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高一(下)期中
生物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
1.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的分离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
B.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受精卵形成的过程中
C. 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
D. 两对基因的传递规律可能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了24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这24个DNA分子大约含有31.6亿个碱基对,其中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不超过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
B. 生物体的DNA分子数目和基因数目相同,基因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
C. 基因的碱基数目虽然所占比例较小,但基因在DNA分子上是连续分布的
D. 每个基因的碱基都包括A、T、G、C、U5种
3.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隐性性状是每代不能显现出来的性状 B. 豌豆在开花期不易受外来花粉干扰
C. 孟德尔进行测交实验属于演绎推理阶段 D. 完成人工异花传粉后不需要套袋隔离处理
4. 有研究表明PANX3基因在身体的脂肪细胞中高度表达,敲除PANX3基因,会让雄性小鼠脂肪显著减少,增加肌肉质量,这项重要发现可能会对肥胖治疗产生重大影响。下列关于PANX3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PANX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B. 若PANX3基因的一条链中G和C的数量占该链的,则整个基因中A占
C. PANX3基因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相连
D. PANX3基因能改变生物的肥胖状态,后天的生活方式对生物的肥胖状态也会产生影响
5.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形成的途径如图所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A和酶B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B. 白花植株细胞中不含有A基因
C. 白花与紫花植株杂交,后代一定开红花 D. 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一定不会有紫花植株
6. 蝗虫(雌性2N=24,雄性2N=23)染色体较大,是观察减数分裂的好材料。其性别由X染色体数目决定(雌性XX,雄性X)。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蝗虫体细胞中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B. 相比雄性,雌性蝗虫个体较大,更适合观察减数分裂
C. 蝗虫子代的性别由亲本雌性蝗虫的卵细胞决定
D. 蝗虫的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11、12、22或24条染色体
7. 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两大基本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方式为16种
C. 孟德尔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遗传学两大基本规律
D.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8. 孟德尔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
B.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均为1:1:1:1
C. 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F1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9. 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NA聚合酶催化①和③处化学键的形成
B. 该基因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上
C. 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为
D. 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
10. 如图为某有性生殖动物(2N=4)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如表关于该生物体内某个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比较,正确的是( )
选项 比较内容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A 形成的成熟子细胞数量 2 1或4
B 分裂过程中每个细胞的核DNA数 4或8 2或4
C 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情况 均等分裂 都是均等分裂
D 分裂过程中不能发生的变异类型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A. A B. B C. C D. D
11. 红绿色盲男患者的一个正常次级精母细胞不可能存在( )
A. 1条X染色体和2个致病基因 B. 1条X染色体和1个致病基因
C. 2条X染色体和2个致病基因 D. 2条Y染色体和0个致病基因
12. 鸡的芦花与非芦花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只芦花公鸡和一只芦花母鸡杂交,子代鸡中芦花:非芦花 =3:1。据此无法判断的是( )
A. 芦花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 亲代公鸡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C. 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
D. 该等位基因在亲代公鸡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
13. “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
A. 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推测,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 F2中出现了“3:1”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 若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1,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
14. 有关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四分体
B. 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C. 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D. 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
15. 图中1、2、3表示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4、5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1、2、3有可能在同一个细胞内都表达
B. 基因1和基因3都位于染色体上且间隔远,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 图中片段4、5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D. 三个基因独立存在,不会相互融合,但功能上可以共同控制某一性状
16.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基因型为AaXBY的个体产生了一个不含A、a基因的XBXB型配子--减数第一次分离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都异常
B.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AB、Ab、ab、aB 4种配子--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C. 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产生了一个aXBXB型配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异常
