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5 12:3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这是明天?
共产主义下的美国
1945年4月26日易北河桥上
美军与苏联军人握手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学习目标】
1.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概念解读】
1、冷战爆发的原因
任务一:阅读材料并小组讨论,指出:美苏为何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对手?
①二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材料 法西斯的消亡导致战时同盟合作的基础瓦解,使得美苏合作的共同利益消失,而美苏在战时同盟掩盖下的矛盾得以暴露,这些矛盾包括其固有的矛盾(如意识形态)以及战后美苏分配利益中的一系列矛盾,如波兰问题、土耳其问题、伊朗问题等。这些矛盾加深了双方相互间的怀疑和不信任。
——沈志华《冷战五书》
②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严重冲突、社会制度的差异、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材料
共产主义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杜鲁门
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
——斯大林
根本原因
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1944年10月21日
罗斯福
③美国在战后欲称霸世界,在全球进行扩张,把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
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任务一:阅读材料并小组讨论,指出:美苏为何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对手?
④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斯大林1945年
斯大林
随堂练习
1.(2019课标III,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B
①1946年2月,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8000字“长电报”,提出遏制政策;
2、冷战政策的提出
②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揭开了冷战序幕。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高压控制下。”
——丘吉尔《和平砥柱》
3、冷战的表现
项 目 美国措施 苏联应对
政 治
经 济
军 事
地缘政治
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任务二:自主阅读课本,归纳冷战的表现。
3、冷战的表现
项 目 美国措施 苏联应对
政 治 1947.3 杜鲁门主义
经 济
军 事
冷战开始的标志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宣读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
(1)政治
1947.9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3、冷战的表现
材料
二战后西欧经济面临崩溃,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此起彼伏。这种状况使美国政府意识到,“共产主义是在贫困和不满的土壤里蔓延和滋长的”,为了“遏制”苏联全球扩张主义,防止西欧 “变质”,无论如何也要稳定欧洲、复兴欧洲。于是美国政府出台了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目的:
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控制,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扩张,实现称霸世界战略。
项 目 美国措施 苏联应对
政 治 1947.3 杜鲁门主义 1947.9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 济
军 事
请思考:
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又是什么?
(2)经济
1949
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7
马歇尔计划
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3、冷战的表现
项 目 美国措施 苏联应对
政 治 1947.3杜鲁门主义 1947.9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 济 1947 马歇尔计划 1949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 事
地缘政治
1949年,美国主导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苏联主导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形成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军事
1949.4 北约
1955.5 华约
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3、冷战的表现
项 目 美国措施 苏联应对
政 治 1947.3杜鲁门主义 1947.9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 济 1947马歇尔计划 1949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 事
地缘政治
1949.4 北约
1955.5 华约
(4)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导致1949年德国分裂。
美英法占领区合并并实行币制改革,随后,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币制改革,并于1948年6月封锁柏林,由此引发了第一次“柏林危机”。近一年后,危机随着苏联的退却而结束,但德国分裂已完全不可逆转。1949年9月和10月联邦德国(西德)和民主德国(东德)相继成立。
1949 德国分裂
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但是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
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强于苏联和它的盟国
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集团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随堂练习
2.(2017北京文综,22)右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
C
1.冷战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1)缓和:美苏开展对话
◎1959年,赫鲁晓夫受邀请访美,图为赫鲁晓夫与好莱坞女星玛丽莲梦露
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959年,赫鲁晓夫受邀请访美,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2)激烈的冷战对抗
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1-1961.8)
古巴导弹危机(1962.10.15-28)
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 1961年8月12——13日,修建柏林墙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
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任务三:阅读材料,结合冷战的基本过程,分析冷战的特点。
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
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特点
两封电报的指责
两个市场的割据
两大集团的对抗
两种状况的交替
两大阵营的分化
两种制度的竞争
两极格局的解体
大国主导下的利益之争
有一定的自我控制机制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战后美国与欧共体GDP占世界总额的比重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1950-197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
欧共体的成立
日本的崛起
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学习聚焦: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匈牙利十月事件
▲中苏关系恶化
▲波兰波兹南事件
(2)社会阵营开始瓦解
2.多极力量的成长
(3)中国的发展
1964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2.2
1967
1971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尼克松访华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9
中日建交
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2.多极力量的成长
(4)第三世界的崛起
◎1955年 万隆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召开
不结盟运动
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随堂练习
3.(2019 海南单科,20)20世纪50年代,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9.1%,60年代为10.5%。日本经济的发展( )
A.强化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B.奠定了日本民主改革的基础
C.推动了发达国家经济格局的改变
D.促成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
C
(1)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
1、冷战变化:
(2)1985年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苏联实行战略收缩。
▲苏军撤离阿富汗
▲德国统一
以苏联的退让和妥协为前提
▲1989年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宣布中苏关系正常化
1987
1989
三、 两极格局的瓦解
▲美苏签署《消除中程导弹条约》
1990
2、两极格局的瓦解
(1)东欧剧变
三、 两极格局的瓦解
2、两极格局的瓦解
(2)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
三、 两极格局的瓦解
(3)影响:
两极格局崩溃,
冷战结束,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美苏争霸结束了,美俄关系依然紧张;冷战结束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世界仍不太平。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我们不能停留在冷战思维的老框框内。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
任务四:基于美苏冷战的基本情况,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以对话解决争端,用协商化解分歧;
摒弃冷战思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
世界格局的演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加强
课堂总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