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新闻两则》导学案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简明性。
新闻的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是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引标、副标。
导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
主体:新闻的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
走近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12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他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了解背景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歼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虽然国民党反动统治己经面临崩溃的局面,但国民党政府却一面展开“和平攻势”,玩弄和谈骗局,争取喘息时间,以便伺机反扑,一面积极部署所谓“千里江防”,企图以此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并且在对长江防线进行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1949年4月20 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 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4月22 日,解放军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在彻底摧垮敌人的长江防线的同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同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4月23 日晚间,解放军占领了蒋家王朝巢穴—— 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城,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彻底崩溃。
1、给下列加点的宇注音。
溃( )退 歼( )灭 杜聿( )明
锐不可当( ) 绥( )靖 芜( )湖
要塞 ( ) 督( )战
2、填空。
(1)新闻又称 ,它 、 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 、 、 三个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 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 、 。
3、选词填空。
(l)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_(A、溃退 B、溃败 C、溃逃),毫无斗志。
点拨: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溃败:(军队)被打垮。溃逃:(军队)被打垮而逃跑。
(2)此处敌军较为 。(A、顽固 B、顽强 c、坚强)。
点拨:顽固: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顽强:坚强;强硬。坚强: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
(3)我已 (A 、战胜 B、消除 C、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点拨:战胜:在战争或比赛中取得胜利。消除:使不存在;除去(不利的事物)。
歼灭:消灭(敌人)。
(4)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
(A、扩充 B、发展 c、扩展)中。
点拨:扩充;扩大充实。发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扩展:向外伸展;扩大。
1、通过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主题。
2、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思考本课两篇新闻各具有怎样的层次及新闻的要素各是什么。
探究点一、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一天(整天)激战中,我已消灭及打败(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夺取(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掌握(控制)江阴要塞,封住(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提示:句中加点的词语改得好不好 为什么
探究点二、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提示: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深意
探究点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 它是从哪儿方面总领全文的
探究点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叙述?
老人用退休金和卖书所得资助650多名贫困生
江苏昆山一位74岁老人周火生,16年73次深入革命老区,用退休金和义卖图书所得资助了650多名贫困学生。
月入9000却过清贫生活
记者驱车来到昆山市千灯镇拜访周火生老人,远远地就看到一位身材瘦小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正站在楼下。老人告诉我们,他也是刚刚从昆山市里为孩子们挑选书籍回来的。老人说,为了保证每本书都适合孩子阅读,每次他都要亲自挑选。
周火生与老伴每月工资有9000多元,一双儿女也都有着舒适的工作和富足的收入,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小康之家。然而老人家仍住在1993年建造的老房子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老人指着屋角的一个小冰箱和卧室里的电视说,这些是孩子公司的福利,要不是这样,用的还是20年前买的14英寸的电视呢!而这样贫寒简陋、不足80平方米的房间里,有大半都堆满了义卖的图书。让记者颇有感触的是;当记者踏进周老师家的时候,老人家很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丁来,可让他尴尬的是,整个屋子里竟然找不出3张凳子,于是老人笑着说:“你们坐,我站着就行了!”
为希望工程义卖图书
周火生老人是从19 ( http: / / www.21cnjy.com )93年开始关注和参与希望工程的。那是他退休的前一年,电视报道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建成开学。镜头中那些渴望上学的眼神,深深触动了周火生,他当即向这所希望小学汇去了1000元。当年,他分3次共捐款5000元。
650多名贫困生完成学业
16年来,老人走遍了昆山市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骑坏了4辆三轮车,义卖图书15万册,通过图书差价挣的超过20万元的收入,全部捐助给了老区的孩子们。650余名贫困学生在他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其中50多人走进高校,成为大学生。
周火生老人I6年来义卖图书,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名不图利,全心全意只为老区孩子能读上书,读好书。老区孩子的家长曾经送周火生几个鸟蛋和一包茶叶,都被他拒绝了。老人说他绝不带走老区的一根针一根线。为改变贫困山区落后的教育面貌,他决心更加努力,争取100次走进大别山,生命不息,奉献不停。
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冲破敌镇 江阴要塞 B。纷纷溃退 锐不可当
C.横度长江 毫无斗志 D。都很懈气 英勇善战
2、填空。
(1)新闻也叫 ,是报纸、广播申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 、 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一条新闻,通常包含 、 、 、 、 五个部分。
3、根据上面的短文内容,拟写一个标题。导语是什么?
标题: 。
导语: 。
1.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林报名参加了短跑;枪响后,他一马当先,锐不可当,直冲终点。
B.百团大战中,在中国军队的强大攻击下,日本军队溃不成军。
C.由于及时用药,阻遏了病毒扩散的路线,他最终从死亡线上捡回了一条命。
D.这儿道数学题虽然难度很大,但经过王林的认真思索,最终还是被全部歼灭了。
课内精读
2.阅读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新华社郑州194年11月5日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营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导语部分的内容。
。
(2)第①句中加点的“伟大的”“胜利的”两个词语是否重复?为什么
。
(3)假如将选文中的②③句删去,表达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4)选文第④⑤句说明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什么?这两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3.综合实践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网快 ( http: / / www.21cnjy.com )讯:据韩国YTN 电视台报道,韩国西部海域的延坪岛23 日下午遭到来自朝鲜的数十发炮弹炮击,数十座建筑和住宅受损或起火,韩国军方进行了回击。
材料二:美国核动力航母“卡尔·文森”号自5 日起开始在日本冲绳附近海域进行演习,并将于本月中驶往黄海,与韩国海军举行联合军演。报道称,“卡尔·文森”号此次赴东亚,主要为执行“临时替班”的任务。因为常驻日本的核动力航母“乔洽·华盛顿”号进入了3 个月的定期休整。为了填补“航母空白”,美军将“卡尔·文森”号派来。对此,《产经新闻》评论称,美国同时在东亚部署两艘核动九航母十分罕见。“卡尔·文森”号在东亚的活动,是在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背景下,对朝鲜可能的“挑衅”实施“威慑”。
(l) 请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容
(2) 请为平息朝韩军事冲突献计献策。(至少两点建议)
知识准备
一
教材助读
二
预习自测
三
课中探究
学始于疑
一
质疑探究
二
我的知识网络图
三
当堂检测
四
课后训练