D.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只产生了2种配子--减数分裂正常
17. 一位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性与一位正常女性结婚,生下一个性染色体异常(XXY)的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孩子,分析其病因可能是( )
A. 父方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B. 父方精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C. 母方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D. 母方卵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18. 关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及分析,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用豌豆进行杂交时需要考虑雌蕊和雄蕊的发育程度
B. F2中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C. 验证分离定律时所选相对性状不一定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
D.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有关
19.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 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B. 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 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 -演绎法
D. ①类比推理②假说 -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20. 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某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某一时期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片段进行互换
B. 图中含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
C. 图中的变异有染色体畸变没有基因重组
D. 该细胞分裂到MⅠ后期会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21. 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
A. 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 B. 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含18个氢键
C. 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 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22.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老鼠的白毛与长毛 B. 人的黄皮肤和双眼皮
C. 豌豆子叶黄色与豆荚绿色 D. 豌豆花腋生与花顶生
23. 线辣椒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果实颜色丰富多彩。科研人员用红色野生型线辣椒与黄色突变体线辣椒进行果实颜色遗传规律的研究杂交过程及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控制线辣椒果实颜色红色和黄色的基因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B. 将F1与亲本中的黄色线辣椒杂交,可证明F1是杂合子
C. F2的红色线辣椒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D. 将F2红色线辣椒不断进行自交,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
24. 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不考虑其他变异)。已知其中一种遗传病是显性、伴性遗传病;另一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乙病在该家系中的发病率高于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C. Ⅱ4既不携带甲致病基因也不携带乙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D. 若Ⅱ2与某正常女性结婚,则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25. 番茄是雌雄同株、自然条件下闭花授粉的植物。杂交番茄与普通品种相比,具有产量高、抗性强等优势。已知番茄的雄性不育植株有利于杂交育种,但雄性不育要开花后才能辨别。科研工作者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A、a是分别控制雄性可育和雄性不可育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现有雄性可育植株与雄性不可育植株杂交,F1全为雄性可育,F1自交得到雄性可育163株,雄性不可育53株。
实验二:B、b是分别控制紫茎和绿茎的一对等位基因,现有雄性可育紫茎和雄性不可育绿茎杂交,F1全为雄性可育紫茎。F1自交,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验一中,母本是 ______ (填“雄性可育”或“雄性不可育”)植株,该植株作母本的优点是 ______ 。
(2)实验二中,科研工作者发现F2中绿茎植株均为雄性不可育,紫茎植株均为雄性可育。请分析F1雄性可育紫茎植株的基因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并标注在如图所示方框内。(注:Ⅰ表示染色体,1、2、3表示染色体的序号)
(3)为验证(2)中观点成立,科研工作者用实验二中的F1进行了测交,请写出实验结果及结论: ______ 。
(4)请根据以上实验分析找出在苗期选育雄性不育植株的方法: ______ 。
26. 如图为某家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______(填“X”、“Y”或“常”)染色体上,是 ______(填显、隐)性遗传病。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______(填“X”、“Y”或“常”)染色体上,是 ______(填显、隐)性遗传病。
(2)Ⅱ2的基因型为 ______,Ⅲ3的基因型为 ______。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______。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______。
27. 某二倍体昆虫的性别由XY染色体决定,1号为性染色体,其圆眼和棒眼、长翅和截翅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M/m、N/n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一群圆眼长翅雄性和棒眼截翅雌性个体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圆眼长翅(♀):棒眼长翅(♀):圆眼截翅(♂):棒眼截翅(♂)=2:1:2:1,不考虑致死和基因突变的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为 ______ 、 ______ 。
(2)F1的雄性个体能产生 ______ 种配子,取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则F2中圆眼与棒眼个体的比例为 ______ 。
(3)现F1种群中出现一只表型为圆眼的三体雄虫(2号常染色体有三条),减数分裂时该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的一条移向细胞另一极。欲测定眼形基因是否在2号染色体上,将该个体与多只棒眼雌性个体(未发生染色体变异)杂交,请回答:
①若后代圆眼与棒眼=5:1,则该眼形基因 ______ (填“是”“不是”或“不一定”)在2号染色体上;
②若后代圆眼与棒眼=1:1,则该眼形基因 ______ (填“是”“不是”或“不一定”)在2号染色体上。
28. 如图是某细胞相关生命历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①含有 ______条染色体,细胞②含有 ______条染色体,______条染色单体。
(2)A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中心体密切相关,中心体在 ______期倍增,核DNA在 ______期倍增,染色体在 ______期倍增。
