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新闻两则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新闻两则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25 11:0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新闻两则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4、作者的思想感情,精彩的语言。
教学过程:
导入:
它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的风景。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西方誉之为“万园之园”。
二、古画: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一(3张)
宫廷建筑模型(1张)
古照片:华美的建筑物(1)张)
图片:珍宝文物(1张)
三、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4、电影《火烧圆明园》
中国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板书)。
四、题目 作者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五、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他们野蛮地洗劫了北京城的同时,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六、快速阅读,测测谁的速记能力好:
1、雨果是哪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哪些
2、 雨果提及艺术有哪两种来源,分别产生哪两种艺术
3、各国艺术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腊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埃及有 ,罗马有 ,巴黎有 ,而东方有 .
4、 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 ( )
5、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6、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 为什么
7、两个“强盗”指谁 当时两国统治者分别是谁
8、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
9、两个“强盗”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
10、雨果批判所有英国人与法国人吗
七、品味赏析
雨果是怎样描写圆明园的?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具体描写+概括介绍 对比 比喻)
八、品味赏析
请在第三段中找出赞美和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先总体评价,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⑴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⑵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⑶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以耗费劳动之巨作结。
最后讲圆明园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亚洲文明的剪影
(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圆明园珍爱有加,恨不得用尽自己所有的语言来赞美这一人间奇迹。
(4、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九、想一想
雨果先生主要表达的是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愤怒谴责。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赞美圆明园的艺术成就?
①越是赞扬圆明园的不同凡响,越能够突出英法联军行为的可耻可恨;
②圆明园是艺术珍品,雨果借这封信让世界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可以激起更多人民对英法联军的痛恨;
③雨果在信中用了许多精美的语言来赞美圆明园是情不自禁的,提到圆明园,他就忍不住赞叹和惊奇,所以也就忍不住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的魅力。
④痛惜人类失去了这样一个艺术珍品
十、品味赏析
雨果是怎样表达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愤怒和谴责的?有感情地朗读⑤——⑩段,
①谁来说说,这段文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没有直接进行抨击、谴责,而是用了反语,有一种讽刺的效果)
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②请大家在书中勾一勾,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语句对英法联军进行了
讽刺?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讽刺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③作者为什么要采用反语这种方式呢?
比直接痛斥更耐人寻味;
用“赞美”的口吻来写,这样给他们的嘲讽也就更大;
这种貌似赞美的笔调反倒更能让人体会作者的愤怒;
这种效果,比直接痛斥更辛辣、更强烈,更鲜明。
十一、说一说
读了本文之后,你对雨果这位作家有了怎样的认识 请作出你的评价。
雨果对英法联军的态度——公正客观
雨果与巴特勒上尉的交锋——不畏强权
雨果是否并不热爱法国——深沉的爱
重点讨论关于爱国主义:到底什么是爱国主义?
雨果说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但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5.小结: 语言——反语嘲讽!
人格——不畏权势 胸怀宽广 深沉之爱 广博之爱 公正客观
人格魅力——勇揭真相,何等良知!
语言魅力——反语嘲讽,何等智慧!
十二、拓展:
1、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2、近年来,有人提出要重建圆明园,你认为可以吗?
十三、作业:
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要求:格式正确,观点鲜明,内容丰富,不少于400字。
问题研讨:
1、雨果在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使用了很多像“漂亮”“丰功伟绩” “收获巨木”“文明人‘等词语,你是怎样理解乡 这些词语有什么 作用
人期待雨果对英法联军的侵略行径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怒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2、1861年2月23日至4月10日,拿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仑三世公然将抢来的园明园文物在当时的王宫展出。雨果称之为“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雨果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文物是“富丽堂皇的破烂”
圆明园的物品虽然是富丽堂皇的,但强盗的行径是丑恶的,把抢来的东西拿来展览就像展览毫无价值的“破烂” 。
3、找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大声朗读,思考: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使用这方法有什么作用?
巴特勒他们期待雨果对英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怒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讽刺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4、“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请体味这句话的含义。
这段话中包含了作者的愤概之情,因为能作出摧毁圆明园这样的“艺术杰作”的行为的人,不能算文明人;能建造出圆明园的也决不会是野蛮人。
5、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这话突出强调了对圆明园进行劫掠、焚毁是英法政府犯下的强盗罪行,而不是英法人民,表达了作者对英法政府强烈的不满
⒋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再现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鄙行径,讽刺力强。
⒌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画线词)
“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恬不知耻的狡辩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
⒍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雨果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充分表现了他的正直、公正、人道、胸怀博大、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