒸发水或加KNO3固体)等三种方法。
故答案为:(1)继续加KNO3固体;(2)不饱和;(3)降低温度(或蒸发水或加KNO3固体)。
22.(2020·宁波)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
(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2)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 。(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答案】(1)直线
(2)镜面后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答;
(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因为小朋友在镜面前,所以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镜面后。
三、探究题 (此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45分)
23.(2021九上·舟山月考)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发芽玉米的提取液、淀粉液等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为此设计了如图所示三组探究活动。
温馨提示:A.发芽玉米的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B.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与淀粉的消化产物(麦芽糖)会产生砖红色沉淀。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如表所示操作。
甲组 乙组 丙组
左试管加入淀粉液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右试管加入提取液 1毫升 1毫升 1毫升
水浴温度 20℃ 50℃ 80℃
水浴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步骤二:把提取液分别倒入同一烧杯的左试管中,摇匀后在原温度下再维持5分钟。
步骤三:分别向各试管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并置于50-60℃水浴中1分钟,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甲和乙组都出现砖红色沉淀,且乙组比甲组的颜色更明显,丙组无砖红色沉淀。
(1)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 。
(2)出现乙组现象的原因是:淀粉液在 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
(3)若在完成“步骤一”后,将丙组实验中的温度由100℃调到40℃,再继续完成“步骤二”和“步骤三”,则丁组实验现象为 。
【答案】(1)在一定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酶活性将逐渐减弱,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提取液中淀粉酶
(3)仍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发芽玉米提取液中含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麦芽糖,麦芽糖遇斐林试剂在加热情况下能生成砖红色沉淀。酶都有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活性。当酶失去活性时,即使再给予适宜的温度也不能恢复其活性。
【解答】(1)实验结果:甲组和乙组都出现了砖红色沉淀,且乙组比甲组的颜色深,丙组无砖红色沉淀出现,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酶活性将逐渐减弱,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淀粉液在提取液中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
(3)在步骤一时,酶因温度过高而失去活性,此后降低温度不能恢复酶的活性,淀粉没被水解成还原糖。 故丁组实验现象为仍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4.(2021九下·台州月考)小华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6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电阻约为10Ω)、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规格分别为R1“10Ω1A”和R2“50Ω0.5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1)小华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前,小明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用笔在图中将这根导线上画“×”,并重新画一根正确连接电路的导线(导线不能交叉)。
(2)小华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她应选用规格为 的滑动变阻器(选填“R1”或“R2”)。
(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在不同位置,小灯泡U-I图象如图乙所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小华在某次调节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了△R1,小灯泡电阻变化了△R2,则△R1 △R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
(2)R2
(3)0.625
(4)大于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确定电路的串并联关系,注意检查电表的接线柱的选择,还要注意变阻器接线“一上一下”;
(2)首先根据U变=U总-UL计算出变阻器的电压,再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计算出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3)根据乙图读出灯泡的额定电流,再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
(4)当变阻器的阻值减小时,通过电路的总电流变大,那么总电阻也变大,而灯泡的电阻变大。根据R总=R变+RL可知,△R1>△R2。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除了电压表与灯泡并联外,其它的元件都是串联。观察实物图可知,灯泡的右端与变阻器的接线错误,只需将它从变阻器端拆下,改接在开关右端的接线柱上即可,如下图所示:
(2)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变=U总-UL=6V-2.5V=3.5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得到:;
;
解得:R变=14Ω;
因此她应该选用规格为14Ω的变阻器。
(3)根据乙图可知,当灯泡的电压为2.5V时,通过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5A,那么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25A=0.625W。
(4)小华在某次调节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了△R1,小灯泡电阻变化了△R2,则△R1>△R2。
25.(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诚信检测二期中测试卷)粗盐是含有较多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和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的氯化钠。为提纯粗盐,同学们经过了①蒸发结晶;②溶解;③过滤;④计算产率等步骤。
(1)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
(2)实验过程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 。
(3)经过上述操作得到的精盐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实验结束后,有4个小组分别展示了计算的精盐产率:
老师对各组的评价是:第1组结果偏高,其他组结果都偏低。于是各组分别讨论本组的误差,所找原因合理的是第 组。
组别 1 2 3 4
精盐产率 91% 69% 73% 75%
第①组:量水时眼睛位置太高,造成俯视。
第②组:称量精盐时误将精盐放在右盘。
第③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第④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答案】(1)②③①④
(2)玻璃棒
(3)混合物
(4)①②④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2)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3)提纯的精盐中含有氯化镁和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4)精盐产率偏低的原因要从食盐损失的角度分析.熟练掌握粗盐提纯的步骤和各操作中所用的仪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注意提纯的粗盐也是混合物.