(3)D过程叫 ______,使④和⑥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 ______,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④和⑥所含核DNA 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B、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A正确、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其中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错误;
D、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B。
1、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2、分离定律是对一对相对性状适用,自由组合定律是对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适用的。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无论多少对相对独立的性状在一起遗传,再怎么组合都会先遵循分离定律。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发生时期、适用范围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答案】A
【解析】解:A、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A正确;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生物体的DNA分子数目和基因数目不相同,基因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B错误;
C、基因在DNA分子上不是连续分布的,C错误;
D、每个基因的碱基都包括A、T、G、C4种,D错误。
故选:A。
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2、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本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答案】B
【解析】解:A、隐性性状是指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没有表现的性状,隐性性状在隐性基因纯合时能表现出来,A错误;
B、豌豆为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因此其在开花期不易受外来花粉干扰,B正确;
C、孟德尔进行测交实验属于实验验证,C错误;
D、完成人工异花传粉后需要套袋隔离处理,以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D错误。
故选:B。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答案】C
【解析】解:A、PANX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A正确;
B、在双链DNA分子中,A=T、C=G,若基因的一条链中G和C的数量占该链的,那么整个DNA分子中G和C的数量占该DNA分子总碱基数量的,则A+T的数量占该DNA分子总碱基数量的,所以A占,B正确;
C、PANX3基因中的大多数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相连,但是位于两条链一端(3′端)的脱氧核糖只与一个磷酸相连,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研究表明PANX3基因在身体的脂肪细胞中高度表达,敲除PANX3基因,会让雄性小鼠脂肪显著减少,增加肌肉质量”说明基因能改变生物的肥胖状态,但是后天的生活方式对生物的肥胖状态也会产生影响,D正确。
故选:C。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本题考查了DNA分子的结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对于DNA分子结构、基因概念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难度适中。
5.【答案】C
【解析】解:A、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等特性,故酶A和酶B的催化具有专一性,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知,白花基因型为aa_ _,红花基因型为A_bb,紫花基因型为A_B_,B正确;
C、白花(aa_ _)与紫花植株(A_B_)杂交,后代可能有白花、红花、紫花,C错误;
D、红花植株A_bb自交,后代一定不会有紫花植株A_B_,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图,白花基因型为aa_ _,红花基因型为A_bb,紫花基因型为A_B_。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答案】D
【解析】解:A、同源染色体指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联会的两条染色体,这两条染色体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错误;
B、雄性蝗虫的精巢能产生大量的精细胞,是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雌性蝗虫不适合,B错误;
C、蝗虫的性别是由受精卵中的X染色体数目决定的,C错误;
D、雄蝗虫的染色体数目为23条(11对+X),蝗虫的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前期、中期可能有11、12条,后期可能为22或24条,D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分析,蝗虫为二倍体的生物,雄蝗虫的染色体数目为23条,雌蝗虫的染色体数目为24条,说明蝗虫的性别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的,据此分析答题。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其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因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为16种,B正确;
C、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遗传学两大基本规律,C错误;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B。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本题考查遗传学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适用范围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8.【答案】A
【解析】解:A、亲本既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也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A错误;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是F2中出现9:3:3:1的基础,B正确;
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是F2中出现9:3:3:1的保证,C正确;
D、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与F2出现9:3:3:1的比例有着直接的关系,D正确。
故选:A。
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说明F1是双杂合子AaBb,则亲本可能是AABB、aabb或者AAbb、aaBB。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解:A、DNA聚合酶是催化相邻核苷酸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即③处化学键的形成,不能催化①处氢键的形成,A错误;
B、双链DNA中的碱基种类都是相同的,DNA的特异性与碱基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B错误;
C、由以上分子可知,该基因中T%=A%=20%,G%=G%=30%,则该基因中=3: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因此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也为3:2,C正确;
D、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共形成子代DNA数为23=8个,其中含15N的DNA分子是2个,即含15N的DNA分子占,D错误。
故选:C。
分析题图:图示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碱基对,③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该基因中碱基A占2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T%=A%=20%,G%=G%=50%-20%=30%。
