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5 16: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历史老师在课堂里藏了三件文物,请同学们化身考古学家,发掘并解密文物,通关者可获得神秘礼物!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以“无为”致“有为”
0%
25%
50%
100%
75%
0%
25%
50%
100%
75%
解密文物——汉并天下瓦当
中国古代用瓦片搭建屋脊,在筒瓦前覆上瓦当,以便屋顶排水,防止风雨侵蚀。该瓦当上书写文字“汉并天下”,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说说,谁是使汉朝兼并天下的君主?
文物档案
西汉建立
西汉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
朝代:
时间:
人物:
都城:
0%
25%
50%
100%
75%
0%
25%
50%
100%
75%
解密文物——牛车
班固《汉书·食货志》记载: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牛车作为西汉初期的交通工具,反映了汉初怎样的社会状况?
文物档案
经济凋敝
汉初之势
阅读材料,指出汉初还面临哪些社会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前粮价每石30钱,秦始皇死前已涨至每石1600钱,秦亡汉初之际每石甚至最高达到了10000钱(注:石(dan),计量单位合120斤)
——丁邦友《秦汉物价研究》
材料二:七年,高祖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七昼夜,后采取谋士之策,行贿于单于(匈奴首领)之妻,方才脱身。
——摘译自《史记》
物价飞涨
边疆遭到威胁
汉初之势
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阅读材料,说说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的具体史实。
残酷的刑罚、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
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
秦朝的残酷统治
秦末战乱
汉初之势
朕的天下是靠骑在马上南征北战打出来的,哪里用得着《诗》、《书》!
刘邦
您在马上取得天下,难道也在马上治理天下吗?秦朝举措太众、刑罚太极,因而导致灭亡。如果秦朝实行仁义之道,陛下又怎么取得天下呢?
陆贾
你说的有道理。那朕应该如何治理天下呢?
刘邦
道莫大于无为。秦朝因暴政而亡,继起的汉朝要立稳根基,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
陆贾
汉初之势
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故无为者乃有为也。……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陆贾《新语》
陆贾认为秦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他又给刘邦提出了什么建议?
举措太众、刑罚太极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哪个学派的主张?秦朝奉行哪个学派的主张
道家学派
法家学派
休养生息
汉初的社会形势 秦朝政策 汉高祖措施
人口锐减
百姓生活困苦
大兴土木
赋役繁重
严刑峻法
兵皆罢归家
释奴为民
轻徭薄赋
增加人口
减轻百姓负担
如何“反其道行之”?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休养
生息
结合以上所学,思考为什么西汉初年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1.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百废待兴、经济凋敝
3.汉统治者的特殊经历:出身下层、了解民间
2.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举措太众、刑罚太极
(必要性)
(重要性)
(可能性)
休养生息
(文帝元年)诏曰: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班固《汉书》
从材料中,反映了文帝的什么政策?弘扬了中国古代什么优秀传统?
养老敬老
休养生息
孝道
(文帝)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
(景帝)诏曰:不受献,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
(景帝)诏曰: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据班固《汉书》整理
这些诏令体现了文景二帝重视发展什么?
以农为本
汉高祖去世后,继位的汉文帝、汉景帝如何治理国家?
休养生息
“我的父亲担任官吏,齐地的人都说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应当获罪受刑。我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复生感到悲痛,而受过刑的人不能再长出新的肢体,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办法了。我希望舍身做官府中的女仆来赎父亲的罪过,让(他)能改过自新。”
缇萦救父
废除严刑峻法
汉文帝遗诏中要求:治霸陵(汉文帝的陵寝)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史记·孝文帝本纪》
勤俭治国
休养生息
秦朝政策 汉高祖措施 文景时期措施
赋税 约三分之二 十五税一
徭役 一年数次 一年一次
刑罚 严刑峻法 减轻刑罚
开支 大兴土木 减少开支
三十税一
三年一次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以德化民
勤俭治国
0%
25%
50%
100%
75%
0%
25%
50%
100%
75%
解密文物——小米
考古人员在一处西汉早期墓葬当中,发现了一个非常罕见的大体量陶房仓,里面装着满满一仓小米。这反映了墓主人怎样的生活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
文物档案
经济恢复、发展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京师之钱累百巨万(数目巨大),贯朽(穿钱的绳索腐烂)而不可校(校对)。太仓(京师的粮仓)之粟陈陈相因(陈粮压着陈粮),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文景之治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统治局面被称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恭喜找到全部文物并解密成功!可获得通关奖励:汉景帝阳陵陶俑。
系统
与秦始皇神情冷峻的兵马俑相比,汉阳陵出土的陶俑均面带微笑,堪称“幸福指数”最高的陶俑。他们以蒙娜丽莎般神秘的永恒笑脸,向后人展示出“文景之治”带来的浓郁而温和的生活气息。
文物档案
赋税
秦:2/3,苛税繁重
文景:1/30,赋税较轻
徭役
秦:17岁始,一年数次
文景:20岁始,三年一次
刑罚
秦:严刑峻法
文景:废除部分严刑峻法
物价
汉初:每石五千钱
文景:最低每石数十钱
人民
秦:困苦不堪
文景:天下怀安
文景之治
治世密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是当时社会的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
另一方面,农业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存,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巩固统治。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博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文景之治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