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说屏》导学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积极从事保护、发掘古建筑工作。他揉中国文史哲艺与古建园林于一炉,出版了第一本研究苏州园林的专著,其《说园》五篇,总结了中国园林的理论。晚年参加多处园林设计实践,直接参与指导了上海、浙江诸多古园的维修和设计工作。
陈从周还是一位知名的散文作家和画家,是张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作为散文作家,他出版过《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以及40余万字的《梓室余墨》等散文作品。
【导学过程】
一、教师导引
屏风,从诗意中淡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的一首《秋夕》,留下了几多诗意,吟出了几多情趣!可见,画屏秋冷,给人很深的感受。带着这份诗意,让我们走进《说“屏”》一文中,去体味屏风给人带来的无穷魅力吧!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填空:本文作者??????? ,浙江人,????????? 专家,著有《???????????? 》等。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书斋(???)伧俗(???)休憩(???)闺房(???)?忒(???)
xiāo魂(?)分gé(??)wéi幕(?)因地制yí(??)?tú劳(???)
3、解释下列加粗字。
纳凉:??? ?? ??休憩:???
徒劳:??? 书斋:
(二)合作探究
1、文章结构特点是:
2、选读课文,给屏风下定义。
3、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4、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5、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三)交流展示
(四)达标练习
1、给加粗字注音
韶光(? ?? ) 伧俗(? ? ? ) 休憩(?? ? )
相称( )曲屏(??? )锦屏(??? )(??? )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无益地耗费劳力。_____ _________
(2)创作出来的物体形象。______ _____
(3)恰当,恰如其分。________ ________
(4)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__________
3、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________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木屏、竹屏等。
A.美丽? B.秀丽? C.美观? D.华丽
(2)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_______,色彩又觉伧俗。
A.精巧? B.轻便? C.轻巧? D.精密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 (2)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 )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 ?) (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 拓展研读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竹是一种特殊的植物。
竹非草、非木,在现代植物学中,属禾本科,竹亚科。我国有毛竹、苦竹、孝顺竹等六个属共250余种。因为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早在晋朝时我国便有专门记叙竹的《竹谱》。这部书,现已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植物谱录学专著。 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有密切的关系,除了用竹纤维编成的“竹布”现已少见外,食、住、行各方面均少不了。说起竹,过去的运输工人用的都是竹杠,他们把用血汗换来的银元、铜元放在片刻也不离手的竹杠中,把头、恶霸来了,只要敲一下竹杠,便知道一天收入多少,这是现已通行全世界的“敲竹杠”谚语的由来。印度也产竹,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讲了个很有趣的神话。有个僧侣贵族,听说释伽佛身长一丈六,他不信,便做了根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一下。不料,等他挨近佛时用那根作尺的竹杖量时,佛身总比竹杖长一丈六。这时他才知道“佛法无边”,将竹杖丢下走了。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我国农谚有种竹要“留三去四”以及“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之说。“去四”,即四年以上的竹如不除去,会影响竹林的发展;三年以下则太小,不宜取用。所谓“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是这一宝贵经验的形象化说明,值得我们珍视。 1.“敲竹杠”一词现在一般是指什么?它表达怎样的感彩?
2.第三段中的“他不信,便做了根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一下”是针对什么说的?
3.“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句中的“从此”指代的是什么?
4.第一、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来说明什么?
5.“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形象地说明种竹的一条宝贵经验,请用两个单句表达
【我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