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说课
内容
教学理念
课时设计
教材分析
学习目标
教学程序
教学策略
Part 1
Part 1
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
3
了解原子结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
以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为例,掌握同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知道周期和族的概念,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重点
难点
了解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
(初中)
物质结构基础
(选修模块)
元素化合物
(金属、非金属)
(化学1)
化学反应与能量
有机化合物
(化学2)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模块)
学 情 分 析
引
思
究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分析图表
巧得规律
精心设疑
实验探究
Ⅰ
Ⅱ
Ⅲ
Ⅳ
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5分钟
10分钟
25分钟
5分钟
课时设计
复习回顾,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拓展迁移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100多种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性质活泼,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为什么他们性质不同?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今天学习元素周期表。
阅读门捷列夫图像及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思考并回答
元素周期表是谁发现呢?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把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按其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开创了化学历史新纪元
它有什么排列规律?有什么特点?有多少横行,多少纵行?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
7个横行,18个纵行。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周期又分为长周期和短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族又分为主族(用A表示)、副族(用B表示)、Ⅷ 和0族。
以元素钠为例,说出个符号数字的含义。 例: 11 Na
钠
3S1
22.99
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外围电子排布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名称
原子序数
课后作业
画出1-18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图,分别数一下这些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看看与原子序数有什么关系。
熟记元素周期表中各主族元素,预习元素周期表剩下的内容。
板书设计
(1)
周期表
周期
族
短周期(3个)
长周期(4个)
主族
副族
Ⅷ
0族
一、元素周期表
(2)以元素钠为例,说出个符号数字的含义。
外围电子排布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名称
原子序数
11
Na
钠
3S1
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