本题考查DNA的分布、结构、半保留复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解题需要注意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DNA中含有亲代链的DNA是2个。
10.【答案】A
【解析】解:A、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最终三个极体退化消失,1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A正确;
B、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每个细胞的核DNA数为8个,有丝分裂的末期,每个细胞的核DNA数为4个,因此,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个细胞的核DNA数为4或8个,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每个细胞的核DNA数为8个,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每个细胞的核DNA数为4个,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每个细胞的核DNA数为2个,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细胞的核DNA数为2个或4个或8个,B错误;
C、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质进行均等分裂,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以及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都进行均等分裂,C错误;
D、有丝分裂过程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或后期能发生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减数分裂过程能发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也能发生染色体的数目变异,D错误。
故选:A。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減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11.【答案】B
【解析】解:已知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经过复制,在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个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别得到1条X染色体(存在染色单体,含2个色盲基因)和1条Y染色体(0个色盲基因);若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一分为二,则有2条X染色体(2个色盲基因)或2条Y染色体(0个色盲基因),而1条X染色体和1个致病基因的情况不可能出现,B正确。
故选:B。
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男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bY。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2.【答案】C
【解析】解:A、一只芦花公鸡和一只芦花母鸡杂交,子代鸡中芦花:非芦花=3:1,可判断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A正确;
B、若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代公鸡是杂合子;若该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亲代公鸡仍是杂合子,B正确;
C、无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子代鸡中都可能出现芦花:非芦花=3:1,C错误;
D、根据子代性状及比例,无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该等位基因在亲代公鸡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D正确。
故选:C。
根据题意分析:一只芦花公鸡和一只芦花母鸡杂交,子代鸡中芦花:非芦花=3:1,可判断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
C、演绎推理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这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C正确;
D、若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1,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这不属于演绎过程,D错误。
故选:C。
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的假说内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本题考查孟德尔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答案】A
【解析】解:A、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因此称为四分体,A正确;
B、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是相同染色体,互为姐妹染色单体,而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B错误;
C、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C错误;
D、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联会,属于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四分体与同源染色体的关系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5.【答案】B
【解析】解:A、不同细胞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不同,但基因1、2、3有可能在同一个细胞内都表达,A正确;
B、基因1和基因3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图中片段4、5是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正确;
D、三个基因独立存在,不会相互融合,但功能上可以共同控制某一性状,即一种性状可以由多对基因控制,D正确。
故选:B。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本题考查基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的关系;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识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6.【答案】C
【解析】解:A、基因型为的个体产生了一个不含A、a基因的配子,可能是由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A和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引起的,A正确;
BD、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AB和ab或Ab和aB,若产生了4种类型的配子,原因可能是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B、D正确;
C、配子中含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含B基因的X染色体没有分离,C错误。
故选:C。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能根据分裂结果推测异常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答案】A
【解析】解:患儿基因型为XDX-Y,其母亲基因型XdXd,父亲基因型XDY,因此应该是基因型为XDY的精子和Xd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导致该孩子患病,故异常发生在父方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DY这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减数分裂包含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着丝粒分裂,最终产生染色体数为体细胞一半的生殖细胞。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8.【答案】C