【解答】解:(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合理的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2)溶解、过滤、蒸发中都有用到玻璃棒,故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玻璃棒;(3)经过上述操作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故属于混合物;(4)造成产率偏低是因为精盐质量偏小或水质量大,结果偏高是精盐质量偏大或者水质量少;
第①组:量水时眼睛位置太高,造成俯视,俯视读数会偏高,实际量取的水偏少,结果偏高,分析合理;
第②组:称量精盐时误将精盐放在右盘,称取的食盐质量可能会减小,结果偏低,分析合理;
第③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造成食盐质量增加,结果偏高,分析错误;
第④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致使所称取的精盐的实际质量偏小,所以产率偏低,分析正确;
所以所找原因正确的是①②④.
故答案为:(1)②③①④(2)玻璃棒(3)混合物(4)①②④
26.(2021·江干模拟)小金实验探究小球藻新陈代谢的情况:选取两份等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球藻于密闭的锥形瓶内,编号为A和B,如图甲。将O2和CO2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A、B瓶内,采集瓶内O2和CO2浓度的数据。(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1)写出小球藻叶肉细胞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
(2)若测定A、B瓶内氧气的浓度变化,24h后,A瓶氧气浓度上升,B瓶氧气浓度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A瓶中,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A瓶中氧气增加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寒冷的冬季,将上述A瓶放在室外一昼夜。测得瓶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小金认为小球藻在一天中无法积累有机物,其依据是 。
【答案】(1)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减小;大于
(3)G点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高或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比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解答】(1) 小球藻叶肉细胞合成有机物,其实就是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
(2)A瓶因为有光照,所以瓶子内小球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B瓶无光照,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有B瓶氧气浓度会减小,而A瓶内, 小球藻光合产生的氧气量一定是大于A瓶内氧气增加量的,因为部分氧气被小球藻用消耗。
(3)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二氧化碳就多,消耗的氧气少产生的二氧化碳就少 ,图中G点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高,代表着呼吸作用高于光合作用。所以小金认为小球藻在一天中无法积累有机物。
故答案为:(1)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减小;大于(3) G点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高或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比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
四、解答题 (本题共 7 小题,其中第27、30题 6 分,第 28、29题每小题 7 分,第 32 题9分,第31、33 题每小题10分, 共 55 分)
27.(2023·宁波模拟)人体内水的平衡对于健康有重要意义。图甲是人体水平衡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
(1)食物是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之一。人体主要通过器官 吸收水分,也可以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得到水分。
(2)根据图甲分析,人体参与水平衡调节的系统有 (写两个)。
(3)图乙是某人汗液和尿液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图。结合图甲,分析他在高温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多,未及时补充水分, (填结构名称)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增大,以维持水盐平衡。
【答案】(1)小肠
(2)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写出两个)
(3)肾小管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泌尿系统;水盐平衡
【解析】【分析】(1)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组要器官。
(2)人体中存在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等七大系统。人体多个系统相互联系,使人体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乙图反应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尿液和汗液之间关系。尿液的形成需要经历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解答】(1)人体的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器官是小肠。
(2)人体多个系统相互联系,使人体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血浆浓度改变为循环系统成分,通过感受器传给神经中枢属于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分泌抗利尿激素改变属于内分泌系统,肾脏重吸收属于泌尿系统。因此人体参与水平衡调节的系统有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
(3)高温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多 ,由乙图可知,人体的尿液含量会减少。肾脏重吸收水量将会增加,在肾脏中起重吸收功能的是肾小管。
故答案为(1)小肠 (2) 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写出两个) (3) 肾小管。
28.(2023八上·余姚期末)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学校会对教室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使用的是84消毒液,下面是84消毒液的产品说明书。
产品品名 84消毒液
主要原料 次氯酸钠(NaClO),有效含氯量大于等于5%
主要作用 瓜、餐具、厨房用品;白色衣物及物体表面;肝炎、病毒性感冒及肺炎患者的污染物。
产品规格 500g
(1)求:NaClO的式量 。
(2)NaClO分子中钠、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3)计算NaClO中氯元素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74.5
(2)46:71:32
(3)NaClO中氯元素质量分数为: ×100%≈47.4%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化学式的式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NaClO 可知,次氯酸钠的式量为:23+35.5+16=74.5;
(2)根据化学式 NaClO 可知,NaClO分子中钠、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3×1):(35.5×1):(16×1)=46:71:32。
29.(2020·湖州模拟)历时九年,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全线贯通。
(1)一辆行驶在珠港澳大桥上小车的司机在9:00看到桥上如图甲所示的标志,小车行驶速度如图乙所示,他能否在9:10到达东人工岛?
