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因数和倍数说课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因数和倍数说课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15 11:1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因数和倍数
后续学习
相关内容
本单元的
主要内容
数论
整数的性质
已学过的
相关内容
整数的认识
整数四则运算
约分和通分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材分析
学情
分析
学习能力:学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能根 据材料选择相关的信息进行讨论、交流与研究,积极进行小组合作,具有较好的动脑思考的习惯.
存在困难:抽象能力和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知识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大量的整数知识。
我的思考:
怎样利用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怎样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感悟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特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Content 02
1.学生通过动手摆小飞机并根据所摆图形列乘法算式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3.通过理解、感悟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特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践、观察、比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流程图
谈话导入 情境激趣
情境体验 形成概念
独立作业 反馈效果
谈话总结 拓展延伸
结合情境猜测,讲解、理解概念
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探究欲望
练习巩固理解,联系实际提升认知
回顾总结知识,拓展引发数学兴趣
探求方法 深化理解
找一个数的因数
探求找因数的方法,总结概括特征
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归纳发现特征
环节一:谈话导入 情境激趣
凭借你的经验,哪种数学习起来最简单?
思考:这些小飞机可以正好排成几行?
环节二 第一个层次 猜测质疑
因数
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
举例说明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如15是3的5倍, 1.5是0.3的5倍。
环节二:情境体验 形成概念
第一个层次 猜想因数和倍数
倍数
第二个层次:在具体的乘法算式中,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
因数和倍数
以3×4=12为例,我们就说3是12的因数;4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12是4的倍数。
说一说另外两种情况
5×2.4=12可以吗?
环节三:探求方法 深化理解
第一个层次:求18的因数
可能会无规律的一个一个找出,也可能会根据乘法算式一对一对的找出。
第二个层次:自主探究,优
化方法,总结特征。
怎样找才会有序,找到什么时候为止?
观察18、30、36每个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18的因数有:1,2,3,6,,9,18
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1的因数有:1
6的因数有:1,2,3,6
9的因数有:1,3,9
11的因数有:1,11
不是数越大因数就越多;
1的因数只有它本身。
第三个层次: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归纳发现特征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环节四:独立作业 反馈效果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A 7×5=35 ,所以35是倍数,7是因数。
B 12的倍数只有24、36、48。
C 5.4是3的倍数。
D 1是1、2、3……的因数。
E 在13÷4=3 …… 1中,13是4的倍数。 
环节四:独立作业 反馈效果
2.每人写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然后按要求作答。
8的倍数 24的因数 60的因数 7的倍数
(符合条件的举起自己的数字,同桌互相检查)
环节四:独立作业 反馈效果
3.一个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36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几?
环节五:谈话总结 拓展延伸
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有什么不同?
倍数和倍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