【解析】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的受粉,因此在选用豌豆进行杂交时需要考虑雌蕊和雄蕊的发育程度,A正确;
B、F2中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有两种且比例为1:1,B正确;
C、验证分离定律时所选相对性状一定是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C错误;
D、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
故选:C。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本题考查孟德尔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现象及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明确测交实验是孟德尔为了验证假说所作的演绎推理,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19.【答案】C
【解析】解:①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1903年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1910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故选:C。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采用的方法;识记“基因在染色体”的探索历程,明确萨顿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20.【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 MⅠ前(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MⅠ中: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MⅠ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MⅠ末:形成两个次级性母细胞。MⅡ分裂与有丝分裂基本相同,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互相配对、联会,A错误;
B、图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共含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
C、据图,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如果该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细胞分裂到MⅠ后期会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如果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M I后期不会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D错误。
故选B。
21.【答案】D
【解析】解:A、题中提供的条件只能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即8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
B、能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由于有3对,有4对,因此,DNA分子片段全由构成时氢键最多,为12个,B错误;
C、能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由于有3对,有4对,因此能搭建的DNA分子模型种类少于44种,C错误;
D、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只能建出一个4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D正确。
故选:D。
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A和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而C和G之间形成三个氢键,所以C和G的含量越多,DNA分子结构越稳定。
3、在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则有3对,G/C有4对。设能搭建的DNA分子含有n个碱基对,则每条链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的数目为2n-1,共需(2n-1)×2个,已知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有14个,则n=4,所以只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本题为信息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DNA分子模型实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DNA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解决生物问题,难度适中。
22.【答案】D
【解析】解:A、老鼠的白毛与长毛不符合同一性状,老鼠的长毛和短毛为一对相对性状,A错误;
B、人的黄皮肤和双眼皮不符合同一性状,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为一对相对性状,B错误;
C、豌豆子叶黄色与豆荚绿色不符合同一性状,豌豆子叶的黄色与绿色为一对相对性状,豌豆豆荚的黄色与绿色为一对相对性状,C错误;
D、豌豆花的腋生与顶生符合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3.【答案】C
【解析】解:A、红色和黄色个体杂交,后F1只表现为红色,说明红色为显性性状:F1自交后代分离比为3:1,说明该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正确;
B、红色为显性性状,欲判断F1一个显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进行测交实验,所以将F1与亲本中的黄色(隐性性状)线辣椒杂交,可证明F1是杂合子,B正确:
C、设控制果实颜色的基因为A、a,则亲本为AA×aa,F1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F2中AA:Aa:aa=1:2:1,因此在F2的红色线辣椒中,杂合子的比例为,C错误;
D、将F2红色线辣椒不断进行自交,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D正确。
故选:C。
分析图形:亲本为红色和黄色个体,杂交后F1均为红色,红色个体自交,子代出现黄色,且红色:黄色≈3:1,说明该性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且黄色为隐性性状。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属于考纲中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24.【答案】D
【解析】A、图中Ⅰ1号和Ⅰ2号没有患乙病,但是生下Ⅱ3号为乙病患者,说明乙病为隐性病,但是Ⅱ3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没有患乙病,所以乙病不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应该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再根据“其中一种遗传病是显性、伴性遗传病”可知,甲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A正确;
B、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该家系中有相关的致病基因,所以该病在该家系中的发病率高于在人群中的发病率,B正确;
C、Ⅱ4不患病,所以不可能携带甲致病基因,由题可知,人群中乙病发病率为,所以乙病致病基因的频率为,假设乙病致病基因为a,则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则人群中AA的频率为,Aa的频率为,aa的频率为;Ⅱ4不患病,即不可能为aa,其不携带乙致病基因(即AA)的概率为÷(+)=,所以Ⅱ4既不携带甲致病基因也不携带乙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C正确;
D、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乙病致病基因为a,图中Ⅰ1号和Ⅰ2号没有患乙病,但是生下Ⅱ3号为乙病患者,所以Ⅰ1号和Ⅰ2均为杂合子Aa,则图中Ⅱ2基因型可能为AA、Aa。由C选项可知,人群中正常女性基因型为Aa、AA。若Ⅱ2与某正常女性结婚,只有当Ⅱ2基因型为Aa,某正常女性为Aa时才能生出患乙病的孩子,所以二者婚配,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D错误。
故选D。