(2)港珠澳大桥的人工岛上配置了550个充电桩,某电动出租车利用360千瓦直流快充装置,充电10分钟刚好将耗尽电能的电池充满电,求该电池的容量至少是多少千瓦时?
(3)港珠澳大桥全长5664米的海底隧道,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沉管隧道浸没在水中时,每一节的排水量约75000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沉管隧道。求浸没而未埋入海底时一节沉管隧道所受的浮力。
【答案】(1)根据图乙可知,小车的速度为v=70km/h;
行驶时间t=9:10-9:00=10min=;
那么小车行驶的路程为:s=vt=70km/h×=11.67km>7km;
所以他能够在9:10到达东人工岛。
(2)充电桩的功率;P=360KW;
充电时间t=10min=;
电池容量为:W=Pt=360 kW ×=60kW·h。
(3)沉管隧道受到的浮力为:F浮=G排=m排g=7.5×107kg×10N/kg=7.5×108N。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出行驶的距离,然后与到达东人工岛的路程比较即可;
(2)根据公式W=Pt计算电池的容量;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计算沉管受到的浮力。
30.(2022九上·浙江期中)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1)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 。
(2)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a的值是
▲ ;
②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H+与OH-结合生成H2O
(2)①20
②设反应生成NaCl有x
NaOH+ HCl= NaCl+H2O
36.5 58.5
20g×7.3%=1.46g x
X=2.34g
NaCl%= =5.2%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 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H2O分析;
(2)根据锥形瓶增加质量即为中入稀盐酸质量,由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再由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计算生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H2O;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即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质量和,则锥形瓶增加质量即为中入稀盐酸质量,则a=80.4-60.4=20;
故答案为:(1)H+与OH-结合生成H2O ;(2)20;5.2%。
31.(2022·柯桥模拟)小明有一发光棒, 闭合开关, 众小灯齐发光, 断开开关, 众小灯齐熄灭。小明想,这些小灯一定是串联在一起, 但小红同学不认可, 她说这些小灯也可能是并联在一起。
(1)小明和小红的观点中,哪个正确? 请说明理由。
(2)如果该发光棒的外壳可以拆除, 露出各小灯接线脚, 如何用一根导线来判断这些灯是串联还是并联的? (不允许损坏发光棒的电路)
【答案】(1)小红的观点正确; 因为如果把开关安装在并联电路的干路上,也可以由一个开关控制所有小灯的亮灭
(2)答案一:先将开关闭合,观察到所有小灯都亮了,再用导线连接在任一个发光的 小灯两端。 如果观察到所有小灯都熄灭了,则这些小灯为并联; 如果观察到只有这个小灯熄灭了,则这些小灯为串联。
答案二:先用导线连接在任一个小灯两端,再将开关闭合。 如果观察到除导线间小灯不亮外,其它小灯都亮了,则这些小灯为串联; 如果观察到所有小灯均不亮,则这些小灯为并联。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
【解析】【分析】(1)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
(2)①如果小灯泡是并联的,那么将导线与其中一个灯泡并联后,所有的灯泡都将被短路,此时所有的灯泡不发光;
②如果灯泡是串联的,那么只有被并联的灯泡不发光,其它的都会发光,据此分析解答。
32.(2023·文成模拟)文成县黄坦镇仙果园艺场在柑橘园放养土鸡,某项目化研究小组为其设计一款土鸡孵化器,加快土鸡孵化,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C为轻质杠杆,始终处于水平位置,B为支点,AB:BC=1:4,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12V恒定不变,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1A”,压敏电阻RF的阻值与压力关系如图乙所示。气室内气体对活塞压力与温度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鸡蛋孵化时间与温度关系如图表一所示。
工作原理:当开关S1、S2均闭合,电热丝开始加热,控制电路中电流I≥0.25安时,衔铁被吸下,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衔铁上弹,电热丝重新加热。
表一
鸡蛋孵化阶段 孵化温度
第一阶段:第1-6天 38.5℃
第二阶段:第7-14天 38℃
第三阶段:第15天 37.9℃
第四阶段:第16-21天 37.3-37.5℃
(1)开关 S1 闭合后电磁铁上端的极性为 极。
(2)为达到第一阶段孵化所需温度,通过计算滑动变阻器阻值应调节为多大?
