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2.1我们的地球模型 说课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2.1我们的地球模型 说课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15 23:0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我们的地球模型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改进
说反思
目录
CONTENTS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改进
说教学反思
我们的地球模型
学生对于地球的表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动手制作地球模型难度不大。但是当遇到新的情景时,难以迁移。
本课亲历科学家在寻求问题答案时,利用已有知识建立模型,并不断修正的思维过程。锻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改进
说教学反思
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思维导图表达并整理已学的地球知识。
能通过制作模型表达、概括已学知识。
能从地球的结构、运动、气候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对地球与宇宙空间领域内容探究保持好奇心与探究热情。
愿意与小组成员分享和交流,有综合考虑他人意见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技术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的关系。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改进
说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
根据已有知识动手制作地球模型并展示、分享自己的模型
教学难点
通过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动体验,亲历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真正的理解和迁移。
关键点
亲历制作地球模型的思维过程,并让学生思维显性化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改进
说教学反思
01
02
项目化学习
以思维导图、设计单为支架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
过程
说教学改进
说教学反思
情景驱动,
确定任务
分任务逐步探索与形成成果
评论与修订
公开成果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
过程
说教学改进
说教学反思
1、情景驱动,确定任务
(1)驱动型问题:面对未知庞大的地球宇宙,科学家会制作模型来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不断修正自己的模型。现在,我们也要一起来研究地球的运动,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用你已有的知识积淀创造出你的地球模型。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
过程
说教学改进
说教学反思
1、情景驱动,确定任务
(2)案例学习指导:介绍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通过地球结构模型观察地球的结构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模型的认识、感受其作用,调动积极性。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
过程
说教学改进
说教学反思
1、情景驱动,确定任务
(3)头脑风暴:对问题进行分解,思考解决方法。
同时思考一个好的地球模型有什么要求,形成初步的评价标准。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
过程
说教学改进
说教学反思
2、分任务逐步探索与形成成果
任务一:利用思维导图罗列地球的已知和预知
1、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了解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的科学史
2、利用气泡图归纳已知以及想要知道的知识
(1) 回顾地球形状结构科学知识,思考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识
(2) 教师指导气泡图(思维导图)的使用步骤及意义
(3) 学生罗列有关地球运动的已知和欲知,绘制思维导图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
过程
说教学改进
说教学反思
2、分任务逐步探索与形成成果
任务二:根据知识,设计模型(选择材料,制作过程)
根据思维导图,在已知中选择需要解释的知识,对照评价标准,设计自己的地球模型
任务三: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地球模型团队合作按照设计图制作自己的地球模型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思维显性化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
过程
说教学改进
说教学反思
3、评论与修订
展示自己的模型并介绍,根据模型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通过对比发现不足,分析不足,改进设计图,改进模型。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
过程
说教学改进
说教学反思
4、公开成果
学生团队录制视频(制作地球模型的流程并用它来解释知识)
制作美篇回顾项目化学习的整个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
为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组织展示活动
在后续的教学中使用自制的地球模型进行教学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
过程
说教学改进
说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方法
说教学
改进
说教学反思
分课时教学在制作前先设计,可以由学生自己找寻合适的材料
传统的教学用的器材给定,容易限制学生思维,如果全部由老师提供,教师工作量大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方法
说教学
改进
说教学反思
项目化教学聚焦思维的提升
传统的教学方式聚焦的是文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说教材
说目标
说教学方法
说教学改进
说教学
反思
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亲历制作地球模型的思维过程,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思维导图、设计单等学习支架,让学生思维显性化
不足:由于对项目化的了解还不深,设计的学生活动在宽度和深度上还不够
感谢聆听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