据图分析,图中Ⅰ1号和Ⅰ2号没有患乙病,但是生下Ⅱ3号为乙病患者,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其中一种遗传病是显性、伴性遗传病”,推断甲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Ⅱ3患病而Ⅲ1正常可知,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故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本题结合系谱图,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根据系谱图进行遗传方式的判断、基因型的推断和相关概率计算,易错点在于分析遗传系谱图和概率计算,难度中等。
25.【答案】雄性不可育 不必进行人工去雄 F1的基因型为AaBb,若(2)中观点成立,则F1产生的配子为AB、ab,aabb产生的配子为ab,故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雄性可育紫茎(AaBb):雄性不可育绿茎(aabb)=1:1 苗期选择绿茎的植株即为雄性不育株
【解析】解:(1)实验一中,母本是雄性不可育植株,在杂交育种中,选择雄性不育植株作为母本的优势是不必进行人工去雄。
(2)实验二中,科研工作者发现F2中绿茎植株均为雄性不可育,紫茎植株均为雄性可育,说明A与B连锁,a与b连锁,如图所示:
(3)为验证(2)中观点成立,科研工作者用实验二中的F1进行了测交,F1的基因型为AaBb,若(2)中观点成立,则F1产生的配子为AB、ab,aabb产生的配子为ab,故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雄性可育紫茎(AaBb):雄性不可育绿茎(aabb)=1:1。
(4)因为控制绿茎与雄性不育的基因连锁,所以,苗期选择绿茎的植株即为雄性不育株。
故答案为:
(1)雄性不可育;不必进行人工去雄
(2)
(3)F1的基因型为AaBb,若(2)中观点成立,则F1产生的配子为AB、ab,aabb产生的配子为ab,故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雄性可育紫茎(AaBb):雄性不可育绿茎(aabb)=1:1
(4)苗期选择绿茎的植株即为雄性不育株
1、番茄是自花传粉的植物,在其杂交实验过程中,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而雄性不育的个体不需要去雄。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实质、杂交育种等知识点,明确雄性不育个体可以免去去雄的麻烦,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6.【答案】常 隐 X 隐 AaXBXb AAXBXb或AaXBXb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甲遗传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就甲病而言,Ⅰ-1的甲病基因型是aa,Ⅱ-2的甲病基因型为Aa,Ⅲ-2的基因型是aa,Ⅱ-1的甲病基因型为Aa,所以Ⅲ-1的基因型为Aa或AA。就乙病而言,Ⅳ-2、Ⅳ-3均患有乙病,基因型是XbY,所以Ⅲ-3的基因型是XAXa,Ⅱ-2和Ⅱ-1均不患乙病,基因型分别是XBXb和XBY,Ⅲ-1是不患乙病的男性,其基因型为XBY。所以,Ⅱ-2的基因型是AaXBXb,Ⅲ-1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
(3)就甲病而言,Ⅱ-2的甲病基因型为Aa,Ⅲ-2患有甲病,所以Ⅱ-1的基因型是Aa。所以Ⅲ-3甲病的基因型是A_。就乙病而言,Ⅲ-3和Ⅲ-4生有两个患有乙病的儿子,所以Ⅲ-3的基因型为XBXb,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所以Ⅲ-4的基因型是AaXBY,若Ⅲ-3A-XBXb(AAXBXb、AaXBXb)和Ⅲ-4AaXBY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aaXbY=,若Ⅳ-1XBX_与一个正常男性XBY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常 隐 X 隐
(2)AaXBXb AAXBXb或AaXBXb
(3)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1和Ⅱ-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Ⅲ-2),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隐性病看女患者,若其儿子出现正常个体,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病。例如Ⅰ-1的儿子正常,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和Ⅲ-4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患乙病的孩子Ⅳ-2、Ⅳ-3,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但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和题文信息推断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27.【答案】圆眼 长翅 4 5:4 是 不一定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为圆眼、长翅。
(2)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为MMXNY与MmXNY,亲本的雌性的基因型为mmXnXn,子代中雄的基因为MmXnY、mmXnY,所以F1的雄性个体能产生4种配子,取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因圆眼与棒眼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不用考虑性别,亲本中雄性圆眼的两种基因型及其比例为:MM:Mm=1:2,则F1中基因型及其比例为:Mm:mm=:=2: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则配子M占的比例为,配子m占的比例为,子代中棒眼的基因型为mm,所占比例为:×=,则子代中圆眼占的比例为1-=,则F2中圆眼与棒眼个体的比例为:=5:4。
(3)亲本雄性是MM或Mm,亲本雌性是mm,现F1种群中出现一只表型为圆眼的三体雄虫(2号常染色体有三条),该欲测定眼形基因是否在2号染色体上,将该个体与多只棒眼雌性个体(未发生染色体变异)杂交。假设眼形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在该三体雄性的基因为MMm或者Mmm,若是MMm,其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为:MM:Mm:M:m=1:2:2:1,棒眼雌性的配子只有m,则子代中圆眼:棒眼=5:1;若是Mmm,其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为:mm:Mm:M:m=1:2:1:2,棒眼雌性的配子只有m,则子代中圆眼:棒眼=1:1。若不在2号染色体上,则该三体雄性为Mm,与多只棒眼雌性杂交,子代圆眼:棒眼=1:1。所以①若后代圆眼与棒眼=5:1,则该眼形基因是在2号染色体上;②若后代圆眼与棒眼=1:1,则该眼形基因不一定在2号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圆眼 长翅
(2)4 5:4
(3)是 不一定
据题可知,亲本中雄性是圆眼长翅,雌性是棒眼截翅,F1中圆眼:棒眼=2:1,说明圆眼是显性性状,且雌雄中都有圆眼和棒眼,且比例相等,说明该性状与性别无关,是由常染色体基因控制,又因圆眼:棒眼=2:1,说明雄性中圆眼的基因型有两种MM与Mm,且MM:Mm=1:2;F1中雌性都是长翅,雄性都是截翅,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位于X染色体上,且长翅为显性性状。由此可知亲本的雄性的基因型为MMXNY与MmXNY,亲本的雌性的基因型为mmXnXn。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8.【答案】(1)4 8 0
(2)间 间(或S) 后
(3)细胞分化 稳定性差异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相同
【解析】(1)细胞①含有4条染色体;细胞②含有8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
(2)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的倍增和核内DNA数目的加倍都发生在间期;染色体在后期随着着丝粒的分开而加倍。
(3)D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发生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会导致mRNA不同,但细胞仍含有全套遗传物质,即DNA相同。
1、通过着丝点数染色体条数,一个着丝点一条染色体,一个着丝点上连着两个DNA分子时才有姐妹染色单体。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本题考查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理解细胞分化的定义及对分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1页,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