(3)完成第一阶段孵化后,要使孵化器内的温度降低,除调节滑动变阻器外,还可以如何调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1)S(南)
(2)第一阶段气室内温度应为 38.5℃,由图乙可知此时气室压力 FC=4N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
再由图丙RF=25Ω
(3)方法:1.增大控制电路电源电压、2.增加电磁铁线圈匝数或3.将支点B适当左移。理由:孵化器内温度下降,气室对活塞的压力减小,压敏电阻受到压力变小,电阻变大,所以电流变小,电磁铁磁性减弱。
固需通过调节增大电磁铁磁性,以上三种1、2、3均可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上端的磁性;
(2)首先根据图丙确定气室内温度为38.5℃时的压力FC,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计算出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接下来根据乙图确定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根据公式 计算出此时的总电阻,再根据R滑=R总-RF计算变阻器接入的阻值。
(3)电磁铁吸合时需要的电磁力大小不变,即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要保持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电磁铁上线圈的电流方向为向左。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左,此时大拇指指向下端,则下端为电磁铁的N极,上端为电磁铁的S极。
(3)电磁铁吸合时需要的电磁力大小不变,即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要保持不变。
①当孵化器内温度降低时,气室内气压减小,压敏电阻的电阻变大,根据R总=R变+RF可知,此时总电阻变大。在电流不变时,根据U=IR可知,此时电源电压增大;
②如果电源电压不变,根据U=IR可知,总电阻增大则总电流减小,电磁铁的磁场减弱,此时可以通过增加线圈匝数的方式增大电磁力。
③此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减小,则它对衔铁的吸引力减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此时可以增大动力臂而减小阻力臂,即将指点适当左移。
33.(2022·嵊州模拟)2021年4月,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近130吨核废水排入太平洋,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的不安。媒体报道:福岛核电站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碘-131和铯-137,在海洋环境中,放射性物质会通过食物链污染鱼类,最终进入人体,可能对人体DNA产生影响,并造成基因损害。
(1)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的核 (选填“裂变”或“聚变”)产生的核能来发电的。
(2)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 (选填 “非生物”或“生物”)因素。放射性物质可能对人体基因造成损害,由此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变异属于 的变异 (选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
(3)健康成年人饮食中缺碘时可能会得 。
A.呆小症 B.地方性甲状腺肿
C.甲状腺机能亢进 D.侏儒症
(4)堆芯熔毁是指核燃料所在反应堆芯最终熔化,是核电事故中最严重的事态。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反应堆芯锆合金与水蒸气反应产生氢气,其反应方程式为:Zr+2H2O=ZrO2+2H2↑,当放出的氢气接触外界的氧气时发生剧烈反应,导致连续爆炸。
①锆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一个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②锆和水蒸气间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5)氘是核聚变的原料之一,1L海水中大约有0.03g氘,发生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00kg汽油(已知每千克汽油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为4.6×107焦)。计算:50L海水中的氘发生聚变时能释放出多少焦的能量 若每户人家每月用电460千瓦时,则这些电可供给多少户这样的人家用一个月 (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取整数)
【答案】(1)裂变
(2)非生物因素;可遗传
(3)B
(4)40;置换
(5)Q=4.6×1011焦,n=278户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遗传物质的传递;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核电站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据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点解答。
(3)根据激素相关知识点解答。
(4)根据元素符号,置换反应概念解答。
(5)热值公式Q=mq,结合电能解答。
【解答】(1)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的核裂变产生的核能来发电的。
(2)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放射性物质可能对人体基因造成损害,由此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
(3)健康成年人饮食中缺碘时可能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故选B。
(4)①锆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一个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0。
②锆和水蒸气间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5)1升海水发生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50升海水发生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若每户人家每月用电460千瓦时,则这些电可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