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达标检测 第四单元 第19课 生物入侵者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物种(zhǒnɡ) 劫掠(luè) 栖息(qī) 霍乱(huò)
B.漏网(lòu) 遵循(xún) 宠物(chǒnɡ) 监控(jiān)
C.失衡(hénɡ) 藩篱(pān) 酝酿(niànɡ) 耗资(hào)
D.厄运(è) 调节(tiáo) 棕树(zōnɡ) 归咎(jiòu)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日益繁荣 五彩班斓 始料不及 萧聚山林
见诸报端 赶尽杀绝 与日具增 极剧增加
错别字
改 正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
A.马拉松赛跑优胜劣汰是最后结果,足以表明“物竞天择”的道理。
B.这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
C.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D.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
( )
(2)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 )
(3)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 )
5.综合性学习。
学完了本课,班里开展了以“生物入侵知多少”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请你以“防御生物入侵”为主题拟一句宣传标语。
答:
(2)【调查分析】以下是第一小组就“生物入侵”问题的随机调查,请写出你从表中得出的结论。
选项项 目 知道 不知道 模糊
什么是生物入侵 5人 13人 2人
如何防御此危害 2人 17人 1人
是否知道案例 2人 18人 0人
(注:调查人数为20人)
结论:
(3)【献计献策】面对日益严重的生物入侵,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防范,请你向当地生物检验检疫局提出几条合理的建议。
答:
二、美文品析
(2013·江苏模拟)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小心,食人鱼等外来物种“入侵”
张田勘
①2012年7月7日下午,广西柳州市民张先生在柳江边给小狗洗澡,突遭三条凶猛的鱼攻击,其中一条咬伤其手但被抓获。近日,柳州官方发动市民沿江垂钓,而且承诺抓到食人鱼者每条奖励1 000元。
②在被咬后围捕食人鱼,有点亡羊补牢的意味,但还是有些晚了,而且如果不能完全捕获食人鱼,它们就有可能再次伤人并酿成更严重的生态灾害。
③食人鱼当初是作为热带观赏鱼而引进的,此次在柳江中伤人的食人鱼,很可能是市民将饲养的观赏鱼放流到柳江所致。因观赏而引进的外来物种成为“杀手”,此类生态灾难过去并不鲜见,如今已引起专业人员的深入研究,其中一条共识是,任何地方无论以什么理由引进何种外来物种,都应进行前期的科学评估。
④2000年2月在瑞士通过的《防止因生物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概括了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防止生物入侵的理由。几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隔离性的天然屏障。近几百年来,许多物种远涉重洋到达新的栖息地,开始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一些物种,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移居到引进地后,会由于当地天敌的减少和制衡因素的消失,而成为环境和生态杀手,这几乎是全球现象。
⑤加利福尼亚大学巴巴拉分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专家托钦等人,研究了26种不同动物移居到新地方的情况,发现它们移居前的平均天敌有16种,移居后减少到7种。由于缺少天敌制约,它们都成了移入地的害虫。
⑥因观赏而引进中国的食人鱼,很可能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进后失去了太多制衡者或天敌,因而成为“杀手”,抑或在原居地的“杀手”效应并不强。你的美食可能就是他人的毒药,中国的大闸蟹被引进到英国之后,由于所受制衡极少,逐渐大量繁殖,它们喜欢在河岸挖洞居住,而且以一些在英国受保护的动物为食,危及当地物种的正常生长,对河岸环境与自然生态构成威胁。2006年2月,英国当局宣布大闸蟹为“入侵物种”,动员人力和技术将其赶尽杀绝。
⑦如今,科学界和法学界专业人员都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应立法管理和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对任何外来物种的引进,都应当提前进行科学评估。美国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模型,以评估向五大湖区引入多种鱼类所带来的风险,其准确率达94%。这是值得借鉴的一种科学评估方式。
⑧另外,当下中国涉及外来物种入侵的专门法律,只有2010年才通过的《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条例(草案)》,全国性的《外来入侵生物防治条例》和《全国外来入侵生物防治规划》,仍在着手起草、修改和论证之中。因此,加快立法并颁布实施,是防止诸如食人鱼一类的物种入侵的有力保障。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7月13日)
6.选文标题拟写好在哪里
答:
7.第④段加点词语“几乎”一词可否删去 为什么
答:
8.第⑤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答:
9.从文中看,“防止生物入侵”的理由有哪些
答:
10.我国在应对外来物种入侵方面还有哪些漏洞
答:
三、写作练笔
11.【写法借鉴】作者在介绍相关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时,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如: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于平实中见生动。
【片段仿写】请你也运用打比方的方法介绍某种事物(如蚕丝、蜘蛛、仙人掌等)。(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A项“掠”应读lüè;C项“藩”应读fān;D项“咎”应读jiù。
2.答案:
错别字 班 萧 具 极
改 正 斑 啸 俱 急
3.【解析】选B。“无动于衷”指对令人感动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读书是孩子应做的事情,只能说认真与否,不认真不能叫作“无动于衷”。
4.答案:(1)列数字 (2)打比方 (3)举例子
5.(1)答案(示例):防御生物入侵,人人有责。/防御生物入侵,还我碧水蓝天。
(2)答案:知道“生物入侵”的人很少,懂得如何防御和相关案例的人更少。(意对即可)
(3)答案(示例):实施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物种引种许可证制度,防止盲目引种;采取全面的生态评估和监测,防范引进品种的入侵;实行全面检疫,阻止外来物种的偶然入侵。
6.【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可以从句式特点上分析标题的作用。
答案:标题以祈使句的形式,提醒人们关注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有效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7.【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可按三个步骤进行:①回答 “能”或“不能”;②写出要删去词语的意思;③联系原文分析删去词语之后句子意思的改变。
答案:不能删去。用“几乎”表示物种移居到引进地后成为环境和生态杀手的这一现象在全球虽然很普遍,但并不排除例外;去掉就成了“全球皆如此”的意思,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8.【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把握。从常用说明方法中判断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结合语句内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答案:做比较、列数字。通过被研究的动物移居前后平均天敌数量的比较,解释了这些动物成为移入地害虫的原因。
9.【解析】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从第④段中筛选出“一些物种,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移居到引进地后,会由于当地天敌的减少和制衡因素的消失,而成为环境和生态杀手”一句作答即可。
答案:物种移居后,由于天敌的减少和制衡因素的消失而大量繁殖,危及当地物种的正常生长,对当地环境与自然生态构成威胁。
10.【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结合全文内容,从最后两段中“应立法管理和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对任何外来物种的引进,都应当提前进行科学评估”“加快立法并颁布实施,是防止诸如食人鱼一类的物种入侵的有力保障”等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答案:对引进外来物种的可行性缺乏科学的评估方式;涉及外来物种入侵的专门法律尚不健全。
11.答案(示例):蚕体是一座奇妙的“加工厂”。桑叶中含有蛋白、糖类、脂肪和水等成分。蚕吃了桑叶以后,经过消化分解,桑叶中的蛋白质和糖类就变成了绢丝蛋白质,再变成绢丝液,绢丝液从丝腺体里分泌出来,遇到空气以后,就凝固变成了蚕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