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因数和倍数说课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因数和倍数说课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15 11:1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因数与倍数
(说 课)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倍数和因数
教学目标
《因数与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知道了整除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近一步研究非零自然数。但现在所讲的因数和以前讲的因数意义不同,在算式中的因数是指名称,而此处的因数以及倍数都是指两个非零自然数之间的关系。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质数、合数、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但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不够主动、怕困难、思考不够全面等问题。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
学情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明确一个数的倍数与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正确的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发现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特点。
3、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的方法。
2、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数的集
合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问题情境——韩信点兵中,是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激发他们的探
究热情。
2、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形成质疑、独立思
考、和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重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找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
难点:
正确、完整的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
教学重难点
上午10时22分27秒
动手操作法
活动教学法
合作交流法
情境创设法
自主探究法
教法
学法
讲授法
上午10时22分27秒
激 趣
感 知
实 践
探 究
形 成 技 能
总体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分层练习
动手操作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分层练习
动手操作
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午10时22分27秒
脑筋急转弯
一张照片上有两个爸爸和两个 儿子,猜一猜照片上至少有几个人?
上午10时22分27秒
介绍自然数
像0、1、2、3、4……这样表示物体个数的数,数学上叫做自然数。
除去0以外的自然数,叫做非零自然数。
教学流程
第二个环节 操作发现,理解概念。
上午10时22分27秒
1×12=12
2×6=12
3×4=12
12÷2=6
12÷3=4
12÷12=1
展示排法
第一题:辩一辩
4×8=32 7÷5=3.5
40÷5=8 2.5×2=5
以上哪些算式中存在倍数、因数的关系?
智 力 陷 阱
巩固练习
第二题:
质疑: 12是倍数? 6是因数?
智 力 陷 阱
巩固练习
教学流程
第三个环节 探索方法,发现特征
找12的因数
用乘法( )×( )=12
用除法12÷( )=( )
从1开始,一对一对的找,直到因数出现重复为止。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1, 2, 3, 6
1, 13
1, 2 ,4, 8, 16
方法:1×3 、 2×3、3 ×3
4×3、5×3……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根据6÷4=1.5可以得出6是4( )倍。
教学流程
第四个环节 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教学流程
第五个环节 首尾呼应,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因数与倍数
3×4=12
12÷3=4
3和4都是12的因数
12是3和4的倍数
3的倍数:(3,6,9,12, ……)
12的因数:( 1,2,3,4,6。)
有序 成对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